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初见北京医院医生王新德的时候,看出他紧张的神情,就问他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什么学校毕业的,哪个地方的人。在谈话中,当他知道一个同志在四川工作过的时候,就亲切地问王新德和在场的同志,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四川吗?他们都回答不出来。毛泽东和蔼地说:因为4川有四条江。接着,毛泽东扳着手指,准确地说出了4条江的名字。王新德紧张的神情全部消失了。这时,毛泽东才笑着说:好,你现在不紧张了,开始工作吧。[《北京日报》1977年9月25日。]
“你们出使,可以学学沈括的办法”
1950年3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接见新中国未来的大使们,并与他们进行了亲切交谈。毛泽东在谈话中说:“你们出使,可以学学沈括的办法。他每到一地,都把那里的大山河流、险要关口,画成地图,还把当地的风俗人情也调查得清清楚楚,并叫随员背得滚瓜烂熟。所以和辽国边界谈判,他对答如流,有凭有据,辽国没有空子好钻哪!”[尹家民:《将军不辱使命》,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
“中国历史上好几个开国皇帝都出在淮河流域”
1950年9月,毛泽东根据淮河灾情,借鉴历史经验,强调了根治淮河水患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历史上,好几个开国皇帝都出在淮河流域,刘邦是淮河流域沛县人,曹操是淮河流域毫县人,朱元璋是淮河流域凤阳人。其原因在于淮河流域天灾人祸多,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温床。为了新中国的安定,必须先把淮河治理好。[《党史文汇》1995年第7期,第6页。]
1951年
“为什么叫抱犊寨呢”
1951年3月,毛泽东在河北石家庄。
春天,阳光和煦,万物复苏,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一天下午,毛泽东起床后,招呼卫士开车外出散步。汽车从住地出发,沿公路一直向西驶去。远处大山巍巍,公路两侧返青麦苗在微风中如同绿色绸缎一般起伏波动。在山脚不远的地方,毛泽东见路旁麦田里有几个老乡在干活,便请驾驶员停车。他走下车来,弯腰俯看着麦子长势,与干活的老乡交谈起来。
毛泽东问他们:这座山叫什么山?
老乡们回答说:叫抱犊寨。俗话说,莲花山白鹿泉,获鹿县抱犊寨。
毛泽东又问:为什么叫抱犊寨呢?
老乡们回答说:传说过去老百姓上山干活,因为山高坡陡,老牛上去了,小牛上不去,只好把小牛犊抱上山去。这样老牛才能安安生生耕地,小牛也不会急得乱蹦乱跳。
听了老乡们的介绍,毛泽东爽朗地笑了起来。[《世纪风采》1997年第1期。]
翻到绘有西康省的一页
1951年4月,毛泽东在庆祝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的宴会前不久,拿了一本国民党政府编的中国地图,翻到绘有西康省的一页,对阿沛·阿旺晋美说:“你看,国民党把贡布江达以西也划给西康省,这是不符合历史的。我们把它改了,以金沙江为界,划分西藏和西康省,这样就符合历史。你看怎么样?”[《毛泽东同志八十五诞辰纪念文选》,人民出版社1979年4月版,第222页。]
“石家庄这个地方很重要”
1951年4月底的一天,毛泽东要由石家庄启程返回北京了。临行前,他和市委书记兼市长毛铎等见了面,并谈了话。
毛泽东说,来石家庄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今天要回北京了,特意把你们找来谈谈。
他说,石家庄这个地方很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石家庄往西是井隆口和娘子关,可通往山西腹地。石家庄就像通往山西的门户,故日石门。国民党不就是把石家庄叫做石门吗?所以,我们首先收复了石家庄,就是对国民党的沉重打击。这对孤立北平、收复北平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世纪风采》1997年第1期。]
“仍叫镇南关。胡志明同志高兴不高兴”
1951年5月中旬。毛泽东在北京接见由广西到东北任职的莫文骅。
莫文骅说,广西省委、省政府曾报告给中央,拟重建“镇南关”。我临离开广西前,已批了2万元人民币给该工程,并电请主席题写关名,不知主席意见如何。
毛泽东沉思了一会,说:“镇南关”是中越边境的历史名关,重建关楼是件好事。至于关名,你们要考虑考虑。现在时代不同了,你们若再用此关名,越南的同志会高兴吗?
