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王舍城灵鹫峰时,有一次到吃饭时间,佛陀着衣持钵到城里乞食。这时,王舍城里有一位长者儿子名叫善生的,清早起来,出城到园子里缓缓游玩观看。他在河里沐浴完毕,全身都湿淋淋的,然后走上河岸,向着东西南北上下各方虔诚地敬着礼。这一幕世尊正好看到了。他便走到善生跟前,问他:“你是因为什么要清早出来,弄得遍身都湿透了,然后向各方礼敬呢?”善生回答说:“我父亲临终前,告诫我说,‘你如果要敬礼天地鬼神,应当先礼敬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和上方、下方。’我敬承父亲的教诲,不敢违背。
所以,早上起来,洗浴之后,先叉手向东面敬礼,然后依次南面、西面、北面和上下各方行礼。”佛告诉善生说:“长者子,确实有这敬礼四方上下的说法。但我的圣贤之法中,却不把礼拜这六方当作非常恭敬之事。”善生请求世尊告诉他还有什么更能值得恭敬的仪式。佛陀教诲他说:“你仔细听着,要好好地用脑去思考。我会告诉你的。”善生回答说:“请您告诉我,我非常高兴听您的教诲。”佛陀告诫善生说:“真正长者和长者的儿子,只要懂得‘四结业’,不在‘四处’作种种恶行,并且又能懂得‘六损财业’,那就叫真正的善生(与青年的名字‘善生’语义相关)。“真正长者和长者的儿子,能离弃‘四恶行’,敬礼六方,就能在今世获得善报,后世也能获得善报,这样今世植下了善的根基,后世也植下了善的根基。在世上就会被智慧者所称道,死后就能升入天上最好的去处。“善生,你应当知道什么是‘四结行’。”“‘四结行’是:一种杀生,二种盗窃,三种淫逸,四种妄语。”“什么又叫做‘四处’呢?”“‘四处’是:一者贪欲,二者恚怒,三者怖畏,四者痴愚。”“长者或者长者的儿子在这‘四处’而做出恶行,那么他的生命就会有所损耗。”佛陀说到这里,又做一首颂来加以说明。贪欲、嗔恚,以及怖畏、痴愚,有这四种毛病的,他的名誉就会日渐减损,就像月亮走向晦暗一样。说完,佛陀又告诉善生说:“不在‘四处’作出恶行,那他的生命就会有所增益。”佛陀又重新做一首颂加以说明。在贪欲、嗔恚、怖畏、痴愚这四处,不做出恶行的,他的名誉就会日益增广,就像月亮走向圆满一样。佛陀又告诉善生,说:“什么是‘六损财业’呢?“‘六损财业’就是:一者耽湎于酒,二者赌博游戏,三者放荡,四者沉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怠懒惰。”“善生,长者或长者的儿子,只有懂得什么叫‘四结行’,不在‘四处’作恶,又懂得‘六损财业’,这才叫做善生(善于生活,也是与青年的名字语义相关的),才能够离弃‘四处’,供养六方。“只有这样,今世才能得到善报,后世也能得到善报;今世能植下善的根基,后世也能植下善的根基。”“这样的人是在今世被智者所称赞的,死后是能升入天国的。”佛陀继续阐明他前面所说的话:“善生,你要知道饮酒有六失。”
“什么叫做六失?”“一失失财;二失生病;三失引起嘴角争端;四失有恶名流布;五失恚怒暴生;六失智慧日损。”“长期饮酒不已,不能有所节制,他的家产就将日渐减损。”“善生,赌博游戏也有六失,你知道么?”“赌博游戏的六失是:一失财产日日消耗;二失即使赢了,也容易产生仇怨;三失将受到智者的责备;四失他人不会敬重你,也不会相信你;五失被他人疏远;六失容易产生盗窃之心。”“长期赌博游戏不已,他家的产业就会日渐减损。”“善生,放荡也有六失。”“一失是不能护卫自己的身体;二失是不能护卫自己的财货;三失是不能护卫自己的子孙;四失是自己常常会担惊受怕;五失是常常受到种种痛苦邪恶之事的缠绕;六失是喜欢生出许多虚妄之事。”“不加节制,放荡不已,他的家产也会日日减损的。”佛陀又讲到沉迷于伎乐也有六失,如果沉迷于伎乐不已,也是会使家财日益减损的。佛陀又继续说道:“善生,恶友相得也有六失。“一是很容易很方便相互产生欺骗;二是喜欢暗地里独自呆着,常常躲着他人;三是引诱别人家的人;四是图谋他人财物;五是有财有利时都只顾着自己;六是喜欢揭发他人过错。“不断结交这样坏的朋友,那么他的家财也是会日益减损的。”“善生,人懈怠懒惰也有六失。“一是富有快乐时,不肯做事;二是贫穷时,不肯勤奋修习;三是天冷时,不肯勤奋修习;四是天热时,不肯勤奋修习;五是早晨,不肯勤奋修习;六是晚上,不肯勤奋修习。“长期这样下去,他的家产也会日益减损。”