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中)
2783700000007

第7章 求学问教故事(7)

季札来到鲁国以后,请求聆听周朝的歌曲和音乐,观看舞蹈艺术。每次观看演出,季札都会发表一通评论,表现出他对周朝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特殊感受,他的有些议论颇有见地。季札看到跳《象箫》、《南籥》舞,高兴地说:“美好啊!但还有不足之处。”看到跳《大武》舞,说:“美好啊!周朝兴盛的时候,可能就像这样吧!”看到跳《韶》舞,说:“这是圣人的辉煌成就,然而也有缺点,可见做圣人是很困难的!”看到跳《大夏》舞,说:“勤奋地为老百姓办事,而不居功自傲,除了大禹还有谁能做到呢?”

看到跳《韶》舞,说:“功德达到顶点了,伟大啊!如同苍天无处不覆盖,如同大地无物不装载,盛德已经达到顶点,不能再超过它的水平了。欣赏这种舞乐,真正达到止境了!如有其他舞乐,我都不想观看了。”

天衣无缝

“天衣无缝”比喻诗文或事物浑然天成,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

此典出自《灵怪录·郭翰》:“郭翰暑月卧庭中,仰视空中,有人冉冉而下……徐视其衣,并无缝。”

天衣,是指天上神仙所穿的衣服;无缝,是说这些衣服都不是用线缝制的,因此全身没有缝。据说,从前有一个叫郭翰的人,由于夏夜天热,在屋子里无法入睡,便搬到庭园中去。睡下不久,他正在凝视天空时,忽然看见一个白衣女子从空中慢慢飘落下来,对郭翰说:“我是天上神仙的织女。”郭翰惊异地看看这个白衣女子,发觉她的衣服都没有任何缝隙,觉得十分奇怪,便问她说:“你的衣服怎么没有用线缝呢?”那自称织女的白衣女子答道:“天上神仙的衣服,都不是用针线来缝制的,当然没有缝了。”

误笔成蝇

“误笔成蝇”形容画技高妙绝伦。

此典出自《三国志·吴书·赵达传》注引《吴录》:“曹不兴善画,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以作蝇。既进御,权以为生蝇,举手弹之。”

三国时期,吴国吴兴人曹不兴文采超群,善于绘画,特别擅长画人物、龙、虎及马。至于画花、鸟、虫、鱼等,也是伸手拈来,浑然天成。

有一次,孙权叫曹不兴画屏风。曹不兴不小心将墨点误滴在画绢上,他急中生智,就将错就错,把墨点画成了一只苍蝇。屏风画好后献给孙权,孙权以为屏风上落着一只活苍蝇,就伸手去弹。

惜墨如金

“惜墨如金”原指作画时用墨先淡后浓,后指写字、作画、作文不轻易下笔,力求精练。

此典出自《辍耕录》:“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了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李成是五代宋初的著名画家。他特别喜爱读书,读了许多经史,而且他也喜爱写诗,擅长弹琴、下棋。他最擅长的是画山水。

李成尤其擅长描写北方山野的寒林景色和风雨、明晦、烟云、雪雾等景色。他的山水画特别讲究画面的构图和笔墨的运用。他的笔势锋利、墨法精微、好用淡墨、落笔简练。因而,后人赞扬他说:李成作画不轻易落笔,先用淡墨,后用浓墨,爱惜笔墨就像吝惜金子一样。

相门有相

“相门有相”指子弟能继承父兄的事业。

此典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文(孟尝君,姓田名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战国时,齐国有个贵族叫田文。有一次,田文问他的父亲田婴:“儿子的儿子是什么?”田婴回答:“是孙子。”又问:“孙子的孙子是什么?”答:“是玄孙。”又问:“玄孙的玄孙是什么?”答:“不知道。”(按《尔雅》说: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田文对父亲说:“你在齐国为相,已经辅佐了三代君王。现在你家财万贯,但家里不见一个有才能的人(田婴有子四十余人)。我听说:“你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现在你和全家都节衣缩食,还在不断积累财富,不知您想把这些财富都留给谁。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田婴听了田文的话,就让田文广泛招揽门客。后来,田婴死了,田文承袭了他的封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东南),称薛公,号孟尝君。田文门下的食客招到了数千人,声名闻于诸侯。

