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谋略宝库4
2915200000022

第22章 欲擒故纵(2)

“此是我等自来送死,非汝之能也……汝等七次擒住,吾方心服,誓不反矣。”

孔明一笑:“巢穴已破,吾何惧哉!”令武士为他们松绑,然后把脸一沉,斥责道:“这番擒住,再若支吾,必不轻恕!”孟获等人抱头鼠窜而去。

此时的孟获已成丧家之犬,可以与之联合的朋友也只有一人,乃乌戈国国主兀突骨。此人答应孟获,派三万蛮兵为其复仇。这些士兵都身披藤甲。这些藤甲在油中浸上半年后,再放在太阳下晒干,晒干复浸,浸完再晒,如此总共十几遍,然后才制成铠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因此这些士兵号为“藤甲军”。

只说孔明第一次在桃花水边与藤甲军交锋,吃了些亏。他立即唤来土人细问敌人的情况。

第二天,他登上桃花渡口旁边一座大山察看地形。在半路,他忽然发现一条山谷,形似长蛇,两面都是陡峭的山崖,没有树木。这一发现令孔明喜出望外。他叫来众将,一一悄声吩咐了一番。

又令魏延率本部人马在桃花渡口扎起一座营寨,吩咐他,若兀突骨来攻,便放弃营寨,望白旗处而走,而且要在半个月之内,按此办法连输十五阵,放弃七座营寨。

再说孟获一再提醒兀突骨:“诸葛亮多有巧计,只是埋伏。今后交战,吩咐三军:但见山谷之中,林木多处,不可轻进。”兀突骨切记在心。

这时有人来报,说蜀兵正在桃花渡口北岸立起营寨。兀突骨马上派藤甲兵渡河来战蜀军。

魏延按孔明指示出战,且战且走,已败十五阵,放弃了七座营寨。兀突骨虽有孟获的警告,但见蜀军如此“不堪一击”,便愈追胆愈大。

到了第二十六天,他又带兵攻打魏延。魏延领兵转过孔明发现的那条盘蛇谷,跟着前面的白旗跑没了。兀突骨一见山上并无草木,料想此定无埋伏,于是就放心追杀。

他赶到谷中,突然迎面出现了几十辆黑色柜车,挡住了去路。他以为这些均是蜀军的运粮车便杀来,军兵便弃了车而逃。他更是放心,率部下继续追击。等他快冲出山谷时,突然乱石横木纷纷滚下,将谷口堵了个严严实实。其中夹着火药爆炸响声。两边悬崖之上,无数火把从天而降,引着了埋在地里的药线,刹那间,整个山谷火光乱舞。藤甲遇火便着,三万蛮兵就这样全被烧死在谷中。

孔明此时正站在山上往下看,见此惨状,不禁流下眼泪,叹息道:“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

再说孟获正坐在他的寨子中等候消息。忽然来了几个蛮兵,说兀突骨大王已快要取胜,请他前去接应,孟获一听,兴奋地跳上马就走。可到了谷前,他发现兀突骨和他的军队已全军覆没,无一生还。孟获大叫不好,转身要逃。这时,那些大半由蜀兵化装的蛮兵一起动手,将其亲信随从全部抓住。孟获单枪匹马,跑了没多远,就被马岱生擒活捉。他和众亲信又一次成了孔明网中之鱼。

“七擒七纵,自古未曾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仪,直如此无羞乎?”他率人来见孔明。

孔明宣布让孟获永任洞主,蜀军所夺之地全部退还。南方各族深感孔明恩德,为他立了生祠,四时享祭。从此蜀南太平无事。孔明就这样,巧用欲擒故纵计,收服了蛮人的心。

妻子的任性

麦迪是个有耐心的男人,即使他的朋友常常取笑他怕老婆,他还是尽量不和丽莎争吵,遇事总让着丽莎。

一年一度的秋收来临了,麦迪想邀请朋友们到家里聚餐,玩个痛快,可他又担心一旦向丽莎提出来,丽莎马上会宣布绝食。怎么办呢?他动起了脑筋。

几天以后,他对丽莎说:“收割节马上就要到了,今年你不要再做任何甜糕,家里太穷,朋友们不会来的。”

“穷?你在瞎说什么?”丽莎怒气冲冲地打断了他的话,“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富。我不

但要做甜糕,而且还要做得又大又好,请朋友们都来吃。”

“快做,快做!”麦迪心中暗暗喊道,但表面上却说:“好吧,如果你做了甜糕就不要做菜了,我们不能太浪费了。”

麦迪假装叹了口气,转转眼珠说:“菜也不能太多,如果你做了很多,叫人吃不了去喂猪,我们可要破产啦!”

“喂猪?你还想喂猪?我立即叫人把那头大猪杀掉。”

“那么,”麦迪继续说,“答应我,地窖里的那些酒仅仅够我们维持过冬,你就不要拿出来请朋友了,我们对付不了那场面。”

丽莎跺着脚说:“你这家伙,疯啦?谁听说过吃猪肉没酒?我们不但要有酒,而且还要去买咖啡。”

“哦,亲爱的!”麦迪叹息道,“不管如何,我自己不喝酒,我不喝,其他人也不会喝。那酒是我们过冬的。”

丽莎转脸盯着麦迪,发火了:“你要拿出做主人的样子,和朋友们一起把每个酒瓶都喝干。

要不,我可对你不客气!”

丽莎说完就转过身,不再理睬麦迪。麦迪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心里却高兴万分。

收割节到了,朋友们真的来了,酒宴十分丰盛。他们围着桌子喊啊,唱啊,麦迪的声音压倒了所有的人。直到这时,丽莎才明白自己上了麦迪的当,她两眼一瞪,愤怒极了!

