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位叫郭进的人,时任山西巡检,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了那军校,审问一番后,发现是他诬告郭进,便命人把他押送回山西,并交给郭进处置。许多人劝郭进杀了他,而郭进却没有这样做。当时,正值敌国入侵,郭进就对那个军校说:“你敢到皇帝面前去诬告我,说明你确实有点胆量。现在我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打败敌人,我就向朝廷推举你;如果你打败了,你就自己投河。”那人听后非常感动,在战场上奋不顾身,打了胜仗。郭进果然向朝廷推荐了他。不久那位军校因此升了官。
人在得意之时,往往口无遮拦,财大气粗,摆不正自己的位子,忘记应尊重理解别人,忘记应收敛自己。得意忘形,实际上是做人不成熟的表现。一个人如果做事有始无终,虎头蛇尾,终究将一事无成。
做人的道理和经商的道理是相通的。“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前一句几乎包含了各种层面的人生活动,比如做官、种田、教书、打仗等等;后一句则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天地良心”,于人于心问心无愧。无论处于何种人生情境,无论别人知道不知道,做人做商都要珍视“人”这个崇高的称号,必须保持个人品德的纯洁无瑕。
胡雪岩曾到苏州永兴盛钱庄欲兑200两银子急用,这家钱庄不仅不给他及时兑换,还凭白诬指他所持银票发行钱庄没有信用,使他大受委屈。
永兴盛钱庄本来就来路不正,虽然原来的老板节俭起家,干了半辈子才创立这份家业,但40岁出头就病死了。现在的钱庄挡手是实际的老板,他在东家死后骗取寡母孤女的信任,人财两得,实际上已经霸占了这家钱庄。永兴盛的经营很有问题,他们贪图重利,本身只有10万两银子的本钱,却放出40万两的银票,经营上已经岌岌可危了。
胡雪岩在这家钱庄无端受气,自然要狠狠地整它一下。他起先想借用京中“四大恒”排挤义源票号的办法,暗中收存永兴盛钱庄的银票,并放出风声说永兴盛钱庄面临倒闭,这样必定会造成一场挤兑风潮,永兴盛钱庄必倒无疑。
不过,胡雪岩最终还是放了永兴盛一马,没有去实施他的计划。之所以这样做,他有两个考虑:一是这一手实在太辣,太狠,一招既出,永兴盛没有一点生路;二是要这样,很可能只是徒然搞垮永兴盛,自己却劳而无功。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胡雪岩不愿做。
待人做事,得理也要让人。生意场上,即使完全有理由、有能力置对手于死地,也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绝。对于生意人来说,这种考虑是非常必要的。
再有,我们在一些谈判或“沟通”的场合中,常常看见一些熟谙法律或人情事故的人,动辄以恐吓、要挟为手段,来逼迫对方就范,这是一种十分不明智的行为。这些人自以为熟悉法律规章或人情事故,在沟通尚未展开或开始不久就提出“诉诸于法律”或“要对方好看”的恐吓,自以为对方会因畏惧而答应自己的要求,但是,这可能吗?就算对方在你的“淫威”下屈服,他们的“归顺”也不会长久,恐怕他们的报复行动也会使你面临四面楚歌的局面。
假如你遇到一位有经验的人,那就更惨了。他们对你的威逼恐吓是不会惊慌畏缩的。他们早就洞悉你的阴谋了,而且胸有成竹。到时候,你是要做一只“缩头乌龟”呢?还是在法庭上“兵戎相见”?不论哪一种选择对你来说都是死路一条。诉讼或暴力威胁都是要“破财”的,若破了财又无法“消灾”的话,那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更何况,即使胜诉的话也未必比交往中化解彼此的歧见要来得理想。
当你不给别人留一点活路的时候,任何人都会进行顽强的反抗,这样双方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聪明的生意人在与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说话办事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很有分寸,从不把话说死说绝,说得自己毫无退路可走。因此,一个精明的商人在为人处世中是不会把自己或对方逼上绝路的。
生意经:待人做事,得理也要让人。在生意场上,即使完全有理由、有能力置对手于死地,也绝不要把事情做绝,做事必须要留有余地。对于生意人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无论竞争多么激烈的对手,竞争过后都有成为朋友的可能,俗话说“给人一条活路,给己一条财路”,从商者都应该把目光放远一些。防止与人争斗,是创富者的优良习惯,因为有很多事不是靠争论就能弄清楚的,必须靠时间和事实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