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象棋与围棋
2873100000002

第2章 象棋简史

(一)象棋概述

象棋又叫“象碁”,为了与“国际象棋”区别开来也可叫做“中国象棋”。

象棋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用具非常简单,而且有很强的趣味性,成为民间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之一。中国象棋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和推广。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还出现了许多高材质的象棋,它们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如:高档木材、玉石等为材料的象棋。象棋更为文人墨客谱写诗篇增加了一个很好的素材,这也使象棋更具有一种文化色彩。

象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名著《楚辞·招魂》中就有“菎蔽象棋,有六簙些”的词句。这就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象棋”这个词,当然那时的象棋并不一定是现在的象棋。西汉时期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提到了六博。依据《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当时齐地居民安居乐业“斗鸡走狗,六博塌鞠”。可见玩象棋当时在民间已经被广泛流行,只是那时的棋,大概只有六个子,所以也叫“六博”。也就是说六博就是象棋在古代的俗称。象棋不仅是一般的古代流行游戏而且也是古代弈中的一种,也叫做“象戏”。相传这种弈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西汉时期的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在《说宛·善说》中有这样一句话:“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 可见,当时,在达官权贵和士大夫中,已经很流行下象棋了。其后北周武帝撰制《象经》,并且召集百余官僚讲说《象经》。这件事情说明象棋在当时的社会各界产生了普遍的影响。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大多失传了。据传《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机。宋朝时期的司马光作有《古局象棋图》流传至今。根据这部棋图的记载,在唐朝之前的象棋中根本没有“炮”,这正是古代象棋与今象棋的重大差别,也恰好和中国古代军事技术的发展相吻合。由此可以看出象棋不是一般的弈类游戏,它是从古代战争中提炼出来的战争实况的模拟。加“炮”之后的象棋和现代的象棋非常相近,也可以说是现代象棋的雏形。

现今通行的象棋,相传为唐代牛僧孺所制。刻于圆木、牙或骨质上,棋子有三十二枚,红黑各半。两人对弈,红方以帅统领仕、相及车、马、炮各二,兵五;黑方以将统率士、象及车、马、炮各二,卒五。对弈时双方轮流行棋,以将一方之将帅捉死为胜。

(二)象棋起源

1.象棋起源的探索

象棋历史久远,千百年来深受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它含有体育、艺术和科学等各种因素。凡是象棋爱好者都知道,对局之中的趣味不是我们用语言能描绘出来的。另外,它的战斗性和竞争性,更是其他艺术所不能比拟的。由于象棋在各国流传得越来越广,关于它的起源问题,说法也就复杂起来。

近百年来,关于象棋的起源,猜测最多的一般有中国、印度、埃及、希腊、波斯和阿拉伯等几个地方,其中以中国、印度、埃及、希腊四说最盛。1930年从埃及开罗发出一条惊动世界棋坛的消息。消息称:在一个名叫大祭师乔沙欧克的坟墓内出土了一件距今有七千年历史的古代象棋盘。由此可见,象棋游戏,至少是在耶稣降生前五千年左右由埃及人发明的,并不是由波斯人或中国人发明。如果这条消息是真的,那么,关于象棋起源问题的争论就可以了结了。然而,没过多长时间,人们就发现开罗通讯社的这条消息不是真的。象棋由埃及人所发明这件事也由此被否定了。经过人们细心的考究,象棋起源于波斯和希腊的说法也缺乏实际根据,因此,争论的焦点就集中到了起源于印度或中国的问题上来了。

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苏联象棋史学界认为象棋起源于印度,中国象棋是从印度传入的。但是欧洲的某些象棋史学家否定了这个观点,他们认为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可是他们苦于没有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而且他还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在书中明确指出: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从这一刻开始,象棋起源问题有了一个明确的结论。

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通过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彩陶绘图,我们可以估计出大约在公元前五千年以前,中国出现了8×8的线图。通过史料文物记载我们可以断定,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已经有了“六博”这种古棋,到公元前5世纪六博经过改革而成“塞戏”。史料记载6世纪北周武帝发明的“象戏”和于地下出土的唐代“百宝象棋”基本相同,都是8×8线图,64格的棋盘,立体子,棋子摆在格子上面,也就是现代象棋的格局。

