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
门对青山,月亮总是从对面的山顶上升起来。山如墨画,天清月朗。虽说山形的轮廓依旧,却辨不清山上的树。人家的房屋也是这样,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且屋后多有修竹绿树,阴影还要重一些。月光下的小村一片平和宁静,但村人并未早早地沉入睡梦中去。人家门前有个坪,或大或小,日里供晾晒,夜里还可乘凉。吃过晚饭后,只在堂屋里留一盏灯,人大都到门前的坪上来了。坪上的乘凉,大人都似有一定的位置,小孩则走来走去,惯得没有拘束。不远处,狗吠起来,不是朝这边的,便只能向着过路的人。若是这边的狗也吠起来,那是有人沿着田埂小路走过来了。待走得近,认出是谁,跟着就是一句打趣:“狗都吠你了。”来人一般也是笑着回一句:“吠你才是。”这场合,若小孩也跟着说一句打趣,就要挨训,接着就得回屋搬凳子,算是补回刚才的没礼貌。其实小孩多半是跟着大人闹的,但有些话大人可以说,小孩则不行。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一曲《月光光》,多半就是在月下传唱的。那月光,相伴着童心的活泼。人从屋里出来,月光就在门外,好似可以随着人移动。一转眼,那还在篱笆边徘徊的月光,却径自跳过池塘那边去了。人不能跟过去,因为那里种着菜,会把菜踩坏的。月下,嗅得到青菜的鲜活的气息。蛙声聒噪起来,打破了宁静。但小孩子的嬉闹,那种聒噪抵得过蛙鸣虫唱。比如唱童谣,不是你一句我一句,而是大家一起唱。又拍手,又大笑。这其中,唱得最多的就是《月光光》了。《月光光》有好多版本:“月光光,照四方,梅针眼,换把伞……”“月光光,好种姜,姜必目,好种竹……”所谓十里不同音,相同的物事,叫法也不一样。《月光光》,说得上是客家《三字经》。因大都三字一句,串起许多物事。那些物事里,包括了士农工商。由于要串起许多物事,那种念唱颇有谐趣,但也很合乎儿童心理。儿童,最欢喜的就是玩得有趣。即使是像背书一样地背,也要念得上口。
月光光,这“光”就是光亮的意思。字的重叠除了形容其亮度外,还有一种亲切之意。《月光光》留下童年记忆中真切的一幕。记忆中,那月光真亮啊。仿佛记得还想用手去指天上的月亮,这时老人就会说,不能用手去指,要不然,月亮半夜里会下来割耳朵。看那弯弯的月儿,还真有如镰刀一样。不过背转身,仍会用手轻轻地指一下。进屋去睡,月光还在窗外挪移,人却是睡熟了。待得天亮,起来先摸耳朵,还在。而今想来,古老的禁忌里也包含着对月的敬爱。唯其敬爱,才不宜指指点点。月的清辉,洒下一片既欢跃又明净的天地。然而与月亮有关的歌吟,曾有过传唱了许久的“月儿弯弯照九州”,映照出客家先民的漂泊。客家先民,也可以说是在望月中上路的。“西楼望月几回圆”,月缺月圆都映照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只有当又栖居在有小桥流水的地方,那如水的月光才慢慢地洗去内心的忧伤,人心又变得柔柔的了。还记得大人开始教小孩吟唱《月光光》,往往一边念一边摇。母亲的怀里就是摇篮,摇到最后一句,会用膝盖顶着小孩顿一下,怀里的小孩就“咯咯”地笑出声来。月光下的小天地,还笼着一片温馨。
(原载于《闽西日报》2010年7月24日)
小村二月二
二月二,是过年之后小村里最为热闹的日子。走亲串友的,就无需多说了。这样的日子,大约也就是从前的春社。有一首写春社的古诗,即《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诗中所写,于今还可见,比如路上多有醉人。喝酒之事,大约是无酒不成敬意,有了酒还得殷勤相劝,那就有了十分的敬意。于是醉酒之事,所在多有。春社里所敬之神,按理是社公,或者说土地公,但又渐渐演变成公太了。公太何所指,传说就是闽王王审知,他有开闽之功,理当接受一方水土的尊崇。相传,公太是白铠白甲骑白马的,分明就是将军。而今的公太,则叫成了公太老人。年代那么久,不用说也是很老的了。按相沿的习俗,由十三坊人轮着敬,但从前的十三坊明显地广于而今的十三村。如今延续下来,仍是十三年轮一回,大约是以较大的村子为单位。也许是十三年隔得太久,而春社又年年有,小村才另有一个敬神的日子。凡事从古流传到今,都会有变迁。先前抬阁出行,要有马,但马难养,就只得简了下来。而今出行巡游,仍要经过每户人家的门前,家家户户便争放爆竹,为的是让抬阁里的神明多停留一会。
