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忍辱膑足:孙膑
2881900000006

第6章 运筹帷幄 威震四方(2)

第二步,直捣大梁,出其不意。

庞涓竭尽全力攻下了邯郸,已经师老兵疲,需要休整部队。这时,战略格局也发生了对魏军不利的重大变化,西方强国秦国的军队趁机攻占了魏国的少梁(今陕西韩城县南),南方的楚国也北上攻占魏国的睢水附近地区(今湖北沮水一带),齐、宋、卫联军仍继续围攻平陵。孙膑认为与魏军决战的时机业已成熟,他立即请田忌派一部分轻车锐卒冒充主力,迅速向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城郊挺进,做出攻取大梁的姿态。大梁是魏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其安危关系到魏国的存亡。尤其是大梁地处平原,无险可守,只能“以兵为险”,靠强大的军队保障国都的安全。但这时魏军主力全在邯郸城下,国内空虚。所以,面对齐军突然猛烈的攻击,魏惠王惊慌失措,不得不十万火急令庞涓回师。其实,直捣大梁并不是齐军的真实战略意图,而是虚张声势,用“攻其必救”的办法,再度调动魏军,继续疲敌,从而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迫其就范。

庞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刚刚攻下邯郸,正在得意忘形之际,忽然得到国都大梁危在旦夕的消息,接着,又接到魏惠王让他火速回师解大梁之围的命令,他只好不顾久战疲劳,以少数兵力控制刚刚攻下的邯郸,亲率主力星夜兼程驰援国都。他确实以为,齐军的目的在于攻大梁,而且攻打大梁的就是齐军主力。孙膑指挥齐军直捣大梁这一精彩之笔,大胆、果断、出其不意,使整个战局出现了急剧的变化。

第三步,桂陵设伏,聚歼魏军。

就在庞涓率军要赶回大梁教训齐军主力时,田忌和孙膑已率齐军主力从-城秘密开进,在魏军回师的必经之路上,选好了一个绝佳的伏击战场——桂陵。

桂陵地处鲁西南丘陵地带,当地古树参天,灌木葱茏,其间有一条长约十里的狭窄山涧,蜿蜒曲折,车马不得并行,大军置身其间,犹如被装进了一个口袋,根本难以展开。孙膑在率领齐军到达桂陵后,立即占据有利地形,部署军队,分配任务,派瞭望哨,封锁消息,并派军切断了魏军的退路,只等魏军往口袋里钻。

庞涓率军刚刚渡河到了桂陵,就进入了齐军的伏击圈。魏军由于长期攻赵,兵力消耗较大,加之轻装兼程,给养不足,遭到以逸待劳、士气旺盛的齐军截击后,立即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溃不成军。庞涓本想困兽犹斗,指挥大军突围,但当他发现齐军的指挥官原来就是曾被自己施以膑刑,并被认为已经精神失常的孙膑时,心理防线一下子就垮了,哪里还敢恋战,所以只顾仓皇而逃。最后,他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魏军攻占的赵国国都邯郸,也得而复失。经此一役,魏国实力严重削弱,齐、魏在东方形成战略均势,平分了东方霸权。

在实施“围魏救赵”战略方针的过程中,孙膑作为齐军事实上的总指挥,在指挥艺术上出神入化。他先指挥齐军南攻平陵,平陵未能攻下,齐军还受到一定损失,孙膑又派“轻车西驰梁郊,以怒其气”,庞涓果然信以为真,弃其辎重连夜赶来。接着孙膑设伏桂陵,攻其无备。真是一计接着一计,一环紧扣一环,从而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变不利为有利,变均势为优势,争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最后水到渠成地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因此,桂陵之战被作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而载入史册。自孙膑创造性地使用“围魏救赵”战法以来,这一战法一直为历代军事家所推崇,成为他们用兵作战的重要指导原则和克敌制胜的重要谋略。

(三)烽烟又起

魏惠王本来计划吞并赵、韩两国后再收拾齐国,最终实现号令天下的目标。但没想到齐国会横插一脚,使魏国攻赵的行动功败垂成,结果不仅未将赵国灭掉,反而使自己的争霸事业受挫。他痛定思痛,更加认识到齐国是魏国霸主地位的最大威胁,决心有朝一日一定彻底消灭齐国。为此,桂陵之战后,魏惠王也接受了一些教训,重新重视魏、韩、赵联盟在魏国争霸事业中的战略地位,并加紧修复与韩、赵两国的关系,以共同对付其他各国,扭转在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经过十年的努力,魏国的元气渐渐恢复,军事实力更加强大,魏国在韩国军队的配合下,打了不少胜仗,收复了少梁,击退了楚军;在西方,也多次击败秦军,遏制住了秦国的东进势头,使魏国西部边境得以安定。周边各国鉴于魏国国力强盛,谁也不愿得罪魏国。魏惠王环顾天下,认为谁也不是魏国的对手,于是野心再度膨胀,又做起了独霸中原的美梦。魏惠王无视严峻的列国形势,派魏军四面出击,向周边各国发动了咄咄逼人的攻势。

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魏惠王决定先向那些心存不服的诸侯国开刀,杀一儆百,树立自己的威信。对于魏惠王经常以一副君临天下的盟主姿态发号施令,魏国的盟国韩国、赵国早有不满,这次魏惠王又公然称“王”,韩、赵两国更是首先表示反对。

