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按常理出牌
2689400000024

第24章 准则把同情心和宽容心放进储藏室新官上任三把火(2)

从广义上讲,外表还包括良好的身体状态。所以请你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做体操要比踢足球好很多。经常去蒸蒸桑拿,做做按摩。所有这些投入产生的效果大家都有目共睹。在充满活力的画面中,总会出现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健康肤色”。即便获得这种“健康肤色”只能通过很不健康的途径。但你也不用特意去“烧烤”,与一张明显做过肤色加深的脸相比,肤色适度加深的脸看起来要正常许多。

要是有人身体上存在有损外貌的缺陷,那么于他而言做些极端措施还是需要的。如果你正有这样的问题?采取措施吧!你的门牙有色渍并且不整齐?那你就去做烤瓷。你的鼻子是歪的吗?那你怎么还不去扶正呢?不要对这些满不在乎,否则它们有可能会成为你事业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

当然像这样的人也总是有的:他们不遵守每一种穿着准则,但还总是会成为人人瞩目的焦点。这样的人有足够强的能力去改变所谓的标准。你恰好是这类人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但是即使你真的有这种潜力,你也会发现,其实这种叛逆者或者反潮流先锋的角色跟决策人的身份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大部分情况下,那种人都是技术带头人或者其他方面的权威。只要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作出杰出的成绩,他们就有这种特权。

良好形象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这个事实你一定要认清。若是你从来都没有准备以整洁优雅的形象登场,而且也不预备采取别的本质上相对困难的方法。那也没什么要紧。不过那样的话你就把自己的事业梦想抛至脑后了。

我没吃早饭就直接去了替我们预定好的会议室。尽管我提前到了一刻钟,库恩和赫更已经先一步候在门前了。他们在抽烟。

“给我一支好吗?”库恩冲我笑笑,把半空的烟盒递给我。我自己拈了一支。赫更替我点着了烟,接着悄声对我说:“生平第一支吧?”我用力吸了一口,再把烟向上喷出去:“是啊。很明显吗?”赫更指了指我的烟,它被我笨拙地夹在手指之间。“那倒不是,但我昨天没见你抽烟。”就在这时,舍尔菲和施特恩贝尔格到了拐角处。“勃兰特内人呢?”我问四周的人。“还没看见他,”施特恩贝尔格一边回答,一边把文件包放到地板上,也点了支烟,“不过他还有10分钟的时间。”施特恩贝尔格向我凑过来:“你会到杜塞尔多夫来吗?”我看着他的眼睛:“我还不知道。这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把这边的分部尽快办起来。”

“啊呀,现在情况也没那么糟吧。”施特恩贝尔格试图打圆场,“哪儿都有低压带。”

“再说我们还有大量有利可图的工程。”舍尔菲红着耳朵补充道,“一旦国家继续投资,就一下子什么都有了。要想完成这些工程,我们兴许该考虑多雇点人。”

“你瞧,”我冷冷地顶了回去,“我还以为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商务驻地的糟糕现状呢。你觉得现在是讨论雇人的时候吗?”

舍尔菲不说话了,他的耳朵越变越红。施特恩贝尔格吸了口烟,又从唇间吐了出来,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我看看钟。“我们开始吧。我没兴趣再等勃兰特内了。”想想勃兰特内用缺席表现出来的漠不关心,我感到很生气。接着我们就进了会议室。我把几天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又温习了一遍,那是从韦塞尔提供的摘要里来的。

会议,谈话中的潜规则

决策者的世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会议。从定期举行的例会一直到每天在咖啡室或者公司走廊里举行上百次的瞬间信息交换会,其形式不一而足。

看起来,好像这些关键人物把他们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耗在了会议上。还没来得及有空把讨论好的事情付诸实施,他们又得出席另一个会议了。有事情要汇报的人都在那里。谁要是预备说点什么,那儿是最好的地方。

会议是非常重要的。倒不是因为那里有无际的智慧之水等你来开怀畅饮,而是因为那里是权力机构的信息和关系流的集散地。谁要是没有参加会议,谁就面临着这样的危险:信息缺乏、无法及时把握形势、在缺席的那次被当作某个失败业绩的替罪羊,或者被迫接受工作量最大,但却创造不了什么成就的任务。

要想建功立业,就必须出席所有重要会议。这里的“重要”不是指会议主题,而是指那些与会者。一次为公司准备50周年庆典而开的主管非正式碰头会,要远远比一次低级别员工开的细节设计会议重要。

在那种细节设计会上,人人都装模作样,力图在管理层的委托下设计公司的新形象。什么原因呢?因为在细节设计碰头会上,他们只是在商讨过程中匆匆草拟一个简短的,关于花束摆放位置和宾客名单的说明意见。哪天这些异想天开的家伙真能将他们疯狂的想法变成现实的话,就没人需要再担心百年庆祝会是什么样了。一场争论爆发,过程中细节设计委员会的名誉遭到破坏。紧接着这个细节设计委员会便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被高层领导全盘否定,当作胡思乱想晾在一旁。

