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齐民要术
2954800000063

第63章 齐民要术卷第六(6)

【注释】①胡:指颔下垂皮。垂皮分叉的叫歧胡;也有分为三叉的。单条不分叉的叫洞胡。垂皮只有黄牛有,水牛没有,因此这里相牛法,仅限于黄牛。歧胡可以表示食槽宽,颔凹深,咀嚼力强,有利于消化吸收,使牛健壮。②眼去角近:眼离角近,表示额宽,面短,头轻,是驮用牛的良好头形。③二轨:是测量牛体的两条假定的轨线,其所指注文已说明。齐是指这两条线的长度要相称。这是古人对牛体的量法,虽然没有现代的精密,但也反映对于前躯和中躯要适当相称的重视。④壁堂:指前脚和后股之间的胸腹部,要求胸腹壁要宽阔,则中躯发育健全,有力。这和膺庭要宽广是相应的。⑤倚:支撑住;又通踦(jǐ),指脚胫。脚胫支撑全体,二义相通。这里要求四肢端正,两胫间距离宁可小些,宁以稍偏于狭踏肢势为良;否则距离太大,反而形成不良的广踏肢势。下文倚脚不正,即脚胫偏斜,为骨骼发育不良之征。⑥胸也,《初学记》卷二九及《御览》卷八九九引《相牛经》作胸前也或胸前,宜有前字。⑦天关:指肩脊接合部,要求肩、脊的附着良好(即成),则肌肉丰厚发达,有利于受轭。⑧偏骨:指脊骨中央,要求微凹,但不是深陷下垂,成为不良的弯背。⑨膂:指背椎腰椎两侧的肌肉。所谓双膂,即指此部两侧肌肉要发达隆起,中间的脊梁显得微微凹下,而背腰部横阔,有似双重的膂。不隆起,不微凹,则为单膂。下文阳盐中间的脊骨有凹下一些与不凹下之分,形成双膂和单膂,即指此。现在群众还有双肩、单肩的说法。⑩此指飞节的曲度。要求前进时较直,后退时较曲,都是良形。但不是说曲飞节或直飞节都好,应予区别。插颈欲得高。一曰,体欲得紧,《世说新语·汰侈》刘孝标注引《宁戚(相牛〗经》作:捶头欲得高。百体欲得紧。(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插颈与捶头(頭)二字形似,百分成二字可变成一曰,未知孰是孰误。插颈,应指髻甲部,高则有力。膁:腰软窝儿,即膁腹,俗又名软肚。软窝儿大则腹大腰垂,加之肋骨又疏,则胸弱背软(背椎必细长),骨骼发育不良,驮负乏力,饲养不利。《学津》本作头,金抄作颈,他本脱。按:《世说新语·汰侈》刘孝标注引《宁戚〔相牛〕经》及《御览》卷八九九引《相牛经》均作龙头突目,好跳,故从《学津》本作头。镜鼻:古时铜镜背面中央穿绳的纽。牛鼻要求大而开张,如果像镜鼻那样的低陷小孔,自然难于牵挽役使。力柱:即肩胛部受轭处,有些地方群众称为力峰。成:相成。指该部稍稍隆起,有利于受轭,不滑脱。髀骨:此指髋骨,不是股骨。要求高出倩骨,其说与儁骨要求垂下些相应。这两句插在这里,突兀得很,疑是上文鼻如镜鼻难牵的注文误窜入此。自尾,各本均作白毛,不可解。《初学记》卷二九引《相牛经》作自尾。《世说新语·汰侈》注引作白尾,尚存尾字,而白仍是自的残误。《渐西》本《要术》改作自尾,是。阳盐:指两膁前的背腰两侧的肌肉,要求隆起而宽广,而阳盐中间的脊骨要求微凹,则与双膂相应。上,各本均无,于部位不当。《初学记》及《御览》引《相牛经》均作夹尾株前两膁上,《四时纂要·正月》拣耕牛法正作夹尾前两尻上,应有上字。窊,各本原作窜(注同)。按:窜,字书解释都是入脉刺穴,别无二义,这里讲不通。《四时纂要·正月》作当阳盐中间脊欲得窳,《疗马集》附《牛经》相耕牛法亦作窳。据改。黄:指牛黄,即胆囊结石。《唐本草》注说:牛有黄者,必多吼唤。《吴氏本草》说:牛出入呻者有之。是胆结石疼痛的表征。

