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2705400000014

第14章 姓名文化篇(一)(3)

1938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组织了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参加者有滕代远、罗瑞卿、叶子龙、萧劲光和莫文骅等人。学习地点就在毛泽东的住处,每周学习、讨论1次,晚上七八点开始至深夜11点钟。有一次,学习结束时,已经很晚了。毛泽东诙谐地说:“人说姓毛的一毛不拔,今天我要拔一毛,请你们吃夜餐。”他的话马上引起一片笑声。大家有了学习收获,又在毛泽东家里聚餐,真是开心。[莫文骅:《莫文骅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第381页。]

“文有成仿吾。武有独眼龙”

1938年3月,成仿吾调任陕北公学校长。毛泽东有一次到陕北公学作报告,对学生们说:“你们陕北公学文有成仿吾,武有独眼龙(指当时陕公生活指导委员会主任周纯全),学校是会办得很好的。”[《成仿吾校长纪念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34页。]

“是韩信的‘韩’吗”

韩光原名寒光,在延安中央统战部工作。一天,他在杨家岭遇到毛泽东。

毛泽东问他:“青年同志,叫什么名字?在哪个部门工作?”韩光说:“主席,我叫寒光,在中央统战部工作。”毛泽东又问:“是韩信的‘韩’吗?”韩光说:“不,是寒冷的‘寒’,我正想改为韩信的‘韩’。”毛泽东风趣地说:“寒冷的‘寒’,不改也可以,不是有一首古诗说‘寒光照铁衣’嘛!”[《缅怀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280页。]

“现在姓‘仉’的。差不多都住在山东省曲阜县”

当时延安有个话剧演员张平。在抗大的一次舞会上,毛泽东在张平爱人处得知他原叫仉平,但她把“仉”(zhang)字念作“张”(zhang)。毛泽东说:“这姓应该念‘涨’,不念‘张’。”又说:“你爱人是山东人吧?至少他祖籍应该是山东曲阜。你没听说孟母仉氏吗?在中国,姓这个姓的人极少。现在姓仉的,差不多都住在山东省曲阜县。他们不是孔家的佃户,就是孟家的佃户……”[朱守芬、盛巽昌:《毛泽东和姓名文化》,《文史杂志》1993年第6期。]

“原来你是晋朝人”

据赵毅敏回忆:

“那时我在中宣部工作,与主席住地很近,经常向主席请示工作,也由此越发地认识了主席的博学。我原名叫刘焜,一次与主席谈话时说及我的原名,他马上幽默地说,原来你是晋朝人,并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晋人刘琨的事迹。”[郭思敏、华一民:《我眼中的毛泽东》(续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版。]

1939年

“姓萧的古来文学家很少。你要争气”

1939年5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约见由苏联归来的诗人萧三,萧三便把自己诗作的手抄本递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看了几首,说:“《梅花》那首写得好。放下慢慢再看。”然后开玩笑地说:“姓萧的古来文学家很少,你要争气。”[孙琴安:《毛泽东与名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版,第489页。]

“汪精卫第一个献了地图。还有张精卫、李精卫、赵精卫、钱精卫等等”

1939年7月9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对赴前线同学就《坚持国共长期合作》为题发表讲话。在讲话中,他就汪精卫等民族败类指出:“现在外边来的人说,在内地还有很多的张精卫、李精卫、赵精卫、钱精卫等等。总之,有许多汪精卫一类的人,他们是什么人?他们就是暗藏的汪精卫。他们要想做一出‘张松献地图’。三国时代有一个张松,把四川的地图献给了刘备,因此刘备入川建立了蜀国。今天日本帝国主义打进来,汪精卫第一个献了地图,还有张精卫、李精卫、赵精卫、钱精卫等等,他们也准备要献地图。他们企图把整个中华民国的地图献给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一个日本统治下的‘中国’。”[《党的文献》1995年第4期,第17页。]

