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2705400000013

第13章 姓名文化篇(一)(2)

毛泽东在红三十一团党代表何挺颖牺牲后,派年仅23岁的谭政去三十一团接替何的职务。毛泽东在他到任前,专门和他谈了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及做好政治工作的方法。末了,毛泽东似是玩笑、似是鼓励地对他说:“谭政,这次可真是谈政喽。”[李智舜:《毛泽东与十大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3月版,第170页。]

1932年

“人家喊我‘老毛’,我的儿子不就成了‘小毛’”

毛泽东从江西瑞金到达福建汀州。

毛泽东在福音医院见到贺子珍,见到刚出世不久的儿子,烦闷的心境得到了暂时的快慰。这时,贺子珍患痢疾,生怕传给孩子,便请了个奶妈。奶妈是江西人,习惯地喊孩子“毛毛”。如此这般,孩子的奶名便叫“小毛”。毛泽东听说孩子奶名的来历,大笑道:“这倒是一语双关!人家喊我‘老毛’,我的儿子不就成了‘小毛’!”在笑声中,毛泽东给儿子取了大名,叫做“毛岸红”。“岸”,是沿用了岸英、岸青、岸龙的“岸”辈;“红”,则是生于红区、长大了当红军之意。[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258页。]

谈李一氓的名字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首次见到李一氓,就说:“孟子日: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解放日报》1993年2月24日。]

1934年

“萝卜!萝卜!”

成仿吾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时期,他经常与毛泽东、张闻天同桌吃饭。没有板凳,大家就围桌而立,有说有笑。边吃边笑。张闻天又名洛甫。一次,毛泽东提着一个萝卜兴冲冲地走进来,对张闻天开玩笑地喊道:“萝卜!萝卜!”引得成仿吾哈哈大笑。[孙琴安:《毛泽东与名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版。第516页。]

“你的名字倒很香嘛,就是笔画太多了”

1934年11月,在长征途中。当警卫员阙中一刚调到毛泽东身边时,毛泽东问他:“叫什么名字?”“阙桂籣(兰)。”毛泽东笑道:“你这个名字倒很香嘛,就是笔画太多了。”阙桂兰觉得毛泽东说得有道理,于是便改名为阙中一。[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328页。]

1935年

“共产党像太阳。你就取名何太阳”

长征途中,毛泽东发现小战士何二娃没有大名,就为他取名说:“那好,我给你取个名字,怎么样?你决心参加红军,向往光明,盼望解放。共产党像太阳,你就取名何太阳,行吗?”从此,何太阳成了红军战士,而且后来还当上了武汉军区炮兵司令部参谋长、黄冈军分区副司令员。[朱守芬、盛巽昌:《毛泽东和姓名文化》,《文史杂志》1993年第6期。]

尊称蔡畅为“蔡大姐”

毛泽东差不多是看着蔡畅成长起来的,他对蔡畅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性格特点和生活细节都了如指掌。他对蔡畅非常尊重、爱护。早在中央苏区,他就和大家一起尊称蔡畅为“蔡大姐”。有时,他还像兄长般地跟蔡畅开开小玩笑。

长征的时候,每次宿营后,蔡畅都抽空去看看毛泽东。过草地的部队走得很疲惫,有一次宿营,蔡畅和钱希均一起去看望毛泽东。当时毛泽东也很累了,他正坐在院子里,把两只刚洗过的脚搭在一张高凳子上休息。见蔡畅走进院子,他就拍着一双脚掌说:“欢迎蔡畅喽!”蔡畅和钱希均一面笑着,一面向他问候。然后,蔡畅也打趣地说:“你怪舒服噢!我们都快累死了,下一步你又有什么打算啊?”毛泽东这才坐正了身子。跟她们说了下一步的计划。[钟辰等:《领袖交往实录系列·毛泽东》,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14—415页。]

刘英就是“开明娘娘”

