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慈禧集权的秘密
2966500000006

第6章 名臣英烈(2)

季仲阳长叹一声说:“在下愚钝,未能领会主人的心思,以致铸成大错。如今药已消失。病又岂能留?”言毕,拔剑自刎。

由余事君

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59年),戎国对日益强大的秦国感到惧怕。国君宣子派大夫由余出使秦国,期望能与秦国结成城下之盟,以化解被吞并的危机。

由余身高八尺,脸容清秀,美须飘飘,气度不凡。虽经过长途跋涉,依然精神饱满。入朝面见秦国国君,秦穆公一见顿生惜才之心。

穆公想试探由余的才华,便不动声色说:“寡人喜欢结交有才华的贤能之士,对那种空有其表的庸才素来厌恶。由先生不远千里从戎国前来,而且身负国君托付之重任,定有过人的见识。寡人曾听一些贤士讲的治国之道,但多是空谈,过耳而忘,你能不能给寡人讲一讲古代君主得到国家与失去国家的真正原因吗?”

由余谦虚地说:“下臣愚钝,对治国之道懂得不多。对国家得失曾思考过,下臣认为节俭得国,奢侈失国。”

穆公说:“由先生能不能给寡人讲解详细一些?”

由余乃从容道:“昔者,尧拥有天下时,用瓦钵子吃饭,用瓦罐子喝水,节俭自律,天下人心悦诚服,百姓爱戴拥护,称为明君。舜登上国君之位时,用木制食器,迹涂上黑色的漆。诸侯颇有微词,认为渐向奢侈,参与会盟,竟有十三个国家借故不来。等到禹继国君之位后,祭祀之用的祭器上不仅上了黑漆,而且还画上红色的图案,垫褥也用丝绸做成,吃饭用的钵子、碗上有各种各样的小花纹,不服从的国家达到三十三个。到了殷商时期,天子的生活更加奢侈,不服从领导的诸侯增加到五十三个。故下臣认为节俭是治理国家的一种办法。”

穆公甚喜,认为由余不仅气度不凡,而且很有才华。回到后宫,穆公就变得极不高兴,他想戎国有这般杰出的人才,将会成为自己成就霸业的障碍。穆公召来内吏廖荣说:“寡人想将由余留在秦国,内史有何对策?”

廖荣很有把握地说:“此事并不难,大王派下臣出使戎国,称由余出使秦国后,不务正业,终日在馆驿中嬉乐,戎王定认为由余有辱使命,必严惩由余,由余不敢回国,自会长留秦国。”

“此计甚好,正合孤意。” 秦王于是派廖荣出使戎国使反间计。 宣子年事渐高,影响了分辩能力,中了反间之计,声称要对由余严惩。

由余在秦国花了半年时间与穆公商议结盟之事,穆公借故没有答应。由余见结盟无望,便提出归国。

穆公对由余说:“寡人听说戎王对大夫在秦的表现不满,声称大夫归去定要严惩。大夫如回国,恐遇不测,不如留在秦国帮助寡人成就霸业?”

由余断然拒绝道:“下臣奉君命出使,成败都要回去向国君告知出使情况,才算完成使命。任务没有完成留在它国,定会令天下人耻笑。”

穆公称赞由余事君一片忠心,于是派廖荣送他回国。由余一回到戎国就被打入死牢。

穆公接报,准备出兵攻打戎国将由余救出。廖荣说:“大王不必出兵,只需献上十六名美女定能交换由余大夫。”穆公亲自到后宫挑选了十六名能歌善舞的宫女交由内吏,日夜兼程。到达戎国献上美女,说用美女交换由余回去为穆公驾车。

由余出狱仍上殿劝谏宣子:不能迷恋女色,应以国事为重。

宣子大怒:“如不是秦王要你驾车,寡人现在就一刀杀了你!”

