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科技时代:人类文明发展思考
2939800000012

第12章 黑色开发:是建设还是破坏?(3)

持续农业将是21世纪世界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在强调农业发展的同时,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它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一是要积极增加食物生产,并注意食物安全;二是要努力促进农村协调发展,消除农村贫困状况,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合理利用、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这些战略目标主要通过保持持续增长的农业生产率、保持稳定持续的土壤肥力、保持健康协调的生态环境及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利用等途径来实现的。

高新技术的使用,将使农业生产率实现新的飞跃。9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本身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支撑,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速度加快,领域拓宽。它主要集中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新品种、新种质,提高动植物抗病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农用机器人开发,电子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激光技术、航天技术、核技术、同步辐射技术等和常规农业技术相结合方面。其特征是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明显提高,特别是生物技术系统的全面发展将渗透到各个有关的常规技术领域,使人们有可能更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极大地拓宽生物能的利用范围,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产出率,以满足人类发展对食物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而信息等其他高新技术对改善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食物品质也将产生巨大影响。

国外农业的借鉴

以色列是个面积只有1.4万平方公里,一半以上国土都是沙漠,人均水资源只有300立方米,自然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却创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其根本原因就是依靠科技,发展高效农业,并瞄准国际市场,大抓出口创汇。在农业科研上,他们十分注意与市场的紧密结合,重视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根据本国的资源特点,在生物技术、喷滴灌技术、微咸水利用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利用上独具特色。

以色列农业重视经济上的高效益,重视资源利用上的节约型,重视生产经营上的集约化,着重发展高产高效的罗非鱼、鲶鱼、鳗鱼、蕃茄、西瓜、花卉等动植物的种养,以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为目标,大力发展设施节水灌溉。目前以色列的灌溉农业已成为世界上的特色农业。

荷兰也是个土地十分珍贵的国家,其"围海造田举世闻名"。因此非常注重科学有序地利用国土,先后通过了4项土地开发法案,具体规定了土地开发的法律程序和开发机制,有效地保证了荷兰国土开发的合理性和有序性。目前荷兰国土利用是相当合理的,耕地占26%,草地占34.5%,花卉园艺占3.6%,工业用地仅为l.3%,住宅用地5.6%,湖泊河流占1.1%,森林面积8.8%。

荷兰农业之所以能经过几十年时间在60年代末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业出口国,主要是走专业化、机械化发展的高效农业之路。地少种粮食,经济上不合算,他们就集中力量发展价格较好的蔬菜和鲜花等高效种植业。从自然条件上看,荷兰并不适合花卉栽培。但该国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玻璃温室栽培,成为"世界的庭院"。目前荷兰已建成l.1亿平方米的温室,专门用于种植蔬菜和鲜花。由于实现了集约化生产,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荷兰鲜花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已达60%以上。共有7000多农户从事花卉栽培,培育出9700多个品种,每天向全世界出口1700万枝鲜花和170万株盆花,每年获得112.5亿美元的收益,成为该国的支柱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占荷兰农业总产值的35%左右。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国地少人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尤其在东南沿海地区尤为突出。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以色列、荷兰等国家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5. 太空遨游

人类老是梦想着能够生出一双翅膀,在浩浩太空中尽情地遨游。后来,人类终于发明了飞机,进而发明了宇宙飞船,梦想已经实现。这时,不知满足的人类,又开始了下一步--开发太空。

现代文明、工业化大生产等,改造了地球面貌,同时又给地球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对自己赖以生存的本土不去想办法弄好(当然,困难很多;但只要我们齐-i5,哪有解决不了的?关键是我们不能齐心),却舍本逐末,把眼光投向太空,打起"移民外星球"的主意来。

先是想着移民月亮,但79JD缺乏水、氧气、重力与适宜的气候,不是"理想的乐园"。继而想着开发太阳系,我们的近邻火星据称是目前的最佳去处,不知结果乐观程度如何。第三步,也许就是"冲出太阳系,走向银河系"了吧?然而,庞大的资金、更尖端的技术,岂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么?

再说,扔下地球母亲不管,又哪里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月球--人类的第二家园?