遵义会议后不久,刘英和张闻天结婚。毛泽东从前线回来,专程前往他们住的窑洞讨喜。毛泽东调侃道:“洛甫同志,如果你是‘开明君主’的话,那么,刘英就是‘开明娘娘’喽。”一席话说得大家开怀大笑。[孙雷、孙宝义:《毛泽东衍名艺术》,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103页。]

“叫‘世友’。世界之友哇”

1935年8月。毛泽东在沙窝接见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副军长兼第二十五师师长许世友,和他作了谈话。毛泽东问:“你的名字,有时被我们的同志写成‘仕友’,有时则写成‘士友’,今天,我想问问你本人,究竟是‘仕友’,还是‘士友’呀?”

“报告主席,”许世友刷的站起身来,立正准备回答毛泽东的提问。毛泽东让许世友坐下慢慢说。“毛主席,我名字三个字是言午‘许’,士兵的‘士’,朋友的‘友’。”“喔,士兵之友,好哇!”毛泽东浓重的湖南口音中,充满着赞美。“毛主席。但我原来的名字是‘许仕友’。是带立人的‘仕’。”许世友补充说。“喔,是学而优则仕的仕。”毛泽东风趣幽默地说。[胡忠仁、温子春:《孝子忠将许世友的感情世界》,《中华儿女》1996年第11期。]

许世友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引出了毛泽东为他改名字的佳话。当时,毛泽东对于许世友是闻其名而未见其人。见到许世友后,毛泽东问道:“我经常听到你的名字,知道一些你的传奇经历,但没有看到你这个人。你的名字是哪几个字呀?”

许世友说:“我的幼名叫友德,姓是言午‘许’,家谱上是仕辈,父母给取名许仕友。参加红军后,我有空就学认字,才发觉‘仕’字是做官的意思,便把‘仕’改为‘士’。那个时候想,这一字改后,当了红军战士就名副其实了。”说完,许世友憨笑了一下,问毛泽东:“您看我这个名字改得可好?”

毛泽东爽朗地笑了:“好是好,不过,咱们再商量一下,再改个字,把‘士’字改为世界的‘世’好不好?叫‘世友’,世界之友哇。我们这次是北上抗日,眼光要往远看,放眼世界嘛!所以,要做世界之友。”[李智舜:《毛泽东与开国上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6月版,第74—75页。]

“青山,青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935年11月,一天,毛泽东来到医院看望伤病员。在这次视察中,他见到了叶青山。他深情地握着叶青山的手,平静地说道:“叶青山同志,你好啊!青山,青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过去在江西根据地时,毛泽东经常到医院看望伤病员,每次见到叶青山,他也总喜欢说这句话。[冯彩章、李葆定:《红医将领》,北京科技出版社1994年4月版,第215页。]

“你干脆就叫谢今古嘛”

黄达从中央苏区起就给毛泽东当饲养员,喂马。一直跟到延安。他有个名字叫谢今古。据说这个名字还是毛泽东给他起的。因为黄达为人忠厚,谦虚谨慎,对工作尽心尽职,把马喂得很好,大家都很尊重他。也因为他出身贫苦,原来就身体单薄,大家以为他身体有病,便主动去关照他。这时,黄达就更加谦虚和动情,总是感谢这个,感谢那个。毛泽东知道后,也很关心他的身体。他总是说:“请主席放心,咱穷人的身体不会有病。我黄达这辈子能当上红军,为主席喂马,就很满足,该谢今谢古谢天谢地了!”毛泽东听后,风趣地说:“谢今谢古,谢天谢地,真是个有情之人呐!”接着,毛泽东又像发现了什么似的。继续说道:“谢今古,这个名字不错,你干脆就叫谢今古嘛!”从此,谢今古这个名字就被大家叫开了。[刘恩营:《从井冈山走进中南海——陈士榘老将军回忆毛泽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237页。]

“你姓钱还不够。还要那么多金子呀”

