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送给青春期女孩最好的礼物
2719200000005

第5章 青春期女孩的心理变化(1)

——听听青春期拔节的声音

青春期女孩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变得成熟了,想法多了,心理上当然就会跟着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她们变得自立,变得要强,变得开始喜欢和男生接近……这些变化都是正常的,是每个女人在青春期都会经历的。不必害怕或不安,也没有必要害羞或尴尬,重要的是了解这些变化并愉快地接受它们,从而保持身心的健康发展。

我变得越来越爱美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一些女孩变得越来越爱美,连一点瑕疵都不能容忍。爱美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但是女孩们更应该知道,世间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事物,过度追求完美,结果反而会变得不美。

杨燕最近十分苦恼,原因是她脸上有两颗小黑痣。她曾经看过皮肤科,也做了激光消除痣,可她老觉得没有做好,有空就照镜子,每当看到色素渐褪的小黑痣,不仅高兴不起来,反而觉得这个缺陷越来越明显。几个月以来,她因为自己长相“丑陋”而不满、消沉,上街次数明显减少,也不敢抬头见人,为此影响了人际关系,成绩也一降再降。

生活中不乏杨燕这种追求十全十美的完美主义者。其实,缺陷和不足是人人都有的,但是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要相信,你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甚至优于别人的地方,你要用自己特有的形象装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很多人因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自怨自艾,从而丧失了自信心,变得自卑。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瑕的,难道有缺点和不足就注定要悲哀,要默默无闻,无法成就大事业吗?其实,只要你把“缺陷、不足”这块堵在心口上的大石头放下来,别过分地去关注它,它也就不会成为你的障碍。假若能善于利用你那已无法改变的缺陷、不足,那么你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完美主义者与其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恰恰成反比。开始的时候,他们担心失败、辗转不安,于是全力以赴去取得成功;遭到失败之后,他们就异常焦虑、沮丧和压抑,想尽快从失败的境遇中逃避开去,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在失败中总结教训,想的只是如何避免尴尬。完美主义者背负着如此沉重的精神包袱,是很难活得轻松并取得成功的。

人没必要把自己的能力估计得太高,也不必过于自卑。如果事事要求完美,做起事来也会障碍重重。要在自己的长处上培养起自尊、自豪和做事的兴趣,不要在自己的短处上去与人竞争。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不要为了让周围每一个人都对你满意而处处谨小慎微,要有点“我行我素”的气魄,做事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和良心,不要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否则,遇到挫折就可能导致身心疲惫。

其实,不能容忍美好的事物有缺陷,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对许多人来说,追求尽善尽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们同时还要想到,正是这种似乎无关紧要的生活态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想象,追求完美的人比起那些不太追求完美结局的人来说,所承受的压力要大得多。

那么如何接受自身的不完美,使自己从追求完美中摆脱出来呢?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首先,对自己的潜能有个正确的估计,既不要把自己的能力估计得过高,更不必过于自卑。

其次,重新认识“失败”和“瑕疵”,一次乃至多次失败并不能说明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人只有经受住失败的悲哀才能达到成功的巅峰。

再次,寻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为自己定一个短期的目标,然后去把它做好,这样你的心情会轻松一些,做事也会较有信心,感到自己更有创造力和更有成效。

最后,学会放松和排解不快情绪。情绪的过分紧张和焦虑,会影响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事,青春期女孩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生活的规律和睡眠的充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并解决问题。学会倾诉和寻求帮助来排解不愉快,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找一个听你诉苦的朋友不会是太难的事。

总之,女孩们应记住一句话:“人可以完善自己,但不能完美自己。”

成长小贴士能力与内在美更能证明一个人的实力

奥普拉?温弗瑞是一位美国黑人女性。她从贫民窟长大,却一直不停地学习。在既“重男轻女”又“种族歧视”的美国,她凭借着非凡的个人魅力,在访谈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她不仅是着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娱乐界明星、商场女强人,也是慈善活动家,是“美国最便捷、最诚实的精神病医生”,是全球头号电视富婆。

有一次,奥普拉采访小镇的黑人隔离区。她走上前向店主自我介绍,想握握手。店主说:“我们这儿不与黑人握手。”奥普拉反唇相讥:“我打赌黑人是出色的。”22岁时,奥普拉是巴尔的摩电视台最年轻的节目主持人。但电视台经理对她的表现不满意,再加上许多人批评她“头发蓬松、双眼太分、鼻子太扁、报道情绪化”,奥普拉被降职了。

