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2705400000008

第8章 地名文化篇(二)(2)

商丘在上古时,这一带即为华夏诸部落活动的中心。相传“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为帝王时。建都于亳(即今商丘南25公里的高辛集),封他的儿子阏伯管理火种。阏伯由于管火有功,被后人尊称为火神。刘学勤介绍的“阏伯台”,就是阏当年管火的地方,亦称“火神台”、“火星台”。刘学勤介绍的,“壮悔堂”,是商丘比较重要的另一处古遗迹。“壮悔堂”原名杂佣堂,在商丘县城刘家寓首南街东侧,是明末才子侯方域(即侯朝宗)的宅屋。他在此潜心著述,留下了《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2部名著,还留下了他与李香君的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毛泽东听完介绍,感慨不已,随后便把话题转入了实际工作。[吴晓梅、刘蓬:《毛泽东走出红墙》,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微山湖的鲤鱼是4个鼻孔。知道不知道”

1958年8月9日,毛泽东乘坐专列到达山东兖州车站。在这里。他接见了济宁地区有关领导人。

毛泽东在和王吉德谈话时。他问:“你是哪里人?”王吉德回答:“微山县南庄人。”毛泽东又问:“微山湖的鲤鱼是4个鼻孔,知道不知道?”王答:“不知道。”毛泽东笑了,赞誉道:“你这个人很实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毛泽东递给他一支烟。又问:“你担任什么职务?”“我是滕县县委第一书记。”毛泽东幽默地说:“噢,那你就是滕小国国王了!”这一句话,把大家逗笑了。毛泽东继续问:“滕小国在哪个地方?”王答:“在滕县县城西十几里的滕城村。”当毛泽东问及滕文公请孟轲讲学的遗迹“上宫”还有没有时,王答:“我不知道,没有注意过。”毛泽东指示说:“当地方官,都应该了解地方的历史嘛!”[王伯福:《毛泽东轶事大观》,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10页。]

谈东昌府和寿张

1958年8月,毛泽东在山东济南接见聊城地委书记朱永顺,一同接见的还有寿张县委书记刘传友、寿张县台前村支部书记刘秀印。据朱永顺回忆:

主席问:“聊城过去叫东昌府,是吗?”“是的。”主席又问:“为什么叫东昌府?”我说:“不知道。”于是主席就讲了聊城为什么叫东昌府的典故。然后他又说:“东昌府是当年梁山好汉活动的地方。”接着给我们讲起了几段梁山好汉在东昌府一带活动的历史传说故事。主席讲完后,问刘传友:“寿张历史上有个张公艺,九世同堂,有没有这回事?”“有。在寿张城东关,至今还有张公祠遗址。”刘传友答。主席说:“寿张县,原来叫寿阳县。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张公,便把寿阳县改为寿张县。”[张奎明、李光泉:《毛泽东与山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450~451页。]

“安庆对岸是什么地方”

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在由黄石港到安庆时,问曾希圣:“安庆对岸是什么地方?”曾答是东流、贵池。毛泽东于是由贵池谈到和韩信、彭越同时的大将黥布在贵池打仗的故事,谈到黥布到洛阳去见汉高祖刘邦,因而又说到汉高祖刘邦,谈到朱洪武,谈到曹操,谈到诸葛亮,谈到包拯。又由人物谈到地理,如说诸葛亮是湖北襄阳人,但原籍是山东,因而又谈到历代地理上沿革的掌故。[张治中、余湛邦:《张治中与毛泽东——随从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日记》,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28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上批注、画图、画线

毛泽东曾多次翻阅亚光舆地学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1952年出版)。在这本只有50页的分省地图册中,毛泽东的批注、画图、画线、画三角的标记就达几页之多。

在该册地图的扉页上。毛泽东写下了:“赵瑾山,安庆市书记,确山高师。傅大章,安庆地委书记,洛阳高中。”这是毛泽东在考察安庆时,要会见的地方负责同志。在苏北、苏南、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南京市的地图页上,毛泽东批注:

