书城科普历史与文化
2685400000009

第9章 灿烂的世界文明(4)

《奇兰·巴兰》是玛雅人的历史文献。最完整的是《楚玛耶尔的奇兰·巴兰》,它记录了玛雅人被征服前的历史。然而,一个至今未得到确切解释的不解之谜是,曾经有过如此辉煌的过去的玛雅文化,在公元10世纪初期突然神秘地衰落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有些人甚至推测玛雅人突然消失的原因是他们随着外星人的宇宙飞船一同离去了,有的学者认为,它一夜之间沉入了大海毁灭了。

据考古研究,考古学家认为大概是那儿发生了推翻僧侣神权统治的暴动,导致玛雅文化的灭亡。

玛雅文化是世界著名的古文明之一,也是拉丁美洲三大古代印第安文明之一。它是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摇篮,对后来的托尔特克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底比斯文化——“百门之都”

在公元前14世纪中叶的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尼罗河中游,曾经雄踞着一座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都城,这就是被古希腊大诗人荷马称为“百门之都”的底比斯,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其遗址即今埃及卢克索和卡纳克一带。公元前88年被毁,现有大量古代文化遗迹。

文明古城

当时的底比斯有城门百座,人口稠密,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百门之都”的美称,阿拉伯人曾赞誉这里为“宫殿般的城市”。历代法老在底比斯建造了大量的神庙、宫殿和陵墓,它们规模宏大、工艺精湛,是法老们死后的安息之地。

底比斯是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古城,它的兴衰是整个古埃及兴衰的一个缩影。底比斯的兴盛是跟阿蒙神联系在一起的。法老孟苏好代布把首都定在底比斯后,又将阿蒙神奉为“诸神之王”,成了全埃及最高的神,从此开始在底比斯为阿蒙神大兴土木。底比斯在古埃及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就这样被奠定了下来。

埃及人在阿赫摩斯一世的率领下,在底比斯建立了第十七王朝,开创了古埃及新王国时代。新王国时期的法老们选定底比斯作为埃及的宗教、政治中心,并把底比斯建成当时世界上最显赫宏伟的都城。他们在东底比斯为阿蒙神和他们自己建起了一座座壮观的神庙和宫殿。

古城底比斯,是古埃及中世纪和新王国时代的首都,是供奉阿蒙神之城。凯尔奈克和卢克索的神庙和宫殿,国王陵墓谷地和王后陵墓谷地是著名的遗迹。底比斯城是古埃及高度文明的历史见证。

古城底比斯位于埃及南部的尼罗河畔,是古埃及帝国中世纪和新王朝时代的首都,迄今为止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最古老的都城之一。

世术瑰宝

凯尔奈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是古埃及建筑艺术上两块璀璨的瑰宝。

凯尔奈克神庙是埃及最宏伟壮观的建筑之一,供奉着阿蒙太阳神,始建于前1870年,后经数代王朝的修葺扩展,凝聚着埃及2000年建筑艺术的精华。

凯尔奈克神庙遗址占据当时底比斯东城的北半部。由于中王国和新王国各朝都是从底比斯起家而统治全国的,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神被当做王权的保护神,成为埃及众神中最重要的一位,阿蒙神庙也成为全国最大最富有的神庙。阿蒙神庙始建于中王国时期。至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大加扩建,第十九、二十王朝又继续增修。全庙平面略呈梯形,主殿按东西轴向布置,先后重叠门楼6座,又从中心向南分支,另列门楼4座。除主殿供奉阿蒙神外,还另建供奉阿蒙之子孔斯神和阿蒙之妻姆特神的庙宇。

在众多柱厅中,最大的一座由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一世、谢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三代法老鼎力修造,共有134根圆形巨柱,柱顶呈莲花状,是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石柱。在门楼和柱厅圆柱上有丰富的浮雕和彩画,既表现宗教内容,又歌颂国王业绩,并附有铭文。这座神庙是研究中王国和新王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考古遗迹。

卢克索神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九个法老艾米诺菲斯三世为祭奉太阳神阿蒙、自然神姆特和前两者之子月亮神孔斯而修建的。到第十八王朝后期,又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形成现今留存下来的规模。

第一塔建于3000多年前,塔门的石头上刻有艾米诺菲斯三世法老和图坦卡蒙法老的名字。塔门两旁各耸立着一尊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历史上颇有名望的一位法老,他在世时征集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卢克索神庙进行了一番修饰。在神庙塔门两旁,耸立着两尊高14米的坐像,这就是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拉神庙墙上的浮雕生动地描述了他执政初期与赫梯人作战的情景。左右两边的浮雕构成一幅完整的组画。在拉美西斯庭院里,石柱中立有一尊石雕像,这正是拉美西斯二世法老。旁边的石壁上镌刻着一些浮雕和文字,叙述了举行庆典仪式的情形。古埃及人信仰的太阳神阿蒙一家分乘4条船,由法老和祭师陪同,从卡纳克神庙出发,向卢克索神庙进发,尼罗河两岸浩大的队伍,跟船同行,歌舞相伴,气氛十分热烈。

