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农产品加工贮藏技术
2922400000024

第24章 农产品加工(12)

§§§第四节糖制品

一、果蔬糖制原理

果蔬糖制是通过增加果蔬本身含糖量,减少果蔬的含水量,使制品能够产生偏高的渗透压,从而使微生物细胞的原生质脱水收缩,能够出现生理干燥的现象,使它们不能生存,达到保藏制品的目的。

果蔬糖制品具有高糖、高酸等特点,这些特点不只是改善了其原材料的使用品质,使所有成品能够表现出优良的风味、良好的色泽及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提高了产品在保藏和贮运期的品质和期限。

(一)食糖的性质

果蔬糖制品最重要的食糖包含有:甜菜糖、淀粉糖浆、饴糖、甘蔗糖、蜂蜜等。蔗糖类因纯度高、色泽淡、风味好、取用方便和保藏作用强等优点受到大家的广泛应用。食糖的性质包含有两方面:

化学方面包括蔗糖的转化和凝胶、糖的甜味和风味等;物理的特性主要包括渗透压、结晶和溶解度、吸湿性、黏度、稠度、热力学性质、晶粒大小、导热性等。食糖的性质对糖制品的成品好坏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力,果蔬糖制口中食糖的性质主要体现在糖的溶解度和晶析、糖的吸湿性、糖的沸点及蔗糖的转化等。

1.糖的甜度

糖液的浓度、温度、糖的种类都可以对糖的甜味的浓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食糖不仅甜味不同,而且风味也不同,蔗糖甜味纯正,显味快,主要包含白砂糖、赤砂糖、冰糖等,甜度比砂糖低了1%,如果我们把蔗糖作为一个基本,其他糖跟蔗糖进行相互比较,其顺序为:果糖是最甜的,转化糖比它低点。我们用蔗糖和转化糖进行比较,在糖浓度比10%低的时候,蔗糖甜于转化糖,比10%高的时候,转化糖甜于蔗糖。温度对甜味有一定影响。例如,10%的糖液如果低于50摄氏度时,果糖就比蔗糖甜;如果高于50摄氏度时,蔗糖就比果糖甜。这种情况是因为在不同的温度下,果糖异构物间的相对比例不同,温度较低时,较甜的异构体比例较大。食盐和蔗糖溶液混合后,会出现一种对比现象,使我们可以品尝不同的口味。

2.蔗糖的转化

蔗糖是非还原性双糖,在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不容易使它分解,pH值为9以上时,加热可产生焦糖。但是有酸和转化酶的情况下,达到一定的温度可以水解为转化糖(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在酸作用下,水解的速度和酸的浓度以及处理温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蔗糖转化的适宜pH值为2.5。蔗糖进行转化后,就能够抑制晶析的形成和增大,但是转化糖的吸湿性比蔗糖强。糖制品中转化糖含量应控制在30%~40%,占总糖量的60%以上时,质量也最好。

3.糖的溶解度和晶析

食糖的溶解度指的是在特定的温度下,在一定的饱和糖液中可以溶解的糖量。温度越高,糖的溶解度也越大。不同种类的糖在不同的温度下溶解度也不一样,如蔗糖在10摄氏度时溶解度为65.6%,跟糖制品的含糖量一样,果蔬糖制时温度为90摄氏度,溶解度为80.6%。制品贮藏时温度降低,当低于10摄氏度时,就会出现晶析的现象,也就是返砂。返砂降低了糖的保藏作用,有害于制品的外观和品质。因此在生产中,为了避免晶析现象,可加入部分淀粉糖浆、饴糖、蜂蜜或果胶等,这样可以增加糖液的黏度和饱和度,防止蔗糖晶析。

4.吸湿性和潮解

糖的吸湿性和糖的种类与环境的相对湿度有一定的关系。其中,麦芽糖和果糖的吸湿性最大,葡萄糖次之。各种结晶糖吸水在15%以下时就可以失去晶形成液态,蔗糖吸湿后就会发生潮解,然后结块,因此,所有的制品必须用玻璃纸或者防潮纸包裹。在相对湿度40%~60%的环境中,蔗糖适宜贮藏。糖的吸湿性对果蔬糖制的影响,主要是糖制品吸湿以后降低了糖浓度和渗透压,所以减弱了糖的保藏的作用,容易使制品变质或者变坏。

5.沸点

糖液的浓度越高,精液的沸点也就越高。在生产过程中,糖制的时候往往利用沸点计算出浓度或者固体物的含量,进而确定煮制终点。例如干态蜜饯出锅时糖液沸点为107~108摄氏度,那么它的含糖量达7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以达到75%~76%;果酱类在出锅时候的沸点是104~105摄氏度,那么它的含糖量约为60%,制品的可溶性固形物为62%~66%。