1983年,“A.M.芝加哥”电台的老板丹尼斯·施瓦逊决定雇用奥普拉和她的制片人,负责“早晨芝加哥”节目。当时,这是这个时间收视率最低的节目。

奥普拉问丹尼斯,她的黑人身份是否会有碍于“早晨芝加哥”节目。丹尼斯说:“你是绿皮肤我也不介意,我所需要的是节目成功……”尽管电视台的多数人对聘用一名黑人来主持节目深表怀疑,但丹尼斯还是力排众议,以23万美元的年薪将奥普拉招至麾下。

出人意料的是,仅仅一个月,奥普拉访谈节目的收视率就超过了从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奥普拉直登“美国最当红脱口秀主持人”的宝座。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一个绚丽的夏日,蕾蕾走在马路上,远远地看见一个跟自己年龄差不多大的女孩走来。她身着一件白色T恤,下面穿着蓝色牛仔短裤,白色的凉鞋,脑后浓密的黑发束成飘逸的马尾。显得很清爽,很靓丽。走着,走着,突然,她脚下一拐,鞋带断了,她停下,似乎想修一下鞋,可是办不到,怎么办呢?如果穿上鞋走,那费时费力,自己还受苦。蕾蕾注视着她,心想:她该怎么办呢?只见她停了一会儿,便毅然脱下凉鞋,赤脚走自己的路。这实在出乎蕾蕾的意料。路上的行人看到这一幕有的一笑置之,有的惊讶地望着那个女孩,还有的“呵呵”地笑了两声。但那女孩好像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一样,继续走自己的路,偶尔经过书摊还要翻阅一下新到的书刊。蕾蕾不禁被她这种勇气所震撼。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类事情,明知道怎样做最好,但因胆小,担心别人会议论,所以就放弃了。蕾蕾忽然意识到:我们是不是应该像那个女孩一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世上有很多人,因恐惧失败,或者说是恐惧因失败遭受世人的批评,特别是亲朋好友等的批评,无法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总是在扮演别人希望的角色。

照他人期望的模式生活,牺牲真正的自我,是天底下最愚蠢的事。要知道,最后为你的一生“付账”的只能是你自己。活着,不是活在别人的目光里,也不是活在别人的评论中。活着,是为自己精彩而活着,是为自己的蓝图而活着。所以,何必太在意他人的看法,让他人来左右你的人生?

但人有太多的时候都生活在别人的眼光中,生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事实上,这是因为我们常常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努力想去扮演一个完美主义者的形象。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当众摔了一跤首先感觉到的不是疼痛,而是没有面子。

别人怎么看待你,那是他的事儿,有时尽管你很努力了,别人仍会觉着你如何如何,你总不能一辈子为了别人而活吧?尽管有些东西对你很重要,但有时你越表现,结果可能会变得越糟糕。你就是你,有什么好顾忌的?

当然,我们要想一想,那些热衷于窥探别人隐私,喜欢说三道四的人都是出于何种目的。有些是并无恶意的好心人;有些是浅薄庸俗,喜欢在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有些是存心败坏别人名声的险恶小人。无论这些人出于什么动机,都不应成为你前行中的顾虑,因为你不是为他们而活着的。

另外,通常情况下,思想开明,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不大喜欢过问或干涉别人的事情;而那些热衷于窥视动静,说三道四的人,大都素质不高,水平不高,不会有什么真知灼见。所以,那些喜欢评论别人的人可能还没有你高明呢!

所以,有些小小的失误也就随它去吧,真正心胸开阔的人是不会计较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的。生命是有限的,值得我们去学去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们不必也不能把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如何对付“人言”上。抛弃这个思想包袱,集中精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是最积极有效,最聪明的办法。

当然,我们所提倡的没有必要一味地在乎别人,并不是要你清高自傲、一意孤行。因为,有些人对你的评价也是中肯的,有可以吸取的地方。只要你足够自信,能够有鉴别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你就会活得轻松,活得精彩。

成长小贴士如何乐于接受他人背后的议论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别人在谈论我们时,其自由程度就像我们谈论别人一样。

仔细想想,也的确如此。同时,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经常会成为他人的谈资,即便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他们讨论我们,评论我们的性格和能力,甚至还经常背后取笑我们。

他们对我们的评价是客观的,也是友善的,如果我们能够变成一只耗子,躲在墙里偷听他们的谈话,一定会受益匪浅。在生气之前,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境遇与我们一样。

另外,我们应该意识到,如果没有别人对我们的评论,生命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别人谈论我们,说明我们活得比较精彩,有值得别人去说的地方。所以,如果朋友们对我们感兴趣、愿意讨论我们,我们应该乐于接受成为他们的话题。