月球,这一高悬太空的美丽天体,数千年来,不知引起了人类多少退思和幻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东坡的这首绝唱一直传颂至今。沧海桑田,世事变化,随着人类逐渐的发展,对宇宙的认识也逐渐完整,传说中的月宫越来越吸引着人类去游览。

到20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美国先后向宇宙空间发射人造卫星,拉开宇航时代的序幕。于是人们在想,人类何时能实现登上月球的梦想?月球的神秘面纱何时才能揭开?

1958年8月18日,美国率先向月球发射"先驱者1号"探测器,但是第一级爆炸发射就失败了。接着,"先驱者"2号和3号相继发射,结果因火箭推力不足,中途即返回地球。至此人类已与月球三次失之交臂。

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l号"无人探测器,但没有命中月球,而从距离月球表面7500公里的地方通过,成为第一颗"人造卫星"。同年9月12日,前苏联又发射了"月球2号",这一次探测器终于在月球表面着陆,成为月球的第一个地球使者。

从此,宁静安祥的月宫就开始变得躁动不安,如平静水面被一颗小石子击出了层层涟漪。

3个星期后,"月球3号"进入月球轨道,首次将其背面部分拍成照片送回地球,使人类第一次目睹到在地球上无法直接观察的月球背面。

1966年5月到1968年1月,美国发射的7艘"勘测者号"探测器有5艘获得成功。它们都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并拍摄到最贴近的环境彩色照片,从而证明月球完全能够支撑宇宙飞船的重量。

经过到月球的一系列科学探测,彻底揭开了这一离地球最近天体的神秘面纱。这个千百年来为无数诗人的激情和幻想所美化的月球,对科学家们来说却要被开辟成一个新宇宙航行基地,以向更远的太空伸出手去。

在发射探测器到月球上的同时,一个非同寻常的计划正在慢慢地酝酿。l960年,美国航空与航天局的专家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军方的几位将领也在与会之列。他们严肃客观地分析了世界火箭技术的发展,发现前苏联人在这一方面已经遥遥领先。为了维护冷战时期军事力量的平衡,美国总统要求宇航局尽快提出一个赶上前苏联的计划。经过长时间的辩论,最后大家统一了认识,决定立即着手制定一项庞大的空间研究和发展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

"阿波罗"计划是人类有史以来制定的最大规模的科学技术计划。它先后动员了4.3万名工程师和科学家,2万多家企业,200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历时约ll年,共耗资225亿美元。

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在1966年正式开始实施。l969年7月20日,早上7点,第11次发射的"阿波罗ll号"上的3名宇航员被休斯敦控制中心的呼叫唤醒。他们意识到,人类的第一次登月计划将由他们今天来实现。1969年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16点11分40秒,经过l02小时39分40秒的飞行,"阿波罗ll号"飞船的登月舱安全降落在月球的"静海"上。22点56分20秒,月面上第一次留下了人类的足迹。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站在月球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于全人类来说,这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宇宙间固有的平衡总是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掩护之下被打破。这一小小的月球对于人类来说能意味着什么呢?让它光彩依旧地挂在天上不好吗?让它依旧悄悄地躲在黑暗与未知之中不好吗?传说中的月球,巍峨宫殿、翩翩嫦娥、寂寞玉兔、月桂婆娑,是多么的美丽!在未清楚月球的真正面目之前,人类用自己的幻想与愿望妆扮着月亮。当伽利略的望远镜指向月球,当人类的第一位使者登临月球时,"月神"的神秘面纱才被撩起。原来一直魂牵梦绕的月亮竟是如此:表面上覆盖着沉积亿万年的尘埃,昼夜温差几百摄氏度,空气稀薄,没有任何生命生存过的迹象,一片死寂!一切美好的想象都被现实摧毁成灰白,一切神秘的幻梦都被真相撞得粉粹。

有人说,月球上有人类需要的稀有资源;有人说,人类对空间的探索时代已经结束,太空开发将是21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根据初步资料查明,月球上有55种丰富的矿物是地球上所没有的,而且一些元素具有自己特殊的性能。如其铁永不生锈。月球所含的硅、镍、镁等也相当多,而这些又正是地球上的"紧俏商品"。为此,不少科学家提出开办太空工厂。目前,美国研制的航天飞机可以往返月球,每周发送一次,可运载30吨物资,被认为是运送开采人员、采掘设备和运回矿料或成品的运输工具。或者把月球开采的矿料料斗,由质量推进器送到月球轨道上的矿料接收装置,卸下后再返回月球装料。当接收装置收到数千吨时,由宇宙拖船拖至太空工厂加工。离地球近的小行星,可直接拖回地球轨道开采。或者用真空泡沫型飞行器,把小行星拖进地球大气层,溅落在海洋上予以收回。而且,在宇宙空间,l00克羽毛和l公斤铝块重量相等,油和水能够很好地结合。利用这一点,人类能在太空冶炼出地球上无法达到的高质量合金和稀有药物。如冶炼铝钨合金,铝熔点只有600。C,钨熔点却在3400℃以上,钨还没熔解铝已先汽化,在地球上冶炼铝钨合金难以实现。而在太空工厂冶炼完全可以熔合,再带回地球时,仍能保持结合时的状态。

