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反复的行为便形成了习惯,而习惯又反过来塑造了你独特的自我。一位哲人曾说:“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个性;种下一种个性,收获一种命运。”好的习惯会使你内心涌动着一股奋发向上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会成就你人生的辉煌。
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那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家回答:“是幼儿园。”记者惊愕地问:“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科学家回答:“把礼物分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及时检讨……”
好习惯会使你终生受益。
好习惯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然而,她的果实对我们生命的成长却影响深远,就像鸟儿偶尔衔到一个荒岛上的一粒树种,这不起眼的种子往往就是覆盖荒岛的森林的孕育者,是改变荒岛“荒之命运”的制造者!
好习惯是我们在自己生命的原野上,悄然踏出的一条心灵之路,有了这条路,我们就不会因误入荆棘之丛而被伤害,就不会在漫漫的岁月里迷失自我;有了这条路,我们就能去漫游我们的理想之国,就能一天比一天的走近我们渴望中的新生活。
好习惯是我们不断拾取愿望的音符独自创作的一首迷人的歌,唱着这首歌,我们就能享受到生活的节奏之美;唱着这首歌,我们的内心深处就会涌动着一种催促着自己奋发向上的力量。
如果你为自己培养了一种好习惯,那么,它就会处处让你看到未来生活里的希望,在通往成功和梦想的道路上,它就会成为你灵感的源泉,成为开启你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脚踏实地地采取行动
脚踏实地的良好习惯,应该是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需要努力去培养的,看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在简单的工作和低微的职位上一步步走上来的。他们总能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中找到个人成长的支点,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用恒久的努力打破困境,走向卓越与伟大。
道理如此,可事实又如何呢?
无知与眼高手低成了我们许多人最易犯的错误,也是导致频繁失败的原因。许多人内心充满了理想与激情,然而一旦面对平凡的生活和琐碎的工作,都变得无可奈何了;他们常常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然而一旦面对具体问题,都变得不知所措了。
今天许多人在求职时,念念不忘高薪、高位,并且对自己说:“英雄需要有用武之地。”然而当他们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又变得浮躁起来,对工作产生了厌倦,就会对自己说:“如此枯燥、乏味的工作,如此毫无前途的事业,根本不值得自己付出心血。”当他们遭遇困境之时,通常会说:“这样平庸的工作,做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如趁早放弃,跳槽他处。”于是,渐渐地他们就开始轻视自己的工作,一遍一遍地演绎着之前的事情。
一位成功的老前辈告诫我们:“年轻人应该像哥伦布一样,努力去发现自己的新大陆,沉溺于过去或者陷于对未来的空想是永远也没有前途的。你正在从事的职业和身边的工作,是你成功之花的土壤,只有将这些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正确,才有可能将寻常变成非凡。”
的确,在如今这个没有什么职业上的歧视和限制的时代,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追求成功,你的工作无论多么普通平凡,你的薪水无论多么微薄,都值得重视,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的人,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样的人不愿付出真实的努力,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这无异于痴人说梦、天方夜谭,这也正是为什么成功者总是少数的原因。
不可否认,许多人心中有远大的理想,但眼高手低的恶习却扼杀了一切成功的机会。成功需要脚踏实地,需要用行动去衡量自己的实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一步一步地向目标迈进。
成功需要良好的心态,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方法,然而只有脚踏实地地采取行动,一切才有意义。因此必须培养自己脚踏实地的良好习惯,不要让眼高手低束缚了你的手脚,重视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每一件事,不论大小,都值得你用心去做,而且对于那些小事更应该如此。
理性地思考问题
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许多人都会养成过多地依赖自己的直觉的习惯;而不去做理性的思考。在工作中,这是一种不良的习惯,因为当你的直觉不准确时,而你却仍会把它当做自己的行动指南,那么不必要的冲突、错误和误解就会接踵而至。
不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就难免在工作中掺入过多的想象和推测。你会在自己的报告、计划书或发表的意见中总能找到“似乎、好像、我想是”等词汇。