除了积极在与会者头脑中留下印象之外,高层会议还会向你提供获取机密消息的机会。不管召开会议的正式原因是什么,我们都可以打赌,会上总会谈到某些当前的敏感话题。“有件事情,我忽然想到,要顺便澄清一下。”突然有人这样说道,有时候他还边说边用怀疑的目光看看在座的那个原本不属于他们这个圈子里的人。不过90%的情况下,他不会要求这个人离开现场。毕竟这只是一件小事情,10分钟就能讲完。因此他就带着一副施主的神情冲这个人点点头,说:“你在这里听到的,当然是绝密的消息。”

那么此人就从50周年庆祝委员会这边获悉,比如全部车辆将被清仓出售,因为今年也没能达到年度费用目标;兼并一个小型竞争对手的洽谈有可能中断,原因是公司已经搞到了本来想通过报价获得的全部商业数据;或者与会的主管一致同意,将细节设计委员会的负责人,施密特先生派往沙漠地区任职。当你和一定圈子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所听到的东西是会让你惊叹不已的。

对机密的掌握会给你带来优势。这些信息本身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更不容小觑的还是由此而产生的隐秘关系。不管怎样机密只被用来和重要人物分享,而这些机密,把你和那些人系到了一根绳子上。

对经理来说,最重要的会议是和重要人物一起开的那些。作为与会者当中最低一级的负责人,你还要注意不要被过多地摊派工作。不过不管怎么说,新手总要比上司多做点事情--为了这些会议的与会者们还是值得的。

和上述会议具有同样重要性的,还有你召集的会议。召集会议有很多种原因,也许你想搜集创意、想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想与某些同事共同作决策,以便今后的工作开展起来更顺利;把工作转给其他人甚至其他部门来做,或是展示一下你们的权力分布关系;再有就是没有人有兴趣真正去投入工作了。会议还有一个常见的作用,就是以后出现责任归属问题的时候,可以把责任推到大家的身上。决定是大家做的,无论如何,法不责众。

在有些会议上,一些非重要人物会逮你个正着,然后给你摊上一堆工作。这样的会议,你要尽量避免亲自出席,最好找人替你去。预先还要找好托辞,说明你是实在没有能力承担那些重要责任。

对经验丰富的经理来说,会有一些应该不到场的会议。但是如果你还是一位雄心勃勃的新手,在事业的旅途上才刚刚起步,那么每一场会议你都绝对有参加的必要。也就是说,一位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人,还是应该尽可能地去参加每一场会议。由于在这个“会议舞台”上,暂时还无法亲自扮演一些重要角色,他可以无牵无挂地尽情观察每一位到场者的表演。

广义上讲,商务会议的议题并不仅仅限于讨论专业问题如何解决。会议的很大一部分是在人际关系的层面上展开的。有时候这种社会关系因素上的目的要比会议本身的目的重要很多。一般这种现象表现在:一个明明几分钟就能讲完的议题,却被在会上不厌其烦地讨论来讨论去。

有些人会对此现象作出批评,那是他没有看到,事情并不只是讨论公司用车到底能不能刷成红色那么简单。这里面其实关系到一个群体(主要指男性群体)中的等级制度问题:是让它产生故障,是去捍卫它,抑或是让它保持现状。谁不了解这一点,谁就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立足。

在销售会议上,最能够感受到上述这种现象的存在。每个月或者每隔一个月,几乎每一家有外务性质的部门公司都会面向其所有销售区的销售人员召开一次会议。出席的销售人员连同他们的上司,一共有30人左右。按照他们的说法,他们坐到一起来,是为了“共同商讨公司销售事业的发展”。

这些销售人员轮流汇报他们各自手中的项目,以及估计从这个项目中会产生多少营业额和盈利。为什么要这样做?场面上的说法是,为了及时了解每个项目的进展,其实这当然是一派胡言。让每个人逐个朗诵自己手中的数字,搞得大家都无聊至极,完全没有任何必要。会议的真实目的在于,让这些每天大部分时间在外奔波,忙着联系客户的员工们不会感到太压抑,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部分。

借此销售部门的负责人也可以展示一下,他才是决定一切的群体首领:

他打断下属的发言,提出的问题让回答的人觉得在受折磨,做各种尖刻的说明,还时不时提出批评或表扬。这样一来,他就同时把部门里的等级顺序重新进行了定义。如果他对明星员工的一个大型项目的反映只是点点头,对其他人的小型项目却毫不吝惜溢美之词。这也许可以说明,他确实把这些小型的项目看得很重要,但可能性更大的是,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完成小型项目的新人在团体中的地位,顺便警告那位明星销售员,他根本不像自己在汇报中所说的那么厉害,那么无懈可击。

