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千古一帝:秦始皇
2880700000008

第8章 始皇暴政

(一)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兴修楼台殿阁。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就已有不少宫殿,而在统一六国期间,他更是大兴土木,每灭一国,就命人绘制其宫殿图形,然后便将该国的宫殿建筑在咸阳附近仿造一处,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整个关中地区,自渭河以北、雍门以东,直到泾河一带全部都是宫殿群。东西八百里,其中所建的离宫别馆、楼台殿阁、数不胜数。秦始皇还把原六国宫中的美女万余人以及钟鼓乐器古玩等充实其中,用来满足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

统一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秦始皇还兴建“信宫渭南”,在渭水南所建的“信宫”又称咸阳宫。因其位置在秦宫中居中,按天文星宿的中宫曰“天极”,因此又改称为“极庙”,通骊山,又建甘泉前殿,“修筑甬道(指两侧树高墙)”至咸阳。

修建阿房宫。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先王所留下的宫殿太小,同统一后的大帝国相比很不相衬,于是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象。工程还未完成秦始皇便死了,于是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的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以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

相传阿房宫规模空前,气势宏伟,“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景色蔚为壮观,传说阿房宫有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秦始皇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也未把宫室住遍。后世对阿房宫的这种辉煌的想象基本来自《阿房宫赋》,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阿房宫变成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可以想象,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反映了秦始皇的穷奢极欲。

修建骊山陵墓。自秦始皇亲政后,就开始为自己修建死后用以享受的宫殿——骊山陵墓,一直到他死后即秦二世时才完成。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征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征用了大量的劳动力。骊山陵墓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多长。掘地穿三泉,然后灌入铜汁加固。墓中有宫殿,设有百官席位,并藏有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墓室内还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并用机械使它流动;上具天文星宿。用人鱼膏作为墓室长久照明灯具。为了防止盗墓,墓室内设有机关,如自动射杀武器弓弩等。

地表的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依然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三千八百七十米,外城垣周长六千二百一十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八平方公里,建外城、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二十五万平方米,高一百一十五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存封土底面积约为十二万平方米,高为八十七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五十六点二五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四十三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三千八百九十米,外城周长六千二百四十九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四百多座。

后来,当秦始皇在沙丘死后运回咸阳下葬时,秦二世把后宫没有生育的宫女和全部修陵人员作为陪葬关入墓中。这一惨绝人寰的决定,虽然是二世所为,但也是秦始皇生前的打算。阿房宫和骊山陵墓这两项工程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北方的石料,南方的木材几乎被用尽,所以后来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蜀山兀,阿房出。”

(二)寻求长生不老之药

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由于大权在握,企图享尽人间的欢乐,因此到处寻求仙药以求长生。没有了灭六国时的英明,变得非常昏庸,不时大搞迷信活动。由于秦始皇怕死,因此那些鼓吹懂得占星、通鬼神、能求仙药的方士为其所重。

公元前219年,徐福来到秦王的宫廷,声称《山海经》里记载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就在东方海中,他愿意为秦王去那里取来不死之药。第一次东渡,徐福并没有带回长生之药,他告诉始皇,东方的确有神药,但是神仙要三千童男童女及各种人间礼物,同时,海上航行时有鲸鱼拦路,他要强弓劲弩射退大鱼。秦始皇全盘答应了他的条件,助他东渡求取仙药。结果,徐福一去不返。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到碣石,又让方士燕人卢生去寻找羡门、高誓二位仙人;又派韩终、侯公、石生等人去寻找神仙,以求长生不老之药。方士自知无从得到仙药,因此卢生等又骗秦始皇以“微行”,然后可得仙药,演出了一场场自欺欺人的闹剧,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三)重赋役,严刑罚

从战国后期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当时的中国人口约在两千万人左右。而秦始皇所征的徭役,按照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为七十万人,在北方修筑长城为五十万人,在岭南戍守五十万人,再加上修建驰道也不下几十万人计算,其总数可达到两百万人左右;在服兵役方面,蒙恬出击匈奴所率领的大军为三十万,征服岭南的大军为五十万人,再加上各个郡县与戍守的军队也不会少于一百万。综合徭役和兵役的人数多至三百余万人,这个数字占当时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而且服兵役和徭役的都是青壮年劳动力。因此虽然经济政策是“上农”,农业经济的发展却因为繁重的兵役和徭役而遭到破坏。在“力役三十倍于古”的情况下,生产上的劳动力严重缺乏,因此出现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甚至出现了“男子披甲,女子转输”的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戍边者十之五六不能生还,服徭役的人多数死于途中或死于工程之中,造成了白骨累累的惨状,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秦始皇为了维持他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以及满足他的奢望,要“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当时“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人民收入的三分之二被剥夺,以供其急政之需,使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化。

暴政统治下的人民,此起彼伏地进行着各种反抗。因此出现了当一颗陨石落到东郡时,有人在石上刻“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样。秦始皇知道后,由于抓不到作案者,因而把附近居住的人全部杀光。为了反抗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人民则“贺死而吊生”以示反抗,并有民谣说“渭水不清口赋起”,讽刺横征暴敛;人民还控诉了修长城所带来的灾难,流传着“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人民在承担不了繁重的徭役的情况下,还直接咒骂秦始皇:“阿房阿房,亡始皇。”甚至有人在华阴的平舒道拦截秦始皇的使者说:“今年祖龙(指秦始皇)死。”在阶级矛盾逐渐激化的时候,秦始皇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对人民进行了更加残酷的镇压,把全国变成了一个大监狱。

(四)泰山封禅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七十人,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封禅是古代统治者祭告天地的一种仪式。所谓“封”,是指筑土坛祭天。所谓“禅”,是指祭地,即在泰山下小山的平地上祭地。由于长期不举行这种活动,大臣们都不知道仪式该怎样进行,于是秦始皇把儒生召来询问。儒生们众说纷纭。秦始皇听了觉得难以实施,便斥退儒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辟车道,到泰山顶上立了碑,举行封礼。之后又到附近的梁父山行了禅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