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是神话传说中的古帝,号赤帝,后人尊他为火神。传说祝融是三皇之一,住在昆仑山的光明宫,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一说祝融原叫黎,在担任火正官时,黄帝赐他姓“祝融氏”。
传说黎是一个氏族首领的儿子,生来一副红脸膛,长得威武雄壮,聪明伶俐。那时,燧人氏虽发明了钻木取火,但还不大会保存火种。黎自幼喜欢火,十几岁就成了管火的能手。火一到他的手里,就能长期保存下来。黎会用火烧菜、煮饭,还会用火取暖照明、驱逐野兽、赶跑蚊虫。这些本领在那时是了不得的事,因此大家都很敬重他。
有一天,黎的父亲带着整个氏族长途迁徙。因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黎就只把钻木取火用的尖石头带在身边。
傍晚,大家刚歇下来,黎就取出尖石头,找了一根大木头,坐在河边一座石山面前钻起火来。可是钻呀,钻呀,钻了一个时辰还未冒烟。没有火怎么能行,大家要用火烧菜、煮饭,还要用火取暖照明、驱逐野兽、赶跑蚊虫。为此,黎只好接着钻。可是钻呀,钻呀,又钻了整整一个时辰,烟倒是冒出来了,就是不起火。
黎想莫非石头不够尖了,于是他举起手中的石头向石山用力地砸去,想砸出更尖的石头。只听“啪”的一声,石头碰在石山上后冒出了几颗耀眼的火星。这火星落在河边干燥的芦花上,芦花“吱吱”地冒起烟来。黎一见这情景,心中大喜,忙蹲下去轻轻地一吹,火苗就从芦花往上蹿了。
自从黎发现击石取火的方法后,就再也用不着费很大工夫去钻木取火了,也用不着千方百计地保存火种了。
黄帝听说黎善于取火,就把他请去,封他为火正官。黄帝非常器重他,赐他姓“祝融氏”。从此,大家就叫他祝融了。
祝融最大的贡献是将火引入室内,让人们过上安全温暖的生活。在现代人看来,用火很简单,但在远古时期,用火是极不简单的。人们虽然掌握了人工取火、保管火种和用火技术,但由于房屋均为草木建筑,一旦失火,危害极其严重,所以人们不敢在房内用火。祝融进一步了解火的性质,掌握了更加全面的用火技术,终于将火引入室内。
祝融叫人将门道开在西壁中间,在室内靠近门道处设一圆形灶坑,接近门道处有一地穴式的通风洞通入灶坑内,并在对准通风洞的另一壁开一洞穴,内置一陶罐,作为存火种之用。门道由三级台阶组成,绕灶坑两侧可直入室内。在门道里设置灶坑有三个好处:一是利于防止野兽侵袭。人们房屋周围都是原始森林,野兽出没,对人威胁很大。晚上人们入睡后,野兽来到房屋门口,见到一大堆火就会吓跑了。二是门口通风,并且灶坑置有通风洞,火容易燃烧。三是门口有火,能够防止冷气进入室内。在祝融的指导下,房屋成了人们温暖的家。人们为了感谢祝融的功德,尊他为“三皇”之一。
黄帝在位时,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名叫蚩尤,经常侵扰中原,弄得中原的人无法生活。黄帝号召中原各部联合起来,由祝融和其他几个将领带着去讨伐蚩尤。
蚩尤人多势众,他的八十一个兄弟个个身披兽皮,头戴牛角,十分凶猛。祝融献了一计,叫自己的部下打着火把四处放火,把蚩尤的部队烧得焦头烂额,慌慌张张地向南逃走了。黄帝驾着指南车,带着部队乘胜追击,终于把蚩尤杀死了。祝融发明了火攻的战法,立了大功。黄帝重重封赏了他,他成了黄帝的重臣。
黄帝班师后,祝融被留在衡山,管理南方的事务。他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经常巡视各处。他看到南方的百姓吃生东西,就教他们用火把东西烧熟了再吃。他看到南方的百姓晚上摸黑干活,就教他们使用松明点火照明。他看到南方蚊虫多,百姓经常生病,就教他们点起火堆,用烟熏的办法驱赶蚊虫。祝融管理南方后,南方人丁兴旺,丰衣足食,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祝融在南岳活到一百多岁才死去,百姓把他埋在南岳的一个山峰上,并把这个山峰命名为赤帝峰。祝融住过的南岳最高峰,大家一直叫它祝融峰。在祝融峰顶上,百姓修建了一座祝融殿。
祝融殿位于海拔1 290米的祝融峰顶,坐北朝南,木石结构,建筑面积527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山门、正殿、后殿。山门为四柱三楼式石牌坊,山门与正殿间为天井,左右有廊与殿宇相连。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为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盖铁瓦。正殿内为祝融塑像,其像慈眉善目,栩栩如生。
传说尧在位时,洪水滔天,黎民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尧下令鲧去治理洪水,可九年过去了,仍无成效。后来,鲧知道天上有一种叫“息壤”的宝物,只要用一点投向大地,马上就会变大,可以积成山,堆成堤。于是,鲧设法到天上偷了息壤,到人间堵塞洪水,大地这才渐渐看不见洪水了。传说天帝知道息壤被窃,就派火神祝融下凡,在羽山把鲧杀死,并夺回余下的息壤。天帝见祝融立了功,便命他留在人间监视治水,命他掌管一方之水。由于祝融属南方之神,所以天帝就叫他兼任南海之神。
供奉祝融的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唯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建筑群。
南海神庙坐北向南,恢弘壮观,古朴大方,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建筑。
这座神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庙宇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是一座五进的殿堂,由南至北依次为头门、仪门及复廊、礼亭、大殿和昭灵宫。南海神庙门前有石牌坊,额题“海不扬波”。庙中保存有历代的许多石刻,还有华表、石狮、韩愈碑亭、开宝碑亭、洪武碑亭、康熙万里彼澄碑亭等附属建筑,构成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庙中还保存汉代和明代的铜鼓和制钟,以及南海神玉印等重要的文物。这里存放的汉代铜鼓是中国现存三大铜鼓之一。从唐代开始,南海神庙便香火日盛,各朝代政府也派人前往管理庙事,成为全国地位最高的一座海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