1935年冬,毛泽东和贺子珍到卫生所,向卫生所所长邹南山了解情况。邹介绍了公务员钱江。据钱江回忆说:毛泽东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回答叫钱昌鑫。他又问我是哪几个字,“是日日昌吗?是哪个‘兴’?”问得我不好意思。邹南山代他回答说:“是三个金字的‘鑫’。”毛泽东接着笑笑说:“你姓钱还不够,还要那么多金子呀!小心打你的土豪啊!”[《缅怀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153页。]

在纸上接连写了3个“萧赤”

肖赤原名肖高贵。这年年底,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军委准备派几个红军干部去陕北保安县组织一个新兵师,肖高贵作为特派员随同前往。临出发前,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把他们叫去谈话。布置完工作后,周恩来笑着对肖高贵说:“你这个名字得改一改啦,否则,到了保安县,你就要整天挨骂!”

原来,过去曾有一个国民党反动军官驻守在当地,叫高贵之。他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于是老百姓编了很多歌谣骂他,什么“高贵之我的儿、我的孙”,“乌龟王八蛋高贵之”等等。肖高贵的名字虽与高贵之不同,但是很容易扯到一起。

“那就由周副主席给我改个名字吧!”他爽快地说。周恩来想了一想,说:“你是个红小鬼,就叫‘肖赤’吧!”

后来,肖赤调到王家坪军委总参谋部。毛泽东常来这里看电报,了解军事情况。一天,毛泽东看完了电报,就与肖赤交谈起来。“你这个名字不错呀!”“是周副主席替我改的名。”肖赤把改名的经过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这一天,毛泽东的兴致特别好,他随手拿起桌上的毛笔,蘸上墨,在纸上接连写了3个“萧赤”,然后递给了肖赤。肖赤高兴得像接过一张护身符。经领导批准,边区印刷厂将主席的题名刻成了一枚印章,肖赤一直把它保存在身边。[《嘹望》编辑部编:《红军女英雄传》(增补本),新华出版社1989年10月版。第181~182页。]

1936年

“志民,志民,立志为民”

1936年5月5日,毛泽东率红军渡黄河东征回师陕北,第十一团政治委员李志民奉命去见毛泽东。毛泽东亲切地对李志民说:“我们主力部队已经过河,估计敌人八九点钟才能赶到这里,现在还有点时间。你们后卫团过河之前,要在沿途行军路上,仔细检查一下前头各部队执行纪律的情况,借的东西还了没有,房子打扫得干净没有,门板上好了没有,损坏的东西或踏坏的青苗赔偿了没有,买的东西给钱了没有?真正做到秋毫无犯。”李志民立即表示:“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做到秋毫无犯!”毛泽东笑了:“志民,志民,立志为民,好嘛!”[李智舜:《毛泽东与开国上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6月版,第88页。]

“你就叫‘天宝’吧”

1936年10月,天宝随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不久就进人中央党校的少数民族班学习。有一天,毛泽东来讲课,结束后问他:“小鬼,你叫什么名字?”“桑吉悦希。”毛泽东沉吟了一下,根据“桑吉悦希”四字的音律,对出了平仄相应的四个字——“物华天宝”。“你就叫‘天宝’吧!”毛泽东说。[《新民晚报》1996年10月24日。]

“你不是叫王明吗”

1936年12月,毛泽东任命贺晋年为红二十七军军长,王平为政委。他幽默地说:“我给你们写命令吧,空口无凭啊!”这时,王平站起来说:“主席,我要改个名字。”毛泽东放下笔说:“唉。你不是叫王明吗?那你为什么要改呢?”在此之前,王平原名王明。王平说:“我们不是还有人叫王明的吗?”毛泽东双手扶着桌子,若有所思地说:“是啊!我们还有个叫王明的,那你改个什么名字呢?”王平似乎早就考虑好了,说:“就叫王平吧!”毛泽东爽朗地笑了,连声说好。[《缅怀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170页。]

