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按常理出牌
2689400000006

第6章 准则想方设法进入权力的中心

宁做总公司的秘书,不做分公司的主任

倘若周围没有人观测,那么即使运动员跑出世界纪录,也不会有任何的结果。同样毫无意义的是,如果他总参加低级别的运动会,每次都是别人用手拦住他,告诉他终点到了,没有人做记录,即使他艰难地从底层向更高级别的比赛努力着,最终也不会给他带来什么。因为像这样的田径运动员,等到他真正有机会同大师级的运动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时候,其体育生涯的巅峰期早就过去了。而另外一名运动员(他在一次国际比赛中对电子计时器做了手脚)仅凭唯一的一个出色成绩,就名利双收。

在大公司也有着相类似的情况,只不过粗野得多!在分部工作的人,往往会遇到这个问题。他们离真正的决策者太远了,总部的上司根本不会注意到他们。这样很糟糕,因为,和那个田径运动的例子不同,他们的直属上级是不会骄傲地把这些“耀眼的明星”捧出来,让他们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的。相反,那些“地方政府”,也就是各个地方的经理,会想方设法把这样的宝贝尽可能长时间地珍藏起来:一方面是为了利用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持对他们的控制。因为流失了出色的员工,会威胁到自身的发展。所以,看重事业的人必须始终力求在一个能尽量多地接触高层人士的工作岗位上(包括工作地点)工作。

因此,想往上爬的人一开始绝不要自愿到分公司去工作。在公司总部,潜在的升职机会更多,接触面也更宽。接触到的人可以是不同层面的人,包括部门经理、科长、主任,甚至是董事会成员。此外,还有一些领导职位是分公司里没有的。从一大堆头衔中搞到一个管理职位的几率,显然要比在分公司大很多。

尤其不能忽略的是,公司总部不仅要安排自己的职员,而且当分公司要招聘职员时,总部的意见也十分重要。如果你得到了某位董事的青睐,那么他可以在他庞大的王国里为你安排一个有可能让你取得威望的职位,这对他来说根本不费吹灰之力。而分公司的老板,即使他对你再有好感,也为你做不了这些。

除了升职几率大大提高以外,在总部工作还有其他的好处。多年来对私人感情的投资可以在升迁时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一个在公司总部“成长”起来的经理,无论晋升到了哪个管理职位,都无须担忧,因为他可以让他那些身居要职的朋友们,随时给予他支持。

他们会告诉他很多信息,在紧要关头,他们是他可以信赖的盟友。即使他由于事业的关系不得不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一段时间--比如他要到分公司去,他仍旧可以利用他在公司总部所建立起来的私人社交网。他的朋友们总是想着他,如果他出现工作失误,还会竭力为他说情。不过从分公司调到总部的人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晋升到高级职位,进入了总公司。而他在分公司经营的人际关系、赞助商和支持者,便被他完全抛在脑后了。因为在新的环境中这些人对他来讲失去了利用价值。他们只是“乙级联赛”里的“路路通”,管不了“甲级联赛”的事。

仍以体育比赛为例:一家甲级俱乐部的衣物管理员对甲级联赛的影响,比所有德国乙级和丙级俱乐部的主席和教练加起来都大得多。所以,一个人从分公司来到总公司后,必须要一切从头开始。他必须在总公司建立自己的社交网,因为他在公司内部的竞争对手都有强大的人际关系支撑。那么,谁会对他有利呢?

在大人物面前混个脸熟

要尽可能地与高层决策人士坐得近一些,要让他们看见你,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工作越明显--也就是说这个人越显眼,出于事业的考虑,他的职位就会被评价得越高。有许多经理助理都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被他们的上司提升为办公室主任。经理对他们面孔的熟悉程度,就像对每天给他拎手提包的人一样。这通常是他们唯一的资格证明。

只有与“上司的上司”碰面的机会是不够的,还必须争取能在他手下做事。但是在人才济济的总公司,要做到这点,谈何容易。此外,在许多德国企业里还有一条定律,即由于担心会让直属上司有被忽视的感觉,所以从不敢和上司的上司攀谈。就这一点,有的公司还作了明文规定。而有的公司则挑选出几名员工,授予他们“面谈的权力”,就好像是全权代理。这样等于正式允许他们可以不必事先征求上司的意见,直接与上司的老板进行联络,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信件和公文(这是德国企业的灵活性和公开性)。

