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上说:“我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胜利,是当时的机会。”犹太人很重视从信息中寻找商机,总能凭借最先的消息快速地出击,在别人还在懵懵懂懂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大赚特赚了。
1.信息是敏感人眼中的钻石
自古以来,犹太人对信息就非常重视。古时候的犹太人所说的“兆头”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信息,古代犹太人用这种说法专指与胜败、生存有关的消息。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人类社会从事信息行业的第一人是犹太人,他就是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约书亚。约书亚开始为利兹从事间谍活动,在利兹去世后继承了利兹未竟的事业,统率以色列的12个部族征服了各地。也许是受约书亚的影响,犹太人中涉足信息业的特别多,而且这些人在犹太社会内部的地位都比较高。
犹太人谚语说:“信息是有价的,是敏感人眼中的钻石。”犹太人把信息看成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希伯来语中的“语言”一词,包含着“产品”、“经营活动”和“信息”3个词的意思。犹太商人敏感于信息,也许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这一词汇的暗示。
罗斯柴尔德财团的创始人迈耶·罗斯柴尔德在创业之初,就十分重视信息工作。他们一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张巨大而又高效的情报网。快速而又准确的信息以及对整理、运用信息的擅长,是罗斯柴尔德财团长盛不衰、傲视世界的秘诀之一。
迈耶·罗斯柴尔德非常重视情报,认为这是维系罗斯柴尔德家族繁荣、安定的命脉所在。事实上,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如此,情报就是命脉,情报就是金钱。在那个时代,想要频繁、快速、安全地交换情报,光靠政府的邮差是不行的。因此,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就建起了一个横跨全欧洲、属于本家族专用的情报传递网,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及车马、快船,不论气候何等恶劣也随时待命出发。
他们深深地了解迅速得到情报的重要性,所以每年都不惜花大本钱扩充和更新装备,在传递速度和安全性上远胜于驿站邮政,甚至有时比政府的情报网更胜一筹。他们的信使携带着现金、证券、信件或其他东西穿梭般地在欧洲大陆上到处流动。正是有了这一高效率的情报通讯网,使他们比英国政府更早地知道了滑铁卢的胜败情况。
1815年6月19日,罗斯柴尔德家族情报组织中的某人得到了英国获胜的快报,立即从鹿特丹乘专用快船渡过多佛尔海峡到达英国,将快报交到正在等待的家族成员尼桑·罗斯柴尔德手中。
尼桑是迈耶·罗斯柴尔德的第3个儿子,他在股票买卖中经常倚着一根柱子,故获雅号“罗斯柴尔德之柱”。尼桑的脸色,就是周围许多人股票交易的晴雨表。尼桑接过快报只瞄了一眼标题便立刻登上马车急速赶往伦敦,他得到的消息比英国政府早了几小时。
1815年6月20日,人们更加关注尼桑的脸色和举动。此前一天,世界上发生了足以引起全球振荡的大事情,英法两国交战于滑铁卢。这一仗不光将决定两国的命运,当然也会影响到两国的股票价格涨跌——英国若获胜,英国公债将暴涨;法国拿破仑胜利的话,英国公债必定大跳水。所有股票生意人此刻全骑在老虎背上,上下为难。人们只能等待消息,谁的消息灵通谁就可能先于别人动手,或买或卖,都可获大利。
战争发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部,距英国伦敦非常远。当时既没有无线电,也没有飞机和火车,只有水路上的汽船。人们只有采用快马传递和汽船运送。而这只有官方拥有,人们只有等待官方发布消息。
正在人们等待得焦急万分的时候,“罗斯柴尔德之柱”开始脱手派发英国公债。尼桑卖了!消息迅速传遍股票市场。英国人吃了败仗,快卖英国股票!人们蜂拥而上,跟进成为恐慌性大抛盘,英国公债顿时暴跌。尼桑仍不动声色地继续抛出。直到英国公债跌入谷底,尼桑突然悄然返身大量购进暴跌至谷底的公债。
跟进的人全部傻眼,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互相打听、谈论、商量。但等他们从睡梦中醒来时,尼桑已经吃饱喝足了。正在此时,传来了英军大获全胜的捷报。英国公债价值直线上涨!尼桑几小时之内获利几百万英镑。尼桑简直成了会变钱的魔术师。商战之中,信息重要自不待言,但尼桑的高超技艺却在获得信息之后的几小时内大加展现。一般人听到消息,肯定是大量套购,那么别人也就跟进,大家互不折本。而尼桑却大胆构想,充分利用几小时的时间差和别人的依附心理,先抛后买,使所有人都上当,唯独他大获其利。这种冷静和机敏常人就不具有了,难怪尼桑被称为商界的奇才。