无论是提交计划书,还是参加会议、参与决策制定,不作理性思考都是极不恰当的。比如对于你提供的营销策划,一定要很明确地区别已确知的和不确知的。比如“这些数据我己经查实了”或“这些消息是某某提供的,我尚未查实”等等。不科学、不准确的判断会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工作中加入过多的主观因素,实在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工作一旦按想象的做下去,而不依据事实,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如果你的工作只涉及小的方面,即使做错了,也无大碍,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但如果这样的错误一再发生,别人是绝对不会容忍的。
如果你的这种工作方式触及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形象,那麻烦就大了。比如,你想与另一家公司签订合约,便凭想象夸大本公司的实力,罗列出一大堆未经查实的数据。一旦对方对此表示质疑就会使对方对你工作的和你所代表的公司产生怀疑,如此一来,公司的形象、利益都可能会严重受损。退一步说,尽管采用这种工作方式能签下合约并完成它,但这并不表示事情已经结束。即使合约完成了也还会发生纠纷,你依然还是要对产生的后果负责。
因此,在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的感受等同于事实之前,一定要试着找些证据来支持或驳斥你的感受。也就是说你要在得出结论前,应该先去探究一下事实。不断地对自己说下面的这些话,以阻止自己凭直觉去冒险:
思想或感受和事实是不一样的事情。
就算我强烈地感到事情就是如此,也不要理所当然地表示事情一定就是如此。
探究事实比乱下结论要好得多。
若想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就一定要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因为不管你的感觉有多么的可靠,可实际上,它却远比不上理性思考分析出来的一个理由。因此,在你做工作时,一定要用大脑而不是凭直觉去做充分的、客观的、理智的思考和分析。毕竟,直觉在很多时候是不可信的。
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想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就一定要养成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好习惯。
不斤斤计较是一种豁达。
不斤斤计较的人拥有豁达胸怀,即使在他们离去之后,也让人们深深地怀念。不斤斤计较是一种明智,一辈子不吃亏的人是没有的。
同事间你来我往,无法做到绝对公平,总是要有人承受不公平,要吃亏。倘若人们强求世上任何事物都公平合理,那么,所有生物链一天都无法生存——鸟儿就不能吃虫子,虫子就不能吃树叶,世界就得照顾万物各自的利益。
既然吃亏有时是无法避免的,那何必要去计较不休、自我折磨呢?事实上,人与人之间总是有所不同的。别人的境遇如果比你好,那无论怎样抱怨也无济于事。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避免提及别人,避免与人比较这比较那。而你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他能做,我也可以做”,以这种宽容的姿态去看待所谓的“不公平”,你就会有一种好的心境,好心境也是生产力,是创造未来的一个重要保证。
不斤斤计较,也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方法。
大凡当领导的,都喜欢办事得力、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部下。作为部属,要取得领导的信任,首先你自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凡是领导交给你的工作都要尽最大力量去完成,争取每一件事都做得漂漂亮亮。对待个人利益一定要以大局为重,不去斤斤计较。遇到一些非原则性的小事,尽管自己觉得委屈,也不要去招惹你的上司,以免同他产生对立情绪。这样,就会让他觉得你很敬业、忠诚,在需要的时候,他必然首先想到你。
常言说“吃亏是福”,就是这个道理。
执行,不找任何借口
人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是某种行为、思想、态度在脑海深处逐步成型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因其形成不易,所以一旦某种习惯形成了,就具有很强的惯性,很难根除。它总是在潜意识里告诉你,这个事这样做,那个事那样做。在习惯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也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习惯的惯性作用就表现的更为明显。
比如说寻找借口。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可能你会沉浸在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但是,这种借口所带来的“好处”会让你第二次、第三次为自己去寻找借口,因为在你的思想里,你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消极的心理习惯,它会让你的工作变得拖沓而没有效率,会让你变得消极而最终一事无成。“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这是西点军校里最著名的一句话,正是在“决不寻找借口”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西点军校才成为美国的将军摇篮。同样,在美国卡托尔公司的新员工录用通知单上印有这样一句话:“最优秀的员工是像凯撒一样拒绝任何借口的英雄。”
