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李银桥说:“银桥,这里有座白云山庙,我想去看看。”“那好啊!”在李银桥看来,这只是一个休息、动脑筋的好机会。而此时,毛泽东躺在炕上,自言自语地感叹道:“古代灿烂的文化都是和宗教紧密相连的哟!”
这天,天气晴朗,毛泽东一早醒来,精神振奋,连报纸也不看,便急着要去看寺庙。当李银桥牵来老青马,准备让毛泽东骑马上山时,毛泽东却抓起根柳木棍,手腕一旋,半认真地说:“不骑马了,看庙嘛,走去才显得虔诚。”沿着盘山的松柏林荫道上山时,毛泽东问陪他来看庙的当地县长:“你是父母官,你说这座寺庙为什么叫白云山庙?”县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既然山叫白云,那么庙当然就叫白云山庙了。”毛泽东摇摇头,说:“我听老百姓讲,这山顶常有白云缭绕,依山建了50多座殿庑亭阁楼台,重叠连云,远望似飘浮于白云之中,所以叫白云山庙。”县长对毛泽东了解寺庙如此细致深感惊讶和叹服,连说:“还是主席调查得仔细。”[晓峰、明军:《毛泽东之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3页。]
1948年
“岢岚的‘岢’字,恐怕除了用在这个地名以外。
再没有用的地方了”
1948年4月4日,毛泽东到达山西岢岚县城。
毛泽东说:“岢岚的‘岢’字,恐怕除了用在这个地名以外,再没有用的地方了。”[高树等:《历史巨人毛泽东》(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789页。]
“你们山西有个岢岚山”
1948年4月5日,毛泽东由山西岢岚到神池。
毛泽东问郑林:“你是哪里人?”郑林说:“我是山西永济人。”毛泽东又说:“听说你们山西人不爱吃鱼,你呢?”郑林说:“我爱吃。”毛泽东幽默地说:“那你就叛降南方人了!”两人相视而笑。
毛泽东又和郑林说了“你们山西有个岢岚山”,并解释了岢岚山起名的原因。[《山西文史资料》第31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版,第7页。]
参观五台山
1948年4月初,毛泽东一行在途经山西五台县的台怀镇时,不仅在此住宿了一夜,还参观了寺庙。参观过程中,毛泽东等看望了这里的住庙僧尼,同他们谈了话。他不仅详细询问了五台山寺庙的建筑史,而且还颇有兴趣地向他们打听鲁智深和杨五郎,问他们在哪个寺庙当和尚。[王兴国:《毛泽东与佛教》,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56—257页。]
在雁门关看石碑
1948年4月6日,中央机关转移途经雁门关。关外有一大片开阔地带,据介绍是古代经常打仗的地方。在关内,牌楼、石碑林立,不少碑文上记载着古代英雄们杀敌立功的战绩。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首长对这些文字很感兴趣,边看边朗读着。毛泽东看完后,感慨地对大家说:“我们中国人民历来都是反对外来侵略的。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了中国人民不受外国的侵略,有多少英雄豪杰在和侵略者拼杀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雁门关外古战场上。杨家将几代人的战绩最大,贡献最大。”[刘学琦:《毛泽东风范词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版,第6~7页。]
“我听说过,阜平县不富,平山县不平”
1948年4月,毛泽东到达河北阜平县的下关村。
毛泽东在和当地农民谈话时说:“我听说过,阜平县不富,平山县不平。你们这一带的土地不是很好吗?又有水渠灌溉,不是可以旱涝保收吗?”老汉说:“我们这里的地。如果都是平地就好了。能浇上水的好地,全村人平均不到半亩。别的都是山坡沙土地,不好长庄稼,打粮全靠这点水浇地。”毛泽东说:“你们应该想办法,把这每人半亩地深耕细作,多施肥,又有水,也能打很多粮食。山上也应想办法多种果树,种经济作物。有了粮食,再能多收入点钱,生活一定会逐渐好起来的。”
第二天,毛泽东乘汽车出了村子,顺着一条山涧往东跑去,越走沟越宽,不多时,一个小平原就出现在面前。毛泽东望着车外说:人们都说平山不平,阜平不富。这里有山有水,为什么不能富呢?一个是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更重要的是农民没有土地,没有生产资料。今后土地改革了,多打粮食,就有饭吃了。在山上多种树,造果木林,几年之后,收入也会很多的。在山区多种草,发展牛羊畜牧业生产,农民是可以富起来的。以后应当把阜平不富的名声改过来,把阜平改成富平县。[高树等:《历史巨人毛泽东》(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829、831页。]
“你们尧山县以前叫百人县,你知道吗”
毛泽东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河北阜平县的城南庄。
据阎长林回忆,毛泽东在一次散步时和警卫人员聊天。毛主席问我们:“你们河北人,总说你们河北好。咱们现在坐的地方就是河北,你们说,这里比延安好在哪里?你们再说说,咱们坐在这里,这里周围远的、近的,都是些什么地方?”我说:“河北比延安就是好,河北有大平原,延安就没有大平原。我是顺德府尧山县人,在石家庄南边180里。我小的时候,到过石家庄,也到过平山县,再往北就没有去过了。也没有听说过阜平县。”毛主席说:“阎排长是尧山县的。我问你,你们尧山县以前叫百人县,你知道吗?”我说:“我们那里有百乡县,没有百人县。”毛主席笑着说:“那你连你们县的历史都不知道吗?以后有机会了,你可以查一下你们尧山县的县志,上边会有的。”[阎长林:《在大决战的日子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89页。]