(二)果胶及其胶凝作用

果胶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和胶凝化作用,经常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果蔬中的果胶物质存在三种形态: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果胶可以形成两种胶凝形态:高甲氧基果胶,也就是氢键结合型胶凝和低甲氧基果胶的羧基与钙、镁等离子的胶凝。高甲氧基果胶的胶凝原理:它可以分散高度水合的果胶束因脱水以及电性中和然后形成胶凝体。影响果胶胶凝性的主要有温度、食糖的浓度、果胶种类以及容易的pH值四种主要因素。当pH值在2.0~3.5范围内果胶能胶凝;pH值在3.1左右时,凝胶的硬度最大;pH值在3.6时凝胶相对比较柔软,甚至不可以胶凝,所以该pH值被称为胶凝的临界pH值。食糖能使果胶脱水,糖液浓度越大,脱水作用也越大,胶凝也越快,硬度越大,溶液的含糖量只有高于50%时,才有脱水作用。在果胶、糖、酸达到一定比例时,温度越低,胶凝越快,硬度越大,温度在50摄氏度以上时就不会胶凝。果胶若含甲氧基较多或糖液浓度较大时,果胶需要量可相应减少,果胶的含量达到1%就可以达到要求。胶凝温度范围为0~58摄氏度,在30摄氏度以下,温度越低胶凝度越大,30摄氏度的时候凝胶强度就开始减弱,随着温度的增加,凝胶强度就变弱,温度达到58摄氏度的时候凝胶的强度几乎为0,所以制得的果冻必须保存于30摄氏度以下。

(三)糖制品的保藏原理

1.食糖的高渗透压

各个浓度的糖溶液都有不同的渗透压,例如,1%浓度的蔗糖可以产生70.9千帕的渗透压。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浓度达65%以上的糖液,此时的渗透压远远大于微生物的渗透压,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长期保存。

2.降低水分活性

水分活度AW表示食品中游离水的水蒸气压与同条件下纯水水蒸气压之比。当食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增加的时候,游离水的含量就降低了,那么Aw值也随着变小,微生物的生长就受到了抑制。新鲜果蔬的Aw值通常在0.98~0.99,加工成糖制品后,AW值降低,微生物需要利用的自由水也变低,这样微生物的活动就会受阻。所以类似于腐败菌的大部分的微生物生活在AW值在0.9以上。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它的生命活动就会停止,时间太久,它就会死亡。如干态蜜饯的AW值在0.65以下时,就能使一切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果酱类和湿态蜜饯的AW值在0.75~0.80时,霉菌和普通的酵母菌的活动就受到了抑制。对于比较耐渗透压的酵母菌,需要借助热处理、包装、减少空气或者使用真空包装才可以被抑制。

3.抗氧化作用

氧的溶解度在糖液中远远低于在水中,糖浓度高的话,氧的溶解度就低。如在20摄氏度时,浓度为60%的蔗糖溶液,氧的溶解度仅为纯水含氧量的1/6。在糖液中含氧量少能够抑制一些微生物的活动,使制品能够更好地保存。

4.加速糖制原料脱水吸糖

高浓度糖液拥有强大的渗透压,可以加速原料的脱水和糖分的渗入,可以缩短糖渍和糖煮的时间,有利于改善制品的质量。但是,糖制初期若糖浓度过高,可以使原料因为脱水过多而收缩,从而降低成品率。通常在蜜制或糖煮初期的糖浓度都要低于30%~40%。

二、果脯蜜饯类加工工艺

(一)工艺流程

选料、预处理、果坯制作、预煮、糖渍、调味、着色、整形、干燥、装饰、包装。

(二)操作要点

1.选料

一般选用含水量少、固形物含量高、成熟时不易软绵、固形物含量高、多选择颜色美观、肉质细腻并具有韧性、果核容易脱落、耐贮藏的七分熟果实为原料。

2.预处理

预处理主要指的是原料的洗涤、筛选、硬化处理或硫化处理、去皮等操作步骤。硬化处理就是使用氯化钙、亚硫酸氢钠或者石灰对果实进行处理。经过英华的果实一般需要经过预煮脱盐脱硫。硫化处理的目的在于使果蔬蜜饯色泽明亮,这样预防蔗糖的晶析和褐变,也可以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干态蜜饯原料在脱酸的时候需要使用石灰,比如橘饼、冬瓜的料坯一般都是在0.5%石灰水溶液浸泡1~2小时;果脯以及含酸量比较低的则是使用氯化钙、亚硫酸钙等,比如胡萝卜蜜饯、苹果脯通常是在0.1%氯化钙溶液处理8~10小时;因为蜜枣、蜜姜片等本身很耐煮,所以一般不需要进行硬化处理。

3.果坯制作

原料经过预处理之后,就要使用适量的食盐进行腌制。腌制一般经过盐腌、曝晒、回软和复晒四个过程,这样可以利用食盐的保藏作用改变组织细胞的通透性,从而促进糖渍时糖的渗透。

