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王灭商
2872200000007

第7章 决战:武王伐纣

(一)大军初动

大约公元前1057年,受命十一年一月二十六日,周武王亲率兵车三百乘,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甲士(步兵)四万五千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此时的周国,已经是倾巢出动。

到了二月二十一日,周军渡过黄河到达前年曾经会盟的孟津与友军会师。在那里与反商的庸、卢、彭、濮、蜀(均居今汉水流)、羌、微(均居今渭水流域)、髳(居今山西省平陆南)等方国部落的部队会合。不少方国的国君亲自赶来,总兵力达到五万人左右。历史上记载,周武王的大军在到达孟津南的黄河渡口时,夜明如昼,各方诸侯们都兴奋地高歌猛进。这时有一群长着鲜红羽毛的大鸟,齐向周武王的渡船飞来。大家为此很高兴,认为是吉祥之兆,此战必胜。过河以后,姜尚命令把渡船全部砸毁沉在河中,对部下说:“我们是替民伐罪,只有向前,宁死无回。”

之后,在周军继续向北的行进中,天空突然袭来了暴风雨,大风把旗杆一折为三,大雨三天不停。武王非常烦恼,姜尚却说:“这没有什么。杆折为三者,启示我们应当把大军分为三队;大雨不停,这是天洗兵,帮助我们洗洗浊气,可以更加意气风发地向前。”周军继续前进。他们从汜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渡过黄河,期间,曾经面对水泛、山崩之灾,而武王排除了军中出现的畏惧之心,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折而东行,直指朝歌。沿途向商民宣告:周军不以百姓为敌,而是为民除害,争取商地民众支持。经六天急行,进抵牧野布阵,取得与商决战的战略主动。

从孟津到朝歌,是商王经常巡猎的区域,所以道路状况很好。同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家的人口是十分稀少的,军事技术水平也是十分低下的,所以商朝的军队不可能沿边防守,大都只能占领一些重要城市作为据点,除周围有一些乡村外,都是野兽出没的森林和荒野,在其中行军往往根本无人知晓。因此,在古时候,野地行军突袭别国核心地带,甚至穿过几个国家去远处攻击别的国家的战例有很多。因此,在此后的几天中,武王率领的联军在这种良好的路况下,每天都能够以近三十公里的速度急速前进,比平常时行进速度要快一倍。

周师沿途没有遇到商军的抵抗,故开进顺利,仅经过六天的行程,联军赶到朝歌城外的牧野。这里是通向朝歌的要道,同时也是商朝戍卫部队的驻扎地。联军没有贸然进攻,而是停下来开始布阵。从关中出发到兵临朝歌,总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当时的条件而言,这一速度可说是惊人的。

这时,周武王共有兵车三百乘,卫士三千人,士兵四万五千人,加上诸侯们带来的四千乘兵车,数万人马,形成一支威武雄壮的大军。他们在牧野严阵以待。周武王立在战车上,左手握着黄色大斧,右手拿着饰有白牛尾的指挥棒,神态严肃地对全体将士宣誓说:“举起你们的戈,拿起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们要执行对殷纣王一伙的惩罚了,你们要像猛兽那样去攻击敌人,努力作战!”这篇誓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牧誓》。

(二)战前誓师

在周武王率军到达牧野之后的当夜,下起了大雨。此时,周武王率领的联军还没有布阵完成,就在雨中进行布阵安排。史书中称联军共有“六师”。具有军事史家推测,武王安排了一个第一梯队,由三百乘战车,三千名虎贲作为一个师,这就相当于今天的装甲师。其余的部队有四万五千人,分为五个“师”,在后面组成方阵,作为第二梯队。

武王首先作了一个开场白说道:“我们尊敬的友邦国君和执事大臣,各位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还有庸、蜀、羌、髦、微、卢、彭、濮诸邦的将士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要发布誓师令了。”

同时,武王对各地赶来的方国将士们致以慰问,说:“辛苦了,远道而来的将士们!”之后他开始在阵前声讨纣王听信宠姬谗言,不祭祀祖宗,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从而激发起从征将士的斗志。武王说:“古人有句老话:‘母鸡在早晨不打鸣;如果谁家母鸡早晨打鸣,这个家就要衰落了。’现在商纣王只是听信妇人的话,轻蔑地抛弃了对祖先的祭祀而不闻不问,抛弃先王的后裔,不任用同宗的长辈和兄弟,却对四方八面的罪人逃犯崇敬、信任、提拔、任用,让他们当上大夫、卿士,使他们残暴虐待老百姓,在商国都城胡作非为。现在我姬发要恭敬地按上天的意志来讨伐商纣。”这里,武王特地举出了纣王重用四方逃亡的罪囚这一事例,因为它最能触动方国诸侯对纣王的仇恨。

紧接着,武王又郑重宣布了作战中的行动要求和军事纪律。他强调说,在今天这场战斗的进中,不超过六七步,就要停下来取齐,保持队型,整顿队伍;在战斗的刺杀中,每次刺杀不超过四五次或者六七次,必须随时停止下来取齐,然后进行整顿。通过这种方式来稳住阵脚。并且还严申不要迎击向他们投降的人,不准杀害降者,以便让他们为自己服务,也就是要瓦解商军的意志。

最后,武王向将士们发出努力征战的号召:“努力吧,将士们!你们要威武雄壮,像虎、豹、熊、罴一样勇猛,在商都郊外大战一场。努力吧,将士们!如果你们不努力,你们就会遭到杀戮!”