“南阳为古宛县”
1948年11月5日,毛泽东为新华社起草新闻稿《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文章开头说:“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4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28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185页。]
1949年
起草电报《对部队进行地理
常识教育极为重要》
1949年2月10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各野战军首长的电报《对部队进行地理常识教育极为重要》:
“林罗,刘陈邓,粟谭,彭张赵,徐周:
据杨罗耿潘丑鱼电称,华北第二兵团一九三师干部学习感到重要。读文件已深入一步,普遍感到越学越有好货。特别是在此次时局与任务传达后,情绪很高涨,都说好像打了清血针。同时,并发现干部水平很低。营连干部中有人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全国人都成共产党员,过了长江还过黄河,故今后对地理与名词常识的教育很重要等语。关于地理常识的教育极为重要。请你们考虑,是否可以制印长江以南及西北、西南的简明地图一张。图上有大的河流、山脉,有省界,有大城市及中等城市的名称。在省名及大城市名的旁边注明该省该市的人口总数。在各野战军自己担任占领和工作的区域内,标注重要县镇的名称。图幅不要太大,以纵横一公尺左右为适宜。除发给营部以上各级机关每处一张外,如能每个连队有一张,使一切识字的连排长及战士都能阅看,则极为有益。我们认为,此种地图常识的教育,将使指战员们增加勇气和对于任务的明确性。望酌量办理为要。军委。”[《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255~256页。]
不用人名起地名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不做寿,不请客,不送礼,不用人名起地名。这四条自觉的约法,都是谦虚谨慎,永葆无产阶级本色的具体体现。[萧克:《永铭在心的亲切教诲》,《怀念毛泽东同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2月版,第21页。]
“风萧萧兮易水寒”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由平山西柏坡经保定乘火车赴北平。车过定兴县时,对周围人们介绍:你们注意了,这里向西是易县,有一条易水河,是中国历史上荆轲刺秦王的出发地呢!又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这是荆轲在告别燕国的太子丹时发出的悲壮之声啊![盛巽昌:《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2005年8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66页。]
“涿县是张飞的老家”
1949年3月24日,毛泽东由西柏坡到涿县。据他的警卫员李德平回忆:24日下午到了涿县,天都快黑下来了。毛主席问我们:“你们知道吗?涿县是张飞的老家。”[《中共中央在香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311页。]
“你知道你们广东是什么时候开化的吗”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在从河北涿县去北平的火车上,和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亲切交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毛泽东就在广东工作,所以对广东的情况非常熟悉。
他考问曾生:“你知道你们广东是什么时候开化的吗?”曾生一时答不出来。毛泽东为避免他的尴尬。马上说:“你们广东开化很早。秦始皇时代,广东就是秦朝管辖的地方。河北人赵佗在广东做官,他对地方治理得不错。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他乘机扩占了粤西、海南岛等地方,自立为王。汉高祖平定天下后,派人去见他,他表示臣服,接受汉朝的管辖。”[李智舜:《毛泽东与开国少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373页。]
“徐向前就是山西省的一个大大的好人”
1949年3月28日,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这天。他问警卫员李家骥是哪里人。李家骥回答说:“我是山西省人。”毛泽东听了李家骥的回答,双手抱着,爽朗地笑开了。笑罢,说道:“噢,老西子,‘洪洞县里没好人’。”但他立即又纠正了自己的话,说:“这话也不完全对,山西省里也有好人,徐向前就是山西省的一个大大的好人。除了阎锡山,山西省绝大多数人都是好人。在我身边工作的就有好几个山西人,你们也都是好人么。”[武象廷、韩雪景:《跟随毛泽东纪事》,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10月版。第207—208页。]
“容者,宽纳博大之谓也”
1949年4月10日,毛泽东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会见了国民党和谈代表黄绍兹、刘斐。
毛泽东问:“季宽先生是广西哪里人?”
