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博览1
2790500000006

第6章 原始社会(5)

新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国王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约公元前645~前562年)。他是古代西亚奴隶主阶级的代表,是很有才干的军事家、政治家。在其统治时期,新巴比伦王国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他巩固了新巴比伦王国的统一局而,为两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的奴隶制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奴隶可以经商、租种主人或他人的土地,并能与自由民订立契约,但所得的利益大多归于主人。神庙则占有大量土地,并有权经营商业和手工业。新巴比伦的工商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都城内聚集了来自亚非各地的商人,人口多达十余万,成为整个西亚贸易和文化的中心。

“巴比伦之囚”

埃及法老普萨姆提克于公元前590年进占巴勒斯坦,这使得尼布甲尼撒二世于公元前587年进军巴勒斯坦,包围耶路撒冷。18个月后,由于饥荒和内部分裂,耶路撒终于陷落。尼布甲尼撒二世将耶路撒冷全城洗劫一空,拆毁城墙、神庙、王宫和民居,并下令将犹太国王齐德启亚带到巴比伦去示众,将耶路撒冷全城的届民俘往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空中花园

为了取悦来自米底的王妃,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一座层层叠叠的阶梯形花园。这座花园里栽满了奇花异草,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甚至还引入了潺潺流水。花园的中央还有一座城楼,高高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终于博得了王妃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以悬挂在空中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祭司的反叛

新巴比伦王国最后一个国王伯沙撒与马尔杜克神庙的祭司发生了冲突。伯沙撒试图另立新神,引起了祭司的强烈反对。结果在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城内的祭司在波斯王居鲁士二世入侵时打开城门,放波斯军队入城。波斯人俘虏了伯沙撒国王,新巴比伦王国灭亡。

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领土辽阔,民族众多。在全盛时期,帝国以相当严密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机构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在艺术、建筑等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古波斯人先进的生产技术、灌溉农业的传播,对中亚和伊朗高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但波斯帝国的侵略也使两河流域和埃及等地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

波斯之前的伊朗古国

伊朗高原也是较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年,伊朗高原西南部就兴起过埃兰王国,同两河流域有着密切的交往,公元前1000年初曾与亚述帝国争夺两河流域南部,一度被亚述征服。公元前672年,米底人摆脱亚述人的统治,建立米底王国,统治了伊朗高原的广大地区,强盛一时。公元前6世纪中叶,米底王国被波斯所灭。

波斯帝国的兴起

波斯帝国是以波斯人为中心的庞大帝国,由于帝国为阿契美尼斯家族所统治,故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人于公元前一千多年左右自中亚迁到伊朗西南部的法尔斯地区,曾一度臣服于西北部的米底。公元前550年,波斯王届鲁士灭米底,进而向外扩张,建立了波斯帝国。

冈比西斯

冈比西斯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公元前529~前522年在位)届鲁士之子。居鲁士在世时,冈比西斯约于公元前537年任巴比伦总督,是居鲁士在巴比伦的全权代理人。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在远征中亚期间被游牧部落马萨革泰人杀死,冈比西斯继承波斯帝国的皇位,积极对外扩张。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率波斯军队入侵埃及,建立埃及第二十七王朝(即波斯第一帝国)。他以“埃及皇帝,诸国皇帝”为称号。公元前524年,冈比西斯入侵古实(即努比亚)受挫,同年埃及发生反对波斯统治的暴乱。冈比西斯镇压暴乱后又策划征服古实,然而这一计划被波斯本土发生的高墨塔暴动打断。

冈比西斯遂挥师回国,在途中神秘死去。

高墨塔暴动

波斯帝国刚建立不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乃至统治阶级内部国王与贵族的矛盾都十分尖锐。公元前524年3月,冈比西斯对利比亚和古实的征服遭受重挫,引发了波斯王宫总管高墨塔领导的暴动。暴动者打着冈比西斯的弟弟巴尔狄亚的旗号起兵,领导人高墨塔自立为王。冈比西斯死后,公元前522年9月,阿契美尼德家族的旁支大流士同其他六个波斯贵族合谋杀死了高墨塔及暴动的其他领导者,镇压了各地的起义。大流士成为波斯帝国的新皇帝,即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改革

