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室家庭教育
291700000003

第3章 胎教:妊娠过程中的子女教育

神秘而讲究的嫔妃妊娠规章

关于王后嫔妃的妊娠,我国古代有皇后神迹受孕和分娩的传说。开国皇帝之母,要么在野外踩大人脚印,便是梦见神、龙、日等非同寻常的事物。后嗣皇帝投胎以至落生也有不同寻常的迹象,只是后嗣皇帝之母生活在宫中,无法到野外踩大人脚印。例如汉武帝之母是这样受孕的:汉武帝的父亲景帝曾坐在崇方阁上,见丹霞涌起,赤龙盘旋于栋间,遂将此处作为王夫人的卧房,改名为猗兰殿。后来王夫人在此梦见太阳冲入自己怀中,于是怀胎生下武帝。至于魏文帝曹丕出生时,史载有一团青色云气,圆如车盖,覆在其体上。唐太宗在胎中,便能将声音传出母体之外。分娩时,其母没有任何感觉,而太宗已生出来。宋代仁宗皇帝,更有仙人转世之说。仁宗母李氏梦见一位羽衣仙人,从空中跌足落下,对她说:“来为汝子。”仁宗幼年时,常常拒穿鞋袜,徒步禁中,被太监呼为“赤脚仙人”。这些神迹的传说实际是统治者给皇帝赋予神格,为他们统御天下而准备的神秘的谣传,今天的我们只可当做趣谈,不可信以为真。毕竟皇妃皇后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要经过十月怀胎才能分娩,有关王后嫔妃的妊娠过程,历代皇室也是十分讲究的。

宋仁宗赵桢的寝陵

皇子出生前后的情况,对外界来说是一件极其神秘的事情。在中国,由于历代皇帝们都非常重视医学,所以,宫中皇后及妃子怀孕、生育有一套完善的专门流程,王后嫔妃妊娠期备受重视,会得到特殊的关照。一般各代都有这样的规矩,后宫一旦发现有女子怀孕,便为其置办待产和分娩的场所,称为月子房或产阁。尚药局就会派专门的御医来负责。在妊娠7个月的时候,就要计算好分娩的日期。南宋宫中规定,后宫怀孕七个月,宫中有关机构置办产阁。照例提取皇帝赐给产妇的物品,包括大量的罗、绢、金、银、日用品、食品。太医局指派产科大小方脉医官,入内廷日夜值班,观察产妇,画出产图,指明禁忌食物,备好药材、催生物件。产婆与乳妇也准备就绪,并告知学士院撰写净胎发祝寿文。皇子出生,立即上奏皇帝。

而皇室孕妇分娩的过程总鲜为人知,因为历朝历代的史书中关于皇室孕妇分娩过程的记载都不甚详细,因此皇室孕妇分娩就显得极为神秘。据说,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根据他们的游牧生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皇后分娩规则,十分有趣,可作参考:皇后待产时,先造团白毡帐四十九座,皇后在其中最大的一座内待产,其余四十八座内各有角羊一只,一人扭着羊角,另几个人抓住羊的其他部位,等待中间帐内的动静。皇后帐内,分娩在即,翰林院使负责抱住皇后胸部,产婆在下面准备接生,皇后身下铺着甘草苗。分娩之时,皇后自然是痛苦难忍,不禁失声叫喊。这时,四十八座小帐内诸人同时用刀割羊角,四十八只羊一齐痛叫,淹没了皇后的痛叫声。此法旨在用羊代皇后忍痛。现在听来颇有“掩耳盗铃”的嫌疑,但是对于皇室而言却是必需的,他们的目的是不愿意让外人探知自己这种无法避免的和常人一样的生产过程。皇后帐内若传出生男孩的消息,守在帐外的契丹君主便穿上红色的衣服,并命令乐队奏乐。其后,皇帝与近臣饮酒,以示庆贺。

皇帝对生子是十分重视的。任何一位皇帝三十岁过后未有皇子出生,便会忧心如焚,因此无论是皇后还是嫔妃生育,皇帝往往亲临现场,守在门外。如诞生的是男孩,朝廷便会一片欢腾,皇帝还要举行盛宴,接受大臣们的称贺或者厚赐群臣。例如晋元帝时,皇子出生,皇帝赏赐群臣,大臣殷洪乔接受赐品时谢恩说:“皇子降生,举国欢庆,微臣没有什么功劳,却得此厚赏!”此番迂腐之言,引得晋元帝大笑,说:“这事你哪能有功?”众臣忍俊不禁。

周王室的后妃胎教之制

姬周王室在尚未取代商王朝之前,已经是一个文明程度很高的宗族,其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极为注重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培养。而对未来君主道德的培养,更是从胎教就开始了。

周朝能够以仁厚立国,母亲、后妃的德行起了重大的作用。太姜的儿媳太任,是王季的夫人、周文王的母亲。太任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

太任的夫君王季是一位具有仁德风范的父亲,他以仁义来治国,因而各地诸侯都很拥戴他。王季的事业,得力于太任的辅佐。太任非常仰慕婆婆太姜的美德,太姜主持后宫立身端正,最终使得宫廷上下一派祥和。

在太任怀孕的时候,眼不看邪曲不正的场景,耳不听淫逸无礼的声音,口不讲傲慢自大的言语。从不歪着身子睡,也不偏斜着坐,更不跛着脚站。不吃气味不正的食物,不吃切割不正的食物,不坐摆放不正的席子。所以文王生下来就非常的聪明,圣德卓著。太任教他一,他就识得百。君子赞叹说,这都是因为太任的胎教做得好。文王能够成为圣德的先君,奠定周朝八百年不衰的基业,与母亲太任给予端良母教是分不开的。

