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2705400000007

第7章 地名文化篇(二)(1)

1956年

“卢俊义还是你的老乡呢”

1月10日,毛泽东南巡途经湖南长沙时。在火车上会见了周小舟等省、地、县负责人,并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座谈。座谈中,毛泽东侧过脸来打量着靠他右边椅子上的年轻同志。周小舟立即介绍:“这是宁乡县委第一书记张鹤亭。”毛泽东问:“你多大年纪?”“31岁。”“你是哪里人?”毛泽东又问。“河北省大名县。”毛泽东听后风趣地说:“原来你是北京大名府人氏啊!卢俊义还是你的老乡呢!,‘说得大家都笑起来。[许祖范等:《毛泽东幽默趣谈》,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41页。]

“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与周恩来一起到湖南视察。在驱车游览长沙市时,车行至湘江的橘子洲头,毛泽东目睹江景,往昔与同学少年指点江山的情景涌上心头,豪兴勃发,于是出一上联,要周恩来对对子。他即景咏日:

“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此联既切景扣情。又含谐音于其中。周恩来纵使有“才子”之称,一时也难寻觅到恰当的对句。当车行到天心阁时,毛泽东向周恩来介绍天心阁。周恩来这时见一群鸽子从阁内飞出,忽然悟出了下联,忙兴奋地说道: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毛泽东听罢拍手称道。[《党史天地》1997年第2期,第47页。]

“你看看地理吧。咱们国家大得很”

毛泽东在一次漫步的时候。问孙连忠说:“广州为什么这么热?你说天热有什么好处?”精明的孙连忠,是扛活出身,在家没念过多少书,只好含糊其辞地说:“天热就好呗。”毛泽东笑着问他:“你学过地理没有?”孙连忠回答:“没有。”毛泽东便告诉他:“广州这地方是中国最好的地方,庄稼一年三收。你看看地理吧,咱们国家大得很!”[《人民日报》1960年5月3日。]

“有汕头,是否有汕尾”

毛泽东在广东汕头市,索读《汕头县志》、《潮州府志》。他还问,有汕头,是否有汕尾?[《兰州古今》1997年第1、2期合刊。]

盱眙、泗洪历史上都非常有名

1956年7月,毛泽东在专列上接见徐州地委书记胡宏。当胡宏介绍徐州专区将萧县和锡山划归安徽后,毛泽东说:“徐州专区管辖的地方不小么。划去萧县和锡山,划来什么县呢?”“划来盱眙和泗洪两县,都归淮阴专区管辖。”毛泽东说:“萧县和锡山划走了,你们江苏不要以为吃亏了。盱眙是楚霸王的都城,泗洪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祖陵,历史上都非常有名。”[吴晓梅:《毛泽东视察全国纪实》,第73页。]

“阳谷县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

1956年11月19日,毛泽东《对(我们一个社要养猪两万头)一文的批语》:

“请各省市区负责同志注意:如果你们同意的话,就把这篇文章印发一切农业合作社以供参考,并且仿照办理。要知道,阳谷县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可是这一带没有养猪的习惯,这个合作社改变了这种习惯,开始喂猪。第一年失败,第二年成功,第三年发展,第四年大发展,平均每人约有2头,共计2万头。这个合作社可以这样做,为什么别的合作社不可以做呢?”[《新华半月刊》1957年第2期。]

谢赠《南岳志》

1956年12月29日,毛泽东致周世钊信。

内称:“请你代候曹子谷先生,谢谢他赠诗及赠南岳志。”[《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519页。]

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江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日: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1957年

“彭城就是古徐州”

3月19日,毛泽东从徐州登机赴南京。在途中,他和秘书林克谈起了萨都刺的《徐州怀古》。毛泽东说,萨都剌是蒙古人,出生在现在的山西雁门一带。他的词写得不错,有英雄豪迈、博大苍凉之气。这首词牌叫《木兰花慢》,原题是《彭城怀古》。彭城就是古徐州,就是那个传说活到800岁的彭祖的家乡。[《湖南党史》1995年第4期,第8页。]

引用《海宁州志稿》说明峡山由来

毛泽东每次来杭州,总要查看当地的地方志。1957年,毛泽东在杭州提出要浙江编写乡土教材,要大家懂得本地的地理和历史、过去和现在,要由近及远。他还风趣地说:“小孩子总是先叫爸爸妈妈,后叫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的嘛!”

