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外影视精品赏析
2750000000006

第6章 后窗

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 1954年出品

导演:希区柯克

编剧:约翰·迈克尔·海斯

主演:詹姆斯·史都华(饰杰夫)

格蕾丝·凯利(饰莉莎)

“影片内容”

杰夫是纽约的一名摄影记者,采访某次汽车大赛时不慎受伤,左腿被裹上厚厚的石膏,只能在家里坐轮椅养伤,度日如年。幸好他家对面有幢六层楼房,时值盛夏,家家户户后窗洞开,杰夫整天观察这些房客的私生活作为消遣。

傍晚,杰夫的女友莉莎照例在下班后赶来探望。她是一家时装公司的高级职员,颇瞧不起杰夫的职业,婚事也迟迟定不下来。今天令莉莎格外不快的是,她特意从饭店预订了精美的晚餐送来,杰夫却食而不知其味,反倒津津有味地关注对面那些后窗里的动静。杰夫此刻感兴趣的是二楼那对夫妻,男的是推销员,女的长期卧病。这会儿不知为了什么事,妻子抓起床头柜上的一束花扔在地上,丈夫铁青着脸跑进起居室打电话。妻子溜下床到门边偷听,丈夫察觉后破口大骂……

莉莎怏怏不乐地告辞,杰夫呆呆地望着窗外出神,感到一阵倦意袭来。忽然,对面楼房里传出女人的一声惨叫,声音异常凄厉!杰夫惊醒过来,但窗外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夜更深了,下起了细雨。一阵凉风催醒半躺在轮椅上的杰夫,他下意识望望对面,唯有推销员家的后窗射出灯光,在黑夜里异常醒目。不一会儿,他看见推销员拎着一只沉甸甸的箱子离开家。杰夫留意地看看手表:零点55分。半小时后,推销员匆匆赶回,他仍拎着那只箱子,重量似乎轻了许多。没隔多久,推销员拎着箱子再次离家,行迹很可疑。杰夫两眼盯得发酸,不知不觉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护士斯特拉上门来替杰夫按摩。斯特拉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中年妇女,她听了杰夫的介绍,也起劲地观察对面推销员的家。大白天,后窗垂着厚厚的窗帘,将室内遮得严严实实。一会儿,推销员在窗口探头探脑,他望望楼下后院,恰巧看见一只小狗在花圃里乱嗅乱刨,脸上顿现惊慌的神色,这一切都被杰夫与斯特拉注意到了。杰夫随即又发现疑点,要斯特拉将装着长焦距镜头的照相机递给他——对面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杰夫清晰地看见推销员正坐在起居室里清点一堆金银首饰,接着又走进厨房,在自来水池前擦拭一把足有一尺多长的切肉刀和一把小钢锯。杰夫不禁陷入了沉思……

莉莎下班后又赶来了。杰夫急于弄清对面楼房里是否发生了“碎尸案”,他向莉莎讲述一昼夜间从推销员家后窗观察到的种种可疑迹象,莉莎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杰夫判断说:“一定出什么事了,这夫妻俩经常吵架,可是从昨夜过后,就再也没看见那个生病的老婆,她好像失踪了。”正说到这儿,推销员家的后窗打开了,卧室床上空空如也,被单不见了,床垫也被卷到一旁,推销员鬼鬼祟祟地在捆绑一只皮箱。

次日,杰夫打电话把朋友多伊尔找来,他是警察局的侦探。杰夫感到有责任请他探明这桩“谋杀案”真相。多伊尔认为杰夫捕风捉影,但经不住杰夫一再央求,于是他私下去作了一番调查。午后,多伊尔带来了调查结果: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推销员的妻子是到乡下养病去了,最有力的证据是多伊尔从推销员家信箱里取来的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平安到达,感觉良好。爱你的,安娜”。这个安娜正是推销员的妻子。杰夫看着明信片,愣住了。

当晚,莉莎又赶来陪伴杰夫。当杰夫讲起推销员在卧室里整理他妻子的鳄鱼皮包时,莉莎认为这又是一大疑点,因为女性出门时绝不会忘记随身携带手提包的。这时,多伊尔再次来访,他规劝杰夫不要瞎猜疑。多伊尔刚离开,窗外突然传来一个女人号啕大哭的声音,原来,那只欢蹦乱跳的小狗被人活活掐死了。女主人伤心不已,正在向围观的邻居哭诉。杰夫眼睛一亮,对莉莎说:“刚才我几乎已经被多伊尔说服,觉得自己错了。现在我坚信出了谋杀案。你看——”莉莎顺着他所指,看到对面整幢楼房都被惊动了,唯独推销员家的窗口灭了灯。莉莎不由靠紧杰夫问道:“推销员为什么要杀死一条狗呢?难道狗发现了他的秘密?”