一挥而成

“一挥而成”形容文思敏捷,落笔很快。

此典出自《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

南宋大臣文天祥(公元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出生在江西庐陵县(今江西吉安)。文天祥身材魁梧,仪表堂堂,长得很白净,秀眉大眼,顾盼有神。儿童时期,他见到学宫里供奉着乡人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杨邦乂、胡铨的画像,并且他们的谥号都带一个“忠”字,就很羡慕。他说:“我死后,如果不能被供奉在这里,就不是大丈夫。”二十岁那年,他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去赶考,中了进士,在集英殿回答皇帝的策试。当时,宋理宗(赵昀)在位已久,昏庸无能,疏于政事。文天祥以“遵守天道,勤奋不息”为题,回答皇帝的策问,意在针砭时弊,规劝皇帝。他的对策文章写了一万多字,不打草稿,一气呵成。宋理宗亲自选他为第一名。

羿射不中

“羿射不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纵然有高超的技艺,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此典出自《苻子》:“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谓付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付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夏王指着一块一尺见方、靶心一寸的兽皮箭靶对神箭手后羿说:“请射吧!如果射中了,我就赏您万金;如果射不中,就削掉您千户的封邑。”

后羿听了夏王的话,脸色变化不定,神情非常紧张,呼吸急促难平。慌乱之中,挽弓射去,第一箭没有射中,紧接着第二箭也没有射中。

夏王问付弥仁:“这个后羿一向都是箭无虚发,而今天和他约了一个赏罚条件就射不中了。这是为什么呢?”付弥仁回答道:“后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因为情绪波动影响了他的射技,万金厚赏造成了他的失误。人们如果能够不计较得失,把赏罚置之度外,那么谁都可以成为无愧于后羿的神箭手了。”

营门射戟

“营门射戟”形容射技精绝,武艺高强。

此典出自《后汉书·吕布传》。

吕布,字奉先,东汉九原人。他善于骑射,骁勇善战。当初,他追随刺史丁原,任主簿。后来,他杀死丁原,投告董卓,任骑都尉,又升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又与司徒王允合谋杀死董卓,封温侯。吕布被董卓的余党打败,就去投告袁术,后又改投袁绍。陈留太宁张邈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就任命吕布当了兖州牧。当时,曹操雄心勃勃,东征西讨,在巨野打败了吕布。于是吕布又去投靠刘备。后来他打败刘备,自称徐州牧,让刘备屯驻小沛。

袁术派将领纪灵率领三万步兵和骑兵攻打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援。将领们对吕布说:“将军一直都想除掉刘备,现在可借袁术之手杀死刘备,不要去救他。”吕布说:“你们说的不对。如果袁术打败刘备,其割据的范围就会扩大,北同泰山相连接,这样一来,我们就处在袁术的包围之中了,我是迫于无奈才救刘备的。”于是,吕布率领一千多名士兵,匆忙去救援刘备。纪灵听说吕布来了,下令停止进军。吕布屯兵在沛城外,派人去叫刘备,并请纪灵等人一起饮宴。吕布对纪灵说:“玄德(刘备字玄德)与我情同手足,被你们所困扰,因此我来解救他。我吕布不喜欢和你们打,谨劝你们和解吧。”于是,吕布让手下的军士在营门立一杆戟,他弯弓搭箭,对众人说:“你们看清了,我要射戟上的小支,如果射中了,那么你们都解兵回去,不可再打;如果射不中,那么你们就留下来决战吧。”说完,他“嗖”地一声发出一箭,正中戟上的小支。纪灵等人大惊失色,连称“吕将军神威,不可企及”。第二天,众人再次聚会畅饮,然后各自收兵罢战。