听到由余回到秦国,穆公喜不自禁,亲自到三十里外处迎接。由余却不肯入宫,哭着说:“下臣入秦这一刻,就知道戎国必被秦所灭。下臣三代为官,受国君厚恩。下臣请求大王在郊外建一小屋,下臣要为戎王先守孝三年,以尽最后一片忠心。”

穆公长叹:“真忠臣也!”于是为由余作一小屋。由余每日吃素,面向戎国祈求上苍保佑 戎国,同时也朌望宣子顿悔,派使者召他回国,再为戎国效力,但宣子在后宫同美女淫乐,不理朝政。

三年后,由余入宫,被穆公封为上卿。他训练士兵,又一年后,穆公命由余统兵攻打戎国, 戎国不堪一击,国破城陷,宣子被俘。

宣子对由余说:“念在君臣一场,求你放过寡人。”

由余说:“下臣事君,素来忠心为名。昔日,下臣在大王手下为臣,愿肝胆涂地,死而无憾,但大王逼臣叛主择君。下臣现事秦君,秦君交给下臣的任务是灭掉戎国,下臣坚决执行,以忠心报秦君知遇之恩!”

言毕,用剑斩下宣子的首级。贡礼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圣宗皇帝隆绪在都城五京举行50岁生日庆典。五京城车水马龙,云集了各路前来祝寿的人流。

辽国幽云十八州的节度使依照惯例带着地方特产奇珍按约定的日子进京朝贺。隆绪在大殿上接受封疆大吏的朝拜。

云州节度使完颜和是最后一个上殿的。他两手空空步入大殿,身后也没有跟着抬拿贡礼的随从,群臣面面相觑,不知他献上的是何贡礼。隆绪也有几分惊异,因为几乎所有进殿的外臣都带着几名抬拿贡礼的随从。

完颜和向圣宗行了礼说:“臣所辖云州是边远地域,地偏民稀,没有出产特产奇珍。臣赴任之后,为报圣恩,处心积虑思政,百姓能获得衣食,但离富有日子尚远。此次赴京祝寿,臣能献上的唯一贺礼就是臣的幕僚张俭!他现正在殿上听候圣上宣旨进殿!”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献上一名随从作贡礼,这成何体统?

隆绪却有些惊奇地问:“完颜卿把幕僚张俭献与朕,张俭有何过人之处?”

“张俭外号云州一宝!”完颜和侃侃而谈。完颜和初到云州赴任,云州问题多,积案如山,他需要有一个得力的助手来帮他处里政务。云州城百姓闻知后,纷纷登门前来推荐:云州登县秀才张俭饱读诗书,足智多谋,完颜大人应重用此人!百姓初时来了三五个,后来陆陆续续来了数百人,计有30批次。

完颜和见这么多人前来做说客,心中不高兴,认为这定是张俭指使或用钱物支使这些人前来走动的。就在完颜和对张俭产生反感之时,登县发生了一起命案,佃农杨大山的女儿遭人奸杀于家中,登县县令查了多日,亦未能将凶手缉拿归案。家中有妙龄女子的庄户人家心生恐惧,夜里早早关紧大门睡觉。更有甚者,晚上由年迈父母轮流看守女儿睡觉。登县被采花贼搞得人心惶惶,百姓无心做事,县令心中焦灼万分。张俭毛遂自荐来到县衙求见知县,称给他十天时间,定将采花贼缉拿归案。”

完颜和得知此事,竟对张俭产生好感。他派了两名随从去登县,看看张俭是如何破此案的。第五日,两名随从回报完颜和:“奸杀命案已告破,采花大盗被缉拿归案。

完颜和大奇,急急问:“张俭用了哪些办法?”

随从说:“采花贼得知是张俭插手查此案,知道难逃法网,于是经过一番自我挣扎后,惶惶不可终日的来到县衙自首!”

竟有此事?完颜和视张俭为奇才。再过月余,县衙判令将采花大盗斩首,呈批的同时,奖赏张俭百两黄金。张俭把黄金分成两份。把九十两黄金给了失去女儿的田农杨大山。把十两黄金给即将失去儿子的采花盗的父母养老。

完颜和惊叹张俭的才智和胸怀,他夜赴登县登门拜访张俭。张俭的家出奇的简朴,但房子里面堆满了书籍。身穿粗布衣裳,人却显得非常的精神。完颜和连夜把张俭带回云州,协助他处理公务。

张俭经常伏案工作,日批公文百份。他用年余时间把云州前任节度使遗留下来的数千份积案全部处理完了。

完颜和从堆积如山的案件中脱开身来,指导百姓拓荒引水,重视农事,衣不遮体的百姓逐渐过上了温饱的日子。完颜和常把这政通人和的局面出现的功劳归到张俭身上,张俭却从不敢居功。

张俭入幕的第三年秋天,云州城发生了一起盗贼劫持大案,城中富户卢员外的家中被盗贼劫走了千两黄金 。一名家仆被杀,完颜和亲身侦查此案,把八名盗贼缉拿归案。把两人处死,六人流放。此事处理没有多久,登县县令来报:抓到两名盗贼,审讯供出曾在云州城卢员外家劫走千两黄金,杀死家仆之事!

