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持重的田忌老将军对孙膑有知遇之恩,孙膑一直非常尊敬田忌。他谦虚地说:“在救不救韩国的问题上,我完全同意田老将军的意见。因为救不救韩是个战略问题,至于如何救,为什么要晚出兵,这是实施战略的具体方法问题。魏国迁都大梁以来,一直将齐国视为战略对手,必欲灭之而后快。桂陵之战,魏军虽受重创,我们也暂时遏制了魏国东进的势头,给自己赢得了壮大实力的时间。但随着魏国国力的恢复,齐国和魏国迟早要打一场恶仗。而且,这次魏军攻韩,不过是声东击西,引诱齐军出战,歼灭齐军。因此,齐军必须做好与魏军进行战略决战的充分准备。至于为什么不立即出兵攻魏来救韩国,我也只是认为这样不合算。因为我从各种迹象初步判断,这次魏国攻打韩国,对齐国出兵救韩的可能性是考虑到了的,也是早有准备的。虽然齐国的技击之军已足以与魏军相抗衡,但直接出兵伐魏,必败无疑。毕竟,魏国的武卒,多年来攻必克,战必胜,除了桂陵之战受到挫折外,仍然堪称天下无敌,其强大的实力不可小觑。因此,救韩与上次救赵不同,不能再沿用‘围魏救赵’的战法,所谓‘战胜不复’。总而言之,战法必须讲究变化,救韩的战法不能与救赵的战法雷同。但到底应当采取何种战法,还得容我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后再给一个答复。”
齐威王听了以上分析,虽然坚定了出兵救韩的决心,但他与田忌一样,对未来的齐魏决战如何实施,心中也没谱,于是命令孙膑再认真考虑一下作战方案。
回到府中,孙膑陷入了苦苦思索。即将到来的齐魏决战关系到齐国争霸天下的战略,由不得半点马虎和闪失。他忽然想起孙武《十三篇》的教导,“兵以利动”“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打败实力强大的魏军,全在一个“诱”字上,只要善于“示形”,“取之”也就不难了。因为,军队的强与弱、虚与实、劳与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指挥官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智谋,“以利动之”,积极“示形”,就可指挥和调动敌军,让敌人产生骄傲和侥幸心理,轻率麻痹,并导致敌人的主力疲于奔命,离开有利阵地依托和地形条件,形成分散之势。这样,敌人机动力再强,也经不起反复折腾,敌人兵力再多,也难以前后左右照应。如此,弱军就可以形成局部的优势,然后“以卒待之”,实施反击,迫敌就范。
计谋已定,孙膑立即去晋见齐威王,他胸有成竹地向齐威王汇报说:“现在齐军同魏军相比,正如同赛马一样,魏军强大,有五成把握可以取胜;齐军弱小,六成之中只有一成取胜的把握。我们齐军这次同魏军进行战略决战,要战胜魏军,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调动敌人,夺取战争主动权。通过示形用诈、示假隐真,诱敌上当。至于具体的诱敌破敌之策,可以如此如此……”
齐威王听罢连连称赞,即日下令齐军出发,并吩咐田忌,届时一切军事行动都要按军师的神机妙算进行。
(四)马陵之战
韩国得到齐国出兵援救的允诺,人心振奋,众志成城,奋起抵抗魏军的进攻。但终究实力不支,虽奋勇抗战,而五战皆败。在韩国危亡之际,公元前341年,齐威王决定以孙膑为军师、田忌为主帅,率齐军十万大军前去救援。田忌和孙膑没有去韩国与魏军直接交战,而是率军直趋魏国国都大梁。这似乎是桂陵之战的故技重演。
就在齐国大军逼近边境的第一天,庞涓就得到了军情急报。不久,侦察人员又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情报,齐军从高唐方向越过魏齐边境,分三路齐头并进,打着田忌、孙膑等齐军将领的旗号。
