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农民思想家
2918100000001

第1章 引言

他从水乡小镇走来,身上散发着农民特有的气息。

他关注着社会,关注着国家命运,将自己经营的企业作为实验园地,在乡镇企业这一“苏南经济模式”的创新机制里苦苦求索,在经济管理的茫茫海洋中辛勤游弋,终于品尝到“正果”的甜蜜。

他出入名牌大学和政府高级机关,头戴“客席教授”和“共和国功勋人物”顶级桂冠,面对教授、学者口若悬河,语出惊人,话语中不时地闪耀着思想的灵光。

他为中国内地上上下下所认可、所接受、所推崇,甚至让理论权威人士叹服。他的风度彰显潇洒,他的气质流露娴静,他的外在形象表现在无言中。可你一接触他,就知道他内心的灼热。

他,就是袁勤生,江苏省常熟市江南仪表总厂厂长,现为常熟市名城实业有限公司总裁。

袁勤生在40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生涯中进行了认真的改革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将此上升为理论,被誉为“农民思想家”。他没有显赫的书香门第家庭背景,没有寒窗苦读值得自豪的高学历底气,但他的改革实践和管理经验,他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界和思想理论界所产生的影响力,却是广泛而深远的。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杨守松在他的长篇报告文学《苏州老乡》中,说袁勤生有三个“全国第一”:一是“有一辆专用凯迪拉克轿车,是乡镇企业家中最好的”。这辆轿车是袁勤生于1991年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时引进的,当时这种高级轿车还不多见,他风风光光地出入于县城、省城,格外引人注目。二是“第一个被大学聘为客席教授的乡镇企业家”。他早在1987年就被南京大学聘为客席教授,以后又被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等7所大学聘为座上宾,数十次走上名牌大学讲台,十分自信地和广大师生交流,受到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并产生强烈共鸣。三是“乡镇企业家中第一个出版专著的人”。他于1990年写下《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以“独特的思维方式”,解答了企业改革和管理的种种难题。以后又出版《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和《开明管理与以人为本》中英文双语本,受到企业界人士的广泛推崇,总印数达到8万多册,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杨守松的《苏州老乡》发表不久,袁勤生又创造了一个重要的“全国第一”,那就是:他总结10多年企业管理实践,于1991年2月率先提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他的论文《以人为本一体化激励工作法》荣获“全国《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特等奖”。他的学识和一系列管理论点,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被专家学者称为“袁勤生管理思想”。

袁勤生荣誉多多。

1990年2月,袁勤生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嘉奖令;1992年被评为“江苏省商企界十佳传奇人物”;1994年4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经贸委和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全国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荣誉称号;1997年被美中友协推荐授予美国纽约州首府奥本尼市“荣誉市民”;2008年6月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管理科学成就奖”;2009年10月被授予建国60周年“共和国功勋人物”称号;2011年荣获“建党90周年当代中国管理创新突出贡献奖”;2012年7月被授予“中国崛起?共和国建设功勋人物”殊荣……

从1983年到2005年的20多年中,袁勤生接待国内外120多万参观学习者,为北京、河南、山东、上海、浙江、江西和江苏等地25万人做报告,在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中引起强烈反响。

袁勤生的事迹,先后载入《世界人物辞海》、《中华名人大典》、《中华成功人才大辞典》、《中华优秀人物大辞典》、《影响中国500位专家》、《中国专家学者辞典》、《中国当代创业人才》、《中国专家人才库》等10多部大型辞书和书籍。

一个成功人士,在成长、成熟的过程中有其关键的生活节点和亮点,有着引人注目、值得自豪的荣耀。让我们回放袁勤生在各个时期的精彩镜头,一起步入那些已经尘封却令人难忘的历史。

镜头之一:吴仁宝一行参观江南仪表厂

1985年8月11日,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带领全村班组长以上干部60多人,兴致勃勃地来到江南仪表厂参观。其时,江南仪表厂虽然已成为常熟市的先进企业,被确定为江苏省仪器仪表定点生产企业,并被评为“江苏省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苏州市文明单位”,但各项管理工作还刚刚起步。与江南仪表厂相距不到60公里的华西村,已从“农业旗帜”升档为“三业并进,实力雄厚”的先进典型,在全国声名显赫。吴仁宝这位大名鼎鼎的党的十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却带着村党支部全体班子成员和全村生产经营骨干,恭恭敬敬来到这里实地参观考察。

袁勤生领着吴仁宝等一拨人毫无保留地逐一参观各个车间,参观完毕后招呼大家在会议室坐定,认真地介绍他们厂如何铲除特权、起用人才、改革分配制度和调动职工积极性等一些做法。袁勤生强调,他们的改革管理还在摸索阶段,今天将本厂一些做法和盘托出的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听取吴书记以及各位的意见。

