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享受生命的春光
2851700000008

第8章 追索生命的意义(4)

护理部总长杨亚娟,每隔10分钟都要用湿润的纱布轻轻沾湿小严干涩起泡的嘴唇,用母亲般的目光看着熟睡的小严。她说小严是幸运的,他坚强的意志和军人的使命救了他,肠穿孔这种突发疾病最忌讳的就是在发病时吃东西、喝水,小严的背囊里全是水和食品,可他愣是没有动,全部送进山里给灾民了,发病的这三天,小严几乎没有进食,这也为抢救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漫漫长路,起伏不定;人海漂泊,冷暖自知。

风雨的洗礼

据说,在鸟类中寿命最长的当属老鹰,它的寿命可达70岁。但是如果想活到70岁的话,它就必须在40岁的时候作出困难而重要的抉择。因为当老鹰40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不能够牢牢地抓住猎物;它的喙会变得又长又弯,几乎能够碰到胸膛;它的翅膀也变得十分沉重,使它在飞翔时非常吃力。此时,它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历一次十分痛苦的过程来蜕变和更新,这样才能继续活下去。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150天的锤炼。

首先,老鹰必须得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的顶端筑巢。接下来要做的是用喙不断击打岩石,直到旧喙完全脱落,然后忍受饥饿,静静地等待新喙长出来。之后,还要经历更为痛苦的过程——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旧指甲一根一根地拔掉。当新指甲长出来以后,老鹰再把旧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等待长出新的羽毛。经过这一番锤炼,老鹰才能开始重新飞翔,从此得以再续三十年的岁月。

经历风雨的洗礼,生命才会更完美。

生命只有一次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依米花的须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空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6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尤其让人惋叹的是,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工夫,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依米花的生长和蝉的生命历程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们只是大自然万千家族中极为弱小的一员,可是,它们却以其独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的昭告:生命只有一次,美丽只有一次。

一次,便足矣!

一次的青春,一次的成功,一次的勇往直前,一次的轰轰烈烈,一次的无悔人生……

一次,仅仅一次,却需要长时间坚忍不拔的进取和历尽艰辛的跋涉,它甚至需要耗尽一个人一世的光阴、毕生的精力!

人生的路途远比依米花的一生漫长,可是,在这段漫漫求索的艰辛历程中,我们不一定会比依米花做得更好。

登山的启示

和朋友探讨登山体验,小马告诉朋友,他家面对着的远方有一座山,他常常看见它出现在晨光下又湮灭在夕阳的余晖里。有一天,他对自己说,一定要登上它,于是天蒙蒙亮就出发了。

看似很近的一段路却走了很久,小马来到山脚下的时候,已是中午时分。想到马上就要征服这座山,小马兴奋得未做任何休息就开始登山了。不太高的一座山,布满了丛生的荆棘和嶙峋的怪石,不一会儿,他的手指就破了,接着衣袖和裤脚被撕开了几个口子。他全然不顾,继续攀爬,好不容易来到离山顶还有十多米的地方,他被一大片灌木丛挡住了去路。象征山顶的那块大岩石就这样被灌木丛紧紧包围着,像被鬼神守卫着的宝玉一样。

小马攀到一块岩石上,想尝试一条前进的路,换来的却是失望——除了穿越这片灌木丛,他绝无可能登上山顶!

两块岩石一片灌木丛,只不过区区十多米的距离,对他来说就像十万八千里一样难以跨越。“放弃吧,所有的努力都要前功尽弃,我便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硬闯吧,确是有可能登上山顶,但那灌木丛里不知藏有多少凶险的危机,万一出什么意外,在这荒山野地里又有谁能帮助我拯救我?”

坐在岩石上,看着触手可及的成功,任由狂风吹袭,他陷入了沉思……

“这还有什么好想的?换了我啊不管有多危险都会勇往直前,还差一点点就成功了,能放弃吗?”朋友插话道。

“后来我确实放弃了,在我看着家的方向的那一刻。”朋友看着小马,露出惊讶的表情。

“是的,在犹豫不决的时候一看到家,我的心里就有了答案。我的一发一肤都受之父母,我的生命并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们,我不能因为一个只具象征意义的登顶而拿生命去冒险!”