如果你想拥有成功的事业,就应该尽量不要遵守像这样的与人交谈和接触的禁令!也许你必须要谨慎一些,但是你决不能让任何东西阻碍你与手握大权的人搭讪。有时,哪怕只是在门口或者是洗手间里的一句寻常的问候,都能创造出奇迹--当然一定要叫对名字。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位经理就有可能问:“这个友好的小伙子是谁?怎么不仅知道我的名字,而且还能正确叫出来?”(就因为这点,一些职位的候选人在经理的洗手间里度过了很多个小时。)另外一种可能是,向那些重要人物请教问题。原则上为了问一个明智的问题,你不应放过每一次机会。比如在职工大会上,在走廊里,或者是在上厕所时。重要的是,要从茫茫众生中脱颖而出,让别人意识到你的存在,并对你有积极的看法。你的问题必须是很容易回答的。如果那个重要人物回答不了你的问题,或者他只能勉强给你一个答案的话,他同样会记住你的模样。只是会把你列入到另一类人里。

每天都在高级经理身边工作的人,工作总能被经理看到,这是他们的一大优势。这些人的另一个优势是,在与大人物的交往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有在日常的交往中人们才能体会到权力周围的氛围,并逐渐学会如何在这种氛围中工作。他们了解了游戏规则,过一段时间后,理所当然也就能运用这些规则了。

而在分公司,一位“潜在的能者”通常会对董事们充满敬意,在他看来,董事们差不多就是上帝。当有一天他真的碰到一位董事时,他会表现得紧张而不自然。要想给这位大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就应该随便一点、自信一点,可是他根本做不到。他可能因此错过了一生中最好的机会。

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人们可以留在一家公司的下属企业,而同时又不会严重威胁到他的前程。

第一种:下属企业本身规模很大,几乎可以给人以无限的发展空间。比如在梅赛德斯公司(Mercedes)工作的人,不一定非要到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公司去。但是在这儿那条准则也是有效的,即要力求在更高的管理层找到一个非常显眼的职位。

第二种:他和这个下属企业的主管有紧密的接触,而且有可能会得到他的提拔,那么他留在这个下属企业里就不是毫无意义的了。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那个“主管”。一个小组领导或部门主管是远远不够的!很多职员在偏远的部门里无聊度日,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听从这条简单的建议。他们寄希望于“乙级俱乐部的衣物管理员”,盼望着“某个人在某一天”能够注意到他们的工作,并且会奖赏他们。他们相信,优秀的成绩自然会换来成功的事业。他们认为,只要他们的直属上司看到他们出色的工作就足够了。明确地说,所有这种幼稚的想法都是错误的!这样做只会给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要相信这一点其实很容易。

大人物面前的一次关注,胜过无足轻重的人的千次好印象倘若你至今还只能和组长或者部门主管说上话,那么你有两个选择:其一,立即想办法让更高级的领导层注意到你;其二,迅速换一个职位,让自己坐得离真正握有大权的人更近些。要记住:哪怕只有一次机会能引起真正的大人物的注意,都要比在无足轻重的人(他们首先必须担心的是他们自己的工作)心中上千次地留下好印象要管用得多。

要想把握住升到最高职位的机会,除了“地理位置”以外,还需要与公司的权力中心的“情感”和“专业”上接近。这是什么意思呢?几乎在每个公司里都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促进或阻碍一个人事业的发展。

规定的内容甚至可以是,只有信仰“合适的”宗教和“合适的”性别的代表才允许坐上头把交椅。如果你在这样的公司里任职,却信错了宗教或者是性别不对,那么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快给自己找一个新雇主(这里我们想排除改变宗教信仰和性别的可能)。也许还规定了必须会某一“合适的”体育项目,如必须学会打高尔夫球。规定的内容还可能是,必须在美国工作过一年--这并不是因为人事部这样要求,而是因为几乎所有的经理、主任和主要部门的主管确实都是这样做的。而且这也没有什么坏处。

职位分配除了受性别和宗教的制约外,在公司中更常见的是根据“职务”对重要职位做出人事安排。基本上在每一家公司里都存在着清晰的职务“等级制度”。有的职务很重要,而有的职务就不那么重要,比如负责支出款项的部门和负责日常开销的部门。观察一下,在你的公司里,拥有哪些资格和技能的人是有决定权的,是占据决定性的职位的。