佛陀说到这里,又做了一首颂:迷惑于酒的,还会有酒伴,饮酒倘若一点都没有节制,财产即使堆积如山,也会随自己抛散得干干净净;如果你常常喜欢唱歌、跳舞和游戏,就会白昼出去在别人家里游玩,往往因此使自身陷入陷阱;如果跟着坏朋友丝毫不加悔改,他就会诽谤出家之人,也会因为邪恶之见,受到世人的嗤笑,他的行为太丑,就会受到别人的摒弃。如果总是荒迷于酒色、博戏等邪恶之事,往往就会招致灾祸,以致家破人亡。与坏朋友相交,共同做出坏的行为,自己也往往会招致恶的报应,这样的行为,在今世以及后世,终始都不会有所收获。如果能够不计寒暑,早早晚晚勤奋修习事务,事业就会没有不成功的,因此,到老也不会有什么忧患。
佛陀继续说:“善生,有‘四怨’就像你的亲人,你要觉察明白。“什么是‘四怨’?“‘四怨’就是:一畏伏,二美言,三敬顺,四恶友。“因畏伏而亲近,分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先给你某物,以后又从你手中夺走;第二种情况是他给你的少,而希望你回报的多;第三种情况是因为怕你才勉强亲近你;第四种情况是为了得到好处才亲近你。“因美言而亲近,也分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不管善还是恶,他都顺从你;第二种情况,如果你有困难,他就会舍弃离开你;第三种情况,外面有什么对你有好处的事,他暗中阻止,使好处到不了你处;第四种情况,见到有危险之事,他就落井下石,排挤你。“因敬顺而亲近,也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他事先欺诳你;第二种情况,他事后欺诳你;第三,他当场欺诳你;第四,看见你有小小的失误,他就对你施加惩罚,用杖捶打你。(这大约是在与他人共事之时,因敬顺而亲近你的人大约属于上司之流。)“因恶友而亲近的,也有四种情况,第一种,饮酒时交的朋友;第二种,赌博游戏时交的朋友;第三种,淫逸时交的朋友;第四种,歌舞时交的朋友。”世尊说到这里,又做了一首颂:因畏伏而勉强亲近的,与因美言而亲近的结果一样,因敬顺而虚伪地欺诳的,与恶友相交结成的恶亲,它们都是不可依恃的,聪明的人应当觉察明白,应当赶紧远离它们,就像在险道避开危险一样。“善生,世上不光有怨仇等须加防护,也有真的可以值得信任并加以亲近。下面我讲四种亲近是可以亲近的。“有四种亲近之人是可以亲近的,他对你会有很多好处,也能够在你平时或危难时救护于你。这四种可亲近之人是:“第一,那些能够阻止人犯错误的人;第二,那些生性仁慈,能怜悯他人的人;第三,能利益他人的人;第四,能一同共事的人。“这四种人你应当亲近他们。“阻止人犯错误有四种情况,第一,见到他人做坏事,能及时制止;第二,平时在他人面前能表现正直品格;第三,生性仁慈,能够怜悯他人,为他人考虑;第四,给别人指示明白的向善的途径。“仁慈怜悯他人的人,也分四种情况,第一,见到他人获得利益,不仅不加嫉妒,反而代他人高兴;第二,见到他人做了坏事,不仅不幸灾乐祸,反而替别人忧虑;第三,能够经常称誉他人好处和长处;第四,见到他人说恶,就能进行抵制。“能利益他人的人,也分四种情况,第一,保护他人,不让他人放逸;第二,保护他人,不让他人因放逸而损失财物;第三,保护他人,不使他人心生恐怖;第四,在无人之处能互相教育告诫。“能一同共事的情况也分四种,第一,为他人不惜自己身家性命;第二,为他人不惜财产珍宝;第三,能够救济他人,使不生害怕之心;第四,为他人在无人之处时能互相教育告诫。”佛陀说到这里,又做了一首颂:制止犯错误,防止与坏人亲近,仁慈怜悯的行为是为了他人,能够利益他人者更能使人亲近,能同甘苦就像自己的亲人。这样的朋友才可以亲近,是智者所应当依附接近的。好朋友中没有更与之相等的好朋友,这种情谊就像慈母对待自己的儿子。如果要亲近真正可亲近的朋友,那就应当亲近那些情谊坚固的人。佛陀又告诉善生,什么是真正的六方。真正的六方指的是: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党为北方,童仆为下方,沙门、婆罗门那些有高尚道行的人为上方。佛陀又对善生讲述怎样敬顺父母等事。“善生,做人子的,应当以五种方式敬顺父母。”“哪五种方式?”“第一,要供奉父母,不使他们有所匮乏;”“第二,举凡自己要做什么,先要告知父母;”“第三,凡父母所做的,都要恭顺,不要背逆;”“第四,父母正确的指令,不要违背;”“第五,父母所做的正确事业,不要使它中断。”