在武王誓师后,周军将士们士气大振,欢声雷动,响彻云霄。

(三)朝歌迎战

纣王知道周师要进犯京师的消息后,不禁拈须大笑说:“周不过是一个要方里的小国,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岂不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所以,纣王根本没把武王的兵犯朝歌放在心上。纣王仍然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同时,纣王讨伐东夷的战争,由于后来采取了穷追猛打的战术,经过一个多月的血战,东夷终于被征服。捷报传来,纣王喜上眉稍,朝歌一片欢腾。从前线运载来的战俘,正源源不断地送来京师。加上时值腊尽,朝廷上下,一方面张灯结彩,一方面又要准备隆重热烈的祝捷盛典。至于如何对付东来的周师,还没有来得及排上日程。进入新春,纣王君臣又接连数日,在鹿台忙于计功授勋,大摆九龙盛筵,欢庆征伐东夷的胜利。纣王早已把周师东来的事忘在了脑后。直到周师兵到牧野,军报传来,才惊散了纣王君臣的欢宴。

第一批紧急军情前脚刚传到,联军自己后脚就跟着来了,商着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当时,商纣正在鹿台带领百官观看斗鸡。这时一场斗鸡结束,按惯例,侍从去场上取下一支箭尾羽呈给商纣,忽然听到有人急报:“周兵已到牧野,杀奔都城而来!”商纣一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忙高喊参将军辛庚,辛庚不敢怠慢,忙整衣待命。商纣把手中的那支箭尾羽向他一扔说:“命你领兵前去迎敌!”大将辛庚就领着这支箭尾羽毛去发号施令,组织军队去抵抗周军。于是就留下了“鸡毛当令箭”的故事。

当周武王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渡过了黄河,一直打到商都郊外牧野一带时,商纣才感到事态严重。纣王已经听说了周人因未得天命而从盟津退兵的消息,这更增强了他对天命在己的信心。可是他没有想到,对方竟然这么快就卷土重来,而且迅速兵临城下。此时的商纣王或许可以有几种选择,要么是坚守朝歌城,让周军在商军的坚守之下疲惫不堪,等四方的援兵到来之后,内外夹击来发动反攻;要么弃城撤走,到东方去和自己的主力军会合,然后回师讨伐周军;要么趁周军立足未稳,立即在城外进行战略决战,一举击溃来犯的周军。

所有这些可能,最让纣王感兴趣的还是第三种,当然这一选择的实行难度也是最大的。毕竟此时的朝歌城内没有更多的主力兵和精兵去破敌,而且也没有可用的战车。单靠步兵,很难和冲击力强大的战车阵相抗衡,更何况周军士气正锐。然而,对于商纣王来说,固守朝歌也不是个办法,毕竟他自己也已经意识到,统治集团的内部此时已经是离心离德,而外部对东夷等部族的征服也并不稳定,如果朝歌的战事长期拖延下去,必然会导致其他严重的变乱,威胁自己的统治乃至生命。在这种情况下,暴烈勇武的纣王决定赌一次,派兵来和周武王的军队决一死战,希望一举克敌,从而把自己的统治维持下去。

此时的商纣王,尽管主力精兵不再,但是他还有一张不小的底牌,这就是在朝歌城内还有大量奴隶和战俘。把他们武装起来,在数量上仍然可以对敌军占有绝对优势。这一点足以抵消周军素质和装备上的优势。于是,帝辛迅速武装了一批奴隶和战俘,亲率少量禁卫部队押送,奔赴前方战场。《史记》记载,纣王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无疑过于夸大,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似较为合理。虽然牧野前线究竟有多少人仍然是一个谜,但商军在数量上占压倒优势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牧野的这场战斗,却以商军的失败而告终。

(四)牧野之役

牧野,在今天河南省新乡市和淇县之间,是一片宽敞的田野。这片上地,横卧在黄河之滨的豫北大平原上,京广铁路纵贯南北,现代化公路横穿东西。夏收季节,金黄色的麦浪滚滚;秋收时刻,雪白的棉田似海。谁会想到,这里曾是历史上一场大规模战争的遗址?战争的一方,是我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暴君殷纣王;另一方,就是西周开国君主周武王。

