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季仲阳把孟孙杀了,藏孙却放声大哭。
季仲阳愕然说:“主人,把您的心腹之患除掉,您为何却闷闷不乐?”
藏孙对季仲阳说:“孟孙无错,你怎能诛之?孟孙虽然与我关系很差,处处与我作对,但我已把他视为一种药啊。你喜欢我,处处迎合我,我却把你当作一种病,再好的病也比不上再差的药呀,如今病在药失,我的日子也不久矣!”
——《藏孙珍药》
狄仁杰拜相
大唐神功元年(697年),武则天已临朝称政十三载,经过力排众议诛杀异己,武氏已建立了牢固的政权。但是,使用种种手段使种种声音最终只成为一种声音,武氏殚精竭虑,感到身心疲惫,急需新的力量来补充。于是下旨新州刺史狄仁杰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掌管朝政。
三月的长安,丽日春阳,城南和城北千树万树梨花竞相盛开绽放枝头。狄仁杰却感觉不到长安城那渐浓的春意,郁闷塞满了他的心头。入阁拜相月余,狄仁杰以才智傲视群臣,群臣不服,群臣都以其处事风格与刚卸去相位的类师德作比较,这令狄仁杰烦躁。
类师德于仪凤三年应诏从军,曾随大军讨伐吐蕃。因文武全才,官至河源军司马、监察御史。长寿二年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类师德掌管朝政后,以德行和大度称誉群臣。
类师德新入阁,有大臣妒恨,暗中与其较量,一日临朝,类师德走在前面,光禄卿李昭德从后面走来。类师德身材肥胖,挡住了半边路,李昭德无法穿越而过,于是讥讽道:“路都被种田的胖汉挡住了!”
类师德不恼,却笑道:“我不做种田人,谁人去做?”
李昭德被他的气度折服,转而化敌为友,两人成为挚友。
类师德入阁一年,政绩突出,武则天授给他一玛瑙盘,乃是吐蕃的贡品,有二尺余长,色彩斑斓。夜里在灯下观之,能发出七彩光,为稀世瑰宝。这一日并州刺史裴行俭离京前慕名前往丞相府,想一睹宝物。类师德令一名侍臣去取,侍臣不小心,玛瑙盘掉在堂上,成为一堆碎片。
侍臣吓得脸无血色,跪在地上直磕头,有血从他的头上流了出来。
类师德却一笑说:“你并非故意毁坏,无须自责。再说,任何东西都有使用的期限。玛瑙盘碎了,表明它的使用期限已至而已!”
裴行俭暗赞类师德丞相宽容风范。
类师德有个弟弟名类师业,先任建州法曹,后升任代州刺史。赴任之际,类师德对其弟说:“我位至宰相,你又任州官,受圣上的恩宠甚多,这正是别人所忌恨的。你有办法避免这些忌恨吗?”
类师业闻言跪在地上说:“此行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自己擦去就是,决不追究吐唾沫之人,也不会令你担忧。”
类师德却严峻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人家唾你脸是恨你。如果你将唾沫擦去,正逆了吐唾沫人的意愿,这会加重他对你的愤怒。你应该不擦去唾沫,笑着接受它,让它自己干!”
类师业说:“弟谨记兄之教诲,不以势压人,要以德报怨!”