“但父母也要以五种方式尊重对待自己的子女。”“是哪五种方式?”“第一,制止子女,不使他做坏事;”“第二,亲自教育并指导子女,告诉他什么是好的、能做的;”“第三,要异常慈爱自己的子女,到达入骨彻髓的程度;”“第四,要使子女的婚嫁尽善尽美;”“第五,要随时供给子女的必需品。”“善生,子女对待父母能够敬顺恭奉,那么父母就会过得十分安稳,没有忧虑和害怕之事。”“敬奉师长有五种方式,第一,给侍所须;第二,礼敬供养;第三,尊重戴仰;第四,师长有教诲和指令,要敬顺无违;第五,从师长那里学习知识,要好好记住,不能忘记。”“师长尊重亲近弟子也有五种方式,第一,按照不同材质,施予适宜教诲;第二,弟子没有听到过的道理,要教育他使他懂得;第三,随便弟子发问,自己要好好地认真解析其义;第四,指导弟子结交好的朋友;第五,将自己所有知识毫不吝惜地教授给弟子。“丈夫敬重妻子也有五种方式,第一,相待以礼;第二,威严不缺;第三,不管何时,须衣食周全;第四,适当时候须庄重严肃;第五,将家内之事权全部委付于妻子。”“妻子也以五种方式恭敬对待丈夫,第一,先起;第二,后坐;第三,语言和顺;第四,尊敬顺从;第五,先意承旨。”“善生,做人应当以五种方式对待自己的亲族。哪五种方式?”“第一,自己有财时,要知道施予;”“第二,要好言好语;”“第三,要使亲族获得利益;”“第四,自己富裕了,让亲族也一起富裕;”“第五,不要欺骗他们。”“亲族也要以五种方式亲近回敬。哪五种方式?”“第一,保护他,不让他放逸;”“第二,保护他,不让他因放逸而失去财产;”“第三,保护他,不让他老是担惊受怕;”“第四,暗地里时,要相互教育劝戒;”“第五,要常常称赞、感叹他的好处和长处。”佛陀后来又讲到如何对待童仆和童仆如何对待主人以及居民如何供奉沙门、婆罗门和沙门、婆罗门如何对待居民的方式。年轻人善生听了佛陀的教诲,非常高兴。
他对世尊说:“世尊,您讲得太好了,真是大大超过我的本愿,也比我父亲的教诲好多了。您的教诲能使倒覆的翻仰,使闭塞的开启,使迷惑的觉悟,有如暗房里点起灯烛,只要有眼睛的人就都能看到。您用无数方便法门,将明白的道理开示于我,使我得到启发,得到觉悟。我非常感激您的教诲。我愿意从今天起就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在正法中做一个真正的优婆塞。”
6.波斯匿王礼赞佛法
一天,佛陀在释迦族城市弥娄离游行说法。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正与侍从长作有些事需要处理,前往这座城市。拘萨罗王到达这座名城郊外的园林时,见到树林里没有一点声音,异常寂静,当然不会发生行凶作恶之事,更不见有人在这里随便安详地行走或在树下坐卧。波斯匿王见此情景,就油然想念起世尊。国王问侍从:“长作,现在树底下这样安静,没有一点声音,也不见到有人经过或露坐,而以前我却见世尊经常坐在这里,这是什么原因呢?长作,世尊现在何处?我想去见他。”长作回答说:“世尊正在释迦族弥娄离城。”“离这里有多远?”“离这里有三拘娄舍。”(拘娄舍,长度名,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拘娄舍,即今之二里。)“长作,你去准备一下,我要去见佛。”等长作准备好了,波斯匿王就坐上马车前往弥娄离。这时,弥娄离城邑门外,许多比丘在露天里来来往往走动。波斯匿王问他们:“各位尊者,请问世尊现在什么地方?”比丘一同回答说:“那座东向的大开窗户、门却关闭的屋子里,世尊正在那里走动着。大王想见他,尽管到那边去。到门口时只要停住咳嗽一声,敲两下,世尊就一定会来开门的。”波斯匿王当即从车上走下,然后将所有国王穿的华丽服饰都脱去交给长作。波斯匿王由眷属围绕着,走到门外,咳嗽一声,然后敲了敲门。世尊打开门,波斯匿王就走了进去。拘萨罗国王波斯匿一进去就赶紧快步走到佛陀面前,拜倒在佛陀脚下,一边亲吻佛陀的脚,一边再三自称姓名说:“世尊,我是拘萨罗王波斯匿,我是拘萨罗王波斯匿。”佛陀说:“是这样的,大王,你是拘萨罗王波斯匿,你是拘萨罗王波斯匿。”波斯匿王再三自称姓名,并向世尊礼敬,然后退后几步,坐在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