华西村的领导和骨干们认认真真地听取袁勤生的介绍。袁勤生介绍完毕后,吴仁宝说:“刚才我们看到厂区内鸟语花香,车间中一尘不染,就知道你袁厂长管理有方。现在听了介绍,更是肃然起敬,你们大刀阔斧地改革分配制度,彻底打破大锅饭,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以及你们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的做法,既新鲜,又实用。你们的经验十分宝贵,华西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我们回去后一定马上借鉴、推行。”他对陪同参观的常熟市委书记孟金元说:“你们这个袁厂长很有胆略,是个难得的人才,党委政府应该及时总结江南仪表厂的经验……”

孟金元书记认真地点点头,说:“一定,一定。”

不久,孟金元在《常熟日报》上撰文,亲自介绍江南仪表厂的改革管理经验,并号召常熟全市企事单位向江南仪表厂学习。1990年8月袁勤生著作《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出版后,吴仁宝特地派人来到江南仪表厂向袁勤生索取书籍,将书分发到全村30来个企业的班组长以上干部手中。

镜头之二:与“同济”师生对话

1987年12月19日。

江苏常熟江南仪表厂。

上海同济大学70多名师生来这里参观,袁勤生在厂部会议室向他们介绍治厂经验。

袁勤生说:“我刚进江南仪表厂时,企业濒临倒闭,人心涣散。原来的厂领导决定开除6名后进职工,可我在大会上宣布,我不仅现在不开除一个职工,而且今后也不会开除一个职工。”

不少师生不理解袁勤生的话,于是有了以下的对话——

问:“为什么不开除后进职工?开除职工是厂长的权力。”

答:“对,开除职工是厂长拥有的权力,但我认为这是最简单、最粗暴的做法,是一个厂长无能的表现。这好比一名医生,诊断不出病因,或者拿不出良方妙药,就大笔一挥,马上转院。”

问:“如果一个职工犯了错误,又屡教不改,你们又规定不开除,那怎么办?”

答:“我们厂如果无能为力了,那说明这个职工已够得上法办。如果他还没有被法办,还在我们厂里上班,就说明他还可以教育过来,我就不能把他一推了事。凡社会能容纳的人,我们江南厂也能容纳。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拢聚人心,以教育为主,让所有的人都心情舒畅。包拯手下不是有张龙、赵虎、王朝、马汉?他们都当过强盗,但在包拯手下都忠于职守,协助包大人惩恶锄奸。为什么呢?还不是这位黑脸宽宏大度,虚怀若谷,能容纳人……”

问:“现在不开除职工我们可以理解,可你为什么又宣布今后也不开除职工呢?”

答:“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整体,厂里的职工不仅是企业里的一个人,也是社会的一员。这个人屡教不改,厂长要开除他很容易,可是开除到哪里去呢?你不能开除他的球籍呀!如果开除了,让居委会的老太太去管他,会给社会增添不安定因素,难道我们一个厂长,就自甘认为比不上街道居民委员会的老太太吗?厂长握有行政指挥权、经济分配权和思想教育权,掌握这么大的权力,不能教育和引导后进职工,把他们开除到社会,叫没有实权的居委会、村委会干部去教育,这不仅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也确实是自己消极无能的表现。所以,我在企业大会上对职工说,我厂长有开除职工的权力,但我不用,今天不用,明天不用,永远也不用。”

问:“那么,这样职工不都捧上铁饭碗了吗?”

答:“是的,我就是要让职工有这种安定感。很难想象当一个职工时常担心着自己命运的时候,还能积极主动地为企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改革是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水平,看你是不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科学合理地进行生产调度,而不是把矛头对准工人,让工人朝不保夕充满危机感。所以,我就是要打破大锅饭,保留铁饭碗。”

一个学生问:“开除职工是厂长无能的表现,那么学校开除学生,是不是校长无能的表现?”

答:“可以这么理解。”

拍手。

镜头之三:当干部必须首先自报

1984年11月5日。

江南仪表厂职工大会。

袁勤生宣布一项重要决定:从1985年开始,江南仪表厂实行“干部自报考核选聘制”,每年12月15日到30日为“干部自报日”。自“干部自报日”起,所有中层以上在职干部一律中止职务,所有干部和职工均享有自报当干部的权力。在干部自报日的期限内,申报人需填写一张《干部自报申请表》,写明拟任职务、任职目标和工作措施。现职干部到时不报则视为自动弃职,由厂部另行安排工作,当一般职工。“干部自报日”期限结束后,由厂党总支、厂行政按照干部“四化”要求,对自报对象全面考察,择优录用,再由厂部发文任用。不论新任还是原任职务,每年必须履行一次手续,有业绩的可连报连任。所有干部任职的第一程序是“自报”。

袁勤生的话刚说完,会场里马上引起一阵波动,不少人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这个说:“人人可以当干部,谁当工人呀,那不是乱套了?”那个道:“这样不是培养了职工的当官心理?长此以往会个个官迷心窍。”

此时,袁勤生放大嗓门说:“请大家安静,听我解释,这并不存在人人当干部的问题,大家自报以后,还有一个考核聘用的必走程序,但我们鼓励全厂职工都来参与。只要哪个职工认为自己的能力超过某个现职干部,相信自己干起来会胜过他,你就可以瞄准他与之竞争,到时候大胆地毛遂自荐,表露心迹,千万不要认为是难为情的事。‘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认为,主动报名当干部的职工是有理想的表现,我们鼓励职工为企业挑重担,这同那些官迷心窍、投机钻营、不择手段挤进干部队伍的行为完全是两码事,如果今后发现有人讽刺嘲笑自报后未能通过考核聘用的干部,应视为打击先进来处置……”

袁勤生这番话,让全厂职工心头热烘烘的,也有些干部开始坐立不安。人人都有自尊心,如果不把工作做好,自己的职位被哪个职工“竞争”去了,多难堪啊!