楚军灭庸国

战国时期,楚国为了称霸,出兵攻打庸国,庸国军民面对外来侵略,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终于赶走了楚军,并且活捉了楚军将领子扬窗。但是由于看守不慎,被囚禁的子扬窗在被押三天之后就越狱逃回了楚国。子扬窗一回国,立即受到国王召见。

“爱将受苦了,快说说庸国的情况。”楚王急切要报仇。

“大王容禀,我看到庸国军队人马强壮,蛮人们都集中在城里,好像随时准备战斗的样子,现在攻打恐怕要吃亏,不如等我们把所有的军队都集合齐后,再去攻打,凭我们的实力,吸取上次的教训,一鼓作气,就能拿下庸国。”子扬窗答道。

“我以为不可,必须现在马上就去攻打庸国,而且只许战败,不许战胜。”另一位楚军将领师叔接过子扬窗的话,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

“师将军,现在我们刚刚打了败仗,士气低落,本应休整一些时日再战。如果现在继续交战也应想办法打胜,以鼓舞士气才对,为什么要故意打败呢?”其他的将领反问师叔。“说得是,我们不打则已,打就要打赢。”不少将领也随声附和。

师叔说:“敌人刚刚打了胜仗,士气正旺,但也非常容易骄傲。我们现在进攻,敌人必然乘胜还击我。我们再故意打败,敌人必然会认为我们战斗力已经衰弱,再连续战败几次,敌人就会认为我们已经不堪一击。敌人骄傲,必然疏于防范,我们乘机发动真正的进攻,定能取胜。”

“此计确实高妙,就由你来具体部署吧!”听他这么一说,楚王十分高兴地接受了师叔的建议。其他人也连声称好。

于是,楚军分别以多股兵马轮番与庸国军队交战,每次都是交手不久,便“落荒”而退。这样三日之内楚军一连和庸军打了七仗,一仗比一仗败得“惨”,不少马匹、枪械还被庸军缴获,还抓了少部分楚军“俘虏”。庸军感到,楚军已经精疲力竭、不堪一击了,便不再设防,士兵也不再集中了,只剩下部分岗哨。

楚军见庸军已麻痹大意,立即抓住时机,分两路军队开始攻打庸国。同时楚军联合的秦军、巴军也跟随楚军一同包围了庸国。庸军一看这次楚军来势凶猛,不禁大惊失色,原来为庸军助战的蛮人们首先纷纷主动归顺了楚国。庸军孤立无援,又没有设防,很快被楚军消灭。楚军轻而易举地灭了庸国。

无为而无不为

景公让晏子去治理东阿。三年之后,有人向朝廷说他的坏话,景公十分不悦,于是召晏子入朝,欲罢其官。晏子说:“臣已知错,但请再让臣治东阿三年,那时人们必然会说我的好话。”

景公不好回绝他,就派他再去治东阿。三年过去了,景公果然听到了称赞晏子的话,这下景公高兴了,又召晏子入朝,要封赏他,但晏子不肯接受封赏。

景公问他为什么,他答道:“先前我到东阿,让人修筑道路。加速施行有利于百姓的措施,坏人为此责怪我。我力主节俭勤劳、护幼尊长,惩治偷盗无赖,懒民为此怨恨我。权贵犯法,我不宽恕。为此,权贵们又嫉恨我。周围的人欲有所求,若不违法,我就满足他们,若与法相背,我就拒绝他们,为此,贵人们生我的气。于是,这些人对我的怨言恶语到处传扬,朝中亦不例外。一年后,这些诽谤之言也传至您的耳中。这一次我改变了作法。我不让人修路,推延这项利民的措施,坏人为此开心了。我轻视节俭勤劳、护幼尊长,释放偷盗无赖,不惩治他们,懒民为此高兴了。权贵儿子犯法,我偏袒之,权贵们喜而无怨了。周围的人无论有什么请求,我都尽量满足他们,这些人心满意足。侍奉贵人,超过了礼制的规定,贵人们也高兴了。于是,这些人又到处赞扬我,在朝中也能听到他们赞扬我的话。这些‘好话’也传入您的耳中。三年前您要处罚我,其实我该受赏;现在您要封赏我,事实却是我该受罚,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能接受您封赏的原因。”

景公至此方知晏子之贤,就把治理国家的大任交给了他。只过了三年光景,齐国实力大增,跻身于强国之列。

这故事记载在《晏子春秋》中。晏子想要获得景公的信任,他直率地将他的治政之道付诸实践,却受到诽谤。为此,景公差点就罢了他的官。接下来的三年,晏子采取放任的态度,暂时放弃了他那些治政之道,并因此而获得一片赞扬之声,景公也对他产生了好感。这样,他就有机会,以雄辩的口才鼓吹严法治国的主张了。

晏子以“欲擒故纵”的策略暂时放弃原则,最后,不仅为他带来职位,而且也使景公对他的高尚官品深为敬佩。

【后记】

古人说:“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欲擒故纵就体现了这种“擒”与“纵”的巧妙关系,兵法上讲:穷寇勿追。它的含义就是示敌以一线生机,使它失去决一死战的决心。而产生侥幸逃脱、不战而求生的思想,造成有利于我的战机。

欲擒故纵,“擒”是目的,“纵”是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这里的“纵”不是“纵虎归山”,而

是有目的地放松一步,以防敌人狗急跳墙,做垂死挣扎的反扑。当然,行此计的人,必有远大的眼光、过人的耐性,制造出最有利的战机,然后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