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齐民要术
2954800000070

第70章 齐民要术卷第六(13)

【注释】①《陶朱公养鱼经》:可能是西汉时的托伪之作,而且不是成于一时一人之手。据现有文献,最早依此书方法养鱼的是东汉光武帝时人习郁。由于其书所记关于鱼池的设计、放养技术、繁殖方法、大小混养以及经济效益等,都比较合理,又易于见效,所以传播较广,该书无疑对后代的淡水养鱼业有促进作用。所谓威王,只能是齐威王,但越灭吴在公元前473年,而齐威王元年在公元前356年,要晚一百多年,所以不会是范蠡之作,而是后人托伪之书。唐段公路《北户录》卷一鱼种引到此书,止于留长二尺者二千枚作种,以下只所养二字,显多脱误。《御览》卷九三六鲤鱼也有引到,极简略。《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遂至巨万。无在西戎为赤精子之说。②钱数和鱼数不符。大概因此之故,《辑要》引《要术》删去所有得钱多少之旬。③此段鱼池建造,除露出水面的九个陆洲之外,还增挖了八谷。即八个深水坑。鲤鱼是深水鱼,这样,既可在浅水环洲而游,也可在深水坑中栖息,更适合于它的生活习性,比前面所记更合理,有发展。据此推测,其书似非一时一人所写。

【译文】《陶朱公养鱼经》说:威王礼聘陶朱公,问他说:听说您老先生在太湖称为渔父,在齐国称为鸱夷子皮,在西戎称为赤精子,在越国称为范蠡,有这回事吗?回答说:有的。又问道:您老行装足值千万文钱,家里积累有成亿的金,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陶朱公说:经营生产的方法有五种,而以水畜为第一。所谓水畜,就是鱼池。用六亩地开挖成一个池,池中留出九块地作为陆洲不挖。想法取得怀有鱼子的三尺长的鲤鱼二十条,三尺长的雄鲤鱼四条,在二月上旬的庚日,放入池中,轻轻地放入不让出声音,鱼一定会活。到四月,放进一个神守;六月,放进两个神守;八月,放进三个神守。所谓神守,就是鳖。所以要放鳖,因为鱼增加到三百六十条之后,就有蛟龙来领导它们,会把它们带着飞走;放进鳖,鱼就不会再走了,它们在池中绕着九洲环游,游不到尽头,自以为是在江湖里了。

到第二年二月,有一尺长的鲤鱼一万五千条,三尺长的四万五千条,两尺长的一万条。每条值五十文钱,一共得钱一百二十五万文。再到明年,有一尺长的十万条,两尺长的五万条,三尺长的五万条,四尺长的四万条。留下两尺长的二千条作种。其余的都卖去,共可得钱五百一十五万文。再等到明年,就多到不可胜计了。

威王就依着在后苑中作鱼池。一年,得钱三十余万文。池中除九洲外,还有八个谷。谷口到池面的水深是二尺,谷本身的水深是六尺。

之所以要养鲤鱼,因为鲤鱼不食同类,容易长大,价钱又贵。像陶朱公这样的大大得利,不是一下子可以求得的。但是按照这样的方法作池养鱼,必定可以得到丰足的厚利,一辈子吃用不尽,这也是无穷的利益啊。

另一个作鱼池养鱼的方法:三尺长的大鲤鱼,不是靠近江湖的地方,仓促间难以求得;如果养小鱼,好几年还长不大。怎么办?有一个快长大鱼的方法:须要在沼泽陂湖多产大鱼的地方,将靠近水边的泥土,运回来十几车,倒在鱼池底上。二年之内,就有大鱼生出。这是由于土中先有着大鱼子,得到水就孵出长大了。

《南越志》云①:石莼②,似紫菜,色青。

《诗》云:思乐泮水,言采其茆(mǎo)③。毛云:茆,凫葵也④。《诗义疏》云⑤:茆,与葵相似。叶大如手,赤圆⑥,有肥,断着手中,滑不得停也。茎大如箸。皆可生食;又可沟(yuè),滑美⑦。江南人谓之莼菜,或谓之水葵。