一幅多么美丽的图景!但是他们没有看到,这样做的成本将是多少?理论上可行的太空开发在实际中并不一定行得通。仅仅作为一项技术来研究是可以的,但要让它成为生产的一部分,非要到下下个世纪不行。在地球上的矿物还没有被开采完之前,谁也不会想到去月球上开采。

保护我们的月球吧!对这个可爱的地球的小妹妹,别去骚扰她。让她继续静静地悬在夜色之中,仍旧戴着那神秘的面纱吧!

开发火星,谁当哥伦布第二?

火星,这个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在茫茫太阳系所有星球中,只有它和我们地球长得最像,所以长期以来是人类关注的目标。过去由于科学技术的局限性,人们无法就近仔细观察这个红色星球的"尊容",总是对它抱有许许多多美丽而神秘的幻想。科幻小说中关于火星及火星人的形象也走上了美国银幕。自本世纪30年代起,在电影名字中含有"火星"二字的影片竟有20余部。这些电影的上映,更加深了人们对这个遥远的"近邻"的神秘感。火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星球?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物?

多少年来,科学家们尤其是天文学家们,已经对火星作了大量的探测。在尚未具备登陆条件之前,人们已经知道了它如下的事实:火星的半径为3397公里;距离地球的近地点为5600万公里;平均密度为3933公斤/立方米;质量为地球的11%;重力加速度为3.69米/秒2,约为地球的l/3;绕地球一周约需687天,也有四季之分;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有两颗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

但是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科学家们争论不休。火星将是最理想的移民行星,这一信念激发了人类探索火星、开发火星的强烈愿望。美、英、俄、日等国探索计划纷纷出笼。谁第一个登上火星,将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火星--人类另一故乡?

自1969年人类登月成功之后,征服火星的计划便纷纷出台。l962年,前苏联的火星l号探测器飞越火星。尽管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却揭开了人类探索火星的篇章。1976年,美国的海盗一号和二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科学家开始用第一手资料对火星进行研究。但此后的20多年里,人类的探索行动却屡屡受挫。特别是1989年,前苏联的福波斯1号和2号探测器失踪。这一系列失败,更给火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直到l991年6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4名教授和25名工程学研究生,以及前苏联的5位航天专家在旧金山集会并宣布,经过半年的调查研究之后,他们认为以美国和前苏联几十年来积累的载人航天技术和在太空站长期载人运行的经验,已经具备了将人送上火星的能力,并可能于2012年实现这一计划。在太阳系中,火星的条件和地球比较接近,这一点早就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注意。人类对火星的浓厚兴趣来源于两个问题:火星上是否有生命?人类能否移民到火星?

前苏联从1962年11月到1973年8月,共发射了7个探测火星的航天器。其中两个探测器越过火星进入日心轨道,三个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有两个成功地在火星软着陆。一个是1973年5月28日发射的"火星3号"探测器,经过6个多月的飞行,于1973年12月2日完成了航夫史上第一次在火星南半球表面安全着陆的使命。1974年3月12日,"火星6号"探测器又在火星上安全着陆,并于降落过程中测量了火星大气的成分。两个软着陆的探测器给地球发回了大量的信息和图像。

美国则在1962年7月至l973年1月发射了6个飞向火星的"水手号"探测器,用来探测火星及其周围空间。其中"水手4号"携带的电视摄像机,首次从火星附近发回清晰图像,可以从中鉴别出火星有300多个环形山。"水手7号"发现火星南极区有水冰和干冰形成的雪堆。l975年,美国又发射了两个称为"海盗"号的火星探测器,其任务是要弄清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及勘测火星的地貌与大气、地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