是的,在西点军校,找借口是无能士兵的托辞。同样,在企业里,找借口也是平庸员工的托辞。
那些喜欢发牢骚、抱怨不幸的人曾经都有过梦想,却始终无法实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惧怕挑战,惧怕承担责任,总是寻找各种借口来推托,许多实现自我价值的大好时机就丧失在这些借口之中。
那些认为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造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想想看,借口能带给你什么?借口或许有那么一丁点的好处:失败的自我安慰,也许这会让你心里感觉舒服一些;当你面对困难时,借口可以为预想的失败做一个保全脸面的铺垫。但你可曾想过,为什么有那么多失败等着你?为什么幸运女神不会垂青你?就是因为你有太多太多的借口存在。
借口给你安慰,但它是虚假的。借口给你留下退路,但那只不过是个陷阱,它会让你失去挑战的勇气,意志消沉,丧失积极的工作心态。会找借口的员工,借口的漂亮奢华遮掩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给他们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所以,从现在开始你必须学会放弃借口,因为当一个人把他的全部精力倾心投注到一项伟大的目标时,他才会产生出一种巨大的力量来,任何困难都将不能阻挡他取得成功。
工作时不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
如果连续工作8个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在工作,那么这个人一定会神经衰弱。我们的精力不允许我们一刻不停地做某一件事。但是我们也不能以此为借口,在工作的时间里,尽是从事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说某一天,因为工作太忙而错过了午饭时间。你心想到不远的蛋糕店买上一些蛋糕来充饥吧,免得耽误了下午的上班时间。你进了那家店铺,看中了那一大块的草莓木司,你告诉售货员小姐你就要那块蛋糕,打包带走。可是她无精打采地“嗯”了一声,就不慌不忙地一边和其他的小姐聊天,一边帮你拿个盒子把蛋糕装起来。原本1分钟就可以搞定的事情,你却等了5分钟。你回想着售货员小姐那张“无私”的铁面,嘴巴里的草莓木司怎么咀嚼都不是个滋味儿。
我们常常以为大家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谈天说地算不了什么;也觉得上班时间,趁老板不注意打打游戏,上网聊聊天,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开会的时候,人坐在那里,脑子开个小差儿,惦记着家里装修的进度,别人也无从知道。可是就是这样在我们看来无所谓的想法,久而久之,就会改变我们的工作态度。
蛋糕店小姐不可能是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喜欢一边工作一边聊天的。她肯定是发现老板不经常来店里,客人们也没有多大的脾气,而同事也刚好是个“话匣子”之后,才渐渐养成这种习惯。从一开始,在没有客人的时候偷着聊一聊,发展到后来,有了客人,也没法耽误她们聊天。宁可让客人多等上几分钟,也不能把她们正在兴头上的话题打断。这个时候,上班聊天在她们看来才是常态,谁来了都得靠边儿站。
所以说,工作的时候开小差,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习惯,到时候想改都难了。所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就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该工作的时候,不能随便分神,一定不能把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当作是理所当然的。
保持办公桌的整洁
在办公桌上堆满了信件、备忘录之类的东西,就很容易使人感到混乱、紧张和焦虑。更糟的是这种情形会让你觉得自己有堆积如山的工作要做,可又毫无头绪,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完。面对这样大量的繁杂工作,再高的工作热情也会被冲淡。
但事实是,让你感到疲惫不堪的往往不是工作中的大量劳动,而是因为你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不能保持办公桌的整洁、有序,从而降低了办公室生活的质量。也就是说,是这种不良的工作习惯加重了你的工作任务,从而降低了你的工作热情。
一个整洁、有序的办公桌要比一个杂乱无章、堆满物件的办公桌更让工作的人感到心情愉快。一些没有养成整理办公桌的习惯的人,通常总是以自己是多么的忙,无暇分心在这类小事上;或是怕清理东西时,把需要的或是有价值的文件也一起清理掉了为借口。这种人总把那些没有用的以及过时的记录都堆在案头,让自己埋首其中。他们甚至还会认为,这样才能显出自己一直在努力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样只会加重你的工作负担,影响你工作的积极性。
你可以尝试遵守“三个月原则”。即任何在你办公桌上放了三个月而没被使用过的东西,就毫不犹豫地处理掉。在每天下班之前,养成整理办公桌的习惯,把明天必用的、稍后再用的或不再用的文件都按顺序放置并保持桌面的清洁。
养成保持办公桌整洁、有序的习惯,会让你拥有平和积极的工作心态,也会使你的工作变得有条不紊,充满乐趣。
只对工作负责
只对工作负责的意思是说,我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或者决定是否以某种方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遵循的标准是,这样做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工作,也就是说是否能促进我们的工作。
你也许会说,这话说得没有意义。难道我们会大脑进水,而人为的给我们自己的工作制造障碍吗?
