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博览2
2884200000035

第35章 南北朝(14)

鲜卑旧有的部落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氏族关系,宇文泰建立府兵制后,保留了这种特点,并且下令让军功高的将领继承旧日鲜卑的三十六国,以军功稍次的将领继承旧日鲜卑的九十九姓,“所统军人,亦改从其姓”。即然诸将被定为三十六国、九十九姓的继承人,其姓氏也应依从三十六国、九十九姓的姓氏,于是又引出复姓和改姓的活动。除侯莫陈氏、独孤氏、豆卢氏、贺兰氏等本来就是鲜卑旧姓外,凡孝文帝时改变汉姓的鲜卑将领又恢复了原来的姓氏,如于氏,仍旧恢复为原来的勿忸于氏。汉族将领则要改变汉姓而为鲜卑姓氏,例如赵贵被赐姓为乙弗氏,李弼被赐姓为徒河氏。李虎被赐姓为大野氏,杨忠被赐姓为普六茹氏,王雄被赐姓为可频氏等。他们统率的士兵,也随了他们改后的姓氏。

府兵建立后,便成为西魏的“禁旅”,兵士的地位也由六镇的戌边战士上升为类似“羽林军”、“虎贲军”的中央禁卫军。府兵统属于六柱国大将军,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宇文泰又以都督中外诸军事的职务,将各军指挥权统归在他一人手中。除他以外,任何人都不能调遣六军。宇文泰死后,六军指挥权又移至他的继承人宇文护手中,诸军“凡所微发,非护书不行”,可见府兵制的建立,是有利于集中军权,统一指挥的。

为使府兵的兵员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西魏政府又从均田的农民中选拔府兵,具体规定为,在六户中等以上农民家庭中,从一个有三丁之家中抽一男子充当府兵。凡充当府兵的人,免除租调和徭役,加入军籍。府兵有战争时就要出征作战,无战争则“十五日上,则门栏陛戟,警昼巡夜;十五日下,则教旗习战”。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杀宇文护后,派人前往相府收取兵符,终把最高军权收回手中,下令“改诸军士并为侍官”,使府兵成为名副其实的禁卫军,但这时府兵仍然另有军籍,仍然是兵民分治。不过府兵成员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主要由于周武帝广募均田农民加人府兵,“是后,夏人半为兵矣”,使府兵中的均田农民数量大增。这样既扩大了兵源,又为府兵制与均田制的结合奠定基础。

府兵制在发展和变动中,与鲜卑族原先的部落兵制越离越远,而与土地关系则日益紧密,到隋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杨坚进一步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至此,府兵制与均田制完全结合在一起了,府兵也由兵农分离完全走向兵农合一。

府兵制的创置和逐步完善,对西魏和北周来讲,都起了重大作用,具体表现为士兵人数大量增加。兵源有了保证,经历了长期战争而兵员却是越来越多,至北周最后一次进攻北齐时,军队已发展到20万人左右。北周也正是藉此才能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北周灭北齐

从西魏宇文泰到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氏政权经过宇文泰等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和不断改革,国势日渐昌盛。在政治方面,遵循“六条诏书”中“擢贤良”的精神,吸纳许多贤才。在军事方面,创建了府兵制度,加强了武装力量。在经济方面,释放奴婢、杂户,禁断佛、道二教,大大增加了国家的均田农民的数量和经济实力。通过这些改革,到北周武帝后期,不仅中央集权制得到加强,而且国家实力与东方的北齐相比,也是由弱变强,蒸蒸日上。与此相应的是,军事局势也发生变化,由对北齐的积极防御转变为主动出击,全面进攻。