村子虽小,也建有公太庙,其位置在村头。过了树丛,再走一小段路,山脚下有一处雕梁画栋、瓦作琉璃的建筑,便是公太庙。庙分上下两栋,上栋自是供神,下栋用来演戏。早先下栋未盖起来,还得搭一个草台子,不过并不费劲,也无需管事人多加吩咐,村人即乐于帮忙。后来,公太庙的下栋改成戏台,就有了固定的场所。请戏原本就有怡神之意,将戏台子搬进去,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此,公太端坐着,不必侧身不必抬头,就可看戏。而今电视早已普及,电影则很少人去看,但旧戏仍有它的热闹,至少在乡村里是这样。其实所唱的戏,反反复复的就那几出,但村人就是看不厌。这当中,除了戏文的内容,还有场景的热闹。且说有一出戏叫《赵玉林》的,真要算保留节目了。那戏文也是说穷书生遇上了富小姐,却受小姐家人百般刁难,幸亏小姐贤惠,这才得以中举,从而在人前抬起头来。这出戏,是会引出许多眼泪来的,几乎每看如此。看戏之时,掉些泪不算丢了脸面。至于其效用,就是有一种激励吧。小村里多有读书上进的,这其中就有发奋之义了。现实中的发奋,不妨先让戏文唱出来。春社才一天,戏则可唱个十天半月,实在是延续了那种热闹。
一年到头,村人都有些事要去找公太老人帮忙。大凡心中有了什么愿望,就会去许个愿。愿望成了现实,自然得去还愿。愿望落了空,又还得去许愿。而今更需要公太老人庇护的,是那些出门打工的人。农闲时,村人多出外打工。打工的第一要义当然是挣钱,但不可少的前提则是保平安。这一切,不妨都在公太老人面前许个愿,这样做起事来就不会那么莽撞。至于打工带回来的钱,也许比不上带回来的见闻多,但常有人出去,也算是见了世面。
(原载于《闽西日报o生活专刊》2009年10月23日)
陌上花开
我时常会想起那条回乡的小路,而背转身也就是走向远方的路。自上学之日起,记不清在小路上走过多少个来回了。来去之间,哪里有什么物事都很熟悉,但眼光常会留意到开在路边的小草小花。小草小花虽不惹眼,却不乏情思。小路上的石板都有些凌乱了,若能留下脚印,也当是重重叠叠。这其中,一个身影自是越走越大,但愿望则越来越小,就如同草花一样,只能在眼前身边摇曳着些许情思,且开且落。不过细想来,生命中只要有所问候,并不怕姗姗来迟。所要提防的倒是时日过了许多,却都未有回复,那就意味着有所忽略了。如此,虽是如小草花一般的情思,也可为记忆珍藏。
沿着那条记忆的小路,还可回溯到童年。坡上山花烂漫,小伙伴仿佛比赛似的,数着哪里的花多,颇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继而才想到摘花,比如摘下栀子花来,用草茎穿在一起,就可吹着滴溜溜地转。再放到水流急处,还可借着流水冲着转。栀子花有幽香,很好闻,且花瓣厚,也很好看。但为了玩,都顾不得赏花了。其时还编树枝为草帽,那是为了模仿打仗,谁都喜欢戴的。至于戴花就不那么乐意了,怕的是招人笑。于是有时就将花串成一个环,乘谁不注意,便戴到他的头上去。那时在坡上,往往还要放一头牛。牛可任它在坡上吃草,人就散在坡上玩。玩到后来还舍不得扔掉花环,便索性挂到牛角上。牛不会发出脾气来,但模样有点怪。童年的花,常是托举着一片童真竞相开放。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两句诗所体现的意趣,是对于乡间风物的喜爱。诗中将桃李与菜花对举,其实乡间也是有桃李的,且大多点缀在溪边坡上。当令时节,也是桃花红,李花白,两相对照,分外好看。若是雨里雾里映衬着,则那一重轻纱更能托出花的姿态。至于乡间的菜花,那真是到处都有。比如茄子花开在枝上,就好比停在那里的蝴蝶,何其多啊。有一种蕉芋花,跟美人蕉差不多,一枝枝红艳艳的,摘下来吮吸,略有甜味。牵藤的豆类把花捂在架上,映成一幅花的帘,且还是重重帘幕。南瓜花大大的,喇叭一样,待得花落,就会结籽。且牵开藤来,常有意外之喜,即有南瓜已坐成硕大的一个。菜与花,本意是种菜的,但却赏得了花。
李渔说得好:“园圃种植之花,自数朵以至数十百朵而止矣,有至盈阡溢亩,令人一望无际者哉?曰无之。无则当推菜花为盛矣。一气初盈,万花齐发,青畴白壤,悉变黄金,不诚洋洋乎大观也哉!当是时也,呼朋拉友,散步芳塍,香风导酒客,寻帘锦蝶与游人争路,郊畦之乐,什佰园亭,惟菜花之开,是其候也。”菜花的美,一是整齐,因为菜总是成畦地种的。再就是聚少成多,也就可观了。不过菜花与园艺之花的不同,还在于漫步山野田地之乐,而不局促于小小的园地。至于菜花中可称得上洋洋大观的,或许就是油菜花了。记忆中有一个印象是难忘的,那就是一片花枝灿烂的油菜地边,出嫁了的女子回娘家,背上背了一个胖娃娃。女子走在田埂上,顺手摘下一束花来给背上的小孩。那是一个扎辫子的小女孩,一个具体而微的她。这时节的油菜花成片地开过去,那真是花的海。油菜花,乃土地之精粹所凝。至于土地的女儿,不用说,是健康而可爱的。菜花之美大都不离朴实,这才为人所喜。
“陌上花开缓缓归”,思量起来甚有意味。记忆的小路阡陌交错,我愿意缓缓地来去,并感觉一种美好。
(原载于《教师报》2009年12月23日)
看梨花
梨花开了,你知道吗?