“你把现职干部统统废掉,特别是那些副厂长,是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你袁勤生超越了职权范围,不对啊?”有人说。

“我们不是把现职干部统统废掉,而是要引入竞争机制,每年履行任职手续,为‘能上’的同志提供机会,使‘能下’的同志形成正常的‘气候’;我们反对干部终身制,也不搞干部任期目标制。再说,企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生产经营效益进行的,我们的这一制度只要对生产有利,就是对的。生产搞不好,企业要关门,上级任命的干部不等于零?如果副厂长认为自己是称职的,不仅可自报续任,也可自报主持常务工作或厂长。”袁勤生说。

那人听后,闭口不语了。

镜头之四:龚心瀚一行访问江南仪表厂

1987年3月10日。

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龚心瀚和上海出版局局长袁是径,带领上海文化界42名负责干部专程参观考察江南仪表厂。《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和新华社上海分社的记者随行。

龚心瀚有段传奇经历。1969年,身为《解放日报》编辑、评论员的他去黑龙江逊河公社双河大队采访,连夜写出支援边疆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保护国家重要财产而英勇牺牲的新闻报道,这篇报道在《解放日报》发表后,引起毛泽东注意。《红旗》杂志发表评论员文章,在全国立即掀起学习英雄思想、走英雄道路、创英雄业绩浪潮。“文革”中,龚心瀚与造反派“工总司”对抗,被张春桥、姚文元投入监狱。狱中的龚心瀚坚持真理,被邓小平称赞为“真正的硬汉子”。龚心瀚曾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党刊《支部生活》负责人,1983年起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1993年至2006年任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委主任。他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颇有研究,有着极高建树和贡献,是中国文化界、新闻界泰斗级人物。

此次龚心瀚带着上海文化界一帮人来到江南仪表厂,和厂长袁勤生探讨企业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其时江南仪表厂已总结出一套“四改一渗透”的管理经验,其中的“一渗透”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改革的全过程。全国各大报刊,包括上海的几份大报都介绍了江南仪表厂的这一经验。袁勤生还应邀分别到上海市经委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上海市文化局党委、上海市仪表局党委、上海市铁路局党委、上海市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以及上海宝钢、上海金星电视机厂、浦江电表厂等一批工厂和奉贤县三级干部大会等做过报告,在上海有较大影响。

龚心瀚半开玩笑地对袁勤生说:“袁厂长,你们厂的改革经验已成为大家的热门话题。我们是真诚地前来拜访你的,你看我们上海的文化界负责人都来了,你今天一定要和盘托出,我们一定把你的真经带回去,让‘江南’厂的经验在上海开花结果。”

袁勤生笑着说:“龚部长你太客气了,上海是全国的老大哥,一切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学习的榜样,特别是经济工作,我们要依靠大上海。我们江南仪表厂在改革方面只是做了一些探索,目前还不能说是太成功,更不是什么‘真经’。但我对龚部长的到来,以及你带领这样一帮重量级的人物来到我们企业是非常感动的,我会尽自己的努力,把我们厂的工作做好,同时把近年来在企业中推行的各项改革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做法与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也希望你们多提宝贵意见……”

紧接着,袁勤生把如何改革经济分配制度、招工用工制度、产销管理制度、干部任用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一一介绍给上海贵宾。他强调:“……推行企业改革是极其艰巨复杂的社会变革,涉及各个领域,触动方方面面,必然会产生许多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改革中,既强调要决心大,措施硬,对看准了的问题抓住不放,敢于动真碰硬,真抓实干;又强调要心肠热,工作细,把和风细雨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的全过程。至于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我认为要注意这么几条:一是要坚持以情感人。从激发情感入手,把各种道理寓于情感交流之中,使职工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思想上受到教育。二是要以理服人。通过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使职工从思想认识的深处意识到对与错,是与非,从而达成共识。三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因人制宜地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四是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运用典型榜样的方法,来激励广大的职工。五要坚持表扬和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激励和发扬正气,形成团结、拼搏、进取的局面。特别是要围绕提高人的素质,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不文明习俗,诸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吵闹、过量饮酒等小节行为,既不用罚款惩罚管理,也不放任自流,从尊重人的观念出发,用激励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

袁勤生的介绍,龚心瀚等其他领导颇感兴趣,不时地插话,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势头,交谈的气氛热烈而活跃。

