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人意决定生意
2727200000013

第13章 择人任势,物人皆立

孙子曰:“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故善战者,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齐国的商人叫刀闲。当时的商人一般都不愿雇用头脑灵活的人做事,惟独刀氏专门使用这种人,并给以丰厚的报酬和充分的信任,放手大胆地让他们去干,这些雇工干得十分卖力,也非常出色。

明代苏州有个叫孙春阳的杂货店,其店分为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取下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自明代至清乾隆年间200多年,子孙尚食其利,无他姓顶代者。”像苏州这个店铺林立之地,孙春阳的杂货房生意竟然能兴盛200多年,其成功之奥秘当得益于用人以诚,店规之严。

管理大师沃伦·巴菲特说:“自己怎样挥舞球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场上有人能将球棒挥动得恰到好处。”这句话体现了识人和人事任命的重要性。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密集、专业分工较为细密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怎样把各有所长、性格迥异的员工放在一个特定位置,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促进企业整体效率的提高,是一个大学问。如果将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安排到公关部门,他多半会痛苦不堪,因为他不习惯那样的生活作风,既难以和同事搞好关系,也难以和消费者以及企业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说,在现代社会里,能看出一个人有能力,还说不上是伯乐;要既能够判断其有无能力,又能够恰到好处地任其所长,这才是真正的伯乐。

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在用人时,必须考虑员工之间的相互配合,如此才能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这也是人事管理上的金科玉律。一般所说的量才施用就是将一个人适当地安置在最合理的位置上,以使他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然而,要更进一步分析,每个人都有着长处和短处,所以若要取长补短,就要在分工合作时考虑双方的优点和缺点,切磋鼓励,同心协力地谋求事情的发展。”

清人顾嗣协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在这里,作者借诗说明:人各有所长,用人贵在择人任势,使天资和特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得其所。宁要“有瑕之玉”,不要“无瑕之石”。抱着这样的理念,才能处处发现人才,为我所用。否则,如果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求全责备,即使非常出色的人才在你面前,也可能发现不了,失之交臂。

生意经:一个人是否为人才,有时恰恰取决于你给他安排的位置。即使是人才,放在不恰当的位置,用非所长,其有能力也发挥不出来。有时我们说,一个人能否受重用,往往并不单单只看重其学历及成绩,而看他有没有特色,即特长。一个人可能口齿木讷,但他可能很有策划能力;一个人可能不善于理财,但他可能非常善于团结员工;一个人可能性格胆小,但他做账精细,善于理财。那么,这些人都算是人才。相反,那些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不能独当一面的,公司里可能恰好就没有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