“芜湖有2700机子无销路3个月。商业报歇,营业税所得均高于(1951年)。28万人。姚克市书记,赵一鸣市长。工厂党委,文教党委,国营商业,交通运输,私人商业、手工业,失业问题。”

这是毛泽东考察苏州市和长江下游前,凭借地图进行的事先调查了解工作。

在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的地图页中,毛泽东用红笔、蓝笔、黑笔画圆圈、角、直线、连接线多达100多处,唐山市、太原市、保定市、天津市、石家庄市等都在圈画之中。对太行山脉。毛泽东从河北的平山县画线连接到河南省的鹤壁市。对晋城、长治、洛川、平型关,毛泽东不仅画了红圆圈,而且在红圆圈下画了蓝线。这是毛泽东在构思着这些地区的建设事业。[江东然:《博览群书的毛泽东》,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341页。]

“合肥不错,为皖之中”

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一到合肥,便向省里借来了《安徽省志》和朱熹注的《楚辞》。通过读地方志,他不仅可以借此了解本地的过去,也可以一览它的今天和未来。

他又给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写信。对安徽省曾经有把省会从合肥迁至芜湖的打算,毛泽东也表了态。他在信中说:“合肥不错,为皖之中。是否要搬芜湖呢?从长考虑,似较适宜,以为如何?”[吴晓梅、刘蓬:《毛泽东走出红墙》,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227页。]

“无为不单出了个黄文炳,还能出这个陈广复”

毛泽东乘车到合肥时,已近傍晚,省委负责人向他谈起了无为县响山大队的分配情况。这个大队的复员军人陈广复,原来在部队上做过供给工作。他当队干部后,根据这些经验,在大队实行了供给制。毛泽东听说后,称赞他是一个人才,幽默地说:“无为不单出了个黄文炳,还能出这个陈广复。”[吴晓梅、刘蓬:《毛泽东走出红墙》,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226页。]

晚读《安徽通志》

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安徽合肥。他在工厂视察后,就回到了住地稻香楼宾馆。已是晚上10点,但他仍无倦意,继续阅读《安徽通志》。[《志苑》1991年第4期。]

“婺源县划归江西,但不能改变朱夫子籍贯”

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在合肥,和张治中等聊天。

谈及朱熹,毛泽东对张治中说:“朱夫子是你们安徽人。”

安徽人张治中则说:“朱夫子被江西抢去了,婺源县现在划归江西了。”

毛泽东却道:“婺源县划归江西,但不能改变朱夫子籍贯,七八百年来他一向被认为是安徽人嘛!”[张治中、余湛邦:《张治中与毛泽东——随从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日记》,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28页。]

“清代的戴震。才是休宁人”

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毛泽东在参观中说:清代的戴名世(字田有),为桐城人,不是休宁人。清代的戴震(字东原),才是休宁人。[《光明日报》1997年9月14日。]

“江华是他的县名”

据张治中回忆:在杭州时,某晚江华书记请主席吃饭,我和罗(瑞卿)部长也在被邀请之列。主席一见面就给我介绍:“这是江华。”又说:“他不姓江,姓黄。”原来江华原名黄春浦,江华是他的县名,是他做地下工作时改的名。[萧心力:《巡视大江南北的毛泽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版,第424页。]

“诸葛亮是哪里人呀?你知道吗”

1958年秋,毛泽东在河南郑州接见南阳县委的一位书记。在听完他的汇报后,毛泽东不慌不忙地点燃一支烟,吸一口,笑一笑,开口道:“你们南阳,旧称宛城,是个古老的市镇,藏龙卧虎的地方哩!南阳有个卧龙冈,据说诸葛亮曾在那儿隐居过。诸葛亮,能人呵!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是哪里人呀?你知道吗?”