莫文骅回忆:我听后,表示赞同主席的意见,并表示把主席的指示传达给广西的领导同志。后来,广西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先把“镇南关”改为“睦南关”,后又改为“友谊关”。[《莫文骅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7月版,第649页。]
又据莫文骅将军回忆:1951年夏天路过北京。毛泽东在百忙中接见了我,留我吃饭。在谈到广西省人民政府准备重修“镇南关”,以保存这一古迹,并想请毛主席题写关名时,他说:“仍叫镇南关,胡志明同志高兴不高兴?”我说:“那就请主席考虑另外起个名。”
毛泽东当时没有取名,但以后“镇南关”还是先改为“睦南关”,又改为“友谊关”了。[郭思敏、毕一民编:《我眼中的毛泽东》(续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版,第64页。]
景阳冈树木茂盛
1951年年底,毛泽东沿津浦铁路南下视察,车到济南,在火车上召见了济南市委书记、市长谷牧。在车上,谷牧向毛泽东汇报了济南的工作。毛泽东对济南工作再一次予以肯定,接着他就话题一转,天南海北,上下古今地谈了起来。沿线途中,毛泽东看到铁路两边山上树木稀少,又问谷牧:“你们山东的山上为什么不长树?”
谷牧答:“从前有些树,战争中被破坏了。”
毛泽东说:“这是个原因,可是我们在江西苏区时。打仗也毁了些树,但过后不久又长起来了。你们这里山上基本没有树嘛!”
谷牧答:“南方雨水多,树长得快,山东气候干旱,树木生长受影响。”
毛泽东说:“这理由也不完全,古代山东树木也很茂盛。《水浒传》上写的武松打虎的景阳冈,树就很多嘛!”[《党史信息报》2002年10月16日。]
1952年
“有一条河叫沁河”
1952年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接见1937年延安时曾在他身边当警卫员的翟作军。他说:“你是河南济源人吧?你们济源的北面,有一条河叫沁河,那一带是战国时代的战场。”[《解放日报》1977年9月17日。]
“山东不仅出女婿,还出媳妇哩”
20世纪50年代,朱光的爱人章淼洪(毛泽东舅舅文玉钦的外孙女)是中南海的常客。有一次,毛泽东和章淼洪聊天,有意识地问朱光是哪里人,章说他是山东人。毛泽东顿时来了兴致:“噢,他是山东人,毛远志(毛泽东侄女、毛泽民女儿)的爱人也是山东人。”在一旁的江青马上插话:“山东出女婿。”江青的话音刚落,毛泽东便说:“山东不仅出女婿,还出媳妇哩!你和思齐(毛岸英的妻子)不都是山东人吗?”三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胡长明:《毛泽东与少将朱光》,《毛泽东思想研究》1995年第1期,第143页。]
“这泉为什么叫漱玉泉”
1952年10月,毛泽东在山东济南视察,他们一行来到漱玉泉。他问:“这泉为什么叫漱玉泉?”停了一会,他自己介绍说:“这个泉的名字取自《世说新语·排调》,其中有‘漱石枕流’一句话。相传宋代济南籍女词人李清照曾在泉旁居住。常到泉边以其为镜梳妆,还常在泉边填词吟诗。因此,她的作品以《漱石词》为名。由于金人南侵。李清照流居江南,处境凄苦。南渡以后,她的词充满悲愤爱国之情。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女词人,就称之为漱玉泉。”[张奎明、李光泉:《毛泽东与山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17页。]
“历下亭闻名天下”
毛泽东来到济南大明湖。他指着历下亭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对大家说:“历下亭闻名天下,主要是因为大诗人杜甫公元。745年到齐州临邑看望其弟杜颖,而后来到济南,与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北海太守李邕等人相聚历下亭。当时,杜甫挥笔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的著名诗篇:
东藩驻皇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其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费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毛泽东背诵这首诗后说:“‘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便是这诗中的两句。”[张奎明、李光泉:《毛泽东与山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25页。]
赞小沧浪亭联
毛泽东来到大明湖畔小沧浪亭,看了铁保写的名对: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他望着远处山色说:泉城真是名不虚传。[张奎明、李光泉:《毛泽东与山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28页。]
调阅《中州志》
1952年10月,毛泽东视察黄河时,由罗瑞卿转告平原省负责人,调阅他要的《中州志》一书。[王子今:《毛泽东和中国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235页。]
“徐州是古战场,是兵家必争之地”
1952年10月9日,毛泽东乘专列到徐州。
毛泽东乘车看了市容。他说:“徐州是古战场,是兵家必争之地。它是东、西、南、北的咽喉要道。”[萧心力:《巡视大江南北的毛泽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版,第4页。]
登上云龙山顶
1952年10月上旬,毛泽东在徐州登上云龙山顶,远眺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铜瓦厢决121改道以前的黄河故道,深有感慨地说:乾隆皇帝4次到这里视察,研究治理黄河的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他治不好黄河。[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页。]
说“九里山前古战场”
1952年10月29日,他在车上对随行人员说:“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据文献记载,从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起,4000多年里,在徐州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400多起。九里山则是一个重要战场,更是军事要塞。你们看过《水浒》吗?那里有一首歌谣:九里山前作战场,木桶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它说的正是刘项楚汉相争的故事。”[《求是》2002年4月,第89页。]
“江中确有娃娃鱼嘛”
1952年10月16日,毛泽东在武汉参观禹山禹功矶。王任重面对长江背下了一段《岳阳楼记》,据王任重回忆道:
毛泽东大笑,说:“你这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又说:“京剧《打渔杀家》中的戏,也出在这里。江中确有娃娃鱼嘛!”[章重:《东湖情深》,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4月版,第21页。]
“通天河,就是猪八戒去过的那个地方吧”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在罗瑞卿、滕代远等人陪同下,到河南视察黄河。上午11点10分,毛泽东下了火车,换乘汽车向黄河岸边疾驶。毛泽东沿黄河大堤向东坝头走去。在清朝咸丰五年(1726年)黄河决口改道的地方——铜瓦厢详细察看了大堤和石坝。在火车上用饭后,毛泽东没有休息,继续听取汇报。当汇报说,查勘队为了了解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是否有可能性,也查勘了金沙江上游通天河的情况,毛泽东笑着说:通天河就是猪八戒去过的那个地方吧!