《本草》云:治痟渴、热痹⑧。又云:冷补,下气。杂鳢鱼作羹,亦逐水而性滑。谓之淳菜,或谓之水芹。服食之家,不可多瞰⑨。

【注释】①《南越志》:《隋书》、《旧唐书·经籍志》均著录,旧唐《志》题沈怀远撰。沈怀远,南朝宋、齐间人,因罪被谪徙广州。465年北归,任武康(今属浙江德清)令。沈在广州十余年,以其所见的草木禽鱼等异物而写成此书。书已佚。②石莼:石莼科的石莼(Ulvalactuca),绿藻类植物,生于浅海中,附生于岩石上。虽有莼名,实与莼无关。莼即睡莲科的莼菜(Braseniaschreberi),水生宿根草本。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粘液。春夏季可作蔬菜,秋季老,叶小而微苦,作猪饲料。③见《诗经·鲁颂·泮水》,言作薄。④毛云指毛《传》,文同。茆:有二种解释。毛《传》等解释为凫葵,是龙胆科的蕃菜(Nymphoidespeltatum),也作荇菜,多年生水生草本。叶卵圆形,背面带紫红色,似莼叶。《诗义疏》等解释有不同,说是莼菜。⑤《诗义疏》与《诗经·泮水》孔颖达疏引陆机《疏》有不同,其最大不同处为与葵相似,陆《疏》作与荇菜相似。按:荇菜即蕃菜,和莼菜更相像,陆《疏》所说更合适些。但二书都以莼菜释茆,则二者相同。陆《疏》即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⑥金抄、明抄作亦,他本作赤,孔引陆机《疏》亦作赤。按:葵叶不圆,手也不圆,不应言亦,而莼叶卵形至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带紫色,字应作赤圆。⑦美,仅金抄作此,同孔引陆机《疏》,他本均作羹,滑羹不词,误。⑧痛渴:即消渴,中医病名,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热痹:中医病名,痹证的一种,由风寒湿邪久郁化热而引起,有关节红肿热痛,发烧怕冷,汗出口渴等症状。⑨又云,见于陶弘景注,但无谓之淳菜,或谓之水芹句。莼,别名水芹,各书未见,疑水葵之误。冷补连读,据唐孟诜《食疗本草》:虽冷而补。服食之家,服食的人。指服食金石矿物药物等以求长生的人,在两晋南北朝时特别盛行,热毒发作多有癫狂致死者。

【译文】莼

《南越志》说:石莼,像紫菜,但颜色是绿的。

《诗经》说:好快乐呀在那泮水,采呀采呀采那茆(mǎo)菜。毛《传》说:茆,是凫葵。《诗义疏》说:茆,跟葵相似。叶片像手掌大小,赤色,圆形,有粘滑的液汁,掐断拿在手里,滑得捏不住。茎像筷子粗细。茎叶都可以生吃,也可以在沸水里焯一下吃,粘滑,味道好。江南人叫做莼菜,或者叫水葵。

《本草》说:莼,治消渴、热痹。又说:虽冷而补,下气。和在鳢鱼中作羹,也可以逐水,性质滑。叫做淳菜,或者叫水芹(?)。服食的人,不可多吃。

种莼法:近陂湖者,可于湖中种之;近流水者,可决水为池种之。以深浅为候:水深则茎肥而叶少,水浅则叶多而茎瘦。莼性易生,一种永得。宜净洁;不耐污,粪秽入池即死矣。种一斗余许①,足以供用也。

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②,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

种莲子法:八月、九月中,收莲子坚黑者,于瓦上磨莲子头,令皮薄。取瑾(qín)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长二寸,使蒂头平重,磨处尖锐。泥干时,掷于池中,重头沉下,自然周正。皮薄易生,少时即出。其不磨者,皮既坚厚,仓卒不能生也。

种芡法③:一名鸡头,一名雁喙,即今芡子是也。由子形上花似鸡冠,故名曰鸡头。八月中收取,擘破,取子,散着池中,自生也。

种芰(jì)法:一名菱。秋上子黑熟时,收取,散着池中,自生也。

《本草》云:莲、菱、芡中米,上品药④。食之,安中补藏,养神强志,除百病,益精气,耳目聪明,轻身耐老。多蒸曝,蜜和饵之,长生神仙。多种,俭岁资此,足度荒年。

【注释】①一斗:不明所指。现在有的地方以石、斗作为土地面积单位,但《要术》无此例,未悉何指。②藕根节头:指藕的先端的二三节,连带顶芽,非指藕节。③芡:睡莲科的芡(Euryaleferox),花梗多刺,顶生一花。花后花托长大,结成球形多刺的果实。顶部宿萼闭合而成嘴状,全形像鸡头,故名鸡头。④莲、芡二种出《神农本草经》,菱出《名医别录》,均果部上品,各自分列。《要术》是同类合并作综合缀引。菱,《名医别录》作芰。

【译文】种莼菜的方法:靠近陂湖的地方,可以种在湖里;靠近河流的地方,可以作成池塘引河水来种。掌握好水的深浅:水深了,茎肥而叶少;水浅了,叶多而茎瘦。莼菜容易生长,种一次,以后永久生长。水应该洁净,莼菜不耐污染,粪秽之类进入池里,就死了。种上一斗多些,就足够用了。

种藕的方法:初春掘取藕根节头,埋植在鱼池的泥土底下,当年就会有莲花。

种莲子的方法:八月、九月中,收取硬而黑的老熟莲子,在瓦上磨莲子的上头,把壳磨薄。拿粘土作成熟泥,封裹在莲子外面,〔捏塑成一个泥坨子〕,像三个指头那样粗细,二寸长,让下头平而重,磨的一头尖锐。等到泥干了,投种在池塘里,因为下头沉重,自然沉到泥底,而且位置周正。壳磨薄了,容易发芽,不久就长出了。不磨薄的,壳又硬又厚,一下子是不能发芽的。

种芡的方法:芡,又名鸡头,又名雁喙,就是现在的芡子。由于果实上面的花像鸡冠,所以叫鸡头。八月中,收取果实,擘破,取得种子,投入池塘里,自然会发芽生长。

种芰(jì)的方法:芰,又名菱角。秋天果实成熟发黑时,收取,撒在池塘里,自然会发芽生长。

《本草》说:莲子、菱角和芡中的肉,都是上品的药。吃下,安中补五脏,滋养精神,增益智力,消除百病,补益精气,使耳目聪明,轻身耐老。多蒸,晒干,用蜜和着吃,可以长生,像神仙一样。多种这些植物,荒年靠这些可以度过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