这位书记想,这是毛主席向我提的第一个问题吗?自己并不了解这些,材料包里也没有讲到诸葛亮是哪里人,该怎么回答呢?他语塞了。毛泽东等了片刻不见回答,便自己说出答案:“诸葛亮是山东琅琊阳都人。阳都,就是现在的沂水县。”毛泽东接着又问了南阳农民的生活,在分手时微笑着说:“我给你留下两句临别赠言:第一,学一点历史知识;第二,要关心人民生活。”[吴晓梅、刘蓬:《毛泽东走出红墙》,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

“内黄,还有没有外黄”

1958年10月31日下午,新乡地委接到河南省委通知:毛泽东在赴郑州参加会议途中,专列当晚到达新乡时,将作短暂停留。毛泽东要接见新乡地委主要领导人。并要新乡地委通知在当地搞调查研究的田家英,随主席赴郑州参加会议。

毛泽东准备在列车上召开一个座谈会。新乡地委第一书记耿起昌于当晚9点30分带领参加座谈的10名县委书记登上了专列。在列车会议室里,毛泽东同上车的同志一一握手。看到大家入座后,他点燃一支香烟,环视了一周,对大家说:“今天把各位父母官请来,想听听你们那里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情况,大家有什么说什么,随便谈。”

10位县委书记是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心情既兴奋又激动,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毛泽东见没人说话,便展开手中的名单看了看。然后抬起头问道:“延津县委书记苗润生。你是苗族?”

苗润生迅速站起来回答:“我姓苗。是汉族。”

毛泽东又问温县县委书记李树林:“温县是司马懿的故乡,现在他那个练兵洞还在不在?”

李树林回答:“还在,基本上完好。”

点到原阳县委书记王九书时,毛泽东问:“原阳临黄河,你们那里很苦吧?”

王九书回答说:“我们引来黄河水改种水稻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比以前好多了。”

当毛泽东点到封丘县委书记韩鸿绪时,耿起昌介绍说:“他就是应举社那篇文章的作者。”。

接着,毛泽东问内黄县委书记杨树勋:“内黄是哪两个字?”

杨树勋回答:“内外的内,黄河的黄。”

毛泽东接着问道:“内黄,还有没有外黄?”

耿起昌回答:“只有内黄,没有外黄。”

“没有外行(黄),哪来的内行(黄)!”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加之风趣幽默的回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刚上车时紧张的心情也随之轻松了许多。

点到济源县委书记侯树堂时,毛泽东深情地说:“济源有个王屋山,是愚公移山的地方。”

侯树堂马上站起来,说:“请毛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把济源县建设好。”

接着,毛泽东又问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林县是山区,你们那里山多吗?群众生活很苦吧?”

杨贵说:“在党的领导下面貌发生了变化。现在比过去好多了。”

当点到安阳县委书记陈春雨时,陈春雨向毛泽东介绍说:“赵匡胤在安阳水冶镇炼过铁。”

毛泽东想了想,说:“赵匡胤祖籍涿州,生在洛阳,他祖父当过涿州、冀州刺史,他父亲是后唐、后晋的点禁军。不知道赵匡胤还在安阳炼过铁。”

紧接着,毛泽东问濮阳县委书记王惠民:“濮阳县很大,现在还有没有北门?”

王惠民回答:“你说的是过去的濮阳县北门。那个县城早已被黄河冲掉了。”

最后,当毛泽东从名单上看到修武县委书记张洋芹的名字时,可能是听过了田家英的汇报,显得对修武县的情况比较了解。他问张洋芹:“修武,是不是有12万人,一县一社的那个县?”