几乎在每一次销售会议上都会有员工被“处决”,当众“断了口粮”。这种事每位销售员都有碰上的可能。但是矛头却是直指整个部门。假设头头一边说“搅搅浑水想蒙混过关?这样的事我决不会放过”,一边盯着明星销售员看,那这位销售员就马上清楚了:这脾气根本不是冲刚刚那个可怜虫发的,自己才是被针对的对象。

在学习这种运行机制方面,成功事业的追求者们总是表现出色。他们唯一能发挥此种才能的地方就是会议现场。因此处在“学习阶段”的时候,新人总是最先赶到会场,找个位置在幕后坐下来,好一心一意地观察所有与会者。在观察过程中,最明智的做法是首先将各种关系层面搞清楚。也就是说,会上讨论什么并不重要,他需要关心的是别人都是怎么来讨论的。那些人都是什么时候到场的?谁和谁是一起来的?谁向谁迎上去的?他是怎么做的?他的行为因人而异吗?对谁尤其不一样?单独过来的人往哪儿坐?

每个会议厅都有一个象征权力的位子,边上的依次排下来又为“重要”和“次重要”的位子。哪两群人是对面坐的?这表明了他们是不同的派别。什么时候,是谁宣布会议开始的?他是怎么做到的?有谁迟到了吗?迟了多久?上司对此有什么反应?是谁提出新的话题,给出新观念的?他发言的时候是看着谁的?谁,什么时候,怎样对新论据有反应的?谁向谁提了问题?他是用这个问题来表示支持别人还是攻击别人的?谁改变了立场,把问题变得可笑,难以置信甚至荒诞不经?谁遭谁攻击?有谁站在他这一边?谁持的是就事论事的态度?谁微微一笑?是什么时候?冲谁笑?有没有这么一种途径,可以让人们从对话里转回到工作分工上来?有多久的时间被用来讲笑话,说故事,或者谈其他不相干的事情?有多久是紧扣主题的?

如果一次性就能搞清楚他们之间产生敌视和关注的原因,作为成功事业的追求者来讲,要很快弄明白之中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行为模式,就会容易得多。然后就轮到他亲自上阵,积极扮演会议中的角色了。为此他必须从幕后的座位上站起来,在下一次会议中坐到“第三阶狼”(意指参与到这个群体中去,但是等级暂时比较低--编者注)的位子上去。但是发表意见的时机要选好,不要太迟,也不要太早。当团队首领需要的时候,帮忙把球传给他;打量打量“第二阶狼”的那支队伍,考虑一下继承谁的位子最容易。

当你自己召开会议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你到底有没有学会这些准则了。假如你明明是团队首领,却不去坐那个“权力之位”;不按照下属们的等级背景区别对待;不对一些触犯团队律法的行为提出严厉的批评,别人就会认为你“不是做头头的适合人选”,而将你弃置一旁。

极少有会议要求作会议记录--一般都是每位与会者将自己写的笔记带回去。如果会议结果于你很重要的话,你最好建立一份会议记录。你必须亲自把这份记录的控制权牢牢抓在手中--要么亲自写,要么让你信得过的人写。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谁对纪录有控制权,谁就能最终决定会议结果是什么。在不招致与会者抗议的情况下,会议决议的姿态可以得到改变。这是因为很多人都不看会议记录--尤其在会议结束之后,反正那时候大家只是模模糊糊的记得一些--就这样放它过去了。

韦塞尔在记着这条准则的纸上贴了一张纸条,很显然是从一个便条本上扯下来的。纸条的边被捻得油油的,典型无聊会议参加者的作品。上面用很难辨认的字体写了几条不是那么正式的建议。

“漂亮会议”的组织原则

尽可能不要公布日程安排!这种做法可以显著地使与会者的紧张程度增加。此外,你还可以随时增加议题,或者索性将不合适的话题删去。

永远不要告诉别人你对单个讨论项目的期望!这样的话,你就可以从某个“决议点”出发,在任何时间发起信息交流。这种灵活性所有的与会者都懂得赏识。

绝对不能预先告诉别人有关细节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有人在会议开始之前所知道的东西都是一样少。最重要的是,之前千万不能透露解决方法。否则有可能会阻碍他人产生更有建设性的办法。

永远不要准时开始!在现今世界,领导的定义已经变成“工作除以时间”。你可以让那些准时的人们看看,谁才是时间的主人。

绝不要规定固定的散会时间!这样才会让别人觉得,你已经做好准备,要为这个会议花上很长的一段时间。此外,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你还可以赶在别人发言之前,把那些事实上重要的事务匆匆提出来通过一下。或者你干脆把别人晾在一边,自己做主。在对散会时间没有作规定的情况下,你也有机会讲讲一些大家爱听的趣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