我们当然不会这样做。但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常常因为别的原因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比如说,因为上司的观点是认为这样的事情应该按照A方案去做,可在你经过思考研究之后,觉得B方案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可是面对一个固执而自以为是的上司,你最后还是采取了A方案,因为你不想得罪他。再比如说,在办公室里,你和A的关系最好,他经常帮你的忙,甚至有几次你上班迟到,还是A在老板面前帮你开脱的。这次A因为自己的疏忽,把一笔生意给搞砸了,照理说,你该如实向上司汇报,可是出于私交,你还是帮他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给遮掩过去了。
在工作中,我们是不可能不考虑我们自身的利益的,而我们自身的利益又是很复杂的。虽然我们知道应该服从公司的利益,整体的利益,但是还是会在一些情况下,屈从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做出一些不合情理的事情。
同时,由于办公室里面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很公正的作出判断。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人,总是会想办法照顾他;和自己有隔阂的人,虽是“举手之劳”也要在举手之前,思量思量。在办公室里,兴趣脾气相投的人凑在一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把简单的志趣相投上升为利益的联系,而产生一个个小圈子、小团体,那么问题可就变得严重了。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就是要做到“以工作为纲”,而不能过多地掺杂个人的因素。营私舞弊,假公济私,都应该杜绝。因为你是来工作的,所以你只应该对工作负责,只有把工作做好,你才完成了自己的职责。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内部分化为一个个小的团体,只能导致团队的凝聚力下降,内讧不断。
只对工作负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只是对一个人判断力的考验,也是对一个人道德情操、职业道德的考验。
我们要争取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对于工作全神贯注,但是人总是会有分神的时候。所以就要时常问问自己“有没有全心投入?是不是还有所保留?”或“是不是又在考虑工作以外的其他因素了?有没有被别的因素影响着?”时时给自己提提醒,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而坏习惯却会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培养好的习惯,摒弃坏的或不良的习惯。那么,个体又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呢?