龚心瀚一行回去后不久,上海各报对江南仪表厂的改革经验又一次进行了密集报道。

镜头之五:“以人为本”获关注

1991年2月,袁勤生在《半月谈》杂志发表《以人为本一体化激励工作法》论文,引起思想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为此,他于1991年7月获全国“《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别奖”。

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央和地方报刊,都腾出大块版面,刊登《以人为本一体化激励工作法》一文,或介绍袁勤生这位传奇式的农民思想家。

《衢州日报》1991年7月6日发表缪宏的访问记《袁勤生和他的“开明管理”》。文章说—

当我们来到常熟市学习考察时,好客的市领导热心地向我们介绍说:“你们浙江出了个鲁冠球,我们苏南也出了袁勤生,他的那套‘开明管理’,听了准让你们觉得新鲜。”

出常熟市区20多公里,我们来到了王庄乡办的常熟市江南仪表厂。步入厂区,我们一下子被这座花园式工厂吸引住了,真不敢相信这是一家乡镇企业。

厂长袁勤生一见到我们便开门见山地谈起企业的“开明管理”。他说,在企业管理中我一直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开明管理思想,我认为,一个企业只要调动了人的积极性,抓住人的要素,提高了人的素质,企业就能兴旺发达,而且长盛不衰。据了解,袁勤生的“以人为中心”开明管理思想,主要是要尊重人、关心人和培育人,真正把工人当主人,其开明的管理制度规定:不准对职工罚款;不开除职工;客观原因造成违纪不予追究,等等。工人认为这种开明管理制度合情合理。

……

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江南仪表厂立即掀起了参观潮,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级领导、工厂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从四面八方涌入江南这一乡镇明星企业,听取袁勤生介绍他的先进理念。中央和省市领导同志来了,国家机关部门的负责人来了,新闻界的大记者和理论界的学术权威来了,大专院校的师生来了,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的官兵来了,各地各级干部培训班的资深学员来了,全国重点企业的干部来了,联合国有关专家学者和世界各国的“老外”也来了……参观造访者接踵而来,企业门庭若市,送走一批又来一批,江南仪表厂不得不成立接待办公室专事接待。有的参观学习团队还不惜打破行程计划,等候半天也非要听取袁勤生的亲自介绍。此外,袁勤生还不时被各地工厂、机关、部队、学校请去讲课,忙得不可开交……

镜头之六:《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引发轰动

袁勤生总结10多年的治厂经验,于1990年8月正式出版《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这是中国第一部由乡镇企业家亲自撰写的经营管理方面的论著。

《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出版后,中央电视台立即在《新闻联播》中做了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华日报》等全国几乎所有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都做了报道或转载。《新华日报》破天荒地用9个版面(其中2期为头版)进行连载报道。

1991年2月11日,《书讯报》发表题为《农民企业家著书立说—出版》的消息。这条消息称:“由农民企业家袁勤生撰写的企业管理专著—《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一书,最近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首发式日前在江苏省常熟市琴湖饭店举行。该书记载了袁勤生治厂十余年,使企业从濒临倒闭到逐年发展的个中原委—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创出自己的独特管理方法:以人为中心,推行开明管理。该书艺术地将思想政治工作寓于企业管理和经济工作之中,言之成理,令人信服。它的出版,对于广大企业管理研究人员,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实际工作者,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指导作用。”

1991年3月5日,《新民晚报》发表东苏村撰写的题为《写活了企业管理》一文,对《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做了高度评价—

都说思想政治类读物难写、难销。《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上海人民出版社)却印了1.5万册还供不应求。书名冠以“企业管理”,实际是围绕“以人为中心”推行文明管理的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晶。

此书能引人入胜,给人启迪。原因无他,一是书是由实践的人以他丰富的实践经验,独特的思维方式写成的,“实践出真知”,它为人们解答了企业管理中面临的种种难题。二是写管理意在写人,因为人是企业的主体。管好一个企业,关键在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其核心是让工人当家做主。作者推出了不少别开生面的新方法,如“工人管干部”、“尊重工人爱好”等。在治厂实践中,作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的价值观。特别是从一般意义上的“领导”上升为领导艺术之间的甘苦,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无论是从事实际管理或理论工作而又有志于著书立说的同志,都可以从此书的写作和畅销中得到借鉴,得到启示。

全国媒体对《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的广泛宣传报道,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出现了全国各地数千人来信来电求购书籍的现象,令袁勤生和他的助手应接不暇。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连续3次印刷,总计发行5.5万册,在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单本年度出版中名列第一,这在当时萧条的书市中是个奇迹。

镜头之七:袁厂长让教授叹服

1991年10月5日。

上海交通大学报告厅。

80多名正副职教授坐在一起,正等待讲课者授课。

一位两鬓花白,架一副老花镜的老学者问旁边的一位年轻教授:“今天谁来讲课?”