周末,杰夫依然端坐轮椅中,用望远镜窥探推销员的行踪,莉莎和斯特拉守在他身边。杰夫发现推销员正在擦拭浴室墙壁,他是不是在消除作案时溅上的血迹呢?斯特拉提议到花圃里用铁锹去挖,看看地下究竟埋了什么东西。杰夫想出“引蛇出洞”的妙计,他翻开电话簿,寻到那家的号码,拨通了电话。只见推销员听到电话铃响,犹豫片刻才拿起电话。杰夫开门见山:“请你马上到艾伯特酒吧来见我,商量一下你妻子的遗产。快来,要不我叫警察了!”那人起先矢口否认,后来随即离家。他一离开,莉莎与斯特拉赶紧下楼,乘着夜色,用力挖掘花圃里那块被小狗刨过的泥土,结果一无所获,罪证可能已被转移。莉莎决计孤身潜入推销员家中去搜查,杰夫拦阻不及,只得与斯特拉一起监视楼房入口,万一推销员回家,就立即给莉莎发出信号。事有凑巧,推销员楼下住着一个老姑娘,可能是厌世的缘故,此刻她抓起一把药丸准备吞服。杰夫见状赶紧打电话报警。幸亏从另一位邻居家传出一阵欢快的音乐,令那个老姑娘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杰夫因老姑娘自杀分心的瞬间,竟未发现推销员已经回来。此时,莉莎好不容易搜到一件重要物证——推销员妻子的结婚戒指,这说明那女人已死,否则她不可能遗下这枚戒指。推销员气急败坏地揪住莉莎不放,莉莎拼命挣扎,绝望地冲着窗口大喊:“杰夫,救救我!”正在这时,接到报警电话的警察赶到了,莉莎被当作私入民宅的小偷带走了。杰夫请斯特拉赶去警察局保释莉莎。

四周恢复了平静,杰夫脑海中闪过一个不祥的念头:刚才莉莎呼救,极有可能使自己暴露在凶手面前。杰夫立即熄灭房灯,还未做好更多准备,便听到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令人毛骨悚然。杰夫下意识地抓紧一架照相机。

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推销员熟悉的身影闪了进来,他关上门,凶狠地朝杰夫扑来。杰夫举起手中的照相机按动快门,那人猝不及防,被强烈的闪光灼了眼睛,但他立刻用双手遮挡刺目的闪光,步步紧逼。困在轮椅中的杰夫动弹不了,只能不停地按动闪光灯作为防身武器。不一会儿,杰夫被那人掐住脖子,仅能用一条未裹石膏的右腿朝他乱踢。

莉莎、斯特拉领着多伊尔侦探和警察赶来了。凶手把杰夫拖到窗台前,杰夫死死抓住窗沿不放。凶手此时用尽全力把他狠命朝下一推,杰夫惨叫一声摔了下去。

莉莎紧紧抱住杰夫,多伊尔带着歉意蹲在他身旁。从昏迷中醒来的杰夫听到警察在交谈:凶手供认了杀妻的罪行。

几天以后,杰夫出院回家了,莉莎陪伴着他。

杰夫仍旧困坐在轮椅上,他的两条腿都被裹上了厚厚的石膏。现在他已吸取教训,背对着窗户,不再窥视对面邻居家的私生活了。

“影片赏析”

一个淘气的小男孩被父亲叫到跟前:“我有一封要紧的信,你马上送到警察局去。”一路上,小男孩捏着那封信紧张得要命,心里老想着警察局阴森森的样子。信送到了,值班警察读信之后,把小男孩关进拘留室监禁了5分钟。日后,这个小男孩当上了电影导演,他念念不忘这段童年时代的不寻常经历,喜欢拍摄充满悬念与惊悚气氛的类型片,让人们“在安全状态下体验恐惧”。他就是闻名全球的“悬念大师”——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1899-1980)。

希区柯克生于英国伦敦东区,1920年进入电影圈。1939年,他应邀去好莱坞,拍摄了成名作《蝴蝶梦》,从此在美国定居,享有“好莱坞最引人注目、最具有个人风格的导演”之美誉。希区柯克一生共导演了53部影片,《后窗》是其中极有特色的一部。但由于改编版权方面的纠葛,《后窗》一度遭停映。直到希区柯克去世后,才获得再度上映的机会。希区柯克本人偏爱《后窗》,屡次自夸:“这是我最充实的创作期,《后窗》的全部制作非常顺利。”“我拍的《后窗》是真正的纯电影,它的叙事方法是独特的。”