与北周相反,北方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却是每况愈下,帝王贵族荒淫腐败,倾轧不已,国内各种矛盾日趋激化,齐后主高纬上台后,政治更为混乱。他厌倦政事,整日怀抱琵琶弹唱“无愁之曲”,和唱者数百人,被人称之为“无愁天子”。而且也又宠幸一奸佞之人,委宦官重任,让他们参预朝政,允许他们卖官鬻爵。此外州县之官多来自富商大贾,这些人得官后不顾百姓死活,贪赃枉法,税括百姓,大发横财,造成了“官由财进,政以贿成”民不聊生的政治局面。他又胡乱封官拜爵,庶姓封王者以百数,开府一千多人,仪同无数。他豢养的跑马、斗鸡、鹰、犬等,竟也被授予仪同、郡居、开府等官爵,与大臣一样享有同等俸禄。后宫婢女也皆封为郡君,宫女中宝衣玉食者达五百余人,宫女一裙值万匹,一个镜台值千金。又大发徭役,盛修宫苑,极为装丽,建成后稍不如意,则折毁重建,至使百工匠人,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劳费亿计,人牛死者不可胜纪”。与北周武帝和北周的政治相比,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

周武帝即位以后,北周就不断进攻北齐,北周保定三年(北齐河清二年,563年),北周大将杨忠、达奚武与突厥曾联合分路讨伐北齐,一度兵临晋阳城下,后被北齐军中的精锐部队击退。北齐名将斛律光还乘势反攻入北周境内,俘掠三千余人。此后北周军队又数次东进,由于北齐有斛律光、段韶等名将名臣,政治虽然败坏,而军事上却还保持一定实力,故北周军队收获并不大。

周武帝杀宇文护后,亲自掌握了高军权,他一面与北齐通商和好,使对方麻痹松懈,一面却加紧练兵,积极准备,伺机灭齐。周武帝杀宇文护后三个月,齐后主诬蔑斛律光谋反,将其诛杀,尽灭其族。周武帝听到此讯大喜,为之大赦。北周建德四年(北齐武平六年,575年),周武帝与诸将伐齐。大将韦孝宽献计三策:一为联合陈朝、稽胡等军队,数道并进,可一举而成。二为广事屯田,招募强悍之士,严加训练,与陈朝军队互相配合,使其疲于奔命。一二年后,待其内部离叛,然后乘机举攻下。三为作长期打算,签订盟约,安民和众,蓄锐养威,观衅而动。周武帝又与齐王宇文宪,内史王谊、安州总管于翼长计议,于这年七月下诏伐齐。出兵十八万,命宇文纯、司马消难、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宇文盛、侯莫陈崇、宇文招为后三军总文宪,于谨、李穆等将所向势靡,连取北齐三十余城。周武帝大军在金墉城下遭到北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的顽强抵抗,数攻未克。这时,周武帝忽然患病,又逢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率援军自晋阳赶至河阳,故周军不得不弃城撤军。

次年,北周再次大举攻齐,周武帝认为前一年未能灭齐,原因主要在于“直为拊背,未扼其喉”。这次应直攻高欢发迹之地晋州,争得此地,北齐必派重兵援救,我军可严军以待,击之必胜,然后乘破竹之势,挥军东进,定可“穷其巢穴”,灭亡高齐。十月,周武帝再次亲征,以宇文盛、宇文亮、杨坚为右三军,宇文俭、窦泰、丘崇为左三军,宇文宪、宇文纯为前军,亲率中军,开入齐境,并驻军于晋州汾曲(今山西临汾市南)。然后分判派遣宇文宪率精骑二万驻守雀鼠谷,宇文纯率步骑二万驻守千里径,达奚震率步骑一万守统军川,韩明率步骑五千守齐子岭,尹升率步骑五千守鼓钟镇,辛韶率步骑一万驻守汾水关。又遣王谊监诸军进攻平阳城(今山西临汾市),但是北齐海昌王尉相贵据城坚守。周武帝宇文邕赶赴平阳城下督战,城中情况紧急,北齐诸将纷纷投降,北周军队占领了平阳,生擒尉相贵及其部下八千余人。宇文宪率领的另一路军也攻克洪洞、永安二城。本计划乘胜前进,但由于北齐军焚桥守险,军不得进,只好屯守永安。

