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2705400000015

第15章 姓名文化篇(一)(4)

一天,下午2点多钟,欧阳钦同志奉命陪我到枣园去见毛主席。在谈话中,主席把话题一转,说:“郝克勇同志!你舅舅家姓啥子?”我说姓“范”。“是范仲淹的‘范’,还是樊梨花的‘樊’?”我说是范仲淹的“范”。他很高兴地说:“好,那就把你的名字改成范明吧!做秘密工作的同志回到延安,都必须改名换姓。”从此,我便以“范明”的名字应世至今。[《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第62页。]

1943年

“你是属虎的,是午问生人”

1943年春,毛泽东在延安枣园和警卫人员聊天。他问王午银:“你姓什么?”“我叫王午银。”毛泽东笑着说:“你是属虎的,是午间生人。”[张随枝:《红墙内的警卫生活》,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154页。]

称马健翎为“马髯公”

1943年秋,毛泽东邀请柯仲平、杨醉乡、马健翎到延安枣园一见。当晚毛泽东在一孔普通的窑洞里接见了他们。

毛泽东说:“请来‘三贤’,有两位‘美髯公’,一位‘佘太君’。你们是苏区的文艺先驱,一个抗战剧团,一个民众剧团,好像两个深受群众欢迎的插种队,走到哪里就将抗日的种子撒到哪里。”他接着说:“云南诗人柯仲平真有股犟劲。你们民众剧团比抗战剧团成立晚好几年,但也是在创作力量和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诞生的。一个时期,是靠种田、做工的写剧本,靠大伙节农缩食搞募捐解决经费问题的。‘马髯公’坚持文艺和群众相结合,走大众化的道路,深入根据地,大写根据地,连续创作,和演出了《一条路》、《查路条》、《好男儿》、《拿台刘》等剧目。每到一地,一演就到天亮。这很好。既是大众性的,又是艺术性的,体现了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武在平:《巨人的情怀——毛泽东与中国作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11月版,第106—107页。]

“如履薄冰,如履薄冰”

毛泽东见到薄一波,问了他的名字后说:如履薄冰,如履薄冰。他说:汉文帝的母亲也姓薄,她的弟弟叫薄昭。汉文帝曾被立为代王,建都在你们山西的中都。后来薄一波翻了《史记》等书,果然如此。[《人民日报》1981年7月3日。]

“现在你可是成了吴下阿蒙”

1943年10月,八路军第386旅旅长王近山率部赴延安,途经山西洪洞县韩略村,打了一个漂亮仗。在来到延安后,毛泽东接见了他,说:“我早就听说有个红四方面军的‘王疯子’,现在你可是成了吴下阿蒙,有勇有谋,了不起呀!这次韩略伏击战,就说明你勇敢、果断、有胆略,抓住战机,打了个漂亮仗。”[杨雪燕、杨闻宇:《红色恋人》,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136页。]

“是不是左昭右穆的‘穆’。青春的‘青’”

据穆青回忆,当年他在延安枣园采访毛泽东,毛泽东和他作了谈话。毛主席亲切地问我:“你是《解放日报》记者?”我说:“是的。”毛主席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我说:“我叫穆青。”主席又问:“是不是左昭右穆的‘穆’,青春的‘青’?”我说:“是的。”主席说:“我们党内有个与你同名同姓的同志,他从广东去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不久就被国民党杀害了。他是一个很好的同志。”[蒋振云主编:《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党建读物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70页。]

称赵毅敏为“赵匡胤”

毛泽东在延安时。称赞中宣部副部长赵毅敏为“赵匡胤”。他说:“过去我们有些不对头,老百姓有意见。后来‘赵匡胤’带秧歌队下乡,跟老百姓一块跳秧歌,与群众打成一片,从此天下太平。”[《党史博览》2004年第10期,第19页。]

1944年

“栋材,这个名字好,将来做国家的栋梁之材嘛”

毛泽东在延安枣园。当时,兼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的毛泽东,准备向党校的学员们讲一次话。为此,他将党校部分部主任分别请到家里谈话,了解教职员工们的学习、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一天傍晚,党校第五部主任白栋材和副主任马国瑞应邀来到了毛泽东的家里。当白栋材作自我介绍时,毛泽东笑着说:“噢,栋材,这个名字好,将来做国家的栋梁之材嘛。”一句话,把白栋材初次同毛泽东谈话的紧张情绪一扫而光。[李约翰、镡德山、王春明:《毛泽东和省委书记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3月版,第225页。]

“名叫春阳。姓毛叫毛春阳”

毛泽东的警卫战士苟兴禄,同志们都叫他“小苟”,听起来像“小狗”。

一天,毛泽东在枣园前面的果树下散步,听见一个小战士高声在叫:“小狗,小狗!”后边还加了个“汪汪”。毛泽东一边笑,一边叫住苟兴禄:“来,咱们聊聊!你听见么,警卫班的同志叫你小狗!”“主席,那是他们爱开玩笑!”“那你改个姓名不好吗?”毛泽东说。“我识字不多,改什么名?”“你不姓狗,姓猫不好吗?”“哪有姓猫的?”“我不就姓毛么?”毛泽东诙谐地说。“那好,我姓你的毛,不姓那个猫!”毛泽东看着天上明媚的阳光,说:“那就说定了,名叫春阳,姓毛叫毛春阳。”[孙雷、孙宝义:《毛泽东衍名艺术》,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53页。]

“才认出是‘吕正操’”