大流士一世经过一系列的征伐,使波斯帝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从公元前518年起,大流士一世对波斯原有的统治机构和古老的军事组织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适应统

伊苏斯之战治一个庞大帝国的需要。他加强王权,确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奉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为国教;设立特务组织,将全国划分为五大军区和20个行省:着手改善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统一铸币制度;在全国建设驿道,通运河,修建水库等。改革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但并未消除帝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以及帝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波斯的扩张

大流士一世继续奉行居鲁士、冈比西斯对外进行军事扩张的政策。在北非,他巩固在西里尼和巴尔卡的统治;在东方,他镇压了中亚的花刺子模、索格第安那和巴克特利亚等地的起义,并在公元前518年夺取了印度河流域西北部地区。公元前514至前513年,大流士远征黑海北岸,虽遭失败,但在归途中却占领了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和色雷斯部分地区。后来,他又向爱琴海扩张,并控制了一些岛屿。

从此,波斯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规模空前的大帝国。

不平衡的帝国

波斯帝国包罗了辽阔的地区和众多的民族。帝国内的一些地区,如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的奴隶制经济已发展了数千年,而有些地区则相对落后,刚刚进入文明社会,处于奴隶制社会初期甚至原始社会晚期。甚至连波斯和米底,也都还处在奴隶制文明的初期阶段。波斯帝国的社会结构处于极度不平衡的状态。

帝国的衰亡

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是波斯帝国的鼎盛时期,但他挑起的希波战争却以失败告终,成为了波斯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公元前334年,希腊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为称霸世界,打着“为希腊复仇”的旗号,率军远征波斯帝国,经过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米拉战役,最终摧毁了波斯帝国的军事实力。公元前530年,波斯帝国为亚历山大所灭。

其他西亚古国

古巴比伦王国衰落后,小亚细亚的赫梯、地中海东岸腓尼基的各商业城邦以及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和犹太王国,相继进入自己的繁盛时期,在历史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埃勃拉古国

埃勃拉古国地处叙利亚,约存在于公元前3000年末至公元前2000年初,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其国王是有无限权力的专制君主,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王室奴隶制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正当埃勃拉王国蓬勃发展的时候,两河流域的另一个奴隶制国家阿卡德王国也强盛起来。公元前2291年,阿卡德国王那拉姆·辛率领军队焚毁了埃勃拉城。

其后埃勃拉人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使古城一度恢复了昔日的繁华。但好景不长,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游牧民族阿摩利人再度将这座城市掳掠一空。埃勃拉城因连遭浩劫,日渐衰落。公元前15世纪中叶,埃勃拉又遭到赫梯王国的掠夺,埃勃拉城也被赫梯人摧毁。

赫梯的兴衰

赫梯国是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由赫梯古王国发展、扩张而形成,都城为哈图沙什城。公元前15世纪末至公元前13世纪初,赫梯国进入鼎盛时期,是雄踞西亚的一大帝国。但是,赫梯国是在征服过程中形成的军事联合体,没有稳固的经济基础,境内各部落之间的语言和生活方式也不相同,边疆和外藩地区的统治者掌握有行政、司法、军事大权,离心力很大。因此,国家的盛衰往往受到某个国王的军事上的成败的影响。与埃及爆发战争以后不久,赫梯国就开始衰落,进而分裂。公元前8世纪,各赫梯小国都被亚述所灭。

腓尼基的殖民活动

腓尼基地处地中海东岸,北靠小亚细亚,南接巴勒斯坦,东依叙利亚,西临地中海。腓尼基的商业特别发达,尤以中介贸易最为红火。腓尼基人从小亚细亚、两河流域等地运来手工艺品和农产品,转到地中海各地贩卖。马克思曾称他们为“出色的商业民族”。腓尼基人公元前2000年就已在东部地中海殖民,在小亚细亚、塞浦路斯、爱琴海诸岛、黑海沿岸都建立了殖民据点。这些居民点或殖民地都是为其提供重要货物的地方。

古代希伯来

希伯来人自称是以色列人。

他们在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王国,第一代国王是扫罗,第二代是大卫王,第三代国王所罗门王在位的时候王国国力鼎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所罗门王死后,王国分裂成以色列和犹太两个国家。