类师德任相五年,以谦和大度赢得了群臣的敬重,原来忌恨他的人亦愿为其所用。
狄仁杰对类师德的忍让却不以为然。他要凭他的才智令群臣折服。狄仁杰二十二岁参加科试,名列第一,初唐四杰中的杨炯、卢照邻、王勃只不过名列二、三、四名。他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后任大理丞,审理了许多重案。他满腹经纶、有胆有识而赢得了狄青天的赞誉。
入阁主政,狄仁杰表现了强硬的姿态。一日之间,忌恨其才与其暗中较量的户部侍郎孙伏云、御史孟阳等列为革职的对象,向武后上了五本奏折。一时之间朝野震动,但群臣不仅不服,更是公开或半公开指责他缺乏度量,城府不及类师德的十分之一。
狄仁杰十分苦恼。类师德像影子一样罩着他,他想迅速走出类师德的影子,但类师德的影子却处处包围着他。
狄仁杰苦思多日,想出了一法:若能找到类师德为相时犯下的过错,加以弹劾,当能肃清类师德的影响。
狄仁杰借助曾在大理寺办案时的经验,调来长寿二年到通天二年间的朝事案录,加以审读,但未发现有丝毫的纰漏,他不得不对类师德的辅政才能暗暗惊叹。
狄仁杰不甘心,他挖空心思终于以玛瑙盘一事给武后上了一折:类师德入阁之际,圣上赐以玛瑙盘,类未加以保管以至摔碎,这是空负圣上恩宠,此是其一。类师德为博度量美名,对摔碎玛瑙盘的侍从未加任何处罚,放纵下人犯过,藐视圣上,此其二。故圣上应察究此事,加以惩处,以显天威。
举折的当夜,则天皇帝即诏狄仁杰入宫。
狄仁杰认为是商议如何处置类师德一事,但武则天却不提玛瑙一事,于是问:“狄卿入阁,可知是谁人举荐?”
狄仁杰道:“承圣恩定是圣意。”
武后一笑,令人取过一份奏折递与狄仁杰。狄仁杰接过一看,是类师德的奏折,力荐由狄仁杰入阁辅政。
武后道:“为举荐狄卿入阁,类师德三次上奏折!”
狄仁杰跪在地上,一面羞愧地说:“类相德行如此,我远远赶不上他。”
出宫,狄仁杰连夜到类师德府上请罪。府上仆人告之:类相奉诏出任河源军田大使,已离长安赴任。
狄仁杰长叹一声道:“我将以类相为榜样!”自此,他收敛锋芒,一改以才自傲的处事方式,从善如流,终成为一代名臣。
戚继光挥泪斩亲兵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抢劫过往的船只,侵入百姓民房,洗劫财物,强霸民女,干尽奸淫掳掠的罪恶勾当,百姓生活在一片惶恐和痛苦之中。
急报传到朝廷,嘉靖皇帝下旨急调登州卫指挥俭事戚继光为江浙军参将,率兵抗倭。
赴任后,为了扩充兵力,戚继光招募新兵,编练新军。江浙一带的农民和矿工纷纷前来报名。很快一支一万人的新军组成了。戚继光依照自己所撰写的《练兵实记》中的方法日夜训练新军。
训练之余,戚继光发现新军中存在两个致命的问题:一是新兵多是农民和矿工,组织纪律性较差。军营规定新兵每日要在凌晨三时起床操练,一些新兵怕辛苦,竟躲在床底下偷偷睡觉。负责练兵的军校曾对这些偷懒的士兵批评过多次,但迟到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次,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士兵在入伍之前有小偷小摸的恶习,一时难于改掉。进入军营后,不仅将自己身边战士的东西偷偷摸去,更有甚者夜中摸黑走出军营到附近百姓家中干偷鸡摸狗的勾当,百姓开始有了怨言。
决心建立一支军纪严明、杀敌勇敢军队的戚继光对此感到忧心忡忡。他对身边一名叫郭勇桥的亲兵说:士兵怕苦这种缺点可以慢慢地克服,但骚扰百姓这一点须即日制止,军队和百姓血肉相连,离开了百姓的支持,再强大的军队也会不战而溃。
郭勇桥担心戚继光忧心过度会伤了身体,于是安慰他说:“义父,请宽心,新兵初到军营,尚不懂军规,日子久些,定能改好。”
这位名叫郭勇桥的亲兵老家在军营外的棋盘村。父亲遭倭寇杀害,家中仅剩他和一位年过六十的娘亲。戚继光赴浙后,他带着杀倭寇报父仇保卫家乡的壮志前来应征入伍后,第五天,郭勇桥跟随一名战士前去运粮。回来时摸黑走夜路,在经过一座险峻的山道时,郭勇桥不慎摔下了千余米的山谷。运粮士兵无法营救,于是派人向军营报信。仍在帐中整理练兵计划的戚继光闻报,心急如焚,立即带领千余人赶往出事地点。戚继光不顾士兵的劝阻,亲自点着火把,踩着陡峭的山石,下到山谷,历经一番艰险终于找到了已变成血人一样已昏迷过去的郭勇桥。看到戚继光的脸上和脖子上都被荆棘划得血淋淋的,参加营救的士兵无不流泪。
郭勇桥被抬回军营调养了十余天后就康复了。他感谢戚将军的爱护,拜他为义父。戚继光对这位出身贫穷的士兵很喜欢,于是将他调为自己身边的亲兵,期望通过自己的精心培养,日后能成为将才。
戚继光对郭勇桥说:“重振军纪军威之事一刻也不能再耽搁”。于是连夜召集众将开会,然后出台了紧急告示:军中全体将士务须克己自律,不准有任何骚扰百姓之行为,一经发现,不管是何人,都斩首以正军威!