据吕正操回忆,他曾在1939年托贺龙带信给毛泽东。这年冬天。他作为晋察冀军区的代表,赴延安参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到延安后两三天。他去枣园见毛泽东。毛泽东微笑着说:“你那封信我仔细看了,不错。就是你那个签名把我难住了,我猜了半天,才认出是‘吕正操’3个字来。干嘛要把3个字连成一个字写呢?”我惭愧地笑了笑,没有出声。[蒋振云主编:《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党建读物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26页。]

1945年

“从前有许多人怕小孩害病或死掉。就故意起个坏的名字叫猫、叫狗”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报告》中,就有人要共产党改名称一事说:“从前有许多人怕小孩害病或死掉,就故意起个坏的名字叫猫、叫狗。历史上有个人名叫王镇恶,名字这样好听,可是他还是死了。我们是不是也要另起一个名字,使党不死呢?随便你起一个什么名字,只要他所做的还是那样,那是不会改变实际内容的。”[《中共党史资料》第48辑,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25页。]

说高扬文名字很好

1945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七大委员选举后,与代表高扬文有一席谈话。据高扬文回忆:毛主席知道了选举的结果,心情很好,又和我谈起话来。他首先问了我的名字。我说,我叫扬文(这是当时的名字,未加高字)。他说,你的名字很好,杨柳、文章。杨树、柳树都是好树种,特别是杨树,把树枝插到地下,就会生根成活。抗战胜利了,我们在延安的干部,就要大批出去工作。你们要像绿柳树一样,不管到什么地方,就要在那里生根,和当地干部、人民一起,把工作搞好。[《党史文汇》1999年4期。]

他很有风趣地称“家”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由周恩来陪同,来到重庆红岩村的八路军办事处。章汉夫、许涤新、胡绳、戈宝权等《新华日报》的几位编委,站在主楼旁边通往新建礼堂的石板路上迎接毛泽东。当毛泽东走近时,周恩来向毛泽东一一作了介绍。尽管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可毛泽东已经很熟悉大家的名字。并且知道了每个人的专长,还很有风趣地给每个人都加了一个“家”的头衔。他对章汉夫说:“你是国际问题专家。”对许涤新说:“你是经济学家。”对胡绳说:“你是哲学家。”最后轮到戈宝权时,毛泽东说:“你是俄国文学家。”他还问戈:“戈公振是你的什么人?是父亲、叔父,还是兄弟?”戈告诉毛泽东,戈公振是他的叔父。毛泽东接着说:“我看过他的书,看过他的《中国报学史》。”[李树谦:《毛泽东的文艺世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24页。]

“不能叫大乔小乔,就叫南乔北乔”

当年与乔冠华同在新华日报社一起工作的同仁刘白羽,在回忆毛泽东抵渝当天的情景时,曾有过这样一段介绍:就在红岩一间小会客厅里,毛主席接见了我们。报社(按:指新华日报社)有潘梓年、熊瑾玎、乔冠华、胡绳等人,我是延安就熟悉的,在重庆见面格外欢喜。当介绍到胡绳时,毛主席打量了一下,亲切地说:“哲学家。”乔冠华(当时叫乔木)和毛主席握手时,毛主席幽默地说:“跟我来了个乔木(按:指胡乔木),这儿又有一个乔木(按:指乔冠华),不能叫大乔小乔,就叫南乔北乔!……”

在重庆时,两个“乔木”谁也不愿放弃本名。有关两个“乔木”的同名之争,胡风于1977年7月18日在狱中被勒令撰写的交代材料(此材料后来由胡风夫人梅志编发在《新文化史料》1995年第二期)中亦有述及。他是以“附记”的形式记述的:胡乔木随毛主席到重庆后,和乔冠华见面后是成了知交的。梅志说,乔冠华向我谈到胡乔木取了他早就用起的“乔木”这个名字,表示气愤。这件事我毫无记忆,只模糊记得邵荃麟告诉我,毛主席对两个“乔木”打趣地说:“大乔小乔,南乔北乔。真乔假乔……你们谁占哪一边呀?”所以,以后曾用“南乔”、“北乔”分别称呼过他们。1950年我问乔冠华,是否放弃了“乔木”这个名字,他说还没有。[茆贵鸣:《乔冠华传:从清华才子到外交部长》,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转引《解放日报》2007年5月1日。]

他问曹靖华,曹葆华与他是否弟兄

某日,毛泽东访问中苏文化协会,陪同他的是一位在八路军办事处工作,同时又在中苏文化协会担任常务理事的人。当毛泽东来到中苏文化协会,这位常务理事便指着曹靖华对毛泽东说:“这位是曹靖华先生。”毛泽东立即与曹靖华热情握手,随后又问道:“那么,曹葆华……”曹靖华没等毛泽东问完,就知道他要问的是曹葆华与他是不是弟兄。因为当时文艺界不少人都以为这两个名字相近,又都是搞文学的,一定是兄弟关系。于是,曹靖华答道:“不是弟兄,他是四川人,我是河南人。”[孙琴安:《毛泽东与名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版,第520页。]

“白杨萧萧易水寒”

1945年8月,毛泽东在重庆会见文艺界进步人士。当周恩来介绍到白杨时,毛泽东随口吟道:“白杨萧萧易水寒。”当介绍到陶金时,毛泽东顺口答道:“啊!沙里淘金。”[刘光等:《毛泽东的人际关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8页。]

“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字,而是一个‘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