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历史与文化
2685400000008

第8章 灿烂的世界文明(3)

1898~1899年,希腊考古学家特孙塔斯在锡罗斯等岛屿进行发掘。

发现它分布于群岛之间,这就使得海上交通和商业较发达。典型的青铜器是剑和匕首。其大理石雕像具有特色,基克拉泽斯文明以其大理石人物雕像著称于世,人物雕像常发现于墓葬之中,大多是女性裸体立像,造型简洁,高度从几厘米直至真人大小不等。

一般只刻画身躯四肢、头部不刻眼、嘴,形象古拙,磨制晶莹光洁,多表现大地母神,至今这些人物雕像的文化意涵尚不确定。

早期的基克拉泽斯文化,以创作女性与七弦琴弹奏者等抽象的大理石小雕像而闻名。在地中海西岸曾发现过这类的小雕像,并被视为希腊人远渡重洋的标记。在半岛上,早期的希腊文化在许多地方被发现,尤其邻近亚各斯的莱尔纳所发现的先民遗物特别值得研究,那里发现的“砖瓦之屋”,似乎是当时酋长居住的地方,那时所制的陶器已经十分光滑。是希腊远古艺术的杰出代表。

文明特征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半空中一步步分解开来的雕塑,头一个就是基克拉泽斯女像的一个头部,代表的是希腊国土上最早的文化,但在希腊人那里更愿意将克里特文明作为整个希腊文明的源头,似乎相似和传承性更大一些。这个女像的头部随后分解成为了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形象,这不得不佩服希腊人的想象力和对于艺术美的把握。

基克拉泽斯的大理石女像如果放到现在,是绝对吸引人的艺术品。面部向前倾斜,简约的只剩下了一个鼻子,双手重叠放在肚子上方,几条简单线条的勾勒就将整个人的形象完整无遗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至于基克拉泽斯女像到底是谁?现在有很多不一样的说法,有说是女神的形象,有说是女祭司的样子等,这个问题如同基克拉泽斯文化是如何消失的一样,是个留给后人的谜。

基克拉泽斯文化的皮洛斯期,已在各岛建立比较分散的居民点,但没有防御设施。到克罗斯和锡罗斯期开始设防,城墙厚达1.6米,反映当时各岛间的竞争加剧。但到菲拉科皮第一城期,则不见防御设施,反映出米诺斯文明影响的加强。皮洛斯期盛行箱形石板墓,一处墓地往往有20座以上墓穴。

在经济方面,基克拉泽斯文化的农、牧业、商业也很重要。陶器典型器物为一种有柄平锅状器,另外有罐、钵等,有的是简单彩绘,有以螺旋母题为主的刻划纹。

此外,还有石皿、项链以及弹琴、吹笛等造型的人像,都是杰作。

基克拉泽斯群岛自新石器时代起,便与小亚细亚、克里特岛和希腊本土发展了海上交通。

至青铜文化早期,尤其是克罗斯和锡罗斯期,处于希腊全境的先进地位,并成为由小亚细亚等地向希腊各地转运铜等金属原料的中心,起到了希腊远古文明开拓者的作用。

孟斐斯文化——金字塔的集中地

孟斐斯是古埃及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4700多年的历史,是古埃及中古王朝时期的首都。孟斐斯是古埃及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之一,古王国时代建都于此。中王国和新王国时代迁都底比斯,公元前1000年左右,库施王国、亚述、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帝国等先后围攻、占领过孟斐斯,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孟斐斯遭到毁灭性破坏。

墓葬技术

埃及是最早的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远在公元前3000年就有水利工程,并出现了象形文字、日历、炼钢技术及丈量土地的方法。公元前3100年,上埃及提尼斯州的首领美尼斯,称霸整个尼罗河地区,奠定了建立统一埃及的基础,孟斐斯正是美尼斯后来兴建的。

经过数百年的扩张,到了约公元前2686年,统治者哈谢海姆威终于确立了以官僚体制为基础的君主独裁制,史称“古王国时代”,包括了埃及第三至第六个王朝,由此时起,埃及的国王便开始被尊称为“法老”。

埃及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

在埃及古王国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会被葬入一种用泥砖组成的长方形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一个名叫伊姆荷太普的聪明年轻人,在为法老左塞设计坟墓时,从山上运来呈方形的石块代替泥砖,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四方锥体,这就是金字塔的雏形。