“听说是位农民思想家,姓袁,你知道吗?”年轻教授答道。

“没听说,没听说。”老者摇摇头。

说话间,袁勤生由学院党委一位领导陪同走进教室,来到讲坛上,向台下的教授们打招呼:“大家好,教授们好!”

教授们立即报以热烈掌声。

大家都在注意观察这位“农民思想家”:身材矮小,穿一件浅色西装,打一条紫色领带,一口浓重的常熟乡音。

学院党委领导简要地介绍讲课者的身份后,袁勤生开始了此次难忘的讲课。

“各位教授,今天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和上海交大这么多令人尊敬的灵魂工程师,尤其是高级教授们进行交流,感到十分欣慰。虽然此时我怀着战战兢兢的心情,生怕讲得不好让你们浪费宝贵时间,可我还是有信心将我的有关真实想法和盘托出。以前,我很渴望进大学校门进行深造,可限于家庭的经济条件让我失去了机会。我是土生土长未读多少书的农民。刚才你们院党委领导说我是个‘农民思想家’,我真的很惭愧,我并不是什么家,也没有多少思想。充其量是一个长期在基层,打滚在生活中的乡镇企业经营实践者,一个在企业管理领域中‘摸石头’的探索者……”

此时的教授们才发现,这个“农民思想家”很会讲话,而且没有讲稿,口若悬河。

这天,袁勤生的讲课题目是:《让职工做工厂的主人》。他说:“……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论,特别是一些境况不佳的企业,领导者在做辩解时总是这么讲:‘我们单位实在太复杂了,这些人真难弄。’把企业不景气的责任归咎于群众,而不在于领导者本身。还有更具体的辩解:‘我们那里职工文化素质差,和他们讲不清道理。’‘我们那里知识分子成堆,讲道理讲不过他们。’‘我们单位老资格的人多,难摆平。’‘我们单位小青年多,真难弄。’凡此种种,怨天尤人,就是不怨自己。我觉得持这种观点的人难以领导好企业,因为他违背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他轻视本单位职工,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只有信任自己的职工,才能赢得职工的信任,才有真正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光有厂长的职务,而鄙视职工,你就只能有权而无威,最终变成光杆司令……”

台下的教授们,从轻视到惊奇,从好奇再到信服。在近两小时的报告中,教授们用7次热烈掌声给予回报。听罢报告后,学院领导向袁勤生赠送上海交通大学纪念品。教授们请求自费购买袁勤生刚刚出版的《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书籍,然后自觉排起队来要袁勤生签名,这让袁勤生十分感动。

事后袁勤生说,初上讲台时确有一点紧张,面对的对象毕竟是培养国家高端人才的名牌大学里知识渊博的教授,后来我越讲越坦然,越讲越充满自信。其实这些教授,更需要听取来自基层实践者的体会和想法,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探索者的实践措施。

镜头之八:随胡锦涛出访

2005年11月15日。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晴空万里,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风格迥异的广场雕塑,充满古典风情的西布莉女神,绚丽多彩的尼普顿海神喷泉,极尽奢华的王宫……处处彰显这座欧洲著名历史古城的高贵典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应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之邀,出席在这座摩登城市举办的首届中国?西班牙工商峰会。随胡锦涛主席出访的除国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外,还有中国企业家代表。

卡洛斯国王在王宫举行盛大宴会,热烈欢迎胡锦涛主席一行。峰会在富丽堂皇的马德里会议宫开幕。胡锦涛主席在热烈的掌声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西两国首次举办这样大规模、高水平的企业家论坛,对促进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中西两国企业在更广阔的地区和更多的领域扩大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峰会期间,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和工商企业通过交流协商,签订了加强双边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文件。

在随同胡锦涛主席出访的人员中,有25位中国企业家,袁勤生也在其中。

峰会期间,随访的中国企业家们受到胡锦涛主席和夫人刘永清的亲切接见。胡锦涛在和袁勤生握手时说:“听说是你最早提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还出了几本书。这很好呀!”袁勤生听了非常激动,忙说:“总书记好!”

接见结束时,胡锦涛主席和夫人刘永清和25位企业家一起合影留念。袁勤生在第二排中间,和胡锦涛紧挨在一起。

欧盟中小企业协会对袁勤生的到来十分重视,特地组织西班牙企业家和他进行了广泛交流。袁勤生向欧盟中小企业协会和西班牙企业家赠送他近期出版的中英双语本《开明管理与以人为本》一书。

镜头之九:“请你去北京做报告”

1995年10月17日,时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到张家港主持全国首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前,途径常熟做短暂停留。在虞山饭店会客室里,常熟市委、市政府几位领导正准备向刘副部长汇报工作,可刘副部长提出先和常熟的“农民思想家”袁勤生见见面、谈谈话。秘书马上打电话到江南仪表厂,袁勤生刚好在厂未出门,接到电话后马上赶来了。

刘云山是先前听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霞林详细介绍后认识袁勤生的。此次他见到袁勤生十分高兴,不加寒暄开门见山地说:“老袁,给你半小时,请你谈谈最近思考的问题?”他知道袁勤生对思想政治工作有自己的想法,不时地在媒体上看到他的文章。