“处死、流放八名盗贼”一案是冤案。遭受冤狱的8名涉案者家属来到云州地城告状,上诉鸣冤,完颜和左右为难,暗示府衙不接受家属的上诉。

张俭很生气对完颜和说:“此案已真相大白,完颜和大人应还那八名无辜者的清白。”

完颜和恼怒地说:“你难道想让我为这八人偿命吗?”

张俭说:“这八家的老老少少孤苦无人奉养。他们所求是要得到补偿。完颜大人应将六名流放无辜者召回,补给一些抚慰金。那两名冤死者,则应加重补偿金。”

完颜和和张俭一起带上两百两黄金到死者家属慰问,并登门道歉。死者家属原谅了完颜和。张俭却又对完颜和说:“此事须上报朝廷,完颜大人应思过,并自己下令罚俸一年!”

完颜和长叹一声对隆绪说:“臣与张俭共事三年,觉得其才、其智、其度、其胸怀都在臣之上。故臣把他举荐给皇上,望其能为皇上处理政务之事分忧。”

隆绪大喜说:“传张俭进殿!”隆绪在殿上向张俭问了三十余条关于治国安邦的策略,张俭对答如流。

隆绪认为张俭为治国奇才,当即封他为同知枢密院事。并以完颜和举荐有功,赏黄金五百两。

张俭当即奏道:“完颜大人前番审案不慎,错杀两人。上报朝廷,朝廷念其有功于云州未加追究。臣认为朝廷的处罚轻了。此番因举荐有功而赏黄金五百两,臣认为朝廷的赏赐高了。赏罚不明,法度就会无序。臣认为审案之错和举荐之功相抵平,完颜大人不该得到五百两黄金!”

隆绪惊锷地说:“若非完颜大人举荐,你怎有有机会进殿面见联?你不感念其恩,怎反道其不足?”

“为臣者不敢有私念!”张俭正色道,“下臣这样做,正是对完颜大人举荐的最好回报。”

屈原诗注

郢都进入春天多雨的季节,楚怀王在后宫和妃子郑袖纵酒尽欢。三闾大夫屈原给怀王上了一本奏折:今天下纷争,大王应胸怀天下,励精图治,成就霸业,臣冒着死罪劝大王不能苟且偷安!新明法度,举贤授能,这是屈大夫在一个月内上的第十本奏折,内容都相同。

怀王觉得被扫了兴,他将三闾大夫的奏折掷于地下,暴怒爬到了他的脸上。

上官大夫靳尚在怀王身边安插了自己的耳目。靳尚嫉恨屈大夫,一直想置屈大夫于死地。靳尚把子兰等朝中多位也嫉恨屈原的大夫请到家中密谋。当天夜里,怀王在后宫接到十本奏折:三闾大夫屈原恃才放旷,目无君主,大王应治其罪。

对怀王还抱着一丝幻想的屈原在府中等待大王的召见,等来的却是大王放逐他的王令。

屈原在郢都度过最后一个夜晚。雨仍在下着,郢都笼罩在阴雨之中,分外伤感。屈原没有睡,他坐在案前写诗,写了一宿,写了三百七十三句。被怀王削去职务的屈原还原了诗人的天职。他写下了前朝以来最长的一首诗。天亮了,这首题为《离骚》的长诗终于书毕,屈原头上的华发在一夜之间白了过半。屈原收拾了行囊悄然走出府门,他消瘦的身子隐没于若隐若现的雨中。

三闾大夫被削职放逐的消息传遍了郢都。郢都的百姓心中难过,他们不约而同来到屈大夫的府上,想送大夫一程。他们没有见到屈大夫,却读到了屈大夫写的长诗《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离骚》中的章句在数日之间传遍了郢都,郢都的百姓在吟诵《离骚》时眼中都满含泪水。