魏惠王早就制定了挟持韩、赵以抗齐、楚的战略方针,称“王”后,更迫不及待地要实施既定的东进战略,但韩、赵两国如此不配合,使他十分愤怒。想到前几年自己召集逢泽之会时,也是盟国韩国率先抵制,使他丢尽了面子。于是,骄横的魏惠王立即命令大将庞涓率军攻打韩国。庞涓自桂陵大败后,差点丢了官职,好在魏惠王念他攻取邯郸有功,依然信任他,任他为将军。这次魏惠王任命庞涓出兵攻韩,庞涓认为,魏国的宿敌齐国一定不会坐视不管,他必须格外小心,不能重蹈桂陵之战的覆辙。于是他计划以一部分兵力强攻韩国,引诱齐军前来,待齐军进入魏国国境,再以预先集结的主力迎击齐军,争取在野战中歼灭齐军,以报桂陵兵败之仇,制伏齐国,扫除魏国称霸的最大障碍。

魏惠王称“王”、攻韩的举动使齐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压力。恰恰这时,在魏军进攻之下已危在旦夕的韩国派来了使者,请求齐国速速出兵救韩。齐威王立即召集大臣进行商议。宰相邹忌害怕武将田忌、孙膑再立大功,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竭力反对出兵救韩。他认为,根据各种迹象可以判断,魏国无意于灭亡韩国,不过是因为韩国国君韩昭侯拒不出席逢泽之会,所以魏惠王要教训一下韩国,出出怨气,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况且,即使魏国想灭亡韩国,也无此实力。其一,韩国国都郑(今河南新郑)城墙坚固,防御设施齐全,兵精粮足,加之对魏国吞并韩国早有戒心,已经提前做好了对付魏国进攻的准备。所以,韩国军队可以坚守国都,抵挡魏军;其二,韩国军队装备精良,士兵个个披坚甲,负弓弩,佩利剑,能以一当百。尤其是韩国的兵器制造业在各国中最为先进,天下无双,号称“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总之,齐国实在不必出兵,而应该将精力放在加强内政治理上。

轮到老将军田忌发言了,他主张立即发兵救韩。他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宰相所料,魏军无意于灭韩,很快收兵,这当然再好不过了。但必须看到,魏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赵国军队的战斗力远远强过韩国军队,但上次魏军还是一举攻下防御比郑国国都更为坚固的邯郸,如果不是齐军‘围魏救赵’,赵国差一点就亡国了。所以韩国根本抵挡不住魏军的进攻。况且,自桂陵之战后,魏惠王野心很大,一旦魏国灭了韩国,他的下一个目标肯定不是赵国就是齐国。俗话说唇亡齿寒,况且韩国是我们的同盟国,我们不能坐视不救。”田忌建议立即出动大军,进攻魏国,以解韩国之围。

双方各说各的理,相互争执不下。齐威王见军师孙膑坐在一边一直没有说话,便问:“先生是不是认为这两种意见都不对啊?”孙膑点头说:“是的。我认为丞相主张不救韩国,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魏国以强凌弱,如果韩国被攻陷,肯定对齐国不利,因此我不赞成见死不救的主张。田老将军主张立即出兵魏国以救韩,也不符合齐国的战略利益。魏国是显赫的大国,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桂陵之战失败后,魏国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强兵备战,元气已经恢复,军力十分强大。而在东方各国中,齐国是众望所归,诸侯都寄希望于齐国出面伸张正义,以正义之战制止不义之战。但魏国现在锐气正盛,如果我们为了韩国而立即出兵去与魏军决战,那样就等于替韩国作战,这将影响到齐国既定的争霸战略,因而也不是上策。”

齐威王说:“那么,依先生的意见怎么办好?”孙膑说:“韩国虽算不上一流强国,但确实也有一定实力,属于中原的强国,从长远看,也是齐国实现争霸战略的潜在障碍。所以,齐国应根据魏强齐弱的战略态势,采取‘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战略方针,最好由齐威王秘密地亲自接见韩国的使者,暗中答应韩国的请求,承诺一定出兵救援韩国,以坚定韩国抗魏的信心。一旦韩魏两败俱伤,韩国无力支撑时,我们齐国再发兵前往救援,从而一举两得,趁机谋取战略利益:既让韩国感激涕零,听任齐国的摆布,又借机推翻魏国东方霸主的地位。”孙膑同意田忌提出的出兵救韩的主张,让田忌十分高兴。而田忌虽然赞同孙膑的分析,但觉得军师孙膑的策略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于是提出了疑问:“请问军师,韩国在魏国西边,我们齐国在魏国的东边如果不早些直接出兵攻魏,如何能达到援救韩国的目的?一旦魏军灭了韩国,到那时我们再出兵,不仅救不了韩国,而且仍不免要与魏军兵戎相见。横竖都是救,我仍然认为还是先出兵攻魏好些,而且我们仍然可以采用‘围魏救赵’的打法。”

齐威王听了孙膑的分析之后,本来打算出兵救韩,现在田忌又提出这一疑问,心里也不免担心,既要救韩国,又不去直接进攻魏国,这可怎么去救?要是没有其他办法,还不如采用丞相邹忌的主张,坐山观虎斗,这是最稳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