然后,小马就下山了,一路上嗅着不知名的野花香,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一刻像那样认真地感受生命的真实与精彩。回到家的时刻天快黑了,遥望远山,它依旧沐浴在夕阳淡淡的光晕里。

人生的价值是不能拿山峰的高度去衡量的。

献给警察的诗

芝加哥市警察杰伊·布隆基拉在逮捕毒贩时中枪殉职。事后不久,他的同行、服务警界已20年的肯恩·纳普席克下班回家时,发现自己15岁的儿子在餐桌上留了一个条子。

爸爸:

这首诗是我的肺腑之言。我很爱你,因此,每天你为了供养我们而出去冒各种危险时,我都提心吊胆。我写这首诗,是要表达我对你的深爱,并且让你知道,如果没有你,我会多么失落。

儿子:劳拉

劳拉那首诗题为“最好的警察”,是献给“世界上所有值得女儿全心去爱的警察,特别是我爸爸”的,内容讲一个警察的女儿看电视夜间新闻,看到她父亲遭受枪击。诗里面有几句说:“爸爸,我的爸爸,你听得到我哭吗?啊,老天爷,我需要我爸爸,请别让他死!”

纳普席克独自站在那里读诗。“我花了几分钟才读完,”他说,“我总是读几句便停下来,我努力控制我的情绪,然后继续读下去,但我还是忍不住。一面哭泣,一面读完了它。她以前从未告诉我她害怕。”

第二天,他把诗带回警察局给同事们看。“我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那么多大汉落泪,有些人甚至无法把诗读完。”

纳普席克一直把女儿的诗放在制服的口袋里,每天离家去上班时,都把它带在身上。

幸福是自己创造的,是一份健康、自足、乐观、与人为善的人生状态。

“稀世之宝”

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常常悲观而又伤感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疼没人爱的人,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思?”

院长总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许多人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回到院里,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价钱较昨天又涨了10倍,由于给多少钱都不卖,竟被传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慢慢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普通的再不普通的石头,由于你的珍视,它的价值由一文不值变成稀世之宝,这不正是你的真实写照吗?只要看重自己,自珍自爱,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遗憾的是,不少人因为看轻了自己,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甘于平庸,而一生虚掷。

把灵魂的耳朵叫醒

潘炫

我想,这个故事一定能让你铭记终生。

有一个青年,二十多岁,正是青春年少,然而他却因杀人罪被判死刑,这是当时许多人意料之中的事。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是自己到公安局投案自首的,而且宣判那天,他很平静。

他的父亲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商,对宝贝儿子的所作所为大为恼火,“恨铁不成钢”地责骂他犯傻。

曾经,他也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有着一段朴实无华的少年时光,可是后来,他学会了逃学、打架、吸毒,以致最后杀人。执行枪决的前三个月,他被关在密封如笼的死囚房里,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快快结束生命。似乎,这个世界上已没有什么东西再让他留恋了,直到他看到了一只麻雀。

那天中午,他正蜷在牢房的一角,突然一声熟悉的声音传进寂静而空荡的牢房里,他像是听到了什么,站了起来,抬头向上看,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一只麻雀在铁网的网格间欢跳乱叫,还不时地歪着脑袋看他。

他一动不动地凝望着那只麻雀,没有人知道他都想了些什么。

只是从那一天开始,他天天望着铁网,他在等那只麻雀,但那只麻雀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后来,他开始在看守所的《新生》小报上发表一些自我反省的文章。他说,我没有想到,活到今天我第一次看到了麻雀。

很多人不明白他在说什么,但我明白,他是真的第一次看到了麻雀——有婴孩般的惊喜和真诚的怀念为证!

活到那一天,他只看到了一只麻雀,却是以死刑为代价的。

不要可怜或是同情他,更不要耻笑或蔑视他,想想我们自己,可曾看见过一只麻雀。

故事还没有完,但剩下的故事的结尾,他永远也不会知道了,就像他生命中的另一只麻雀,他永远地错过了。

接下来的故事是这样引起的。

执行枪决前,他诚恳地再三嘱托一个狱友出去后一定帮他了却一桩心愿。原来,初三时,与他同桌的一个女孩因贫穷不得不辍学,临走前女孩要他第二天送送她,并说有事求他。他猜想女孩是想向他借钱,他便准备好。可是,当天晚上他因打架受伤没能去车站,所以他想求狱友出去后,帮他找那个女孩解释一下,他不是故意失约的,他不是一个不讲信义的人。

一个劣迹滔天的死囚临终前的心愿竟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牵挂!我们没有理由感动,就像他看见了一只麻雀一样,何足挂齿。

但是我们错了——因为我们没有看见过一只麻雀。

后来,那个狱友出去后,找到了女孩,女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听完一切后,她哭了:“十年前的那天我约他,并不是为了借钱,只是想带他到山里吃几天苦,见见他从来没见过的东西啊……”听到这句话,我想每一个纯净的灵魂都会禁不住打一个冷战。谁会想到这一场误会竟成了他们两人之间的隔世之憾了。而那时,他本应看见麻雀及一切的啊!