武王妃邑姜也很重视胎教。成王的母亲邑姜孕育成王的时候,站立时从不一脚支地,坐着时从不歪着,一个人独处时也不散漫放肆,生气时从不出口骂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经过2000年历代学者、中医学家的研究,以及宫廷内外的推行,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胎教思想体系。周朝有明确规定:“王后有身瑞,七月而就蒌室。太史持铜而御户左,太宰持升而御户右。此三月者,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则太师抚乐缊瑟而称不习;所求滋味非正味,则太宰倚升而言曰:‘不敢以侍王太子。’”由于王后承担着生产“王子”的重任,吃饭时左有太师弹奏音乐,右有太宰侍奉菜肴。如王后因怀孕而心情不好来点非礼乐或者辛辣生冷的口味时,太师会以“不习”谢绝,太宰干脆以“不敢”搪塞。

西汉学者刘向认为,胎儿能够感知母体内外的一些刺激,因此孕妇的身心愉悦对胎儿的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胎教的目的在于生子,“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因此,母亲怀胎后要注意“慎所感”,以防胎儿通过母体对外界食物的不良感应。他说:“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恶则恶。人生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他认为人的本性与世间万物是相通的,感应什么。因此女子在因此女子在怀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所想和所做的。言语行为如果与善相应,就感得良善的孩子,如果与恶相应,就感召不善的孩子。儿女的性情容貌和万物相像的,都是母亲与万物相感的结果。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认为人之性所以有贤愚善恶,并非天意所致,而是人在受胎时所禀受的天性有厚有薄,“故性有善有恶也”。他说:“禀得坚强之性,则气渥厚而体坚强,坚强则寿命长,寿命长则不夭死;禀性软弱者,气少泊而羸窳,羸窳则寿命短,寿命短则早死。”据此,他提出:“禀受其气故巧于御。”即主张在受精怀胎时就要时胎儿“禀得坚强之性”,否则“生子不备,必有大凶,聋、盲、气遭胎伤,故受性狂悖”。

《颜氏家训》在首篇中就开门见山教子孙如何胎教:“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按照古代圣人的做法,怀孕三个月,胎儿定型了,就将孕妇单门独院地安排一个环境,孕妇所见所闻所食用,都是“绿色”的、健康的,墙上最好挂些名言警句,房里最好摆放上文房四宝、经典名著,给孕妇营造一个好的人文环境。

现代优生学的发展,以及不断完善的胎教理论证明了我国古代皇室胎教的科学性。

日本著名学者阿部顺一教授。他对127名孕妇进行了胎教指导,生下的孩子71%智力超常,他据此编写的《英才之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在伦敦,英国产前心理学会成立大会上,科学家指出,如果孕妇希望婴儿将来成为一个精神稳定、乐观的人,她应该在孩子出生之前为胎儿唱歌。胎儿能感受到母亲歌声的振动,使胎儿获得感情、感觉上的满足,正如营养成分能满足胎儿机体的需要一样。母亲为胎儿唱歌,相当于一种产前免疫,可为胎儿提供重要的记忆印迹。这样,孩子出生后一听到母亲的声音,就会停止啼哭而安静下来。

有的国家还开设胎教学校,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产科医师就创办了一所胎儿大学,让胎龄满5个月的胎儿上课,每天3次,每次5分钟。上课内容有语言、音乐、体育。先让孕妇用手轻拍腹壁,胎儿会出现相应的踢脚动作。这样反复进行,使母儿沟通,然后对胎儿讲话、放音乐。胎儿6个月后母亲用传声器让简单的讲话声、笑声、歌声传入子宫内,也可用琴弹一些音符,使胎儿认识音调。这位医师还为这些胎儿在出生后发文凭,授予学士学位,戴上方帽子。自1979年以来,这所胎儿大学已陆续培养了几千名学生。据说这种胎教使孩子在学习上容易理解吸收,有助于智力超常,发育良好。

中国皇室教育启示2:养成教育从胎儿出生前开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心理,因此,家长们对孩子都煞费苦心。孩子的后天教育固然重要,但科学证明,良好的教育要从胎儿开始。借鉴周王室的胎教经验,结合现代人的生活特点,将周王室的胎教内容诠释如下,以供各位家长参考。

1.孕妇的行住坐卧都要礼貌端庄,不可邋遢随便。

2.慎选视听,避免接触引发紧张情绪的电视、广播、网络或杂志等传媒中的内容。因为这可能影响到准妈妈的情绪,准妈妈情绪不稳定的话,势必会影响到胎儿。只有准妈妈情绪安稳,胎儿才会安定。

3.注意自己的言语造作和内在的起心动念。女性在妊娠期要以“七情”调节,以真、善、美的言行去影响、感化胎儿,通过对孕妇的情绪调节创造温馨的氛围及和谐的心境,通过母子间的神经递质作用促使胎儿良好的发育,以达优生目的,奠定日后成材的基础。

4.合理饮食。为养护胎儿,孕妇必须注意起居与饮食宜忌的调摄,在讲究营养的前提下要以“清淡”为主,不吃切割不恰当、难以咀嚼的食物,以保证母体有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体内环境,保证胎儿健康发育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