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做到下述几点:
订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目标是人们做事的行动指南和标准,所以首先订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提高学习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美国著名的行为学家凡尼斯·韦特莱说:“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茫无目标的漂荡终归会迷路,而你心中那一座无价的金矿也因为不开采而与平凡的尘土无异。”他认为当今大多数人不愿意计划他们的整个生活,没有真正定下人生自我发展的目标,因而也就注定要失败,无法实现他们的理想。以此为依据,他提出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确立既远大,而又具体可行的个人发展目标。
有了目标,还必须要有决心去达到目标,这就要依靠坚强的意志、充沛的体力,竭尽全力奔向目标。前美国奥林匹克五项全能运动员玛丽琳·金有个成功公式:热情+目标+行动=成功。
合理安排时间
任何人都知道时间的宝贵,可是很多人还在自觉不自觉地浪费时间,浪费时间的最大害处并不在于被浪费的时间本身,更具危害性的还在于被浪费的精力。无所事事和懒惰闲散足以麻木我们的神经,使人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而发奋工作使一个人朝气蓬勃、精力充沛。那些惯于走在时间后面的人,也习惯于走在成功的后面!当一个年轻人专心致志地学习或工作时,没有人会为他的前途担忧。所以,你要想使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学习效果卓有成效,就必须合理安排时间,不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平时上班忙,你可以利用节假日、休息日或晚上的时间去“充电”,争取做到使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价值。
磨炼意志
学习是一个长久的枯燥的过程,很多人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就在于意志力不够。所谓意志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的特征有目的性,在工作、学习中有自己明确的目的、目标;对活动的调控性,意志过程中为了达到目的进行自我调控,争取达到目的所需的条件,尽力避免受到消极因素的干扰、克服内外部困难是运用意志力调控自身学习、工作的体现。
要磨炼意志就必须学会坚持,做事善始善终,这样才能使你学习能力提高,从而为你的成功提供可能。
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日理万机并不难,只要你能把要做的事一件一件列出来,做完一件勾掉一件,就可以了。”因此你在学习时就要切忌杂乱无章、没有目标。最好能把要看的书、所需的资料放得整整齐齐,这样学习时就会得心应手。而且把学习任务组织得富有条理,还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勇于打破常规
事实证明,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取得别人所不可能取得的成绩。人们不能发挥创造力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心中存在某种局限性观念,有的是存在某种障碍,也有的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与创新的各种关系。所以要提高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必须做到突破许多思维障碍。我们把这些障碍称为“心锁”,这些心锁把心灵囚禁在常识、陈规和许许多多貌似合理的标准中,使心灵失去了创造力。因此,学会思考首先要打开这些限制思维的“心锁”。
第一把心锁——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我们的教育制度倾向于教导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一个大学毕业生平均经历2600多次测验和考试,“一个正确答案”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对某些事实上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数学问题来说,这是对的,但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并非如此。生活是不确定的,它有很多正确答案。我们应该努力去寻找第二个,第三个……正确答案。往往,第二个或第十个答案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答案。
第二把心锁——这不合逻辑
是的,做事必须讲究逻辑,而且逻辑也是创造性思考的重要工具,在创造过程的实用阶段,当你准备评价创意并将之付诸实践时,逻辑思考尤其适用。但是,在你寻找灵感、创意的时候,过度的逻辑性思考会使你无法进行创造,因为创造过程的前期依靠的是另外一种全然不同的逻辑,这一类逻辑可以描述为:隐喻的、幻想的、扩散的、精简的以及模棱两可的等等。
第三把心锁——要遵守规则
规则对于社会非常重要,没有一定的规则,整个社会会陷入混乱之中而不可收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我们想获得创意,那么遵守规则就成了一种枷锁。
创造性思维既要求具有建设性,更要求打破陈规,否则只有一条死胡同可走。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地检查反省我们设定的很多规则,譬如你可以问“为什么这个规则会是这样子?这个规则有用吗?”经常地反思、检查会使我们的思维流动起来,而不因规则而僵化。创造性思维要求你要勇敢地打破常规。