黄绍竑答:“广西容县。”
毛泽东说:“容者,宽纳博大之谓也。前天与文白先生谈,我们准备采取宽大的政策,可以不在和平条款中提出战犯的名字。李德邻先生虽不是容县人,也不必计较个人的得失。”
毛泽东又转问刘斐:“为章先生,你是湖南人吧?”
刘斐说:“我是醴陵人,与主席是邻县,是老乡。”
毛泽东很高兴地说:“呵,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李玉:《渡江战役大写真》,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第86~87页。]
“啊,你是关云长的老乡哟”
1949年6月,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
毛泽东问摄影记者侯波:“你是哪里人哪?”“山西夏县。”“啊,你是关云长的老乡哟。”毛泽东风趣地笑着点头,“那是个好地方,你们晋南比较富裕。抗日战争时陈赓同志和薄一波同志就在你们那个地区打过仗。同日本人打了几场恶仗,打了几场胜仗。”[权延赤:《领袖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136页。]
要去王母天池洗澡
1949年10月,毛泽东在接见来自新疆的赛福鼎时,风趣地说:“我还要去王母娘娘洗过脚的天池洗个澡呢!”[《缅怀毛主席》(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6页。]
“你们那儿有多少个沽哇”
毛泽东和警卫战士李松茂谈话。
他问:“你是哪里的人哪?”“天津海下东沽人。”“你们那儿有多少个沽哇?”李松茂怕说不完全,又怕说错了,便答道:“说不清楚。”毛泽东说:“你们那儿有七十二沽。”一边说一边又掰手指,一个一个地数起来:塘沽、东沽、西沽、咸水沽……一直数了十好几个。[《光明日报》1977年9月6日。]
“是否找一个本地人较好”
据廖志高回忆:
1949年秋,中央在讨论进军西南时,谈到各省干部的配备问题。原来提的是另一位同志任西康省委书记。毛主席说:是否找一个本地人较好。因情况复杂,一个对当地较熟的人,了解情况,好办事。王维舟说:廖志高同志就是西康人嘛。主席说:廖志高就是西康人,对!就决定他去担任区党委书记、省主席、军区政委。这样好吗?大家都知道他,同不同意?都同意,就这样决定吧。[《缅怀毛泽东》(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247页。]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1950年
“是看你们的县志”
毛泽东见到西康省委书记、省主席廖志高,问:“你的家乡是何时开发的?”廖说不知道。
毛泽东说:“是唐朝开发的。”
廖又问:“你怎么知道的?”
毛泽东说:“是看你们的县志。”
毛泽东每到什么地方,就找那里的县志看。[《缅怀毛泽东》(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247页。]
“要看一看当地的地方志”
薄一波回忆说:
解放后,有一次我到福建考察,曾粗略地翻了翻《福建通志》。那时毛主席有个指示,到外地考察、调查工作的同志,都要看一看当地的地方志,以便了解那里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赵子龙是你们这里人,你们知道不知道”
据1986年9月5日杨尚昆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说:毛主席非常重视地方志,他外出到哪个省,总要预先对那个省的省志及某些县的县志都翻阅一下。见了省里、县里的干部,他总要先讲讲开玩笑的话。比如到石家庄附近的正定县,他就讲,赵子龙是你们这里人,你们知道不知道?到河南,他就讲关云长不是山西人,是河南人;说关云长本不姓关,因为在河南有了人命案,逃往山西,到了潼关,人家问他姓什么,他一下子说不上来,一看这里是潼关,就说我姓关。后来我看到笔记小说上有这样说的。毛主席大概也是从这种书里看来的。像这类的掌故,毛主席知道得很多,他谈这些掌故有什么道理呢?他对我说。就是要采用这种方法,把空气搞得活泼些,使大家不拘束。[苏扬:《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75页。]
“山东人忠诚豪爽”
20世纪50年代初,有一次,毛泽东游完泳上岸,和工作人员聊天。他问服务员李维信:“你家在哪里?”
“临沂。”
“山东人忠诚豪爽,也是传宗接代下来的。”[孙雷、孙宝义:《毛泽东衍名艺术》,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
“深州大蜜桃,独生一根苗”
战友文工团去中南海执行任务,毛泽东和小演员们跳舞,总是边跳边问她们各方面的情况,问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工作、学习怎么样,等等。毛泽东的记忆力特强,一两次就记住了。王君苗是河北深县人,独生女,在团里她和朱之刚住在一个屋。朱之刚皮肤黑些,王君苗皮肤白些,毛泽东就叫王君苗“白、r头”,叫朱之刚“黑丫头”。毛泽东知道深州蜜桃很出名,就随口编了一首打油诗:
深州大蜜桃,独生一根苗。遇上朱(猪)八戒,吃了。
大家听了毛泽东的打油诗,乐不可支,毛泽东自己也笑了。[孙雷、孙宝义:《毛泽东衍名艺术》,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81—82页。]
“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四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