袁勤生以共产党的最大优势是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长处是人民当家做主为主题,谈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党的领导人为实现同一目标的不同做法,席间语惊四座,谈笑风生。

袁勤生一口气讲了很多。他看了下表,已快半小时了,便戛然而止,对刘副部长说:“差不多半小时了,不超过原定计划,讲得如有不妥的地方请多批评。”

不料刘云山意犹未尽,说:“不急,我向你提个意见。”

袁勤生一惊:自己在什么地方讲错了?赶忙正襟危坐聆听批评。

“请你把普通话学好,我请你去北京做报告。”刘云山笑着说。

袁勤生也笑了,意识到自己的普通话确实太差劲,半小时的汇报,都由陪同的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王霞林做翻译。袁勤生向刘云山开起了玩笑,说:“我是农民,从广西金田到南京,上个月受南京市委邀请,在南京市委礼堂做了场报告,能否到北京,还要改造自己,摆脱小农经济意识。”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镜头之十:踏访世界中小企业协会

1999年12月9日,印度新德里。

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负责人和著名乡镇企业家组成的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代表团,一行17人抵达新德里,代表中国乡镇企业协会签署参加世界中小企业协会。世界中小企业协会的总部设在新德里,共有125个成员国。袁勤生是此次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代表团的成员之一。

世界中小企业协会热情地接待了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代表团全体成员,经过商谈,达成了包括在中国设立世界中小企业协会工作小组、将中文列入工作语言等在内的8项协议。世界中小企业协会还在新德里一家宾馆的露天广场,安排了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代表团和26位印度企业家一次别开生面的露天餐和交流晚会。

印度官方对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代表团的到来给予高度重视,安排了10次接见和会谈。

12月14日,印度政府小型企业与工业部部长巴格差接见了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代表团全体成员。在介绍中国代表团成员时,一位翻译特地介绍了袁勤生,说:“这位是中国第一位著书立说的乡镇企业家,曾出版过《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等

书,在中国工业经济界很有影响。”引起了在场印度官员的注意。

接见结束后,巴格差部长专门会见了袁勤生。他对袁勤生说,印度农村工业的发展要借鉴中国乡镇企业的经验,印度中小企业的管理要学习中国企业的管理经验,并说:“你能总结实践经验,著书写作,这不仅对世界中小企业发展有贡献,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贡献。”他和袁勤生商量,把袁勤生的著作《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译成英文在印度出版,袁勤生当即表示感谢。

回到下榻处,代表团成员、浙江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的一位副局长和袁勤生开玩笑说:“当年唐僧从东土大唐来西天取经,今天中国乡镇企业家的书在印度受到重视,这确实能说明一个问题,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终于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了。”说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但细细回味,觉得这话有一定道理。

利用公务活动的间隔时间,袁勤生和代表团其他成员一起参观浏览了位于新德里市区的莲花教堂和印度人为之骄傲、欲与中国万里长城媲美的泰姬陵,充分感受到了这一文明古国悠久的民族文化。离开印度后,袁勤生随同代表团访问埃及、以色列,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相关组织隆重接待。

镜头之十一:走上国际研讨会讲坛

1989年12月6日。江苏无锡。

乡镇企业国际研讨会在这里召开。此次会议是由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主持,委托中国农业部承办。参加会议的有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国务院、国家计委、农业部、外交部、有关省市的领导和企业家代表共60余人。

袁勤生应邀以观察员身份出席此次会议。

中方代表宣读了《中国的乡镇企业》、《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业》、《中国乡镇企业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关系》和《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等论文。印度、印尼、菲律宾、韩国、泰国、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的代表分别详细介绍了各国发展乡村工业的情况。中外双方就有关乡村工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对话、交流。不少国际经济界的学者、专家认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兴起,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为世界经济增加了一个新的模式”、“为第三世界农村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道路”。

研讨会上,袁勤生向来自亚洲、非洲、欧洲2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们讲述开展“以人为本”管理的经验和体会,并在会上强调,中国乡镇企业是提高中国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他的讲话通过翻译传递到各色人种的高端人士耳中,引起强烈反响。

镜头之十二:赴美接受“荣誉市民证书”

1997年5月2日,袁勤生远涉重洋,前往美国纽约州首府奥本尼,接受“美国荣誉市民证书”。

此次一起赴美接受此等殊荣的共有16位中国知名人士,是经新华社介绍、美中友协全国委员会推荐,获美国纽约州议会批准的。其中有领导干部、学者,有企业家和私营业主。访美代表团团长李晓华,是香港华达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曾荣获联合国科学与和平组织颁发的“和平贡献奖”及“世界和平使者奖”。1996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并提名的国际永久编号为3556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李晓华星”,2004年国际企业家联合总会授予李晓华“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企业领袖”称号。