经商以信息传递为主要运行特征,没有信息,市场就变得难以捉摸,如果不能正确地把握信息,经营就会变成盲人瞎马。只要获取商业信息,对市场的变化始终保持灵、变、准,商业经营就会活脱起来。
2.信息不等人出手要快
犹太商人善于利用信息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具有对信息高度的敏感性,他们能够对掌握的信息快速做出反应和决断,在别人还在懵懵懂懂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大赚特赚了。
《塔木德》上说:“我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胜利,是当时的机会。”这句话道出了机会对成功的重要性。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经商者要以现实的目光、敏锐的头脑,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分析和掌握社会需求的投向,摸清同行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动态,先于对手做出正确的销售、经营决策,才会使你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立身之地。
美国著名的犹太实业家、政治家和哲人伯纳德·巴鲁克,二十多岁就已经由经营实业而成为尽人皆知的百万富翁。在事业稳步前进的同时他在政坛上也鹏程万里,呼风唤雨,从而赢得事业、权力的双丰收。
1916年,他被总统威尔逊任命为“国防委员会”顾问和“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管理委员会”主席。事隔不久又被政府任命为“军火工业委员会”主席。1946年任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在70多岁的高龄时仍雄风不减。当年,他曾提出过建立一个以控制原子能的使用和检查所有原子能设施的国际权威的著名计划——“巴鲁克计划”。
和别的犹太商人一样,巴鲁克在创业伊始时也历尽千辛万苦。正是因为他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在常人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巴鲁克却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这种联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意机会,并一夜暴富。
1899年,即巴鲁克28岁那年的7月3日晚上,巴鲁克在家里忽然听到广播里传来消息说,美国海军在圣地亚哥将西班牙舰队消灭。这意味着很久以前爆发的美西战争即将告一段落。7月3日,这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即7月4日,也就是星期一,一般而言,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在星期一不营业,但私人的交易所则依旧工作。巴鲁克马上意识到,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赶到自己的办公室大把吃进股票,那么就能发一笔大财。
当时唯一能跑长途的只有火车,但火车晚上不运行。在这种让人干着急的情况之下,巴鲁克在火车站个人承包了一列专车,火速赶到自己的办公室,做了几笔让人羡慕的生意。
成功的商业活动都离不开一些想法,无论奇妙与否,都是由某一种信息触动的。现代社会里,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人们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抓得越快越准,获胜的机会就会越大越多。成功的企业就是最快掌握最新市场信息的企业。
3.商人要有发现财富的眼光
商机在哪里?这是商人们都很热心的问题。犹太商人认为,信息能够利用就是商机。找商机首先要去捕捉信息,这需要有灵活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和科学的方法,全面地预测,深入地调查,仔细地分析。
《塔木德》上写道:“兆头仅仅是兆头,需要用眼睛才能发现其中的金子。”犹太商人以超乎常人的商业敏感,能够从别人容易忽略的地方发现属于自己的商业机会,创造财富。他们从简单的商机中看出了它所包含的复杂内容,并用立体全方位的手段去利用它们。