解释姓氏起因

据师哲回忆:毛泽东悉心调查周围世界。他说,比方说,有人连自己姓氏的起因都不知道。于是毛主席就解释了人的姓氏的由来,如为什么姓马、姓师(原来是狮)、姓苟(原来狗)、姓杨、姓柳等。[《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6月版,第31页。]

“仲丽嘛。自称人中之丽呀”

在延安时,毛泽东对新来的保健医生朱仲丽开玩笑说:“你是人中最美丽的哕!”朱仲丽连忙摆手:“哪里!”毛泽东说:“哪里?就在你的名字上啊!仲丽嘛,自称人中之丽呀!”朱仲丽惊奇地解释说:“啊!不是有意这样叫的。我原来叫朱慧,来延安后,随便起个名字代替原来的名字。”毛泽东马上说:“朱慧,很好嘛,人是智慧的。”毛泽东沉吟片刻,又说:“仲丽,不如重理。“‘那就改了吧!”朱仲丽赶紧说。“不,不要改了,我是和你说着玩的。”毛泽东笑着说。[许祖范等:《毛泽东幽默趣谈》,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3页。]

1940年

“我们的王老汉”

1940年4月,王国华在延安向中共中央详细汇报了豫南工作。经陈云推荐,中直机关各单位邀请王国华作报告。王国华生动地讲述了豫南桐柏山区游击根据地开创和成长、壮大的斗争历程,极大地吸引了延安的听众。王国华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特别重视和关怀,派人给他补习政治和文化常识,同时留他到中央党校一部(高干班)学习。在学习或开会时,毛泽东常常亲切地称王国华为“我们的农民领袖”“我们的王老汉”。[侯志英主编:《河南党史人物传》第9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6页。]

“姓何的可没有几个好人”

1940年7月,何廷一被调往军政学院学习。据后来他回忆说:到延安后,我利用休息时间去看朱老总。警卫员告诉我,朱老总和康克清都在毛主席的窑洞里打扑克。我那时第一次听说扑克牌,很新奇,就到了毛主席的窑洞里看热闹。毛主席、朱老总、康克清、张闻天、博古、何凯丰等一大群人围了一大圈,玩得正高兴。我没有打搅他们,进去后悄悄地站在旁边看。毛主席抬头看见了我,就问:“你是谁?”我告诉毛主席我的身份和姓名。“什么地方人?”“长汀。”“啊,我还在长汀养过病呢。”随后毛主席很随意地开玩笑说:“姓何的可没有几个好人。你看何应钦,还有湖南军阀何键,都不是好人。”“主席,你这么说可是有些片面,我看姓何的坏人是少数,多数是好人。何凯丰、何叔衡不都是好人吗?”主席听了哈哈笑起来,说:“小何,你说得对,来,来,我们配合打一把。”我红着脸说:“我不会。”主席说:“那你就继续看吧。”[李克菲、彭东海:《秘密专机上的领袖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8~9页。]

为次女取名“李讷”

1940年8月,毛泽东为他与江青生下的次女取名“李讷”。源自《论语·里仁》:“君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说话迟缓而行动敏捷。[李湘文:《毛泽东家世》(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48页。]

“历史上也有个王弼,和你同名同姓”

1940年11月23日,王弼等人由新疆回延安后,向中央呈报了建设空军兵种的计划,提议开办航空工程学校。很快,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亲自接见了他们,并就组建工程学校的问题作了指示。毛泽东说:“热心发展航空事业意见是好的,但要有决心和耐心。”谈话之中,毛泽东详细询问了王弼的姓名和在苏联的学习情况,然后风趣地说:“我国历史上也有个王弼,和你同名同姓,他是个文人,你是个武将。你这学武的要争取胜过学文的。”

中国历史上的王弼,是三国时期的文学家,好谈儒道,辞才逸辩。毛泽东很爱读他的作品,可惜王弼英年早逝。现在身边又来了一个叫王弼的人,毛泽东自然印象深刻,故有此言。[殷理由主编:《毛泽东交往百人丛书·军事人物篇》,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11页。]