4.预煮

预煮也就是热烫,就是用热水或者蒸汽对果蔬原料进行短时间的热处理。预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热水处理和蒸汽处理。预煮的目的是为了抑制微生物、防止败坏、固定品质、破坏酶、去除果蔬里面的氧气,防止果蔬氧化变色;同时软化果肉,方便糖制的时候糖进入。根据果蔬的种类、块形大小和工艺要求的不同,预煮的温度、时间也不一样,通常是以果蔬中的过氧化物酶完全失活为基准。

5.糖渍

糖渍因为加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糖腌法和糖渍法。

糖腌法是指中式蜜饯加工时,在原料进行杀菌之后再加水,取约1/3糖层层撒布于原料上然后腌制,接着加入0.2%~0.3%的柠檬酸,这样使pH值在3~4;在第二天的时候,再稍稍地增加热量,另加1/3量糖腌渍;1~2天后,将最后1/3的糖加入,浓缩到半透明就可以了。

糖渍法就是将中式蜜饯法与西式蜜饯法综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它的优点就是避免了原料的收缩,同时使糖容易渗入。首次糖渍液与水果糖度差不宜超过10~15糖度,糖液糖度通常为25~30糖度,糖渍经过24小时之后,可以把糖液的糖度提高到40糖度,以后每浸渍24小时就要提高10糖度,直到所要求糖度达到70糖度左右为止。

6.调味、着色、整形

根据品种品质对香料调味、着色剂和半成品整形的要求不同,在不同的蜜饯和果脯糖渍到终点的时候,根据需要进行整理,使成品达到色、香、形上乘的目的。

7.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为了使果肉中的水分减少,从而提高糖度、减低水活性,并在加温下使还原糖与氨基酸产生美拉德反应,这样可以增加成品的色泽。糖渍之后要把附在上面的精液滴干,获得的就是湿式蜜饯;煮制的糖制品捞出沥去糖液,然后使用热水洗涤表面,这样可以使成品不会太黏手,然后放在抽屉之上,50~60摄氏度下干燥,这样产品的含水量达到18%~20%,获得的就是干态蜜饯。

8.装饰

常常使用糖衣法、糖结晶析出法和糖结晶混合法装饰产品,这样可以使产品外表美观和避免黏手。糖衣法就是指蜜饯干燥后,然后使用饱和糖液包覆成品;糖结晶析出法就是指将糖渍后的蜜饯浸泡在饱和糖液之后,它的表面就会出现细小的糖晶;糖结晶混合法就是糖渍后以均匀的细砂糖颗粒洒于成品表面。

9.包装

通常使用透明的材料进行包装,可以使它们卫生、美观,又可以防潮。

(三)蜜枣的制作

因为加糖的方法不同,所以南北方生产的蜜枣外观上也有所不同。南方的蜜枣使用的是小锅熬制,熬制的时间短,制品色泽较深,不透明,较干燥,质松脆,外有部分糖晶,但是果肉柔软,可以保藏很长的时间;北方的蜜枣使用的是大锅熬制,在熬制前要进行硫处理,并且处理的时间也很长,转化较多,因而色泽淡,不结霜,半透明。

1.切缝

使用切缝机或者小弯刀把枣果切割6~8刀,刀的深浅根据果肉的厚度,一般是果肉的一半。

2.熏硫

北方蜜枣在切缝后通常要进行熏硫处理,首先把枣果装筐,入熏硫室处理30~40分钟,所需硫黄的重量占果重的0.3%,有时也可以使用0.5%的亚硫酸氢钠溶液进行浸泡。南方的蜜枣没有这个步骤,南方蜜枣不进行硫处理,在切缝后即可进行糖制。

3.糖制

南方的蜜枣通常使用小锅熬制,每锅需要鲜枣9~10千克,水1千克,白糖6千克,然后使用多次加糖一次煮成的方法,煮制时间1~15小时。首先用3千克白糖、1千克水于锅内溶化煮沸,然后加入枣果,用大火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白糖2千克,等到煮沸之后,在加入上次煮后的糖水(即枣汤)4~5千克,煮沸至105摄氏度,含糖65%时停火。把汁倒进另一个枣果里面,糖渍40~50分钟,然后把糖慢慢地加进去,每隔10~15分钟要搅拌一次,最后去掉糖液,进行烘焙。

北方蜜枣以大锅糖煮,首先配制40%~50%的糖液35~45千克,与枣50~60千克一起放进锅里面,然后用大火煮沸,加入枣汤25~30千克,待沸腾,然后进行6次加糖煮制。第一次到第三次的时候,每次要加糖5千克和枣汤2千克,第4至第5次,每次加糖7千克,第6次加糖10千克左右,煮沸20分钟后,连同糖液入缸糖渍48小时。整个糖煮时间15~2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