希伯来人原以游牧为生,入巴勒斯坦后定居,学会了从事农业生产。国家形成后,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有较大发展,奴隶制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希伯来人的高利贷业很发达,许多人靠此过着富足的生活。但贫穷破产的人更多,他们只有靠打短工维持生计。严重的阶级分化,是引起内部尖锐的阶级矛盾的重要原因。

犹太人国家

犹太人国家于公元前2000年末兴起干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3世纪末,“海上民族”横扫东部地中海地区,其中的一支腓力斯丁人进入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同他们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在斗争中,犹太人感受到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机构的必要性。这时,私有制逐渐出现,阶级分化也已开始。到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国家正式形成。

古代西亚的文化

古代西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世界文化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最大的成就之一是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发明,这种文字极大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古代西亚人民还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以史诗《吉尔伽美什》最为出色。除此之外,古代西亚文化在建筑、造型艺术、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以及医学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

公元前4000年后期的乌鲁克时代,在苏美尔地区出现了图画文字,后来演变成楔形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三部分组成。

作为音节的楔形符号数目虽不到600个,但每个符号最少也有一两种字义,平均代表四五个音节,加之语法规则复杂,学习起来困难很大。

公元前75年,楔形文字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被人遗忘。

字母文字之祖

古代西亚人民还较早地发明了字母文字,即“腓尼基字母”,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影响下,东方出现了阿拉美亚文字,而阿拉美亚文字又对古波斯字母、安息字母、阿拉伯字母、希伯来字母产生过重大影响。在西方,希腊字母也是在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希腊字母又是拉丁字母以及欧洲其他腓尼基字母文字(包括英文字母在内)的基础。

上古西亚文字

上古的西亚人民在文化的黎明期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其中以史诗《吉尔伽美什》最为出色。这部史诗以独特的形式反映了人们力求了解的大自然规律、生死秘密的愿望。在古代西亚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一些反映阶级矛盾、寓意深刻的优秀作品。

记录苏美尔人天文历法的石碑《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中的主人公吉尔伽美什是苏美尔人所建的乌鲁克城的一个国王,他和他的密友巨人恩奇都为人民清除了许多祸害,建立了许多功勋。后来,吉尔伽美什为了寻求永生的秘密,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幸福岛,找到了祖先乌特那匹什提,获得了“返老还童”仙草。但在归途中,仙草却被蛇偷吃了,吉尔伽美什两手空空回到了故乡。这部作品最早产生于遥远的苏美尔时代,以后经历代人民口头相传、加工锤炼,至古巴比伦时期被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天文与历法

古代西亚人民很早便能进行天文观察。他们将肉眼能看见的星星绘成星象图,按方位划分星座。

他们已知道黄道十二宫,知道星体运行的周期,知道五大行星与黄道十二宫的对应关系,并开始观测日食和月食。在天文观察的基础上,两河流域的人民早在苏美尔时代便已制定了自己的历法——太阴历。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古代西亚人民在观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他们把两次新月出现的期间作为一个月,这样每月就包括29或30天。他们又以12个月为1年(6个29天的月,6个30天的月),每年包括354天。这样每年就比太阳年(365日5时48分46秒)少11天多,必须设置闰月加以调整。最初设置闰月是凭经验进行的,有的年份加1个,有的年份加2个,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还有1年加了3个闰月。

数学的萌芽

天文学的发展带动了数学的发展,兴修水利、丈量土地、测量容积、修建城市和制造器皿等也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古代西亚人因此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早在乌鲁克时期,他们就曾采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的双重计数法,并早已有了数字的位值制的概念。他们用六十进位法计算时间和圆周,例如将圆周分为360度,这个方法至今还在世界各国通用。他们还开始推行数字位置的原则,同一数字在数的联系中所占位置不同,其值亦不同。位置值原则使他们能用较少的数码来书写巨大的数目,这在数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古代西亚数学家不仅掌握了算术四则和分数的演算,而且是代数学的奠基者。他们能求出平方根与立方根,能解出有3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在巴比伦出土的碑石中曾发现过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

在几何学方面,他们已能运用商高定理。为了计算不规则形状的田地面积,他们把它分成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许多块,分别计算,然后得出总和。古代西亚人还推算出圆周率为3(埃及数学家求出π为316),并且在立体几何学上解决了测量截顶角锥体体积等问题。

宏伟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