2.象棋起源的传说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一直有很多的传说:

(1)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如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说:“神农以日用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代之为机矣。”

(2)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如北宋晁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3)起源于北周武帝,《太平御览》说:“周武帝造象戏。”明罗颀《物源》说:“周武帝作象棋。”

(4)起源于战国,《潜居类书》说:“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君,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三)中国象棋的演变与发展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对立的矛盾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象棋的发展也是这样。根据一系列的史料记载,中国古代象棋的变化很大,它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而且是由量变到质变。历史证明,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创造革新的成果,它深深地扎根在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之中,有着广泛的流传。它与琴、书、画并列,被称为四大艺术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光芒夺目的一颗明珠。

1.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奴隶社会衰亡、封建社会刚刚兴起的时代。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时期。当时的科学技术、数学、天文学、军事学及体育艺术等,都有发展。棋艺被当时学者认为是数学的组成部分,也随之发展起来。其实,棋艺与当时的天文学、数学、军事都有关,也可以说,它是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且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象棋在当时已经有了正式的记载,如:《楚辞·招魂》中有“菎蔽象棋,有六簙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

根据上述情况和象棋的形制我们可以推出,象棋应当是在周代建朝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都是用象牙雕刻而成的。箸,就相当于现代的骰子,在行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置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

2.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政权的统一,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其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如著名的《九章算术》的出现、造纸术的发明、张衡的地动仪、华佗的医药学,都是这个时期对人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就象棋而说,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我们可以看出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已经有了不少变化。从出土的文物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塞戏在当时颇为盛行。

3.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出现了各民族的大融合现象,由此带来了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生产有了明显提高,此时的科学文化也相应地得到了新的发展。象戏产生在南北朝时代并不是偶然。因为人们对当时的棋戏,如六博、塞戏,觉得着法简单,趣味太淡,而围棋还过于浪费时间,此时象戏正好居二者之间,适宜于一般群众的文体活动。由此引来了象棋形制的一个改革。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北周武帝制《象经》,王褒写《戏·序》,庾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

4.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我国南北统一,疆域广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因此,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唐诗,吴道子、阎立本的绘画及其他科学艺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宝库之一,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卓越的才智。这个时期的棋艺如围棋、象棋、双陆、弹棋等,也都有了新的发展。

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其中最重要的记载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输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再通过诗文传奇中的诸多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

5.宋朝时期

北宋是中国古代象棋的大革新时期,这个象棋革新运动,整整持续了一百六十多年,最后才定型为今天的中国象棋。

火炮的发明,在军事的战略战术上起到了相当大的变化,这一现象反映到象棋中,也促使了象棋的变革。此时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这一现象致使古代象棋的形制,通过北宋中叶的大革新,通过广大棋艺家对各种棋制的选择,经过了上百年的艺术实践,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帅在九宫之中等等。

南宋时期是我国近代象棋定型后进入的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定型后的中国象棋,艺术性和娱乐性都大大增强了,深受当时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象棋在南宋初不仅遍及全国,而且已是家喻户晓,成为当时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南宋的都城杭州出现了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不仅如此,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 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

北宋末南宋初,是我国近代“九十路”象棋的定型时期。自此之后,我国象棋就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这一时期,象棋谱也应运而生,并且在数量上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南宋至元代的象棋谱,据可靠文献记载,有《棋经论》《单骑见虏》《事林广记》等。

6.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橘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涌现出一大批如周廷梅、王再越、吴梅圣等出类拔萃的象棋国手大家。棋理棋势的研究更加深化,促进了象棋文化的发展。是古代象棋史上的黄金时期。

7.建国之后

建国以后,老一代象棋艺术家杨官璘、新一代象棋国手胡荣华、柳大华、吕钦、许银川以及一大批象棋工作者,总结发扬了前人的文化遗产,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使象棋文化更加绚丽多彩,真正成为了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