胡夫王是斯奈福尔王和霍特普勒丝的儿子,是第一位在基沙台地上兴建金字塔的国王。胡夫王金字塔又称齐阿普斯金字塔,兴建于公元前2760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也是世界上的人造奇迹之一,被列为世界7大奇观的首位。体积约260万立方米,是由约230万块石块砌成,这些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直接叠在另一块石头上,完全靠石头自身的重量堆砌在一起的,表面接缝处严密精确,连一个薄刀片都插不进去。而塔的东南角与西北角的高度误差也仅1.27厘米。这是当时征召了10万劳力、前后历时30年才建成的。底部四边几乎是正北、正南、正东、正西,误差小于1度。这样准确的方位,考古学家认为是以右框星为指标定出来的,是巴黎铁塔未建成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该金字塔历经数千年沧桑,遭遇多次地震,却依然不倒塌、不变形,显示了古代高超的科技水平与精湛的建筑艺术,成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古老传说

在古埃及,传说人们的生命是奥西里斯给予的,把他视做尼罗河神。奥西里斯是地神塞布的儿子,曾一度为埃及国王,他教会了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他的弟弟塞特用阴谋杀害了哥哥,夺取了王位。

奥西里斯被害以后,他的妻子女神伊西斯找回了尸体,塞特知道了,又偷走了尸体,把它剖成48块,扔在不同的地方。伊西斯又从各个不同的地方找到奥西里斯尸体的碎块,就地埋葬了。

奥西里斯的遗腹子荷拉斯长大成人后,打败了塞特,替父亲报了仇,并继承了人间的王位。他把父亲尸体的碎块从各地挖出来,拼凑在一起,做成了干尸“木乃伊”。又在神的帮助下,使奥西里斯在阴间复活了。在另一个世界,他做了主宰,专门负责对死人的审判,并保护人间的法老。

此后,每一个埃及法老死后,都要举行寻尸仪式,然后举行洁身仪式,即把尸体解剖,取出内脏和骨髓,制成干尸“木乃伊”。最后把“木乃伊”装入石棺,送进坟墓里去。

古埃及人相信,尸体并非“无用的躯壳”,人是由躯体和灵魂构成的,即使在阴间的世界里,死者仍需要自己的躯体。只要这个躯壳一直保存完好,就可以一直用下去。古埃及人不论贫富贵贱,死后都要被制成木乃伊。

“木乃伊”的制作夹杂着一些神秘和迷信的东西,它反映了古埃及医学水平的成就。

哈拉巴文化——古印度文明的缩影

印度是几个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古代印度,曾先后出现了几个文明。4千年之前,印度河流域兴起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这就是被印度学专家称为印度文明“第一道曙光”的哈拉巴文化。

发现发掘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在哈巴拉发掘了一座古代城市遗址,出土了很多古物和印章。1923年,摩亨佐·达罗发现了另一座城市遗址。随后陆续被发掘出来200余处属于同一类型文化的城市和村落遗址。这一新发现的古代文明被称为“印度河流域文明”。考古学界称为“哈拉巴文明”。

文化特征

哈拉巴文化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居民主要从事农业,使用青铜制的农具,已发现了镰刀等农具。当时栽培作物种类多样,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有大麦、小麦、稻、豌豆、甜瓜、椰枣、棉花、胡麻等。除田间作物以外,椰枣、果品也是人们常用的食物。当时人们已经驯服了水牛、黄牛、山羊、绵羊、猪、狗、猫、鸡等动物及各种家禽。另外还把水牛作为牲畜。人们学会了筑坝和引水灌溉。

在手工业方面,制陶和纺织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部门,遗址中染缸的发现表明当时已掌握纺织品染色的技术,纺织业与车船制造业等也已高度发达。

在大量古迹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城市的繁荣使哈拉巴文化的商业兴盛一时,不仅国内贸易活跃,国际贸易亦特别频繁,罗塔尔海港遗址的发现反映了当地与苏美尔的海外商业已经常化。商业发达促使了度量衡制度的形成。人们用介壳尺和青铜杆尺计量长度。用大小砝码来衡量各种物品重量,已经懂得用二进位制和十进位制。

哈拉巴文化已经有了记载语言的文字。这些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称为印章文字,属象形文字。大多是形象生动的浮雕,到目前为止,共发现这种文物2500种左右,文字符号共有400~500个。这些符号一般由直线条组成,字体清晰,基本符号有22个。在印章上还有雕画,根据学者推测,这些铭文可能是印章主人的姓名和头衔等,雕画可能是他们崇拜的事物。这些印章本身就是一种雕刻艺术,反映了当时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内容。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是当时两个最大的城市,人口也达到3~4万人。摩亨佐·达罗城面积达260公顷,全城划分为12个街区,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从已经发掘的城市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每一住屋都有自备水井,巷道有公共水井。每户的排水沟又有支沟与主沟相通,楼上的污水则经垂直的水管通向地下沟道。这些水最终经下水道流进大河。

人们的生活内容相当丰富。穿的是棉布和毛织品。日常用具有碾谷石磨、制饼模子、烘面包的炉子;盛放食物和饮料的碗、盘等;还有照明的灯、烧香的炉等。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多种多样,各种骰子、棋盘、手鼓、响板、竖琴、七弦琴等,均有发现,代表着当时世界发展最高水平的文明。