“萧四没有来”

1940年12月。毛泽东参加文化俱乐部组织的化装晚会。他看见萧三和叶华后。微笑着说:“呵!萧三来了……”随即开玩笑说:“萧四没有来?”[王政明:《萧三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2月版,第313页。]

“不像‘毛’字。底下还有个尾巴”

毛泽东的族弟毛泽全。在新四军岩寺兵站工作搞得不错,名声也越来越大。连国民党那边也有反映了,说共产党派毛泽东的弟弟来岩寺坐镇,这里一定是个大机关。一天,毛泽全去新四军军部开会,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说:“泽全同志,为了党的工作,也为了保护干部,你还是改个名字吧!”毛泽全接受了建议,改名为王勋。新中国成立后,他恢复了原来的名字,担任了华东军区后勤部生产部长。1950年夏,毛泽全去北京开会,抽空去看望毛泽东。

毛泽东问他:“泽全,延安分别后,你到哪里去了,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呀?”

毛泽全告诉他:“后来改名王勋。到苏北新四军搞后勤去了。”

毛泽东说:“好嘛,你连姓也改了。姓王也好,笔画端端正正,不像‘毛’字,底下还有个尾巴!”[张步真、赵志超:《故园行》,海南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117~118页。]

“是我们党内的‘贾宝玉’”

据贾虹生回忆父亲贾拓夫:“在延安时,毛主席曾称誉爸爸是‘陕北才子’。还开玩笑说:拓夫既姓贾,又是宝,是我们党内的‘贾宝玉’。”[周维红:《贾拓夫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3月版,第287页。]

1941年

“你的名字就改为‘解方’好了”

1941年春,毛泽东在延安接见在东北军中工作的解沛然。他幽默地说:“解放军同志,你已经回家了,你的名字就改为‘解方’好了,不要再‘解放’了。”[《党史博览》2006年第12期,第26页。]

“益民。你这名字是什么意思呀”

1941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当时,延安出现了雷电击死正在参加边区政府县长联席会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荣的自然现象。而在部分群众中,却流传这是老天爷的惩罚。有人还说:“击死个县长有啥了不起,让雷打死毛泽东才好呢!”因此,还抓了说此话的妇女。

当毛泽东得悉后,他好好做了调查,并叫来身边的保卫干部钱益民问话。

“益民,你这名字是什么意思呀?”

钱益民跟着毛泽东鞍前马后多年,见毛泽东突然问起自己的名字,很新奇,便直说了:“家父想让我有利益民。”

“是啊,连一个老父亲都知道让孩子有利益民,何况我们一个党、一个主席呢!把这位妇女马上放了,派人护送她回去。记住,要带上公文,讲明这位同志没什么罪过,她是好人,敢讲真话,是为我们提了意见的好同志。要请地方政府对她进行照顾。”

毛泽东接着又说:“同时,公粮问题要做一次认真的研究,边区要做一次认真的调查,该免的免,该减的减。不能搞国民党反动派那一套,搜刮民财,不管老百姓死活!”

后来经调查,群众借雷电打死人一事发牢骚,果然是为这年征收公粮过大、负担不起而引起的。在此之后,党中央就向全边区党政军民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萧思科:《知情者说(之三)——历史关键人物留给后世的真相》,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44页。]

“延安。这名字多好听啊”

毛泽东在一天傍晚散步时,遇见也在散步的《解放日报》编辑陈企霞。陈企霞当时还带着儿子陈延安。

双方互相问好后,毛泽东便指着陈延安问陈企霞:“这是你的孩子?”陈企霞做了肯定回答。

“叫什么名字啊?”毛泽东似乎对陈企霞的孩子很感兴趣,便蹲下身来,亲切地问道。

“叫延安。”陈企霞回答。

“延安,这名字多好听啊。”毛泽东说罢,不禁把小孩抱了起来,高兴地逗着。[孙琴安:《毛泽东与名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版,第1068页。]