魏军主帅庞涓一得到齐国出兵救韩的消息,更是“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头。其实,在出兵攻打韩国之前,庞涓就分析了齐军行动的可能性。他判断,齐军定会出兵救援韩国,而且仍然从阿、-、高唐方向出发,必然是上次“围魏救赵”的故技重演。这样,一旦魏国撤韩国之围,回头迎击齐军,齐军决不敢同魏军正面交锋,进行野战,而会退回到防御坚固的阿、-、高唐一线,据险固守。为了能够在野战中歼灭齐军,庞涓设想,一是按照魏惠王的部署,以一部分兵力待机于卫国的濮阳,一旦齐军从阿、-方向西进,就先不惊动它,放开大路,让其深入;二是由自己率领魏军主力主动从大梁东出,迎击齐军。从各方面情况看,齐军必然不敢同自己率领的主力正面交锋,而很可能向阿、-撤退。这时,预先待机在濮阳的魏错将军的部队即可阻断其归路,迫使齐军折而向南,转经宋国境内撤往齐国,而自己则率领魏军主力借道宋国的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予以追击,预计在定陶之南、丹水之北可以追上齐军,与其进行决战。
庞涓还向魏惠王提出了这次作战的战略方针,即不要仅仅限于在野战中歼灭齐军,而且要更进一步。他分析说:“齐国的防御重点在其西部边境,即阿、-、高唐方向,此处既有济水、大野泽和泰山之险,又有长城作为屏障,齐国在此集结重兵,无非是为了保证其国都临淄的安全。此次作战,我们在野战中重创齐军主力之后,下一步最好由魏错将军率偏师虚张声势,摆出从阿、-进攻临淄的姿态,则由我率领主力出其不意地向其防御薄弱的莒(今山东莒县)、郯(今山东郯城)出击,席卷齐国南境,然后,与进攻阿、-的魏军南北夹击,一举掠定齐地。”
一场恶战已是箭在弦上,不可避免了。但是,齐军在出动三天后,一遇到赶回来迎击的魏军,稍一接触,便突然向南撤退了,而南边一直是齐国防御比较薄弱的方向。原来,如何对付强大的魏军,孙膑早已胸有成竹。他针对魏军强悍善战,素来轻视齐军的实际情况,判断魏军一定会骄傲轻敌,急于同齐军进行决战。因此,他认为要战胜强大的魏军,就不能和魏军过早决战,而是避其锐气,要“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巧妙地利用庞涓骄傲轻敌的致命弱点,“以利诱之”,牵着魏军鼻子走,诱其深入,使其疲惫,然后再予以致命一击。
为此,孙膑向田忌建议说:“魏国的军队一向骄傲轻敌,他们仗着自己训练有素,勇猛善战,认为齐军没有战斗力,不把齐军放在眼里。加之他们现在急于求战,一定会轻兵冒进。我们可以利用魏军这一弱点,假装撤退,诱其追击,乘隙予以致命的打击。兵法上说,如果急行军上百里去争利,就会使先头部队有损兵折将的危险;如果赶往五十里外去争利,也只能有一半部队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我们这样做正符合兵法的原理。”
孙膑还具体设想了诱敌的方法,那就是在与魏军接触后就假装败退,掉头向东,沿丹水一线向齐国南境撤退。这一撤军路线,可以绕过齐军西部防线,而齐国南境又是其防御的薄弱环节,这会使一心要报复的魏军主帅庞涓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做出追击齐军的决策;同时,在退却过程中实施“减灶诱敌”,让魏军以为齐军每天有大量士兵逃亡,战斗力迅速下降,从而不顾一切地追击。
齐军主帅田忌按照孙膑提出的诱敌深入之计,制定了具体的作战方案。魏军与齐军一接触,齐军就立即后撤。果然如孙膑所料,魏惠王听说齐军撤退,认为这是寻求与齐军主力决战的良机。庞涓更加怒不可遏,誓与齐军决战,他不顾军队长期作战未作休整,下令三军日夜兼程,气势汹汹地扑向齐军,企图与齐军一决胜负。