人类有一种偷窥他人秘密的好奇心理,本片主角杰夫在家疗养腿伤,终日无所事事,隔窗眺望,以窥视邻居家动静为乐事。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个足不出户的“业余侦探”,竟然在眼皮底下侦破了一起凶杀案。在希区柯克看来,美国人热衷看电影,体现出美国人窥视狂的倾向。坐在轮椅上的杰夫相当于坐在影院座椅上的观众(另一种看法是这把轮椅象征电影导演的交椅),杰夫对窗外情景的体验类似电影观众的体验:身体被固定着,对后窗中(银幕上)发生的一切无能为力,只能观看、推测、同情、兴奋、评论……。电影叙事的视角分为两类,即客观视角和主观视角。客观视角是局外人旁观式的,参与程度比较浅;主观视角是逼真模拟画面主体的视点与感受拍摄的,更容易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希区柯克深谙观众心理,创作出这部视角新颖的惊悚片。本片根据威廉·艾尔什1942年用笔名撰写的短篇小说改编,最初发表在通俗杂志上,后来版权落入好莱坞经纪人之手,又转卖给希区柯克。此外,希区柯克还从两个真实案件中得到启发,其一是凶手杀死一个姑娘,残忍地将她肢解;其二是一个男人杀死妻子,谎称妻子出远门旅行,但他的女秘书却戴着他妻子的戒指,终于露馅。希区柯克将这两个案件的相关细节糅进剧本,构建了推销员杀妻碎尸的情节。

希区柯克在银幕上叙述这个离奇的故事时,采用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方法,全片镜头始终固定在杰夫的主观视点上。希区柯克的构想是:“一个瘫痪者从屋里看窗外的景色,这是影片的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他所看到的一切;第三个层次则表现他的反应。我认为,这样三个层次的表现乃是表现电影意念的最纯粹的方式。”在《后窗》中主要出现两个空间,一个是杰夫所在的房间,一个是对面那幢公寓(凶手的住所),使这两个空间发生关联的便是后窗。换句话说,足不出户是杰夫破案的一大特点,除了凶手闯进杰夫家两人展开搏斗这场高潮戏之外,整个案情发展全是通过杰夫在一定距离外隔窗观察来加以表现的。这样一来,观众身不由己地进入杰夫的主观视野来注视凶手的一举一动,这种“三点成一线”的观察方式(即观众—杰夫—凶手家后窗),无形中使观众深深介入剧情之中,伴随杰夫当了一回侦探,获得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希区柯克认为:“对话作为人物嘴里发出的声音,不过是许多解决办法中的一种,而人物的动作和目光则可以叙述出一个视觉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后窗》确实称得上一部难得的“纯电影”或称“电影化的电影”(cinematic film)。

《后窗》的剪辑速度是随着情节发展而逐渐加快的。影片开场时,生活是正常的,节奏是悠闲的。后来,一个个疑点出现了,蛛丝马迹渐渐增多。当剧情进入高潮后,叙事节奏越来越急促,令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尤其是在莉莎潜入凶手家里寻找罪证的节骨眼上,希区柯克扣住悬念不放,忙中偷闲插叙“老姑娘自杀未遂”的小插曲,使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后窗》的高潮戏尤为精彩,赤手空拳的杰夫急中生智,运用照相机闪光来对付凶手,这一招既出乎观众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巧妙利用光影效果来营造视觉高潮。运用贯穿道具是希区柯克的得意之笔:“杰夫观察邻居家用的就是他的照相机,而自卫时,当然又得用照相机,包括闪光灯。对我来说,必须使有关的物件始终为人物所用,假如某种物件不能派用场,我就弃之不用。”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希区柯克大多数作品都离不开凶杀元素,但他一般不在银幕上直接展示血腥恐怖的视觉形象,往往借助短镜头的快速剪辑来暗示,也就是让观众“感觉”到暴力而不是直接“看到”。例如在《后窗》结尾部分,杰夫被凶手推下楼坠地的惨状,就只拍他的脚、腿、胳膊、脸部等特写镜头,然后组接而成。

希区柯克抱有这样的宗旨,“电影是把平淡无奇的片断切去后的人生”。他的影片故事性强,以娱乐性见长,创下了可观的票房价值。西方影评界流行种种赞语:“自20年代以来,希区柯克一直使电影研究者心情振奋,并且以最能接受的形式恐吓了广大电影观众。”“他是唯一能使影片以他个人名义出售的导演,他的姓名几乎是一种特定类型影片的同义词。”希区柯克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他曾强调:“主题如何对于我是无所谓的,演员的表演也不重要,我关注的是摄影,是录音,是那些能使观众大叫出声的技术手段。从感染力角度说,一部好影片应该是让日本观众也能在印度人看了发出尖叫的地方惊叫起来。”因而,希区柯克不大注重挖掘题材与人物的社会内涵,《后窗》中那个谋害妻子的推销员究竟有何犯罪动机,直到影片终了都未作交代,多少减弱了影片的认知价值。

为表彰希区柯克对电影艺术做出的贡献,1979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他终身成就奖;1980年,英国女皇册封他为爵士。继《后窗》之后,后辈导演仿拍之作一再出炉,近几年出品的偷窥犯罪片就有《粉红色杀人夜》、《偷窥狂》、《恐怖社区》等等,希区柯克地下有知不知是喜是忧?

(李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