毛泽东有次问浙江歌舞团某演员是哪里人,回答是浙江海宁硖石人。他马上引用《海宁州志稿》,说明峡山是由“两山相夹而名也,秦以前本连为一,秦始皇过此瞻山有王气,凿为二,今大虹桥下山根犹露”。[《中国地方志》1993年第5期。]

“四祖寺、五祖寺都在黄梅吧”

1957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武汉。王任重向毛泽东介绍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赵辛初。毛泽东问:你是哪里人?赵辛初答:湖北黄梅人。毛泽东问:四祖寺、五祖寺都在黄梅吧?现在怎么样?还有没有人去那里敬香?赵辛初答:寺庙在抗战后期被日本人烧去大半,只留几间破庙,只有少数人去那里敬香。当王任重介绍恩施地委书记李夫全后,毛泽东问:为什么叫“恩施”?李夫全答:是皇帝恩施的。毛泽东笑道:你那个地方很重要,皇帝都恩施嘛。[章重:《东湖情深》,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4月版,第185~186页。]

1958年

徐霞客“找出了金沙江是长江的发源”

1958年1月28日,毛泽东在第十四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话,他说:“明朝那个江苏人,写《徐霞客游记》的,那个人没有官气。他跑了那么多路,找出了金沙江是长江的发源。‘岷山导江’这是经书上讲的。他说这是错误的,他说是‘金沙江导江’。同时,我看《水经注》的作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他不到处跑,怎么能写得那么好?这不仅是科学作品,也是文学作品。”[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86年9月版,第270页。]

“抚顺为什么叫‘抚顺’”

1958年2月13日,毛泽东在辽宁抚顺视察。毛泽东在听取了抚顺市委书记沈越关于抚顺工农业生产情况的汇报后,已经是中午12点了。毛泽东与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共进午餐。席间,毛泽东谈笑风生。他问:“抚顺为什么叫‘抚顺’?”沈越简单地讲了抚顺的历史和名称的由来,还讲了萨尔浒之战。毛泽东听后风趣地说:“是呀!少数民族是很有本事的。元清两代极盛时期,欧亚许多地方都是他们的。”[萧心力:《巡视大江南北的毛泽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版,,第116页。]

将《华阳国志》发给与会者

1958年3月4日,毛泽东首次到成都,参加中央工作会议。下午,一到这个蜀汉古都,他立即要来《四川省志》、《蜀本纪》、《华阳国志》等阅读。以后,他又要来《都江堰水利述要》、《灌县志》等地方志书籍,还在书上批、画、圈、点。会议期间,毛泽东亲自选唐、宋、明三朝诗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词,连同《华阳国志》一并印发给与会同志。[龚育之、逢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86年9月版,第6页。]

另据李锐回忆:“会议期间,同我来往较多的是田家英。田告诉我,毛泽东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有查看地方志的习惯,这次就借来全套《四川省志》以及《华阳国志》、《蜀中名胜纪》等,及唐、宋各代有关四川的诗词等。”[李锐:《“大跃进”亲历记》,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217页。]

“你知道为什么叫闻喜”

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听取陶鲁笳(山西省委第一书记)汇报缺水问题时,他问,你们山西有个闻喜县,你知道为什么叫闻喜?陶说不知道。他说:“汉武帝乘楼船到了这里,正好传来在越南打了大胜仗的捷报,汉武帝就给这地方起名为闻喜。汉武帝那时就能坐楼船在汾河上行驶,可见当时汾河水量很大,现在汾河水干了,我们愧对晋民呀。”[陶鲁笳:《一个省委书记回忆毛主席》,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65页。]

全国各地要修地方志

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倡议:全国各地要修地方志。[《中国地方志》1993年第5期。]