当然,魏军主帅庞涓与孙膑交手,一直小心翼翼,唯恐再次上当。他率魏军主力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本土的第一天,就曾认真查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命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灶台足够十万人使用,心里不免还存有几分警惕。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次扎营的地方,再检查齐军营地,却发现齐军的灶台少了一半,遂又抖擞起精神,挥师紧紧追赶不放。到了第三天,追到齐国军队第三次扎营的地方,发现齐军营地上只有三万灶台。庞涓开始忘乎所以了。他认为从灶台数量日益减少的情况就可以判断,齐军士兵真的如以前一样怯战,现在一经魏军追击,就被吓得不敢迎战而纷纷逃亡了。于是他丢下步兵,亲率一支轻装骑兵,对齐军实施兼程追击。欲擒获孙膑,以报桂陵大败之仇。
孙膑早就知道庞涓经不起诱惑,贪功冒进,必然认为齐军怯战,也一定会马不停蹄地紧紧追击齐军。他根据魏军的行军速度,经过仔细计算,判断魏军很可能于傍晚时分追至马陵地区。于是,孙膑提前将马陵道作为预定的设伏战场。
孙膑率齐军到达马陵道以后,立即着手部署战场,一是下令封锁通往谷口的道路,空其中以待魏军入谷;二是下令在伏击圈外构筑城垒,在垒上对各种兵器做梯次配置,以使其充分发挥杀伤作用;三是对伏击圈内进行了周密的设计,严密布防。孙膑下令在马陵道上放满大树,并在其尽头“斫大树白而书之”,即派士兵将深沟中一棵大树的树皮剥去,在上面刻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这大树白书恰成为齐军攻击的中心;四是明确有关规定,如夜间以击鼓相联络,白天则举旗为号,并命令士兵,如果夜间见到火光,就一齐放箭,等等。这样,在马陵道上,孙膑部署了万无一失的伏击圈,只等着庞涓和他率领的魏军往里钻了。
夜幕时分,天色昏暗,太子申与庞涓率军赶到了马陵山。太阳已经偏西,太子与庞涓并不休息,站在山丘之上查看地形。只见此山山口宽豁,草木葱茏,似乎暗藏杀机。庞涓恐有伏兵,于是令大军停止前进,待搜索回报,再决定是继续追击还是扎营。结果探子回报:没有发现齐军伏兵。于是,庞涓挥军继续前进,进入了十分狭窄的马陵道。
入得山谷,道路越来越窄,而且两旁都是障碍物。庞涓率魏军在山谷中困难地行进着。进至谷底,时已黄昏,庞涓总觉这山谷阴森森的,寒气逼人。抬头望去,只见一弯新月挂在天际,四周则万籁俱静。此时,一名在前面搜索道路的士兵前来报告,出山谷的道路已被人封死,只是前方有一棵大树,树皮已经被人剥去,上面还写了一些字。庞涓觉得蹊跷,亲自前往查看,果然见一棵参天大树立于山脚,被刮去了树皮,只剩下白白的树干,上面影影绰绰写着几个大字。他忙命人点燃火把,准备看看上面到底写些什么,一看才发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赫然在目。庞涓一下子惊呆了,发觉中了齐军的埋伏。他连忙下令撤退,可惜已经太晚了。
火光成了齐军发起进攻的信号。只听战鼓隆隆,隐蔽在两边山坡上的齐军万弩齐发,箭如飞蝗,对魏军猛烈射击。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魏军遭此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顿时惊慌失措,乱作一团,不是被杀,就是四散逃命。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不禁仰天长叹,然后拔剑自刎。孙膑见庞涓已死,立即命令齐军分左右两路,包抄夹击魏军的后续部队,齐军乘胜前进,个个奋勇,犹如猛虎下山,扑向魏军。魏军因失了主帅,只知盲目四散逃命。太子申来不及逃跑,被齐军将领田婴活捉,成了俘虏。齐军乘胜追击,歼敌十万余人。马陵之战作为一场典型的示假隐真、欺敌误敌、设伏聚歼的典范战例,已经被载入中国战争和世界战争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