文化消失

哈拉巴文化兴旺发达了几个世纪后,到公元前1750年突然消失了。

印度的史学家根据遗址和遗物,提出了种种假说,其中,外族入侵说与地质和生态变化说比较有影响力。

持外族入侵说的学者都一致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城市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特别明显地表现在摩亨佐·达罗的毁灭。在下城南部的一所房屋里,发现有13个遇害成年男女和儿童的骨骼,大街的水井旁都发现有尸骨,有些尸骨上留有刀痕,持此说者认为,摩亨佐达罗经过一次大规模的入侵,居民东奔西逃,从此古城就荒废了。在哈拉巴卫城上层有明显的衰落迹象,在这里,人们发现有新的陶器类型与哈拉巴文化并存,说明有入侵者占据了哈拉巴文化区域。

持地质和生态变化说的学者们认为,印度河床的改造、地震、水灾都会给古城文化带来巨大的破坏。河水的泛滥,沙漠的侵害,海水的后退也会引起生态的巨大变化。从此印度河流域哈拉巴文明之光便莫名地熄灭了。

玛雅文化——人类文明的奇葩

玛雅人在5000年前就在美洲远古的石器时代开始了他们的生产活动,他们的古代史正常地经历了采集、渔猎向农耕过渡的发展过程。公元前2000年左右,玛雅人进入了定点群居时期并从采集、渔猎进入到了农耕时期。农业和定点群居孕育了玛雅文明。玛雅文明从此就开始了。

玛雅文明的突变式发展和突然消失至今仍是难以破解的谜题,这使得她成为最引人入胜的古代文明之一。

文明特征

玛雅人的农业非常发达,在农业生产中培育粮食新品种如玉米、西红柿、南瓜、豆子、甘薯、辣椒、可可、香兰草和烟草等,其中玉米的培植对人类贡献最大。玉米经过了玛雅人的培育,把它变成了高产的粮食品种。玉米是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物质基础。欧洲人到达美洲后将玉米传播到全世界,成了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主要食粮,对人类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玛雅的城市很多,据统计,在公元后的8个世纪中,各个不同的玛雅部落前前后后共建立了100多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因为玛雅人的手工业水平很高,他们会用陶土制成各种器皿,用燧石或黑曜石制成各种工具和武器,用棉花织成布匹,用金、银、铜和锡等元素制成合金,加工成各种器皿和装饰品。商品交易已经有了货币,他们的货币是可可豆。市场旁边都有旅馆供来往客商住宿。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玛雅人的经济活动远至南美洲的哥伦比亚一带,还影响到秘鲁、智利等地。

玛雅人用石头建造了许多宏伟的殿堂、庙宇、陵墓和巨大的石碑。玛雅人的文化残存在玛雅遗址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在那些断垣残壁上鲜艳的色彩和美丽的图案,是当今世界有名的壁画艺术的宝藏之一。

玛雅人也是高水平的建筑师。奇琴·伊察的库库尔坎金字塔超过了蒂卡尔和其他城市的金字塔。库库尔坎金字塔塔底呈正方形,四周台阶总和为364级,若把塔顶神庙算一级的话,共365级,代表一年的天数。神庙高6米,呈正方形。金字塔正面的底部雕刻着羽蛇头,每逢春分和秋分两天的下午三点钟,西边的太阳把边墙的棱角光影投射在北石阶的边墙上,整个塔身,犹如一条从塔顶向大地爬行的巨蛇。

他们把一年定为365天,一年分为18个月。每月20天,剩下5天作为禁忌日。历法的精确远早于欧洲人后来使用的格里高利历。他们还会推算月亮、金星和其他行星运行的周期,日食的时间。玛雅人运用“太阴计算法”推算出来的金星年份1000多年也不差1天,比当时世界上的任何一部历法都准确。玛雅人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是发现了零,这在数学上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一成就比欧洲要早800年。

宗教文化

玛雅人与其他早期的人类一样,原先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神,尤其崇拜太阳神,称其为伊查纳。但玛雅宗教是不断发展的,后来在宗教中注入了原始的哲学和理想化的思想。

玛雅人的理想化的思想是认为在天上有一个美满的世界。玛雅人对人生的哲学是: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做好事,死了就可以进天堂,反之就要下地狱;他们把地狱称之为米特纳尔,由死神弘豪统治着。

玛雅人用象形文字创作了成千上万种书籍和数不清的石刻。大部分书籍被西班牙人付之一炬,留下的仅有《卡奇克尔年鉴》、《奇兰·巴兰》、《波波尔·乌》和《拉比纳尔的武士》。

《卡奇克尔年鉴》是一部编年史,记述的是两个部落间时战时和的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