蝇头细书

“蝇头细书”的意思是,用似蝇头般的小字写成的书;也可用它形容抄写工整、书法认真。

此典出自《南史·萧钧传》:“钧常手自细书写《五经》,部为一卷,置于巾箱中,以备遗忘。侍读贺玠问曰:‘殿下家自有坟素,复何须蝇头细书,别藏巾箱中?’答曰:‘巾箱中有《五经》,于检阅既易,且一更手写,则永不忘。’”

萧钧,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第十一子,字宣礼,历任秘书监、抚军将军,后来继任衡阳元王。萧钧好学善文,经常亲手用小字抄写《五经》,每部经书为一卷,放在巾箱中,以免忘记了。侍读官贺玠问他说:“殿下家里自有典籍,又何必用蝇头小字抄写,再藏在小箱箧中呢?”萧钧回答说:“小箱箧中有《诗》、《书》、《易》、《礼》、《春秋》等五部儒家经典,查阅起来很方便,况且亲自抄写后,就会永久不忘。”其他各王听说后,也都争相效仿,抄制巾箱《五经》,巾箱本《五经》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游刃有余

“游刃有余”比喻技巧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此典出自《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说:文惠君有一个厨子叫庖丁,他替文惠君杀牛的时候,只用手一触,用肩一倚,用足一踏,用膝一靠,就能听到皮和骨头脱离的声音,他用起刀来,都是恰到好处。文惠君感叹道:“咦,真妙呀!你的技术怎么如此熟练高明呢?”庖丁把刀放下来,对文惠君说道:“我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技术,是因为知道了用刀的道理,运用到技术方面去。我刚学杀牛的时候,眼中所见的是一整头牛,三年之后,看到的就不再是一整头牛。现在,只要凭我的感觉,依着这精神的运用,就能够知道牛身骨骼的组织,轻而易举的支解开来,不必再用眼去看牛,这是因为熟能生巧,运用起来,都能砍到紧要的地方。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去硬割;差一点的厨师,一月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去硬砍,我现在所用的刀,已经十几年了,所杀的牛也有数千只,然而我这把刀看起来还和新的差不多,和刚刚新磨出来的一样。牛的骨骼之间是有节的,节当中有空隙的地方,而刀刃并不厚,用不厚的刀刃剖向有空隙的地方,当然就会觉得这个空隙很大,刀刃在里面转动,还绰绰有余呢!”

右军书扇

“右军书扇”形容书法精妙、奇绝。

此典出自《晋书·王羲之传》。

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曾任右军将军的官职,所以人们又常称他为“王右军”。

有一次,王羲之来到一个门生家里,看见榧(fěi)木案几光滑明净,非常兴奋,就在案几上面写起字来,一半真书(即正楷),一半草书。后来,这些字被门生的父亲误刮掉了,那个门生非常震惊,懊悔了好几天。又有一次,王羲之在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北)见到一个老妇人拿着六角竹扇在叫卖。王羲之为她题扇,每把扇子上各写五个字。开始时,老妇人的脸上显出不悦的神情。王羲之对老妇人说:“你就说是王右军题写的,每把可卖一百个钱。”老妇人就照着他的话去做,结果人们都争着买她的扇子。过了几天,老妇人又拿扇子来,请王羲之题写,王羲之笑了,没有答话。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器重竟然达到了这种地步。