现在的人见面都说很忙,好似是忙得没了时间。一树梨花开在那里,静静地灿烂着。记得梨花的,还是那些小孩,他们在树下玩耍。若有花瓣飘飞,就会跳起来捕捉,如同捕捉一只只蝴蝶。而落在地上的花瓣,星星点点,慢慢地就铺了一层。这些小孩,是会在童年记忆里留下一树梨花的。而忆念里,那些花朵闪闪烁烁地开放,如梦如幻地飘飞。
雾如重纱,轻柔地飘来飘去,映衬出梨花的美。雾再浓一些,梨花的影子朦朦胧胧,另有一种隐约。待得雾如游丝,轻轻拂去,梨花的本色更显白净。若是下点小雨哟,看梨花在雨中粉脸低垂,还会感到一种忧郁,美丽的忧郁。美也许就是一种忧郁。“梨花一枝春带雨”,如此美丽的哀怨已难寻了,不是说以泪洗面就好,只怕而今的人已不记得带雨的梨花可比美人的幽怨。当然,梨花也可以开得很壮观。“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本是用梨花来比雪花的,但总要梨花有那么多,才比得上飘飘飞雪。
若是你坐在车上,那只要看看窗外,也许坡上或溪边就有梨花开放。虽是一闪而过,但也是一片亮,宛若星光一般。人的想象中会觉得星星很美,其实星星上也一样有石头尘埃,倒不如把视线拉回来,看看眼前的梨花。终于,一种景象有了定格的可能。那就是车停了下来,刚好路边就有一树梨花开放。下车的人都发出称赞,好些人原本是在玩手机的,这会儿正好拍照着。而今出门在外的人越来越多,但来来往往的通讯,还可捎带上一些美丽的画片,那也就是问候了。
时令于交春之后,仍有寒凉,这个季节常是乍暖还寒。但若你守在屋子里,也许都不觉得窗外发生了什么,比如有一树梨花悄悄地开了。
(原载于《闽西日报o生活专刊》2010年4月16日)
雨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插秧时节,山早就绿了,满眼青翠。翠绿中,还有丛丛簇簇的山花,也到了烂漫时节。那会儿的天气,常是细雨如丝。雨似有若无,好像披上了一层纱。虽不致蒙着人的眼睛,却浮漾着一种微妙的情思。那雨丝,还有雾,其实是雨是雾也分不得那么清楚,清楚的是这样的天气,正有助于栽下秧苗。
脱了鞋子,赤脚下到水田里,起先还有些冷,不过用不了多久就会暖和起来。一时间冷得发皱的脚,在泥地里来回移动,也就有一种热乎。农忙时,邻里及亲戚互相帮忙。有一远亲,平时不大来往的,也来帮忙。来我家的远亲,带来一个小女孩。她个儿不大,站在水田里有如青葱一般。她留着两条小辫子,弯腰时小辫子会从背后滑到前面去。大约是不想用沾着泥的手去抓辫子,她就扬眉一甩,这个动作不失小孩的顽皮,却也妩媚。也因留了辫子,才有这样一种可爱。我当时要做的事是挑秧,挑了秧到田头,再逐个抛到田里去。到她身边时,不知怎的,就想闹一下。那就是将秧团抛近一些,想吓她。虽然溅起一些泥水,她并不恼,还对我笑了笑。也许她并不认为我的举动是有意的吧,我也就不好意思再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