底比斯不仅以其辉煌壮丽的庙宇和陵墓构成建筑精品荟萃的宝库,而且还是旧日都城的历史档案馆。庙宇内反映当时社会政治和宗教之间关系的雕刻,经历了自公元前2000年以来的漫长岁月,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奥尔梅克文化——“印第安文明之母”

文化概况与影响

奥尔梅克文化是中美洲古印第安文明萌芽阶段的文化,得名于奥尔梅克印第安人,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州和塔瓦斯科州。

奥尔梅克文化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美洲文明,有“印第安文明之母”之称,主要遗址有拉文塔、圣罗伦佐和特雷斯萨波特斯等处。拉文塔为中美洲最早的宗教中心,当时已形成较大市镇,有宏伟的金字塔式台庙、巨大的仪式性广场、玉石雕刻和最早的美洲文字,表明此时的奥尔梅克人已脱离原始社会建立了美洲最早的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产生于中美洲圣罗伦佐高地的热带丛林当中。圣罗伦佐是早期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在繁盛了大约300年后,于公元前900年左右毁于暴力。其后,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迁移到靠近墨西哥湾的拉文塔。奥尔梅克文明最终在公元前400年左右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尚不得知,但它影响了中美洲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的许多特征,如金字塔和宫殿建造、玉器雕琢、美洲虎和羽蛇神崇拜也是后来中美洲各文明的共同元素。大多数学者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玛雅、阿兹特克、托尔特克等文明的母体,其传统为日后中美洲的诸多古印第安文化所继承。但也有人认为奥尔梅克文明和其他中美洲文明的关系是姐妹关系。

关于它的起源,有人认为是自发的,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中国殷商人东渡美洲论是解释奥尔梅克文明突然出现的原因,因为奥尔梅克艺术风格和中国殷商时代的艺术惊人地相象。

杰出的石雕艺术

奥尔梅克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最大的成就在于石雕像和石刻艺术。作品一般体积都很大,构思奇特,比例也相当匀称。无论巨型雕刻、小型玉雕、陶器或其他物件,都反映出这种特有的艺术风格。

奥尔梅克人最著名的艺术作品莫过于“奥尔梅克巨石头像”,它是1936年被发现的,共14个。这些头像都是用整块玄武岩雕成,构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其中最大的是一个青年的面部雕像,重达30吨,高305厘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

还有一块重约10吨,用整块玄武石雕刻而成,高284厘米,是用于祭祀的古代武士头像,其造型生动,表情威严,使人感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这些在花岗岩上雕出的巨大人头像都带有古怪的头盔,人脸具有非洲人的面部特征。

最令人感到吃惊的是,这些地方并不盛产石头,当地人制作大型石雕像的巨石必须从几十甚至几百公里外运来,可以想象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之巨大。

还有考古学家们认为,这种头盔是古代一种神圣的球赛的安全帽,在这种球赛中,失败的一方会被砍下头颅,这些头像可能与这种竞赛的祭祀有关。但还有人认为,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物。

生产生活和人文特色

奥尔梅克文化时期的人们以农业为主,大多种植玉米、南瓜和豆类,而且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玉米的种族。

奥尔梅克文化也有许多的陶器出土,中美洲各地到处分散着带有奥尔梅克风格和设计标记的陶器。近来,考古小组从各地搜集了725件陶器,分析了它们的化学成分,发现它们所用的粘土均来自墨西哥圣罗伦佐。圣罗伦佐曾经是奥尔梅克第一个首都所在地。这反映圣罗伦佐当时曾做过出口贸易,把自家的陶器卖到中美洲各地。此外,奥尔梅克人也用了这种方式把他们的文化传播到其他地方,因为他们的文化对其他地方来说都是新奇的。这说明奥尔梅克当时没有吸收外来器物,也没有吸收外来文化,或者当时那个地区根本就没有出现物物交换现象,所以有人认为奥尔梅克在当时地区里一定比任何其他文化都先进。

在艺术上,除巨大的石雕以外,在奥尔梅克人看来,最为贵重的物品是玉石,它代表着高贵的身份和权势。绿色玉石所折射出的颜色仿佛滴翠的青玉米或荡漾的碧波,由此绿玉成为“珍贵”和“生命”的同义词。奥尔梅克人雕刻出来的小型玉石像晶莹圆润,玲珑可爱。这些玉石人像以裸体直立的站相和五官俱全的面具为最多,有的小人像胸前还缀有一面用黑曜石凿成的镜类饰物,即使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闪闪发光。

奥尔梅克人还创造了精确的历法和计数符号,他们以其来计算时间和日期,非常准确。另外,他们还以一个神秘的日期——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为纪元的开始。至于奥尔梅克人为什么看重这样一个日期,至今还一直让人琢磨不透。