【译文】牛,歧胡的长寿。歧胡,分叉连到两边腋下;也有分为三叉的。

眼离开角近的,走得快。眼要大。眼中有白脉贯穿着瞳子的,最快。二轨相齐的,快。二轨,从鼻至前髀为前轨,从肩胛至髋部为后轨。颈骨长而且大的,快。

壁堂要阔。壁堂,指前脚和后股之间。倚要像绊着的马那样,靠近些而且端正。阴茎要小。膺庭要宽广。膺庭,指〔前〕胸。天关要接合良好。天关是脊椎和肩骨相接的部位。儁骨要垂下些。倘骨是脊骨的中央,要垂下些。

洞胡的不长寿。洞胡是垂皮不分叉而成一体,从颈到胸前的。珠渊上有旋毛,不长寿。珠渊,正当眼睛下面。上池上有乱毛长着,妨害主人。上池在两角之间,又叫戴麻。

倚脚偏斜不正,有劳病。角冷,有病。毛卷曲,有病。毛要短而密;如果长而疏,不耐寒冷。耳朵上多长毛,不耐寒热。单膂的,力气弱。有生疖疮而很快就溃破的,有大劳病。

撒尿射到前脚的,行走快;向下直射的,不快。

睫毛乱的,容易觚撞人。

后脚前进时比较直,后退时比较曲,都是好相;前进时比较直,尤其好。前进时不怎么直,后退时不怎么曲,是下等相。走路时,要像羊走的样子。

头不要多肉。臀部要宽广。尾不要长到地;长到地的,力气弱。尾上毛少骨多的,有力。膝上的缚肉要硬实。角要细,横生也好,竖生也好,都不需要大。躯干要紧促,形状要像卷的一样。所谓卷的,就是形状是圆的。插颈要高。一说(?),躯干要紧。

腰软窝儿大,而肋骨疏的,难饲养。头像龙头,眼睛突出,常常会跳。一说:不肯好好走路。鼻子像镜鼻,难牵。口阔唇厚,容易饲养。

兰株要大。兰株,就是尾根部。豪筋要相称相成。豪筋是脚后面的横筋。丰岳要大。丰岳,就是膝盖骨。蹄要竖。像羊脚一样竖。垂星上要有怒肉。垂星的部位在蹄上;蹄上有肉覆盖着,叫做怒肉。力柱要大而相成。力柱是鞔车的部位。肋骨要密,要大而开张。就是要开张而宽广。髀骨要高出儁骨之上。就是要高出脊梁之上。

容易牵的容易役使,难牵的难于役使。

泉根不要多肉,也不要多毛。泉根是阴茎所出的根部。悬蹄要横。像八字的样子。阴虹连到颈上的,日行千里。所谓阴虹,是说有两条筋从尾骨一直连到颈上,就是宁戚所喂的牛。阳盐要宽广。所谓阳盐,是夹着尾根向前在两膁的前面。阳盐中间的脊骨要凹下一些。凹下的就是双膂,不凹下的就是单膂。

常常有像呜叫的声音的,有牛黄。

治牛疫气方:取人参一两,细切,水煮,取汁五六升,灌口中,验。

又方:腊月兔头烧作灰,和水五六升灌之,亦良。

又方:朱砂三指撮,油脂二合,清酒六合,暖,灌,即差。

治牛腹胀欲死方:取妇人阴毛,草裹与食(sì)之,即愈。此治气胀也。

又方:研麻子取汁,温令微热,擘口灌之五六升许,愈。此治食生豆腹胀欲垂死者,大良。

治牛疥方:煮乌豆汁①,热洗五度,即差耳。

治牛肚反及嗽方②:取榆白皮,水煮极熟③,令甚滑,以二升灌之④,即差也。

治牛中热方:取兔肠肚,勿去屎,以草裹⑤,吞之。不过再三,即愈。

治牛虱方:以胡麻油涂之,即愈。猪脂亦得。凡六畜虱,脂涂悉愈。

治牛病:用牛胆一个,灌牛口中,差。

《家政法》曰:四月伐牛茭。四月青草⑥,与茭豆不殊,齐俗不收,所失大也。

《术》曰:埋牛蹄着宅四角,令人大富。

【注释】①金抄、明抄作乌豆,《律逮》本作乌头。乌豆,即黑大豆。《四时纂要·正月》及元刻《辑要》引《四时类要》,正文均作乌豆汁,而其下注云:一本作乌头汁。因此,《今释》和孟方平都认为乌豆是乌头之误,因为现在未见乌豆治疥,而常用乌头,是科学的。其实乌豆涂痈肿已见于今传最早的本草书《神农本草经》,其后《华佗神方》明确记载:治牛疥方:黑豆水煮,去滓取汁,洗五六次即愈。所记与《要术》完全相同。葛洪《肘后备急方》卷八亦明载:治牛马六畜疥:以大豆熬焦,和生麻油捣敷,醋泔水净洗。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毛茛科,有剧毒,性大热,用热汁洗五次,恐有副作用。韩鄂和《辑要》编者保留原文的乌豆汁,而不改用另本的乌头汁,是很有见地的。②肚反:即习俗所称的反胃,指食后过一会就呕吐出来。③熟,指煮得极透使汁释出,令甚滑,各本均作热。《四时纂要·正月》及《辑要》引《四时类要》均作熟,据改。④金抄、明抄作二升,湖湘本作三升,《津逮》本作五升。《四时纂要·正月》作三五升。⑤草裹,各本均作裹草,《四时纂要·正月》作草裹,据以倒正。⑥青草,各本均作毒草,无理,应是青草之误,今改正。