“简雍埋于简山之阳”

1958年3月,成都会议后,毛泽东在简阳车站,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向毛介绍当地党政负责人。在介绍到内江地委书记张立时,毛泽东笑道:“你姓张,张、王、刘、李是正姓嘛!好好!你当内江地委书记多年了,我问你一个问题:简阳的县名,为什么叫简阳?”张立摸了摸脑袋瓜,回答不出来。停了一会,毛泽东说:“蜀汉名将简雍死后,埋葬于简山之阳,故名日简阳。”[《毛泽东走遍祖国大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页。]

询问“应举社”的地名位置

1958年3月,毛泽东看了韩洪绪写的《一个苦战二年改变了面貌的合作社》后,亲自询问并注明了应举合作社的地名位置:“这个合作社位于河南省封丘县,叫做应举社,很有发人深省的东西。”[《红旗》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1日)。]

“为什么叫应举社”

1958年6月14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接见河南省封丘县应举农业社社长崔希彦、封丘县县长张剑南等人。

毛泽东问崔希彦:“你们的合作社。为什么叫应举社?”

“我们村里过去出了一名文举。这个举人,同一般的举人不一样,他不剥削人,靠自力更生维持生活。我们的合作社,也是依靠自力更生进行生产渡荒的,所以就叫应举社。”崔希彦答。

毛泽东听得笑了起来:“很有意思!”他说,“你们过去是一个穷社,经过几年的努力就改变了面貌,再过几年你们还会更好!”[《人民日报》1958年7月1日。]

“灌县是个好地方嘛”

1958年3月21日,毛泽东参观都江堰。

对都江堰之行,毛泽东是很重视的。他事先请工作人员借来了《灌县志》、《都江堰水利述要》等史籍,认真研读,了解都江堰的沿革。他来到了神往已久的都江堰,一边看,一边赞叹:“灌县是个好地方嘛,山青水秀哟!”[《毛泽东的足迹》,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2月版,第457页。]

“诸葛亮在这里修庙,我们就在这里修坝”

1958年3月28日,毛泽东在四川重庆乘“江峡”轮沿长江东下。在途经西陵峡时,有一位干部指着江南岸远处一座高耸云霄的褐色山峰,对毛泽东说:“那就是西陵峡中最有名的黄牛岩。”毛泽东顺着他指的方向望了一阵,似乎看出了一点眉目,就指着顶峰石壁上的那幅“黑人牵黄牛”的天然彩画,说:“那就是诸葛亮在《黄牛庙记》中所说的帮助大禹开江治水的黄牛吧?”“是的。”一位工程师说。“黄牛岩下的黄陵庙,就是诸葛亮为纪念黄牛重修的。”毛泽东笑道:“好嘛,诸葛亮在这里修庙,我们就在这里修坝。”[林一山、杨马林:《功盖大禹》,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72~173页。]

看神女峰谈《神女赋》

1958年3月30日,毛泽东乘“江峡”轮,启航进入瞿塘峡。快到巫峡时,他披着睡衣来到驾驶室,一面欣赏三峡风光,一面同船长和领航员谈及有关三峡的神话和传说。毛泽东还从船长手中接过望远镜,留意从几个侧面观看了神女峰。他对大家说,宋玉在《神女赋》中说:“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嫡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吴冷西:《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韶山是个小地方”

1958年5月底,车队沿着湘潭西行,向韶山而去。在车中,毛泽东吟起了清代诗人颂韶山的一首诗:

“从来仙境数韶峰,笔削三山插天空。

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湖南第一龙。”

吟罢,毛泽东问王任重:你这个大秀才,我考考你,这是谁写的呢?