在三千多年前的那一天,周武王已经布阵完毕。此时,天色逐渐大亮,远方前来阻截的商军阵形也渐渐显出轮廓。本来在武王誓师鼓励下斗志昂扬的将士们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商军黑压压的,几乎要一直排到天边,一面面旗帜像森林一样一望无际。虽然不知道对方确切有多少人,但是也看得出来要远远多过己方。联军将士刚刚鼓起的勇气又快要低落了。商军的强大阵容,令联军军心动摇。面对形势的微妙反转,武王高呼:“前进吧,‘上帝’正在看着你们呢,千万不要改变心意!”正是这种高呼重新鼓舞了士气。武王还宣称,不努力向前的士兵,就要被施以严厉的刑罚。恩威并施下,联军的战鼓震天般擂了起来,战斗开始了。

此时,在牧野广阔平坦的大地上,周军的数十辆战车组成小小的一字阵形,快速逼近商军阵线。商军的弓弩手开始放箭,几辆战车歪到了一边。但大部分的战车仍不为所动,就像飞鹰扑击一样,冲向商军的旗帜之林中。商军弓弩手都是临时拉来的征夫,箭法本来就不准,看到周军战车的疾速逼近,手都哆嗦了起来。片刻之后,就连周军胸口铠甲上的狰狞兽头都能够看见,商军更是斗志全无,不由自主地往后退缩。战车上的武士们开始放箭,战车本身在颠簸中前进,箭很难射准。但商军密密麻麻的人群使得瞄准都成为多余,每一箭下去就是一片惨叫哀嚎,魂飞魄散的商军士卒开始狼奔豕突,商军的阵线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周武王下令向商军发起总攻击。他派吕尚率领一部分精锐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迷惑敌人,并打乱其阵脚。史称吕尚其时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翁了,从战场上的勇猛表现来看,真让人难以置信。而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心向武王,这时便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周帅作战。武王不失时机,命令挥舞军旗,擂起战鼓,主力战车部队也开始了冲锋,像一片巨大的乌云一样从地平线上席卷而来,呐喊声响彻云霄。

纣王的军队,虽然也像树林一样多,也像箭一样在原野上飞驰,但却没有决战之心,相反地倒是把武王看做是救星,希望武王的军队更快地打下朝歌。所以尽管纣王左右挥动他手中的令旗,命令前锋应战,无奈纣军前锋不但不前进,相反都掉转矛头,向后杀去。纣军阵脚大乱,接着武王的军队掩杀过来。顷刻间,商军十几万之众土崩瓦解,十余万人如同潮水一般退去,并引导着武王的军队向朝歌开去。

结果,太阳还没有升到天上,牧野之战主要的会战就已经结束,接下来,就只是周军的追亡逐北了。正如《诗经》中所唱的:“快速地攻打大商,一个早上就平定了一切。”

在牧野之战中,商纣王以优势兵力迎敌,却迅速败亡,根本的原因自然是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横行暴敛,严刑酷法,以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其次是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力量,且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三是殷商统治者对周人的战略意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恶果;四是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无所作为。加上军中那些临时仓促征发的奴隶阵上起义,反戈一击,一败涂地也就不可避免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牧野之战中周武王一鼓作气,取得胜利,但这一彻底的胜利绝非偶然,它一方面是周文王、周武王长期正确运用“伐谋”“伐交”策略的结果,也就是发展自身的力量,勤修内政,团结其他方国,孤立商纣王,达到了争取人心,翦敌羽翼,麻痹对手,建立反商统一战线的积极效果。另一方面,周武王也是选对了作战的时机,即乘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未还,商王朝内部分崩离析之时,果断地统率诸侯联军实施战略奔袭,从而使敌人在战略战术上均陷于劣势和被动,未暇作有效的抵抗。此外,周武王在战前适时展开的誓师,通过历数商纣罪状,宣布作战行动要领和战场纪律,鼓舞了士气,瓦解了敌人。最后,也必须看到,牧野决战的作战指挥也十分得当,给敌人以巧妙而猛烈的打击,使之顷刻彻底崩溃;而且,周的武器也是很精良的。当时周人已经掌握了使用剑的技巧(在牧野之战取得胜利后,武王用“轻吕”击刺纣王的尸体,此“轻吕”在古书释为“剑名”。这可以证明当时周人已经开始用剑了),在作战中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使骁勇的周人如虎添翼。缺乏盔甲护体的商军步兵自然是血肉横飞。流淌的鲜血像小溪一样汇入昨夜的雨水形成的水洼中,牧野大地一片血红,连死者手中所执的棍棒也漂浮在血水上,交织成一幕可怖的景象。七百多年后的孟子,读到这一幕后忍不住惊呼道:“用最大的仁义去讨伐不仁义,却为什么会发生血流漂杵的现象呢?”

总之,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