“是,我们是一县一社,这里既有全民所有制又有集体所有制。怎样进行分配呢?”张洋芹站起来问道。

毛泽东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好,应该很好地研究。”他对耿起昌说:“参加座谈会的十几个人,只有一个人提出有关分配的问题。”[孙雷、孙宝义:《毛泽东衍名艺术》,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40—42页。]

“温县是司马懿的故乡”

毛泽东到河南新乡地区视察,在安阳接见了新乡地县级负责干部。他在和安阳县委书记陈春雨握手时,面带微笑地说:“啊,你是安阳的,安阳是曹操起家的地方啊。曹操这个人懂用人之道,招贤纳士,搞‘五湖四海’,不搞宗派。他还注意疏浚河道,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毛泽东在与温县县委书记李树林谈话时说:“温县是司马懿的故乡。他出身士族,多谋略,善权变,为魏国重臣。”[《中州今古》1994年第2期。]

称赞郑国渠

1958年11月10日,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在谈到秦始皇时说:“秦始皇还在陕西关中开凿了有名的郑国渠,长300余里,可灌溉农田4万余顷,直接于生产有益,于人民有益。秦国也因此富强起来,终于把六国吞并了。能说这不是好事吗?”[许祖范等:《毛泽东幽默趣谈》,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6页。]

“有一个上蔡,必然有一个下蔡吧”

1958年11月13日,毛泽东乘专列由郑州到遂平视察,他在车上接见了上阅读明万历年间重修的《汝宁县志》。同日,毛泽东在列车上接见遂平县委书记蔡中田等人。毛泽东问蔡中田:“未到遂平工作之前,你在哪里工作?”蔡中田回答:“在上蔡县工作。”“噢,有一个上蔡,必然有一个下蔡吧?”毛泽东问。“下蔡,没听说过。”蔡中田有点发窘。同行的娄本耀插嘴:“没有下蔡这个地方吧。”毛泽东笑着说:“不对。”蔡中田说:“新蔡就是下蔡嘛。”毛泽东又说:“不对。”[康健:《辉煌的幻灭——人民公社警示录》,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350页。]

赞扬了出生在邯郸的几个古人

1958年11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汉召开期间,有天在洪山宾馆的晚会上,他和王任重、陈再道以及一些河北籍的同志谈话时,赞扬了出生在邯郸的秦始皇和勇于改革、倡导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和大办实业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他说湖北的工业基础,如汉阳铁厂、纺织厂、兵工厂、京汉铁路等,都是张之洞带头办的。说他当兵时使用的“汉阳造”步枪,就是张之洞的兵工厂造的。他对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说:“这是你们河北(冀南)人的骄傲!你们要后来居上。”[苑书义、秦世才主编:《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中华书局1999年4月版,第2页。]

说武昌鱼

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1958年9月刻印的大字本《毛泽东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批注:“武昌鱼:三国孙权一度想从京口(镇江)迁都武昌,官僚、绅士、地主及其他富裕阶层不悦,反对迁都,造作口号云:宁饮扬州水,不食武昌鱼。那时的扬州人心情如此。现在变了,武昌鱼是颇有味道的。”[《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462页。]

1959年

“武王到你们孟津去过两次”

1959年3月,毛泽东在武汉听取黄克诚和张经武、张国华、雷英夫等报告。在黄克诚汇报达赖集团公然撕毁“十七条约定”,在拉萨发动全区性的武装叛乱后,对西藏问题的大政方针作了确定。然后请他们吃饭。

据雷英夫回忆说,毛泽东趁着酒兴,论《三国演义》,析《红楼梦》,讲《西游记》,评《水浒传》,上下几千年,纵横十万里,讲得大家如醉如痴。忽然,毛泽东考起我来了,望着我问道:“英夫啊,你是洛阳人,我问你个问题。”

“主席,我不过是在洛阳上过学,其实我是孟津人。”

“噢,孟津人,但孟津也归洛阳管嘛!”毛泽东随口接上,“那我换一个问题问你,武王伐纣时,到孟津去过几次?每次都干些什么事?”

我一听愣神了,自己虽然看过《三国演义》、《红楼梦》、《封神演义》等古典小说,可正史读得很少。与其讲点道听途说加猜测的话,不如听他慢慢讲故事。“主席,我只看过《封神演义》一类的小说,听过民间传说和唱戏,都是零七八碎的,没有研究过您提的问题。我只好交白卷,还是请主席给以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