【译文】治牛疫气病的方子:取人参一两,切细,用水煮,煮得五六升的汁,灌入牛口中,灵验。

又一方子:腊月的兔头烧成灰,用五六升的水调和,灌下去,也好。

又一方子:三个手指的一小撮朱砂,二合油脂,六合清酒,调和在一起烫暖,灌下去,就好。

治牛腹胀难受快要死的方子:取妇人阴毛,用草裹着,喂给牛吃,就好。这是治气胀的方子。

又一方子:把大麻子研烂,〔调水〕取得液汁,加火烧得微微温热,扳开口灌下去,灌入五六升,就好。这是治吃生豆肚胀快要死的方子,非常好。

治牛疥癣的方子:煮取乌豆汁,趁热洗,洗五次,就好了。

治牛肚反和咳嗽的方子:取榆树白皮,水煮到极熟,使液汁很粘滑,拿二升灌下去,就会好。

治牛中热的方子:取兔子的肠肚,不要去掉屎,用草裹着,让它吞下去。不过两三次,就好了。

治牛虱的方子:用芝麻油涂上,就会好。用猪油也可以。凡六畜生虱,用油脂涂上,都会好。

治牛病的方子:用牛胆一个,灌入牛口中,就会好。

《家政法》说:四月割喂牛的茭草。四月青草,与茭豆没有两样,可齐人习俗上不知道收割,损失很大。

《术》说:在住宅的四角埋下牛蹄,可以使人大富。

养羊第五十七

毡及酥酪、干酪法,收驴马驹、羔、犊法,常留腊月、正月生羔为种者,上;十一月、二月生者,次之①。非此月数生者②,毛必焦卷,骨骼细小③。所以然者,是逢寒遇热故也④。其八、九、十月生者,虽值秋肥,然比至冬暮,母乳已竭,春草未生,是故不佳。其三、四月生者,草虽茂美,而羔小未食,常饮热乳,所以亦恶。五、六、七月生者,两热相仍,恶中之甚。其十一月及二月生者⑤,母既含重⑥,肤躯充满,草虽枯,亦不赢瘦;母乳适尽,即得春草,是以极佳也。

大率十口二羝(dī)。羝少则不孕,羝多则乱群。不孕者必瘦,瘦则非唯不蕃息,经冬或死⑦。羝无角者更佳⑧。有角者,喜相觗触,伤胎所由也。

拟供厨者,宜剩之。剩法:生十余日,布裹齿脉碎之⑨。

牧羊必须大老子、心性宛顺者,起居以时,调其宜适。卜式云⑩:牧民何异于是者。若使急性人及小儿者,拦约不得,必有打伤之灾;或劳戏不看,则有狼犬之害;懒不驱行,无肥充之理;将息失所有羔死之患也。唯远水为良。二日一饮。频饮则伤水而鼻脓。缓驱行,勿停息。息则不食而羊瘦,急行则坌(fèn)尘而蚛(zhóng)颡也。春夏早放,秋冬晚出。春夏气软,所以宜早,秋冬霜露,所以宜晚。《养生经》云:春夏早起,与鸡俱兴;秋冬晏起,必待目光。此其义也。夏日盛暑,须得阴凉;若日中不避热,则尘汗相渐(jiān),秋冬之间,必致癣疥。七月以后,霜露气降,必须日出霜露唏解,然后放之;不尔则逢毒气,令羊口疮、腹胀也。

圈(juàn)不厌近,必须与人居相连,开窗向圈。所以然者,羊性怯弱,不能御物,狼一入圈,或能绝群。架北墙为厂。为屋即伤热,热则生疥癣。且屋居惯暖,冬月入田,尤不耐寒。圈中作台,开窦,无令停水。二日一除,勿使粪秽。秽则污毛,停水则挟蹄,眠湿则腹胀也。圈内须并墙竖柴栅,令周匝。羊不揩土,毛常自净;不竖柴者,羊揩墙壁,土、咸相得,毛皆成毡。又竖栅头出墙者,虎狼不敢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