王任重摇摇头。

毛泽东自己说:韶山是个小地方,能有多少人读清朝人周定宁的《韶山记》呢?[章重:《东湖情深》,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4月版,第224页。]

附:

韶山记

【清】周定宁

韶山,楚南一名山也。祖西华,面南岳,《盘古舆图》按:轸宿在玉衡;天文昭曜,其辰在已,星在荧惑,五行在丙,天市在西垣,次舍在鹑尾,细度在轸十六度也。介三湘而远七泽,发岳麓而控东台。潆洄地涌,水飞雪浪之花;笼嵌天开,山横玉枕之案。绵亘百余里,蜿蜒来八面之龙。山苍莽,际无隆。狞幸致南巡之大舜;凤音亭,丹凤含书;胭脂井,紫龙吐沫。上麓天马凌空,岱上灵鱼不老。褒忠,贞女来朝,相随鹏山白鹤;茄护。石人抱子,引将东骛凤凰。乌台石龙,草衣崖畔,湘西狮子,石羊入山。左湘潭,右湘乡。风云际会,前金后紫,龙王雨露同沾。登望而咫尺星沙,转盼而韶山罗列。青草湾,金鸡观,秀丽花园;铁陂塘,枫梓山,恢宏乌石。平地斑竹,竹山青葱四季。南岸创石,石洞雄壮。长天,黄田,白田,月城,山之保障;黑泥,花桥,桃树,山之前朝。钓水洞,鲤鱼寨,鱼龙变化;青山寨,文林寨,虎豹风生。太乙观,中夜燃藜;白莲庵,四时玉藕。韶峰庵,仙女庵,列三女仙之金像;团山寺,清溪寺,绘诸菩萨之仪容。九天韶乐,时来迭奏罗音;三邑叟童,日每瞻依圣境。果然特地乾坤,信道崭新日月。不仙不道,眉山、盘谷风规;产乐产花,桃洞、天台号象。皓月是长明公不老,白云乃不速客频来。绘动风常清山麓,松垂露轻洗妖氛。

宁与尔达翁毛子,家相对而望隔山峰,性相同而恒乐山水,琐琐烟亚,淡淡邑邻。因思祖而念宗。同年修谱。缘上仑而下岭,信口记情。余与达翁,为龙为蛇,既已谢阳秋之太史,呼牛呼马,一任彼月旦于时人。以文章为游戏,将希刘勰逃禅;看齿发之衰颓,自信鲍昭守道。今暑峰峦窈窕,一拳便是名山;花竹扶苏,半亩何如金谷。孔孟以经常济世,不欲炫奇怪以骇时;佛老以妙道度人,每籍神通悚众。惟阅此山,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四时之景,恒周一道,同风永远。乃述题数语,聊缀七言:

绕岫岚光凝欲滴,长风轻袅云烟侧。

山涵五月六月寒,地拥千山万山碧。

山涵五月六月寒,地拥千山万水碧。

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湖南第一龙。

“一个县长不知道药王姓什么”

1958年8月5日,毛泽东赴河北安国视察。

专车开进安国大街,经过药王庙,毛泽东问:“这庙里的药王姓什么?”焦家驹(安国县长)说不知道。毛泽东有些不满意:“一个县长不知道药王姓什么?”

毛泽东不论走到哪里,总对那里的文化古迹有很浓厚的兴趣。他不仅自己去看,还常常拿这些去考别人。遇上对手,便会兴致大发,侃侃而谈,由此道出自己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吴晓梅、刘蓬:《毛泽东走出红墙》,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31页。]

“你们长葛无‘葛’啊”

1958年8月7日,毛泽东到河南长葛视察。

毛泽东头戴一顶草帽,走在田埂上。那一片田里,长的是玉米,田间管理颇为精细,看不见杂草,叶壮秆粗。毛泽东高兴了,幽默地说,长(chang)葛,长(zhang)葛,你们长葛无“葛”啊![吴晓梅、刘蓬:《毛泽东走出红墙》,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42页。]

“商丘是原归德府”

1958年8月8日,毛泽东在列车上接见史向生(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任秀铎(商丘地委书记)和刘学勤(商丘县委书记)。

毛泽东在问了他们的名字后,开了腔,话题却是:“商丘是原归德府,古宋在这里建过都。还有些什么古物?”

刘学勤回答:“还有文雅台、三陵台、阏伯台、八关斋、壮悔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