在庄重而简洁的奥本尼市政府大厅,奥本尼市政府隆重举行颁证仪式。市长詹哲尼先生为16位中国知名人士颁发《美国荣誉市民证书》,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颁证仪式结束时,詹哲尼市长和奥本尼地区行政长官布兰斯林先生,与代表团全体成员合影留念。随后,詹哲尼市长的助理博理斯,陪同中国代表团参观了该市的工业企业、博物馆和纽约州立大学、莱斯里尔大学,听取了商会会长和小企业管理局局长的介绍,并和当地教授、专家、律师进行座谈。

在纽约州立大学参观期间,有一件事让袁勤生惊喜不已。中午时分去一家餐厅用餐,突然听到有人用常熟话叫他的名字:“袁勤生!”他不禁循声望去,那是一位穿着西装的年轻人。

“谁呀,你怎么认识我,你也是常熟人?”袁勤生赶忙走上前去,和这位年轻人亲切攀谈起来。

原来奥本尼市政府为了接待好“荣誉市民”,为代表团每个成员配了一名翻译。这位年轻小伙是常熟赵市人,名叫殷元骥,是南京大学外语部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时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此次被奥本尼市政府指定为华语翻译。当殷元骥拿到“荣誉市民”的名单时,意外地发现了袁勤生的名字。他虽然不认识袁勤生,但知道袁勤生是南京大学商学院的兼职教授,几次在校门口看到欢迎袁勤生来校做报告的告示,也略知袁勤生的事迹。正由于不认识,所以殷元骥冒昧地用乡音呼叫。遗憾的是,殷元骥不是袁勤生的翻译,袁勤生的翻译是一位北京市某政府机关离职赴美的丁先生。然而,整个团队大多在一起活动,并没有妨碍他们之间的交流,在美期间,袁勤生获得了殷元骥的热情帮助和照顾。

更让袁勤生新奇的是,5月6日晚上,16位中国知名人士被分别安排到16户美国普通市民家中进餐。袁勤生被安排到一户市民家庭,女主人是美籍华人,中文名叫王绚,祖籍杭州。她出生在美国,能讲生硬的普通话。男主人是美国人,妻子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字叫孟杰。他们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在学校读书。家里来了中国客人,他们就通知儿子回来和客人见面。一家人对袁勤生的到来十分热情,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有所了解,话语中对中国十分友好。

他们的儿子说,“我经常和爸爸妈妈讲要到中国去呢!”

“一定去,一定去,我对中国也很向往呀!” 孟杰说。王绚在一旁做翻译,袁勤生才明白其意。

袁勤生忙说:“到中国后一定要到我家做客呀!”

“好呀,好呀!”

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那天,袁勤生和他们谈得很多,使袁勤生兴奋不已。

在美国期间,美中友协的主人还陪同16位“美国荣誉市民”参观访问纽约、华盛顿、洛杉矶等7个城市,所到之处都受到美国当地群众和美中友协分会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美中友协主席芭芭拉女士与袁勤生单独在自由女神前留影,使袁勤生他们深深感受到中美人民之间深厚的友好情谊。

镜头之十三:《群众》月刊推荐“工作令”

1990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主办的《群众》月刊,在显著位置刊发了由盛平撰写的题为《推荐“应急例外工作令”》的文章,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文章说—

在常熟市江南仪表厂,厂长可以签发“应急例外工作令”,这一工作方法值得向大家推荐。

这个工厂客户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业务繁忙,产品变化大,更新快,要货急,突如其来的任务多。厂里各科室、各车间虽有业务分工,但常常冒出一些分工不明确的事情来,科室与车间的负责人怕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不愿意沾手,也有的人怕自己做“分外事”,让人议论自己“手伸得太长”。所以,一些边缘性的工作任务,常常出现互相扯皮、推诿,大家都不管的状况。厂长袁勤生想到古装戏里的将帅在分配作战任务时,都是下令箭,便来了个“古为今用”,印制出一份《厂长应急例外工作令》,在事情紧急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填写一张,交给谁办谁就得负责去办,并作为对干部业务考核的内容之一:本职工作60分,中心工作、应急事务各20分。

“应急例外工作令”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效率,也锻炼了人才。因为这类事大多发生在各科室、车间的边缘区、交叉带,带有综合性,承办的人去办理它,超出了本职的工作范围,必须从全厂的大局着眼,还得熟悉相关科室、车间的业务。这就扩大了他们的眼界,培养了他们主动协调的能力,再不做分工的奴隶。特别是那些“例外”的事,即超出常规工作的事,其中往往有新的机遇。一次“例外”的订货,后面说不定有一个潜在的市场。以前碰到“例外”的事不积极去做,致使许多机会丧失。现在下令逼着你去做“例外”的事,就促使你从偶然的一例中摸索必然的、普遍的规律,有时甚至能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这个厂生产的多用检测仪、温度显示仪、综合测试仪、监控仪、校验仪等,有的就是从某一个偶然的、例外的需求而引出批量生产的。

其实,在开拓、创新的今天,哪个企业、哪个部门没有紧急、例外的事务?这里往往是新事业的生长点,是增长新知识、锻炼新本领的好机会,我们可不要轻易放过它!