第四把心锁——犯错误是一件坏事
是的,人们在现实中都追求正确、反对错误,犯错的事人人都避之不及,各种名言警句也都在警示人们千万不可犯错误。可是这种观念却不适合创新思维。对于创造性思考来说,如果你强烈地认同“犯错是一件坏事”,那么你的思维就会受到局限。如果你对获得正确答案十分在意,而不在意能否激发创意,那么你可能仅花很少的时间去证实假设、向常规挑战、提出“假如……”的问题,你也可能仅仅注意到难题而不去深入思考。犯错是创造性思考必要的副产品,所有的思考技巧都会产生不正确的答案,但那是惟一的路。
第五把心锁——我没有创造力
创造力其实人人都有,关键的是看你是否能够将之发挥出来。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自己的创造天赋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回想一下,你脑海里曾闪现过多少次创造的火花?即使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一个念头。以前你或许没有用这种方式想过创造力,但多数人很快就开始认识到他们在工作之外的灵感是多么频繁。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极富创造力的人,首先就必须相信自己有创造能力,这种自信的态度是你是否具有创造力的基础,有了这种自信后,再加上你的冒险精神和打破各种常规的意识,实现自我超越才有了可能。
第六把心锁——我不知道该如何创造
很多人认为创造力是个很玄的概念,他在此面前一筹莫展,手足无措,其实不然,培养创造力和培养任何别的技能一样,只要你能不断地学习而且定期锻炼它,就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就从好奇心开始。一位专家曾说:“好奇心是精力旺盛的知识分子的恒定特征。”创造力更是通过好奇心,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并且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
设想两个毫不相干的东西,然后把它们联系起来,不管这种联系是多么风马牛不相及。这种技巧也可用来锻炼头脑的创造性。
大量的传媒报道、研讨会、讲座及专家顾问都能帮你发展创造性思维。这种学习的过程能给你带来思考和行动所需要的变化,能为你开辟新的思路,提供新的选择。
此外,要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还要有敢于独树一帜的勇气。这或许意味着打破常规惯例,要认识到这些常规也是工作场所中困扰创造力发挥的障碍。
打开以上这些限制你思维的“心锁”,你的创造力将被释放出来。在生活中,克服以上这些不良的思考习惯,随之你将收获另一种成功必备的能力——创造力。将创新变为一种习惯,勇于打破常规,你就是一位成功者。
重视和同事的合作
有些事情,我们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完成。对于一个团队而言,有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彼此形成良好的默契,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成功者大都具备良好的合作习惯,他们善于与他人交流以及团结协作。
在工作中,与同事合作比自己单独工作更有优势。首先,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背景和兴趣,这可以产生多样化的观点。实际上,与他人合作可以产生个人所无法具有的创造性的思想。此外,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提供帮助和鼓励使每个人都能贡献出各自独特的技能。
另外,团队的一致性和认同感能激励团队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种“团队精神”,能使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俗语说得好:“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由此可知,与他人进行有组织的合作,就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
还有,在工作中与别人合作不能没有原则的迁就。人的交往与合作贵在求同存异,君子之间的交往需要相互间的和谐,但并非一味地顺从与迁就别人。凡事总说:“好好好、是是是”是一种丧失原则的做法,这种做事的态度与方法往往使人们误入歧途,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和谐。
为了与同事密切合作完成工作,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积极参与
在合作中,每个成员都应具有奉献意识,并有责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讨论问题时,有的人喜欢提出自己的观点参与其中,而有的人却静静地坐在那里,只是做一个感兴趣的旁观者。
但总是做旁观者会无法培养自己独立的社交能力,无法赢得合作中其他成员对你的尊重,以致不能发挥团队成员应尽的义务,而体现不出自身的价值,既然你同样拥有对团队的决策责任,不妨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积极地参与到团队的活动中来,为合作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具备一定的讨论能力
在合作中,你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供支持的理由和根据。同时认真地聆听他人的意见,努力了解他人的观点及其支持的理由。