运斤成风

“运斤成风”这一典故通常用来形容技艺高超,才能卓越。

此典出自《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有一次,庄子送葬,路经老朋友惠施的墓地。庄子回头对随从说:“楚国的国都郢城里有个人,在粉刷墙壁时鼻尖上不小心沾了一点苍蝇翅膀大小的白粉,他就请一位有名的工匠帮他把白粉削去。只见那个工匠抡起斧子,呼呼生风,应声削去,白粉被削得一干二净,而鼻子完好无损,郢城的那个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听到这个消息,就把工匠叫来,对他说:‘请给我表演一下。’工匠说:‘我很愿意表演给您看。遗憾的是,能与我配合的那个伙伴早就死了。’自从惠子死后,我也没有伙伴了,没有可与谈话的人了。”

造父习御

“追父习御”说明学习各样技术,必须严格训练基本功。

此典出自《列子·汤问》。

造父的老师名叫泰豆氏。造父刚开始跟从他学驾车时,谨计礼节特别廉卑,但泰豆三年不给他传授技术。造父越来越恭谨,于是泰豆便告诉他说:“古诗说过:‘制造好的弓匠人的子弟学其技艺时,一定要先学习做箕;擅长冶金者的子弟学其技艺时,一定要先学习做裘。’你先跟着我学快步走路。走得像我那样,然后才可以手拿六根马缰绳,驾驭六匹马的车。”

造父说:“我全都听您的。”

泰豆便竖起一根根木桩子作道路,大小仅够脚踩住;按照脚步的间隔安放在路上,踩在上面行走。快步来回跑,都不会跌落下来。造父学习它,三天就掌握了全部要领。

泰豆感叹地说道:“你真是很聪明啊!掌握得这样快啊!其实驾车这件事也是这样的。前时你走路,得之于脚,应之于心。推广到驾车,步法协调由辔衔约束,速度快慢用嘞口调度;御车的度数,掌握在心中,控制在手上。内得于心,而外合于马的脾性,因之能做到进退全乎绳墨,旋转舞蹈弯合于规矩,跑到远方而还有余力。真正掌握驾车的技术,应当是:马嘞控制是顺应着缰绳,缰绳掌握得好,是服从手的控制;手的熟练动作,是服从心的指挥。那就可以不用眼看,不用马鞭驱赶;理得心安,体热端正,六根缰绳不乱,二十四只马蹄跨出去不会有差错;旋转进退,全都合乎节度的。这样,车道的大小能容纳车轮就足够了。道路宽窄能容纳马蹄也就可以了;不会觉得山保的危险,原野的平坦,它们都是一样的。我的技术全都传授给你了,你记住它吧!”

詹何钓鱼

“詹何钓鱼”比喻应顺应自然之势,因而能够“以弱制强”,“以轻致重”。

此典出自《列子·汤问》:“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筱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汨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

詹何用单股茧丝做的钓鱼线,用尖细的针做成的钓鱼钩,用楚地产的细竹子做的钓鱼竿,用米粒做鱼饵,从深不见底的深渊、急流中间,把可以装满一辆车子的大鱼钓出来,但是,钓鱼线不会被拉断,钓钩不会被拉直,鱼竿也不会被拉弯。

楚国的国王听到这件事之后,觉得很奇怪,就派人把詹何找来询问其原因。詹何说:“我听先大夫讲过,蒲且子射箭,用弱弓细缴,借助风力发射出去,一箭射中高飞在青云之际的两只鸧鹒,这是由于用心专,手上用力均匀。我根据他射鸟的做法,学钓鱼,学五年才彻底领悟了他的一套道理。当我在河边手拿着钓竿钓鱼时,心里根本不考虑其他的事情,只想着钓鱼;把钓鱼线投出去,让鱼钩沉入水中,手上使出的力气绝不会忽轻忽重,外物不能干扰。鱼看见我的钓饵,就像沉下的微尘和漂浮的聚沫,毫不犹豫地就吞下去了。因而我能用弱小的东西制服强大的东西,用轻的东西获取重的东西。”

郑虔三绝

“郑虔三绝”称赞人擅长诗词、书法、绘画,或泛称具有书画等才能。

此典出自《新唐书·郑虚传》:“虔善画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肆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