镜头之十四:回乡台胞赞“江南”

1989年9月13日。

一辆满载回乡探亲台胞的面包车,行驶在通往乡间的公路上。这是应江苏省常熟市台湾事务办公室邀请,谢月珍、狄祖良、陆仁可、刘人杰、颜促良等9位台胞及其部分家属,去琴南乡元和村、王庄江南仪表厂和虞山林场等地参观访问。9位台胞都已年过花甲,大多是离开大陆40年之后第一次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他们会见亲人之后,还想看看故乡的美好景色,以了却多年的心愿。

为了让台胞浏览家乡的景色,汽车尽量放慢车速。在台胞们原来的记忆中,家乡的农村到处是茅草屋、独木桥、戽水棚,现在映入他们眼帘的却是一幢幢崭新的楼房,四通八达的公路,纵横交叉的灌溉渠道。在琴南乡元和村,台胞们参观了元和村文化中心,还访问了一户村民家庭。他们看到故乡变化如此之大,觉得既亲切,又陌生。

台胞们来到江南仪表厂参观,使他们惊讶的是,新中国成立前素称“苦王庄”的地方,农民竟然自己办起了美丽的工厂。但见一幢六层大楼拔地而起,明亮的玻璃窗里,身着白大褂的工人正在伏案工作。精舍飞翠、画栋雕梁的大楼前,一泓清溪环绕假山。再往西走,更是引人入胜:绿色的草坪,白色的篮球场和网球场,明暗协调;亭台楼阁,曲桥长廊,错落有致。其间不时传来阵阵鸟语花香,流水潺潺。真可谓:假山清池荷叶栽,小桥流水荷花开;欲识江南风光好,一路亭阁到楼台。

袁勤生向台胞们介绍企业的有关情况,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提出问题让袁厂长解答。介绍完毕后,袁勤生请他们题词留念。这些老常熟欣然提笔:“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家乡多娇,值得自豪”,表达了台胞们的观感和对家乡建设的祝愿。临别时,台胞狄祖良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家乡建设得这么美,真是不虚之行,我不会忘记这一天。”

镜头之十五:联合国专家受感动

1988年3月22日。天气晴朗。

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社会高级顾问马哈刚?沙迪克,联合国企业管理专家、世界银行顾问信息专家乔本女士,美国康乃尔大学巴乃特教授,以日本城蹊大学教授鹤见和为首的日本小城镇研究会代表团等国际友好人士,兴致勃勃地来到江南仪表厂考察访问。他们走进这个偏僻的乡镇企业,不禁赞叹起眼前这个花园式的工厂。

袁勤生向他们介绍了江南仪表厂以前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情况,后来他是如何紧紧依靠广大职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深入探索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出一套“四改一渗透”的管理经验。如今的江南仪表厂已是江苏省明星企业。

听了袁勤生的介绍后,马哈刚?沙迪克先生无限感慨地说:“中国乡镇企业都像你们这样就好了,中国四五年就会上去。”

乔本女士心情更加激动,用英文在留言簿上写道:“我走了中国很多企业,你们这样的企业是我最难忘的。你们和其他企业不一样,不光是为钱,还注重人,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她对陪同他们一起前来考察的国家科委情报社研究员周国印说:“中国政府应号召所有企业向江南仪表厂学习,这位袁厂长很不简单!”

镜头之十六:《世界人物辞海》介绍袁勤生

一本厚重的书:《世界人物辞海》。

这是一部由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编辑,由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与世界人物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大型国际交流系列书刊之一的人物辞书,是存史资志,激励后人奋斗,展示21世纪杰出人物的大型历史文献。

翻到第5卷,里面有专门介绍袁勤生的章节—

袁勤生,男,1942年生,中国江苏常熟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毕业于江苏函授大学。现任常熟江南仪表总厂厂长兼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中国乡镇企业管理研究会、江苏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共苏州市政策研究室特聘研究员,江苏省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等职。

先后被南京大学、扬州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苏州铁道师院等8所高校聘为兼职教授。出版专著《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社科二等奖,中华全国铸魂奖和苏州市社科一等奖。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激励工作法》被评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

早在1988年就率先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开明管理思想,是既区别于外企,又不同于国企的特色管理。被管理学专家誉为“走在世界潮流前列”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先后在联合国亚太经社和国际劳工组织的专业会议上做过讲演,应邀前往北京、上海、浙江、河南及江苏各地做专题报告300多场,听众21万余人,为中西部地区近万名干部授课、讲学。特别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上,提出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从计划经济时期依靠组织号召转向积极鼓励引导,从以往的强制参加转向吸引人们自觉参与,从占用劳动时间转向占领业余阵地进行,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的特定优势。

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100多家媒体做过报道。先后被评为苏州市优秀经营管理者、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江苏省文明标兵、江苏省乡镇企业家和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1994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全国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1997年,经美中友好协会推荐,被美国纽约州首府奥本尼市授予“美国荣誉市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