1931年,犹太巨商哈默从苏联回到美国,此时富兰克林·罗斯福即将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哈默通过深入研究认定:一旦罗斯福得势,1920年公布的禁酒令就会被废除。哈默进而想到,到那时,威士忌和啤酒的生产量将会十分惊人,市场上将需要大量的酒桶用以装酒。酒桶并非一般木材可以制作,必须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白橡木不可。
哈默在苏联生活多年,知道那里有白橡木出口。于是,他又去苏联,凭着他的老关系订购了几船白橡木板运到美国,他还在纽约码头附近设立了一间临时的酒桶加工厂,作为应急的储备。后来,他又在新泽西州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酒桶加工厂,取名哈默酒桶厂。
当哈默做这些事时,“禁酒令”尚未解除,当哈默的酒桶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滚出来时,禁酒令被解除了。人们对威士忌的需求急剧上升,各酒厂的生产量随之直线上升,但成问题的是需要大批酒桶。此时,哈默早已给酒厂准备好了大量酒桶。生产酒类的厂家有许多,而大规模生产酒桶的工厂却“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所以哈默制造酒桶获得的盈利,大大超过了酒厂。
哈默的成功,就在于他能从“无”中看出“有”来,作出了果断的投资决策。细细想来,眼光就是财富,商人要有发现财富的眼光,要有洞察先机、先发制人的能力。
菲勒出生在一个贫民窟里,他和很多出生在贫民窟的孩子一样争强好胜,也喜欢逃学。但与众不同的是,菲勒从小就有一种发现财富的非凡眼光。他把一辆从街上捡来的玩具车修好让同学们玩,然后向每人收取0.5美分。在一个星期之内,他竟然赚回一辆新的玩具车。
菲勒中学毕业后成了一名小商贩。他卖过电池、小五金、柠檬水,每一样都经营的得心应手。与贫民窟的同龄人相比,他已经可以算是出人头地了。谁也没有想到,菲勒竟然靠一批丝绸起家,从小商贩一跃而成为商人。
那批丝绸来自日本,数量足有1吨之多,因为在轮船运输当中遭遇风暴,这些丝绸被染料浸染了。如何处理这些被浸染的丝绸,成了日本人非常头痛的事情。他们想卖掉,却无人问津;想运出港口扔掉,又怕被环境部门处罚。于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的路上把丝绸抛到大海里。
港口有一个地下酒吧,菲勒经常到那里喝酒。那天,菲勒喝醉了。当他步履蹒跚地走过几位日本海员身边时,海员们正在与酒吧的服务员说那些令人讨厌的丝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感到机会来了。第二天,菲勒来到轮船上,用手指着停在港口的一辆卡车对船长说:“我可以帮你们把这些没用的丝绸处理掉。”结果,他没花任何代价便拥有了这些被染料浸过的丝绸。然后,他用这些丝绸制成迷彩服装、迷彩领带和迷彩帽子。几乎在一夜之间,他拥有了10万美元的财富。
有一天,菲勒在郊外看上了一块地。他找到地皮的主人,说他愿花10万美元买下来。地皮的主人拿到10万美元后,心里还在嘲笑他:“这样偏僻的地段,只有傻子才会出这么高的价钱!”令人料想不到的是,一年后,市政府宣布在郊外建环城公路。不久,菲勒的地皮升值了150倍。城里的一位富豪找到他,愿意出2000万美元购买他的地皮,富豪想在这里建造别墅群。但是,菲勒没有出卖他的地皮,他笑着告诉富豪:“我还想等等,因为我觉得这块地应该增值得更多。”果然不出菲勒所料,3年后,那块地卖了2500万美元。
他的同行们很想知道当初他是如何获得那些信息的,他们甚至怀疑他和市政府的官员有来往。但结果令他们很失望,菲勒没有一位在市政府任职的朋友。菲勒的发迹在许多人的眼中一直是个谜。解铃还须系铃人,他那别具匠心的碑文,也许概括了他不断在平凡中发现奇迹的传奇一生,也许能帮助不少人解开他的发迹和致富之迷:“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财富,而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
经营眼光往往决定一个商人的生意能够做多大和他会用怎样的方式赚钱。有一个经营皮鞋的商人看到太平洋一座岛屿上的居民都打着赤脚没有穿鞋的习惯,于是就认定不穿鞋的岛民永不会穿鞋,因此也就不会买鞋。另一个商人看到岛上居民打着赤脚,认为这里的皮鞋市场潜力可观,因为不穿鞋子的人可以通过引导改变习惯,并且改变习惯后鞋子的需求量将会大有可观。后一个商人从“无”中看出了商机,他因之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罗素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会做生意的人常常是那些能够从“无”中看出“有”来的人。商人需要有一双捕捉信息的眼睛,只要你善于用眼睛去发现,那么遍地都是机遇和财富;只要你善于用心寻找,就能得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