齐后主此时正带着冯淑妃与右丞相高阿那肱在天池(今山西宁武县西)围猎。晋州告急的信使,从清晨至中午,连来三批。高阿那肱却拦住信使,不准报告,说:“皇帝正围猎高兴,何必急着报告。”到了黄昏,又一信使赶到,报告“平阳已陷”,高阿那肱乃转报齐后主。齐后主闻讯准备立即返回晋阳,但冯淑妃此时正在兴头上,请再围猎一次,齐后主便又留下继续围猎。猎毕,齐后主才携带冯淑妃回晋阳,调兵遣将,分军向千里径、汾水关发动反攻。齐后主自率主力开上鸡栖原。驻守汾水关的宇文盛派人告急,宇文宪马上率兵来援,大破这一路齐军。齐后主率大军到达平阳城下,周武帝见齐军声势颇盛,周军疲惫,长留下一些将士镇守平阳,自率主力军西退。

齐军包围了平阳,昼夜攻城。城已残破不堪但仍不能攻克。北周守将梁士彦慨慨激昂,身先士卒,激励了士卒。守城军民士气大振,无不是以一当百。齐军再次挖地道攻城,城墙塌陷十余步,齐军将士呼喊着要冲进去,被齐后主下令阻止。齐后主派人召冯淑妃来观看,冯淑妃正在化妆,等她化妆完毕,周军已用木棍塞住缺口,齐军再次进攻,已经冲不进去。

周武帝本已引兵西归,闻平阳危急,又率军赶至平阳,会集诸军,向齐军发起猛烈攻击。齐后主与冯淑妃在阵后并骑观战,东边稍退,齐后主便与冯淑妃率先逃走,齐军见皇帝先跑,随之全线溃败。齐后主逃回晋阳不久,周军又尾追而来。齐后主任便命安德王高延宗为相国、并州刺史,总领山西兵,自己却不顾群臣劝阻,在夜里砍杀守城门的士兵,率少数侍卫逃出晋阳城。他想投奔突厥,侍官多所不愿,许多人半路悄悄溜走。领军梅胜郎也百般谏阻,他这才带着剩下的数十人逃到邺城。穆提婆见大势已去,不得己投降了周军。

周军包围了晋阳,高延宗在北齐留守将帅的坚决要求下,即皇帝位。周军四面攻城,终于攻破东门,周武帝率数千人冲进去,却在城内展开基战,周武帝几乎被困在城内,好不容易才突围出城。直到二次组织攻城,才占领了晋阳,俘虏了高延宗。谁知齐后主在邺城,听望气的人说,当有革易,遂禅位于太子高恒。次年正月,高恒即位,是为幼主。改元承光,尊齐后主高纬为太上皇,朝政大权却仍掌握在高阿那肱手里。高阿那肱对主战将领颇为猜忌,于是齐军士气聚而复散,更加离心离德。周军进兵邺城,齐军出击,大败而归,高纬只得带上高恒东逃。周军攻入城内,俘获百官。高纬逃至济州,留下高阿那肱守济州关,又与穆后、冯淑妃、高恒、韩凤等数十人逃至青州、准备投奔江南的陈朝。不料高阿那肱表面上虽劝高纬先居住青州,暗地里却勾结周军速至青州,将高纬、高恒等人全部俘虏。北齐灭亡。北齐自显祖文宣帝高洋至幼主高恒,凡6帝,28年(550—557年)。

北方自东西魏分裂以来,已近半个世纪,至此终于统一。周武帝准备乘势“平突厥,定江南”,统一全国,可是不久他便病死在征讨突厥的途中,统一全国的事业未能由他完成。但是他为统一所作的一切准备并没有白费,为后来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裕篡晋