“这就是悬河啊”
火车开到开封站,毛泽东下车换乘汽车,驰往柳园口。河南省委一位负责同志说:“这里叫柳园口,斜对岸是陈桥。就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地方。现在这里是渡口。”陪同视察的王化云接着说:“这里水面比开封城里地面高三四米,发洪水时水位更高。”毛泽东说:“这就是悬河啊。”[《人民日报》1977年9月26日。]
临睡前浏览《河南通志》
毛泽东在河南开封。
他在视察黄河以后,又与河南省委书记张玺就河南省的工作和治理黄河问题谈到深夜。临睡前,他还浏览了《河南通志》、《汴京志》和《龙门二十品碑帖》。[《毛泽东的足迹》,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2月版,第368页。]
“温县为什么叫温县”
10月31日,毛泽东视察黄河,来到河北的人民胜利渠(即引黄济卫工程)。
毛泽东指着黄河南岸的山,问:“那是什么山?”
赵明甫:“那是邙山。”
毛泽东:“西边是什么县?”
赵明甫:“是温县和孟县。”
毛泽东问晁哲甫:“温县为什么叫温县?”
晁哲甫摇摇头:“不知道。”
毛泽东:“这是根据司马温公的名字而来的。”
“噢!”晁哲甫佩服地点点头。[林一山、杨马林:《功盖大禹》,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77页。]
1953年
打开地图对照黄河规划图
1953年2月16日,毛泽东来到郑州,听取治黄汇报。据王化云回忆道:
我把黄河规划图展开,一边汇报,一边把图上拟定的坝库址和名称一一地向主席报告。毛主席打开面前的中国地图册,对干支流的大水库加以对照,找出坝库的所在县、区。他极仔细地一面听,一面看地图,随后问:“你去过这些地方吗?这些地方现在的情况怎样?”我回答说:“去过。”并把了解到的这些地方的现状,向主席汇报了。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怀念毛泽东同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2月版。第157页。]
“宋士杰是信阳州人吗”
1953年2月16日,毛泽东和信阳地委书记王黎之谈话。他边走边问:“京戏《四进士》的故事是不是发生在这里?宋士杰是信阳州人吗?”王黎之答道:“传说他是这里的人,住在信阳西门一带。”毛泽东说:“宋士杰主持正义,打抱不平,一状告倒了三个贪赃枉法的进士。可不简单呀。”[《河南文史资料》2003年第4期,第13页。]
“噢。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1953年2月16日,毛泽东乘专列来到汉口车站。车门打开。披着一件军大衣、戴着一顶黄呢夹帽的毛泽东笑微微地走了下来。中南局负责同志李先念、李雪峰先一步迎上去握手、问候。然后李先念向毛泽东介绍湖北省委书记说:“这是王任重同志,是河北景县人。”“噢,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毛泽东向王任重伸出了右手。[李约翰、镡德山、王春明:《毛泽东和省委书记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3月版,第24页。]
“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
195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武汉登上“长江”舰。他对来自陆军的海军战士说:你们应该安心干海军。过去帝国主义侵略我们都是从海上来的,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
2月20日,毛泽东又乘上“洛阳”舰。毛泽东说:建设海军要以陆军为基础。以工农为骨干,团结教育原海军人员,搞好海军建设。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才开始。我们国家经过几十年战争,国家还很穷。经过几个五年计划之后。就会强盛起来,我们的海军也就会强盛起来了。说到这里,毛泽东望了望墙上挂着的谭震林在1952年来“洛阳”舰时的题词“为太平洋和平而奋斗”,对副政委胡玉成说:现在太平洋不太平……我们要把祖国的海岸线筑成海上长城和海上铁路。[胡彦林主编:《人民海军征战纪实》,1996年5月版,第156、163~164页。]
和林一山谈治理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