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人意决定生意
2727200000012

第12章 与用事童仆同苦乐

《史记》中,司马迁以生动的笔墨记录了一系列的“企业家”的事迹,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白圭,《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白圭,周人也”,“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童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

“用事”,办事人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执行人员。“童仆”,家中侍候主人的孩童和仆人。能够做到“与用事童仆同苦乐”,那么,用事童仆自然也会与你同苦乐。这正是成功商人追求的一种和谐境界。

一个老板,几个员工,再加一间小屋,几个人同心协力,白手起家,终于独占鳌头,成就自己的事业大厦,这样的例子在商业史上数不胜数,许多企业巨头由此而来。

他们的成功靠的是老板与员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的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又怎么不会使他们成功呢?

日本堤义明在回答记者有关老板和职员之间的关系时说:“是水与舟的关系。”他把自己比做一艘船,而他的10万职员就是一片大海,每一个职员则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这一思想显然来自荀子,堤义明最崇拜的思想家就是荀子,他说:“为人领袖的,就是一艘船,老百姓是水,水可以载舟航行,同时也可以兴风作浪,把船弄翻沉没到海里去。”

荀子那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履舟”的名言,无时不在堤义明的脑子里回旋,因此他凡事都以10万职员的利益为先,从而使“滴水汇成海洋”,借“海洋”而平安航行。

在堤义明的西武集团里,堤义明不像一个资本家而更像一个家长。很多年来,西武铁道的职员几乎没有因为跟堤义明发生纠纷而罢过工,日本企业界都羡慕得要死,说他是少数的幸福的企业家,可以免去因职员闹情绪而引发的烦恼。他自己解释说:“我的西武集团,对内是一个大家庭,董事、主管及每一位职员都是受薪者。我这个做总裁的人,就是最高权力的受薪者,大家没有把我看成是个老板,这使我跟职员之间没有什么主仆、劳资的关系对立。经营者和职员之间有着亲密关系,可以把许多难题克服掉。西武的做法有点与众不同。很多人是优先考虑董事的利益,第二是职员,第三是顾客,西武的做法恰恰相反,优先考虑的是顾客,第二是职员,最后才是董事们。”

企业永远是一个整体,员工是企业的一分子,员工与企业应是同生共死的。企业的生存不只关系到企业,也关系到员工。只有将企业与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在紧急关头,形成合力,共抗风险,渡过一个个难关,而患难与共之中形成的上下关系才是最牢固的关系。身为企业领导者,一定要做到与下属员工同甘共苦,安不忘危,才能真正激发下属的干劲,使企业摆脱危机并蒸蒸日上。如果企业领导自己就先乱了阵脚,手足无措,可想而知,你的下属能不打退堂鼓吗?行为有时比语言更重要,领导的力量,很多往往不是由语言,而是由行为动体现出来的,聪明的领导者尤其如此。

当企业处于困境时,领导者尤其要身先士卒,做好榜样,带给下属自信与保障。如果作为企业领导的你,能够与下属员工同甘共苦,和衷共济,那么相信你管理的企业是一个讲讲团结、能够战斗的团队。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国民党的指挥官喊到:“是我的兵,给我冲——”,而共产党的指挥官却是喊:“同志们,跟我冲——”,别看仅仅是“给”与“跟”一字之差,效果却根本不同。同样的道理,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都必然依靠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缺少谁都不好办。

很多企业在创业之初都能“共苦”——抱团打天下,但等到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反而不能“同甘”。其实,与人共患难并不是一件困难事,因为危难情况下,共渡难关,同舟共济往往是唯一选择。但困难的是危难之后,苦尽甜来,仍能与员工共享安乐,不忘带给员工利益的人,才是最难得的。

生意经:成员关系将决定团队的整体效能:发挥优势,取长补短:1 1>2;相安无事,彬彬有礼:1 1=2;貌合神离,问题成堆:0<1 1<2;双方斗气,躺倒不干:1 1=0;矛盾激化,互相拆台:1 1<0.而失败的工作团队要么是各成员的角色不到位,要么是某些成员特别是团队领导者严重越位,导致其他成员无所适从乃至离心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