人们都习惯把李敏叫做“娇娇”

1936年冬,毛泽东女儿李敏生于陕西保安。

当李敏诞生时,邓颖超风趣地说:“真是个小娇娇呀!”站在一旁的毛泽东听邓颖超这么一说,因为“娇”和“姣”同音,所以想起了《西京杂记》中“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蓉”,便取其意,起名叫“姣姣”。但后来,人们(包括毛泽东)都习惯把李敏叫做“娇娇”。[李湘文:《毛泽东家世》(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358页。]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睛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937年

“取名‘延生’如何”

1937年9月5日,毛泽东就为音乐家向隅、唐荣枚之子取名一事给他们复信。

这一年7月1日,这两位音乐家的次子降生在延安窑洞,想请毛泽东给孩子取个名字。但他们考虑到毛泽东太忙,难以启齿。8月18日,孩子的舅舅柯蓝(当时鲁艺文学系学生)自告奋勇,从练习簿上撕下一纸,代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我们的小孩——一个男孩——是七月一日生下来的,因为他刚巧在伟大的日子里进入这伟大的时代,我们都希望得到你的光荣,给他取一个名字。”毛泽东的回信是在他们的去信上作了批示:

“取名‘延生’如何?如以为不妥,请你们自己拟出两三个,我替你们选择一个。因忙迟复,是以为歉!此复向、唐二同志,并庆祝你们的小孩。

毛泽东,九月五日。”[孙国林、曹桂芳:《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的延安文艺》,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47页。]

“赣东北那个打游击的方志诚是你家的什么人啊”

1937年10月,有一天,毛泽东问坚持南方游击战争多年后来到延安的方志纯:“你这么多年没有回老家了,家里的情况清楚吗?”“不太清楚。”方志纯如实回答。“那么,赣东北那个打游击的方志诚是你家的什么人啊?”毛泽东又问。方志纯一愣:“我家没有这个人呀,我离开赣东北时,也没听说过有这么个人。”“有,肯定有。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的同志向中央报告说。赣东北有以‘方志诚’的名字贴出的布告,国民党还悬赏捉拿他呢,我还以为他是你们方家的人,***、方志纯、方志诚……谁也会想到你们是一家……”“我家确实没有叫方志诚的。”方志纯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意见。“好,这个方志诚是不是你们家的人,请你打听一下,我很想知道这位威震敌胆的英雄究竟是谁。”毛泽东还是想搞个水落石出。

其实,“方志诚”并不是别人,就是方志纯本人。红军主力长征之后,留在赣东北的同志为了迷惑和打击敌人,联系和团结群众,便以“方志诚”的名义广发布告。因为在江西话里,“诚”和“纯”的音很相似,他们将“纯”误写为“诚”,而广泛使用了。解放后,当方志纯了解到这一实情后,笑得几乎岔了气。[李约翰、镡德山、王春明:《毛泽东和省委书记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3月版,第8—9页。]

“搞《大众哲学》的艾思奇来了”

1937年10月,当艾思奇随周扬等人从上海来到延安时,毛泽东非常高兴,禁不住说道:“噢,搞《大众哲学》的艾思奇来了!”当时,延安为艾思奇等人的到来开了欢迎会,毛泽东致欢迎词,艾思奇代表来延安的同志讲了话。[孙琴安:《毛泽东与名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版,第898页。]

“不管是‘先’。还是‘光’”

1937年底,毛泽东和在陕南指挥游击战争卓有成绩的陈先瑞见面。毛泽东说:“你叫陈先瑞,国民党的报纸把你的名字写成‘陈光瑞’。不管是‘先’,还是‘光’,反正你在陕南坚持斗争挺有点名气,在国民党那里是挂了号的。人家动用几万军队围攻你们,就是没搞倒你们,这说明国民党不行。你的名字,我早就从报纸上知道了。”[《缅怀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176页。]

1938年

“人说姓毛的一毛不拔,今天我要拔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