不要看你的公司是如何与外界交流的,而要注意公司自身真实的表现,以及谁占据着要职。很多公司都宣称自己追求革新与技术。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拥有统治地位的还是公司里的会计师和法律工作者。而在第二等级甚至是在第三等级中才能看到工程技术人员的身影。假如你是这家公司的技术人员,你将面临难题(如果你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那么你可能还会有别的麻烦,但是这不是这里要讲的)。

当然你可以试着写一写公司的历史,标题就用《50年来第一个进入××公司董事会的技术员》,效果肯定不错。不过这样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如果你有别的选择的话,你为什么非用头往墙上撞呢?

然而,在这样一个公司里,你不仅得不到高级职位,就连有可能成为你良师益友的人都少得可怜。因为每个人在提携别人时,都倾向于去找自己的影子。所以,一家由商人管理的企业,它的董事会在为分公司挑选经理时,肯定会选择经济硕士,而不会选择工程师(可能也好过把公司交给他的女儿,不过这不属于这里要讲的)。

倘若你现在的工作在你所在的公司中,只是“技术支持”或者是“后勤保障”的级别,同时,你又不想在第三等级或是第二等级上断送你的前程,你只有两种选择:

1.立即调到公司的核心部门去!除非你没有这个能力或者你不愿意--因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第二学位,那么就只有第二条路可走了。

2.离开这家公司,到一家能够在核心部门发挥你专长的公司去,而且应该尽快行动。

唯一合理的例外是,在你现在所属的公司里,你时刻期待着自己的事业能够飞速发展(一直到不能再向前了),同时你发现了一个新行业,在这个行业里你的知识很抢手。之后,你当然不仅要在现在的公司为了前程而努力工作,而且还要在其他公司里创造机会,方法是,及时同目标行业接洽,并开始在那里建立社交网。

有成百上千条建议都是告诉人们如何能在一家公司迅速获得成功的,留在权力“地理上的”中心位置发展事业的建议,则是重中之重。如果你还没有达到这点,就必须要变得积极一些,并且尝试到“情感的中心”去。必要的话就换一家公司。

“你说的这些都很有道理,”我打断了韦塞尔的话,“但是对于我,这恰恰说明了,我不应该去销售部工作。ISG是做DV系统集成方案的公司,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为客户提供咨询。”韦塞尔的话是自相矛盾的,能抓住他的漏洞,多少让我觉得有些自豪。

“哦,是吗?”他的语气听起来完全不像一个刚刚被人找出破绽的人。“你可要小心了。你必须再看清楚点儿。ISG在德国的总经理是从哪个部门升上来的?”

“嗯,是从销售部,”我如实地回答,“不过也许这只是一个例外。”虽然ISG德国有限责任公司的两任总经理从前都在销售部工作。“你的这一整套权力中心论是不成立的,”我肯定地说,“我们总公司的顶头上司就不是从ISG公司的核心部门出来的。”

“推断错误,年轻人,”韦塞尔又说道,“请你再冷静地观察一下你的公司:咨询方法、工具、方案,所有你在这儿使用的东西,都是从美国,也就是从你的总公司来的。因此,即使在那儿真是专业人士坐在第一把交椅上,我也不会觉得奇怪。但是这里是德国的分公司,它的主要任务是尽最大可能把这些方案和工具推销出去,从而带来利润。当然,不用说,还必须把这一切都付诸实施。所以,ISG公司需要员工,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咨询顾问。很显然,在德国的这家分公司的生命力存在于销售部。我说得对吗?”

我讨厌这样,在讨论要结束时,我总是不得不做出让步。“那好吧,你说得很有道理。只不过帮不了我什么。因为我们的人事部有严格的方针政策,必须遵照这些方针,才有可能到ISG公司来发展事业。而且我保证其中决不会有这么一条:提前中断实习。即使是人事部说了这样的话……”

他打断了我:“咱们还得说说人事部,我的朋友。这里有一条简短而精准的规则。”

人事部总是在谈论缓慢、可靠而保险的晋升,如果谁相信可以通过人事部发展成功的事业,就只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