然而,他错过了那一天,直到生命将止,他才看到了一只麻雀。他看到的那一只,也许正是我们应该去寻觅的那一只。把握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的耳朵叫醒,在一个平平常常的黎明里,去倾听一声鸟鸣,去领会一种语言……

这对每一个脆弱的生命都是最重要的。

当我们都在忙于追求、拼搏而找不着北的时候,是知足常乐,给了我们一个宁静与温馨的避风港口,给了一份再次上路的坦然和舒心。

宽容别人

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几乎所有的士兵都丧命于敌人的刀剑之下。

命运将两个地位悬殊的人推到一起:一个是年轻的指挥官,一个是年老的炊事员。

他们在奔逃中相遇,两个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路径——沙漠。追兵止于沙漠的边缘,因为他们不相信有人会从那里活着出去。

“请带上我吧,丰富的阅历教会了我如何在沙漠中辨认方向,我会对你有用的。”老人哀求道。指挥官下了马,他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了求生的资格,他望着老人花白的双鬓,心里不禁一颤:由于我的无能,几万个鲜活的生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我有责任保护这最后一个士兵。他扶老人上了战马。

到处是金色的沙丘,在这茫茫的沙海中,没有一个标志性的东西,使人很难辨认方向。“跟我走吧。”老人果敢地说。指挥官跟在他的后面。灼热的阳光将沙子烤得如炙热的煤炭一样,喉咙干得冒烟。他们没有水,也没有食物。老人说:“把马杀了吧!”年轻人怔了怔,唉,要想活着也只能如此了。

“现在,马没了,就请你背我走吧!”年轻人又一怔,心想,你有手有脚,为什么要人背着走,这要求着实有点过分。但连日来,他都处在深深的自责之中,老人此时要在沙漠中逃生,也完全是因为他的不称职。他此刻唯一的信念就是让老人活下去,以弥补自己的罪过。他们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前行,大漠上留下了一串深陷且绵延的脚印。

一天,两天,……十天。茫茫的沙漠好像无边无际,到处是灼烧的沙砾,满眼是弯曲的线条。白天,年轻人是一匹任劳任怨的骆驼,晚上,他又成了体贴周到的仆从。然而,老人的要求却越来越多,越来越过分。他会将两人每天总共的食物吃掉一大半,会将每天定量的马血喝掉好几口。年轻人从没有怨言,他只希望老人能活着走出沙漠。

他俩越来越虚弱,直到有一天,老人奄奄一息了,“你走吧,别管我了,”老人愤愤地说,“我不行了,还是你自己去逃生吧。”

“不,我已经没有了生的勇气,即使活着我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宽恕。”

一丝苦笑浮上了老人的面容,“说实话,这些天来难道你就没有感到我在刁难、拖累你吗?我真没想到,你的心可以包容下这些难堪的待遇。”

“我想让你活着,你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年轻人痛苦地说。老人此刻解下了身上的一个布包,“拿去吧,里面有水,也有吃的,还有指南针,你朝东再走一天,就可以走出沙漠了,我们在这里的时间实在太长了……”老人闭上了眼睛。

“你醒醒,我不会丢下你的,我要背你出去。”老人勉强睁开眼睛,“唉,难道你真的认为沙漠这么漫无边际吗?其实,只要走三天,就可以出去,我只是带你走了一个圆圈而已。我亲眼看着我两个儿子死在敌人的刀下,他们的血染红了我眼前的世界,这全是因为你。我曾想与你同归于尽,一起耗死在这无边的沙漠里,然而你却用胸怀融化了我内心的仇恨,我已经被你的宽容大度所征服。只有能宽容别人的人,才配受到他人的宽容。”老人永久地闭上了眼睛。

指挥官震惊了,仿佛又经历了一场战争,一场人生的战斗。

武力征服的只是人的躯体,只有靠爱和宽容大度才能赢得人心。

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

美国黑人杰西克·库思曾经是美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报记者。因为种族歧视,他在那家报社中感到四面楚歌,受人排挤。与别人交往更成了他最头疼的事情。

那时,美国的石油大王哈默已蜚声世界,报社总编希望几位记者能采访到哈默,以提高报纸的声誉与卖点。

杰西克便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独立完成稿子,以便让他们不敢轻视自己。

有一天深夜,杰西克终于在一家大酒店门口拦住哈默,并诚恳地希望哈默能回答他的几个简短问题。

对杰西克的软磨硬缠,哈默没有动怒,只是和颜悦色地说:“改天吧,我有要事在身。”

最后迫于无奈,哈默同意只回答他一个问题。杰西克想了想,问了他一个最敏感的话题:“为什么前一阵子阁下对东欧国家的石油输出量减少了,而你最大的对手的石油输出量却略有增加?这似乎与阁下现在的石油大王身份不符。”

哈默依旧不温不火,平静地回答道:“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那些想在竞争中出人头地的人,如果知道关照别人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理解与大度,却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他一定会后悔不迭。关照,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条最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