迦太基文化——地中海的殖民者

文化概况与影响

迦太基文化是突尼斯一带的古代城市文化。该古城遗址位于突尼斯城以北17千米处,曾是古时候统治地中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文明,现为突尼斯最著名的古迹。

迦太基城于公元前814年为腓尼基人所建,是奴隶制国家迦太基的都城,也曾是地中海最大的商港。古城曾于公元前146年被罗马人摧毁,后作为罗马属地由罗马人重建,加盖有圆形竞技场、古罗马第四大浴场——安东尼浴场和一些别墅。因此,城内建筑呈现出浓郁的罗马风情。

迦太基在腓尼基语里的意思是新城。根据传说,它是由创建者狄多运用自己的智慧建立起来的。狄多为了逃避排挤自己的兄弟——腓尼基国王的追捕而逃离了自己的国家,抵达现在突尼斯附近的希尔巴斯辖区。为了给自己和随从们找到一块落脚地,她请求当地的努米德亲王赐给她一块能用一张牛皮包住的土地。然后她把牛皮剪成细条,并以此围住了比尔萨山丘,即今天圣路易大教堂矗立的位置,并开始在那里建造“新城”迦太基。

公元前6世纪,迦太基变得日益强盛。作为当时地中海地区的一个帝国,它还建立了自己的舰队,并获得了大量殖民地。这时期有不少迦太基城市出现,喀尔库阿内就是其中之一,它存在了400年,之后随着王国的覆灭而被毁。在古城遗迹周围可以清晰地看出城市布局,许多房屋的围墙还在,经常可以看到上面的彩色黏土。还有一些寺院立柱保留下来,并在一座小门厅里发现了一些镶嵌砖。

迦太基人还建造了两个人工港口,这两个港口是他们海上实力的象征。现在,还能见到这两个港口的影子。其中一个港口为圆形的军港,中间有一个小岛。据记载,这个军港能容纳200多艘舰船,这种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考古学家的证实。与军港相连接的是一个大型的商用港口,这个港口的入口处现已被探明。

罗马风格的城市建筑

古城迦太基有很多著名的城市建筑,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埃尔·杰姆竞技场和安东尼浴场。

埃尔·杰姆竞技场历史悠久,建于公元3世纪初,是古罗马帝国在此处留下的一座著名建筑。斗兽场围墙高大,层层拱廊相连,构筑典雅,人行其间仿佛在古代城堡殿廊中穿行。端坐在观众席的顶层俯身下望,偌大的斗兽场尽收眼底。不少法国著名作家如莫泊桑、福楼拜等都曾专程来此观光,并将它描述为“世界上美妙绝伦的斗兽场”、“罗马帝国在非洲存在过的标志和象征”。它是世界三大竞技场之一,高36米,建有500个门,可同时容纳4万人。这里的罗马建筑、雕刻都令今人赞叹不已。

安东尼浴场是罗马皇帝安东尼修建的。如今,地面建筑只剩下柱石残墙,但从底层结构可以看出两边对称地排列着的更衣室、热水游泳池、按摩室、蒸浴室、温水室、冷水室和健身操室。供浴室用的水是通过渡槽从60千米外引来的。

渡槽全部以石筑成,现仅存数段。3万立方米容量的贮水池至今仍能使用。最令人陶醉的是从观景台上向湛蓝的大海和矗立在其后的高山眺望。在罗马别墅的考古公园里,当人们置身于用卓越的建筑艺术重建的亭台楼榭之中,也就不难想象当时的贵族们是过着怎样醉生梦死的生活。

特奥蒂瓦坎文化——印第安的文明

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坐落在墨西哥波波卡特佩尔火山和依斯塔西瓦特尔火山山坡谷底之间,距墨西哥城40千米,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它是拉丁美洲规模最大的城市遗址。遗址的主要建筑沿城市轴线亡者大道布置。特奥蒂瓦坎建筑的主要代表是太阳神金字塔、月亮神金字塔、羽蛇神庙等。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都用沙石泥土垒砌而成,表面覆盖石板,再画上繁复艳丽的壁画。沿亡者大道南行,终点有一座城堡,内有神庙、住宅等建筑。

“亡者大道”

特奥蒂瓦坎文明起始于公元前200年左右,并且在公元元年到150年间,建造了一个人口约为5万的城市,堪称是整个美洲地区最早存在的城市等级部落。是一个约与玛雅文明同期的古印地安文明。他们建立了一个以南北向的“亡者之路”为中心的初级规模城市,“亡者大道”是一条宽40米的笔直的大路,2000多米的长度内穿越了一系列清晰可见的长方形广场,两侧都有台阶相通。在接下来的3000米中,道路依然平坦笔直,但毗邻的建筑物略显杂乱。这条气势不凡的街两侧有2000多所民居,建筑物主要以金字塔和庙宇为主,之后各种平民使用的建筑物也建筑完成,整个城市与文明的发展在公元450年时达到高峰,根据遗迹的规模估计,当时该诚的人口可能在12.5万到20万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