在后宫和南后郑袖纵酒尽欢的怀王知悉了屈原离开郢都时诗兴大发写了一首二千五百字的长诗。怀王令人把这首写在竹简上的长诗抬进宫中,花了半日的时间草草读完,他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作为一国之君,能拥有如此多才的臣子,他觉得是一种幸运。怀王很清楚,在宫中,若论才华,没有人能出屈原之右。屈原能在一夜之间写出三百七十三句的长诗,这是宫中大臣没有一个人能做得到的,这也是诸侯各国之间没人能做得到的。若换上上官大夫靳尚,给他三十个晚上的时间,他也写不出这样长、这样好的诗作。

怀王叹了一声:屈原才高八斗,志向远大,但不懂为臣之术,没有审时度势。官拜三闾大夫,不考虑如何使君上的日子过得开心一些,而是屡屡上些令君主感到棘手的奏折。屈原还恃才自傲,不把众臣放在眼中,他会被削职放逐,完全是咎由自取啊。

靳尚和子兰进宫求见打断了怀王的感叹。靳尚咬牙切齿地对怀王说:“屈原离开郢都,写《离骚》诗泄愤。郢都百姓读其诗后受到蒙骗,都同情其处境,暗骂大王昏庸无道。一时之间,郢都人心向背,满城风雨。屈原这是别有用心,目无大王,大王可下令将屈原处死……”

怀王打断了靳尚的话头:“处死屈原,不正是授郢都百姓话柄?屈原既能写诗泄愤诋毁寡人的名誉,屈原也可以写诗颂寡人功德。靳尚持寡人令牌出宫去见屈原,令其作诗赞颂国君英明有德。”

其时屈原已被放逐到了沅湘水域。从郢都到沅湘之地路途遥远。靳尚不愿意受颠簸之苦,回到府上,他召集了十余名自称会作诗的门客,闭门造车,仿屈原诗体创作,准备以伪诗来蒙骗怀王。十余日后,诗作交上来,靳尚气得大骂这些门客都是白吃饭的。他们集体创作的诗作像儿歌一样,毫无诗味,更别谈有屈原的风格了。

靳尚闻子兰府中有一位从赵国来的儒生名公孙一,颇具诗才。于是将其请到府上,言明若能仿作一首屈诗,相赠黄金五百两。

公孙一一口回绝:“屈大夫之诗天下独步,岂能模仿?纵能仿其韵,不能仿其骨;纵能仿其形,不能仿其神。屈诗气概万千,就是召集七国诗手亦无法仿创出其诗啊!”

靳尚无计可施,只好带着十余名随从和两位妾氏,历时两月来到沅湘之地。靳尚认为屈原遭削职放逐,已磨掉了锐气和傲气,一定会配合他创作一首颂诗让他及时回去向怀王复命。

岂知屈原连见都不愿见他,靳尚气得七窍生烟,他呈上王宫令牌,屈原才勉强和靳尚见面。见了面,屈原也不说一句话。

靳尚以使者的身份令屈原在一天之内要将颂怀王英明有德的颂诗写好。

次日,靳尚一早来到屈原的住处,屈原已不在。桌上放有一首新诗,题名为《渔父》,其中有一句是“宁赴湘流,葬身于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靳尚气急败坏,派人去寻屈原,回报说屈大夫已乘小舟沿湘流向下游走了,具体去了何处,无人知晓。

靳尚灰溜溜地返回了郢都,他没有带回屈原新作回去。他进宫见怀王说没有找到屈原。

“大胆靳尚!竟敢蒙骗寡人!”怀王大怒,将一把竹简丢在地下,靳尚目瞪口呆:竹简上刻的正是屈原新作的《渔父》诗。

原来,沅湘之地的百姓素闻三闾大夫诗才天下独步,每有新作问世,都争相一读为快,新诗《渔父》很快流传到了郢都,怀王获悉后令人刻录了一首。

靳尚被怀王斥责了一番并处于罚俸两月的处罚,他阴着一张脸回到府上,当即将府上那十多名自称会作诗的门客辞退,并令府上任何人都不得提“诗歌”二字。因为一提“诗歌”两字,他就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恐惧。

死谏

北宋乾德四年(966年)暮春的一天傍晚,内史晏安奉诏由太监引领来到后宫议事,将到宋太祖的上书房时,太监内急,指着远处一幢宫殿让晏安自己进去,太监急急出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