在背地里听到别人叫我们的绰号,只要对方不是心怀恶意,也不必生气。有很多话,当面说可能会显得对方很不礼貌,但如果对方在背后说,则说明对方知道这是有关个人隐私,令人难堪的,这在另一种程度上说明对方是尊重我们的。

比如,人们在背后称林肯为“老亚伯”、“诚实的亚伯”,但从没有人当面这样说过。林肯是一个有威严的人,即便是他的同事,也不会对他过于亲密。可是,这样的称呼却对林肯表示了一种敬重、热爱和亲近。

同样,一位记者可能会以一种粗放的笔触来描写一位总统或者总理,而在当面则不可能这样说,即便他们是朋友。

不想让怒火憋在心里

小时候,我们有时生了气,却常常听到大人说:“别拿出那副怪模样,给谁看呢!”在我们生气或者不高兴的时候,我们都要把气憋在心里,不能表现出来。这种从小到大的教育给我们灌输了一种观念:一个真正的好人不应有愤怒的想法,即使有也不应该表现出来。

的确,愤怒是很常见的情绪,并能造成一些不幸。《创造性的攻击》一书的作者曾说:“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许多人都会因愤怒而造成下列不幸:自暴自弃、过度的惩罚;屡遭不幸的威胁、毁灭,甚至有时是面临死亡的威胁。”

童年的阴影和长大后的生活氛围都在逼迫我们把愤怒埋藏。然而你知道这种可怕的压抑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吗?相信传教士伯克的亲身经历会给你一点启示。

55岁的伯克,从事传教工作已达30余年了。他常常把自己的欲求放在最后一位。当你去问他的教区居民,“伯克这个人如何”时,他们会告诉你:伯克性情温和,很少生气,随遇而安,逆来顺受。

然而被肠炎折磨了近20年的伯克,在一次病情发作之后,与心理医生的一次谈话使他发生了重大变化。

开始他只是说:“我不爱生气,疾病和我的情绪无关。”当他们开始谈到他的疾病时,渐渐地,伯克开始面露愠色,最后完全发泄了他对教区居民的愤愤之感。因为他们经常深更半夜打电话找他,为的却全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伯克说:“假如真的有人遇到了什么麻烦,他并不会生气。可这些居民在他与家人度假时或者深更半夜给他打电话,几乎没有一件正经的事情。”

他还谈到了他教区的居民使他不满的另一件事情,就是他的教区居民请他去吃饭,可全不顾及他的肠炎应该有的饮食上的禁忌,他们一点也不关心伯克,这令他一直很恼火。谈话过程中,伯克对他内心隐藏着这么多愤怒感到非常吃惊。他说:“噢!以前我可从来没有觉得这些事有什么恼人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伯克开始觉察到他对疾病也怀着一股巨大怨气。他说:“该死的病,真不让人安宁。”想起了他一天三番五次地腹泻,就是由于这种病。他说:“真令人生气,为什么不让我得上其他的病呢?”

自此,不再温顺的伯克就给他教区的居民订下了明确而必要的规章制度,同时伯克的病日见痊愈。

其实,发泄内心的愤怒,表明我们可以面对情绪上的危机。只有在愤怒感公开化之后,心情才能变得轻松愉快。人们常说的坦然若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少女的情绪变得越来越复杂,内心的想法也越来越多,适度发泄情绪是很有必要的。发泄内心的愤怒,表明我们可以面对情绪上的危机。其实愤怒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为什么不把它发泄出来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有入口就一定存在着出口,这个出口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它是需要当事人用理智的方式方法来加以调整和解决。我们不能让坏情绪憋在心里,但一定要找一个理智的方式让它得到释放。

我们要找出那个坏情绪的入口,比如你现在心情失落沮丧,想想看,是什么事件引起的?是什么状况导致了失落沮丧?是什么造成了你今天这么糟糕的感觉?通过这种集中注意力的思考与分析的方法,你往往就能自觉掌控压力,将心理调适到适合改变的较佳状况。

当然,你一定要相信并运用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控制生活、改变生活,并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自我、改造自我,并掌握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充分驾驭坏情绪,而不是被坏情绪伤害。

成长小贴士如何尽快摆脱坏情绪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做过一个关于情绪的试验,他把一支玻璃试管插在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吸时水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蛋白质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最后这位生理学家把生气时的水让小白鼠喝掉,半个小时过后这只小白鼠死了。这说明坏情绪会使身体释放出一些有毒的东西,它在无形中折磨着我们的身体。

每个人都会有坏情绪,关键是我们如何通过自我调节来降低它对我们的伤害。一般来说,常用的使情绪好转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找知心朋友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