晋元兴元年(402年),门阀士族谯郡桓玄代晋建楚,自立为帝。次年三月,出身寒门士族的北府旧将刘裕、何无忌占据京口(今江苏镇江),刘毅、孟昶等制据广陵(今江苏扬州)起兵,打着恢复晋室的旗号,讨伐桓玄。刘毅等帅兵到京口与刘裕会师。然后,合兵进攻建康。讨伐军迅速击败桓玄的抵抗,进而占领建康。此后又派刘毅等帅军西上追击桓玄,陆续镇压了桓玄势力的反抗,迎回被废的晋安帝重登皇位,重建东晋。刘裕起兵成功,任使持节、都督扬、徐、兖等八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从而掌握了军权,尤其是掌握了北府兵这支最精锐的军队。义熙四年(408年),刘裕又升任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的要职,他实际掌握了东晋政军大权。

南燕慕容超认为南方软弱可欺,屡次派骑兵侵入东晋边境骚扰和劫掠人口。刘裕于义熙五年(409年)出兵,北伐南燕,出兵两月后就已包围了南燕首都广固(今山东省益都北),南燕惊慌失措,向后秦求救,秦却未派兵。晋义熙六年(410年)三月,刘裕大军攻陷广固,生擒慕容超,灭掉南燕,收复了青兖广大地区。刘裕声威大震,时人无可匹敌。在刘裕北伐之时,盘踞广州的卢循、徐道覆率部北上,图谋争夺政权。他们在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大败东晋江州刺史何无忌,声威大振,兵锋直指建康。刘裕闻讯,急忙班师回朝,亲率数十人匆忙赶回建康。当时地位和实力仅次于刘裕的豫州刺史刘毅为壮大声势,不听刘裕指挥,率军二万从姑熟溯江而上,以阻击卢循军队。六月,双方战于桑落洲(今江西省九江东北),刘毅大败,狼狈逃走,至使声望一落千丈,这时建康城内,人心惶惶,很多人提议迁都江北,遭到刘裕坚决反对,宣布内外戒严。同时,征发居民修筑防御工事,此时大批援军从而陆续赶到。卢循闻知刘裕还都,就很想退兵,经徐道覆力争,犹豫多日才继续进兵。刘裕也得到了周密部署的时间,坚壁不战。卢循因师老兵疲、给养因难,被迫退回寻阳。试图西取荆州,徐道覆部却遭到失败。卢循、徐道覆又率部东下,与刘裕军激战,又遭惨败,遂率部南逃,不久全被晋军歼灭。

卢循的起义被平定后,刘裕与刘毅的矛盾已日趋激化。晋义熙八年(412年),江州刺史刘毅移镇荆州,力图割据,于是取江州兵和豫州西府文武万余西上。由于刘毅文温尔雅,颇得徒有虚名的名士如谢混等人的欢心,而刘裕气质不文,在结交高级士族方面处刘毅的下风,心中十分不满。这时,刘毅又要求允许起用从弟刘藩做他的副手,以党徒郗僧施担任南蛮校尉的要职。刘裕感到分裂在即,决意先发制人,先收杀刘藩、、谢混等人,他命王镇恶为前锋,自己亲统大兵征讨刘毅,不久就攻克了江陵,刘毅逃走,后不得不在牛牧佛寺(今湖北江陵)自杀。刘裕随之又潜回建康,诱杀了心怀狐疑,欲谋叛乱的豫州刺史诸葛长民兄弟。刘裕在寒门士族中确立起独一无二的统帅地位。军权的高度集中,使寒门士族得以有效地利用武力谋取更大的利益,为王权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谯纵乘东晋衰乱,占据四川称王。后谯纵常与醒玄从兄桓廉连兵侵扰东晋,威胁荆楚。义熙九年(413年)一月,刘裕命大将朱龄石率众二万攻蜀谯纵,力克平模(今属四川省),谯纵部将相继奔溃,谯纵弃成都出逃,尚书令马耽在成都投降,益州就这样被东晋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