“孟飞,高天猛飞”

在延安时,一次会议之后,毛泽东见到一个正在站岗的小战士,便问他:“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小战士恭恭敬敬地回答:“主席,我叫孟飞。”毛泽东笑了,连声说:“好嘛!这个名字取得好!孟飞,高天猛飞,将来肯定有出息!”[孙雷、孙宝义:《毛泽东衍名艺术》,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53页。]

“理是道理,良就是好”

延安时期,毛泽东曾与一位女青年跳舞。舞间,他问女青年叫什么名字。女青年回答说:“叫何理良。”“何理良,何理良。”毛泽东重复着这个名字,进而以他那政治家的敏感,饶有兴致地分析起来:“理是道理,良就是好,整个姓名连起来就是什么道理好的意思喽!我看,还是共产主义道理好!”[孙雷、孙宝义:《毛泽东衍名艺术》,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52页。]

1942年

“于黑丁,可你并不黑呀”

1942年4月中旬,于黑丁走进毛泽东的窑洞,去参加一个小型座谈会。毛泽东朝着于黑丁走来。有人刚要向毛泽东介绍,毛泽东笑着握住他的手,风趣地说:“我认识,于黑丁,可你并不黑呀!”[李树谦:《毛泽东的文艺世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23页。]

“我们的向隅同志来了没有”

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一次文代大会。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时,当他引用“一人向隅,举座不欢”这句成语之后,立即就问:“我们的向隅同志来了没有?”他还离开讲桌,走到台沿,俯下身来,手搭凉棚,向会场前后左右仔细寻找。大家齐声说:“来了!来了!”有人还大声高喊:“就在这里!就在这里!”毛泽东这才宽慰地走回讲桌,继续讲下去。[李树谦:《毛泽东的文艺世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56页。]

“你是薛仁贵的后代了”

据贺龙的夫人薛明回忆:

在我和贺龙结婚后几天,毛泽东来了。他一进我们的窑洞时,我很紧张,但又很兴奋,恭恭敬敬地向毛主席又鞠躬又问好。因为我们刚刚结婚,毛主席握住我的手问:“你姓什么?”我说:“姓薛。”他说:“你是薛仁贵的后代了。”[《说不尽的毛泽东》,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5月版,第157页。]

“数一数‘谭政’两字是多少笔画”

一天,毛泽东和谭政研究加强军事建设问题。他在送谭政出门时,像想起了什么事,突然在院子里停留下来,问谭政:“你今年有多大岁数?”

“38岁了。”谭政回答,但不明白毛泽东这突如其来的问话的意思。

“孔夫子说过‘三十而立’,你就快四十的人,那早就该‘立’了?”

“嗯!”谭政还以为毛泽东是在鼓励他承担起草《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的任务哩,便莫名其妙地答应了一声。可他又见毛泽东用右手食指在左手心里比划着。就停下脚步,等候着毛泽东的问话。

“你知道你原来的名字叫谭世铭,可你注意过现在的名字——谭政吗?”毛泽东问。

“这个不曾想过。”

“你数一数‘谭政’两字是多少笔画?”谭政于是用手指在另一手心里比划着。数着笔画:“28画!”

“那你再数一数我‘毛泽东’3个字是多少笔画?”

谭政又在自己手心里数了“毛泽东”的笔画数:“也是28画呀!”

“咱俩在井冈山——长征——延安,共事15年有余了,大概你没有想过这一个十分简单的数字。好哇,你二十八,我二十八,共产党、共产主义的‘共’字,不也就是二十八吗?28画不平常啊!”谭政恍然醒悟过来,会心地笑了。

毛泽东停顿了一下,又说:“我们都是姓‘共’嘛,做了共产党的人,都是信仰共产主义,并为实现共产主义在奋斗呀!”[李智舜:《毛泽东与十大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3月版,第181页。]

“那就把你的名字改成范明吧”

1942年12月,据当时在国民党第三十八军部中做中共地下党统战工作的范明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