直接地对他人提出的观点做出回答,而不要简单地试图阐述你自己的观点。
你还可以提一些相关的问题,以便全面地探究所讨论的问题,然后设法去回答问题。
把你的注意力放在相互增加了解上,而不要试图不计代价地去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尊重每一位同事
同事间的相互尊重是保证合作成功的基本准则。虽然你可能确信你比其他的人都更有知识,但重要的是,你要让他人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要随意打断,或表现出不耐烦,做到这一点对于合作者正常地发挥其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接受他人的观点
在对待一些问题时,除了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外,你还应该鼓励其他成员也提出他们的观点。当他人提出自己的观点时,要做出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反应。
也许在某些问题上,其他同事不同意你的分析或结论,即使确信自己是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也需要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接受现实,尽你所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力争使他人能够接受或理解。
客观的评价不同观点
在对其他成员提出的观点进行评价时,应该客观地分析与评价。当观点与意见不一致时,要冷静地思考:争论点或观念的差异在哪里?哪个观点是最能说明问题的?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
它的风险和弊端是什么,同时要让同事意识到评价的对象是观点,而不是提出观点的人。
认清在团队中的角色
合作过程是不断进化的有机体,它们是由处于复杂的和充满活力关系之中的个体构成的。在一个你不熟悉的过程,弄清它们彼此关系的性质,以及决策权是如何分配等这些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你提供一个思考环境和体现人生价值的空间。
职业生涯中的成功,大多都取决于你与同事之间合作得如何。因此,在一个团队中,由于团体成员间的互相作用,彼此沟通,在集体中承担着各自不同的角色,需要你与他人找到并建立团体的同一性,才能实现工作的共同目标。
优秀员工必备的四种习惯
拿破仑·希尔说:“成功和失败,都源于你所养成的习惯。有些人做每一件事,都能选定目标,全力以赴;另一种人则习惯随波逐流,凡事碰运气。不论你是哪一种人,一旦养成习惯,都难以改变。”
习惯的确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不管是谁,都应该努力去建立种种良好的习惯。下面的四种习惯是每一个员工应该具有的。这些习惯并不复杂,但功效却非常显著。如果你希望自己将来有所成就,就应该从现在做起,努力培养这些习惯。
延长工作时间
许多人对这项习惯不屑一顾,认为只要自己在上班时间提高效率,没有必要再加班加点。实际上,延长工作时间的习惯对员工的确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员工,你不仅要将本职的事务性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还要应付其他突发事件。有大量的事情不是在上班时间出现,也不是在上班时间可以解决的,这需要你根据公司的需要随时为公司工作。
工作中的许多情况,都需要你延长工作时间。根据不同的事情,超额工作的方式也有不同。如为了完成一个计划,可以在公司加班;为了理清工作思路,可以在周末看书和思考;为了获取信息,可以在业余时间与朋友们联络。总之,你所做的这一切,可以使你在公司更加称职。
始终表现出你对公司及产品的兴趣和热情
你应该利用每一次机会,表现你对公司及其产品的兴趣和热情,不论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在下班后;不论是对公司同事,还是对客户及朋友。
当你向别人传播你对公司的兴趣和热情时,别人也会从你身上体会到你的自信及对公司的信心。没有人喜欢与悲观厌世的人打交道,同样,公司也不愿让对公司的发展悲观失望或无动于衷的人担任重要工作。
自愿承担艰巨的任务
公司的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但总有一些突发事件无法明确地划分到哪个部门或个人,而这些事情往往还都是比较紧急或重要的。如果你是一名合格的员工,就应该从维护公司利益的角度出发,积极去处理这些事情。
如果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你就更应该主动去承担。不论事情成败与否,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也会让大家对你产生认同。另外,承担艰巨的任务是锻炼自己能力的难得的机会,长此以往,你的能力和经验会迅速提升。在完成这些艰巨任务的过程中,你有时会感到很痛苦,但这种痛苦却会让你变得更成熟。
向上司提出建设性的问题和建议
有经验的管理者将员工分为两种类型:甲类员工把工作看得不怎么好,他们关心的是,工作保障、公司的退休计划、请假手续、额外休假制度等等,80%的员工属于这一类型;乙类员工所考虑的事情是,“还能不能有什么进步”、“怎样做才能进步”、“希望上司能给我更多机会”、“公司哪里存在问题”、“我又该给上司什么好的建议”等等。
一位大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对此深有感触的说:“员工的升职、加薪以及特殊情况,都由该员工的直接主管送到我那里。结果获得奖励的几乎都是乙类员工,而那些有问题的员工也大都属于甲类。”
由此可见,你想要获得更多赏识,更多机会,主动地工作,积极地思考问题是你应该努力做到的,而向上司提出建设性的问题和建议,是极其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