告示贴出后,戚继光还组织了一支由副将组成的督军团,晚上在军营外围巡逻,随时缉拿违纪的新兵。告示贴出后,军营安静了数日。几日过去了,又见一些士兵蠢蠢欲动。
这一夜,戚继光在帐中研究倭寇近期的动向,副将心事重重地进来报告:抓到了一名到棋盘村偷百姓银子的士兵。
戚继光大怒,吩咐将士兵押进来。
副将甚是为难的样子说:“将军,夜已深,明日再处理此事吧?”
戚继光怒喝道:“此事扰烦我已久,不处置怎能安歇?”
副将只好传命将盗窃百姓财物的士兵押进将军帐。
四目相对,戚继光充满怒火的眼睛睁圆了。只见被五花大绑押进来的竟是他帐前亲兵、义子郭勇桥!
戚继光看了副将一眼问:“是否抓错了人?”
副将说:“天黑时分,发现一名士兵溜出军营,尾随而至,将他人赃并获。”
戚继光又问郭勇桥:“你确有盗窃百姓之行为?”
郭勇桥无力地点了一下头,就不敢再看戚继光那逼人的目光。
戚继光痛心疾首地说:“你为我义子,不守军规,只有将你立即斩首。”
当下,戚继光下令击鼓传令,将一万新军集合在军校场。戚继光流着眼泪对全体士兵说:“我对你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的疼爱,但军法无情,你们若是违反了军纪军规,那对待你们像敌人一样处置。郭勇桥为我义子,又是我帐前亲兵,却触犯军规,按军法斩首,以振军威!”
言毕,只见刀光闪过,郭勇桥被砍了首级。曾有过小偷小摸行为者无不被吓得全身发抖。
次日,戚继光正在为郭勇桥一事难过时,士兵报一位姓郭的大娘来到了军营要找戚将军。戚继光走出帐外,见是郭勇桥的老母亲,想安慰老人几句却又不知怎么说好。
老人却对戚继光说:“将军不必难过。郭儿回家告知老身,将军为军纪一事患忧多日。为报将军救命之恩,他故意触犯军规,再以义子身份被将军正法。郭儿愿以一腔热血以振军威。郭儿还叮嘱老身,为不使将军伤心,定要老身到军中向将军报知实情。”
泪水从戚继光眼中夺眶而出。他擦去了眼泪,下令击鼓传令,一万新军再次集合于军校场。戚继光扶着郭大娘向新军讲述了郭勇桥为了重振军威而献出生命一事。
一万新军对着郭大娘齐刷刷地跪了下去,有过小偷小摸行为者则放声大哭。
从此之后,新军洗心革面,去除恶习,苦练杀敌本领。一年后,戚继光带领这支新军开赴战场,打击倭寇,这支新军也成为军纪严明、杀敌勇敢的戚家军。在东南沿海尽歼来犯倭寇,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藏孙珍药
东周恒王十九年(前701年),齐国大夫藏孙奉齐宣王之命出使秦国,商讨两国修好之事。
秦国大夫魏克夫是藏孙结交多年的朋友。藏孙一到秦国即到魏府拜访他,并期望通过魏克夫引荐给秦国国君以完成使命。故友重逢,魏克夫却是一脸的忧虑。原来魏克夫与秦室太后有私情,太后生病将死,发出命令说:“如果我死了,要魏子为老身殉葬!”魏克夫为此事已忧虑多时。
藏孙前往对太后说:“你认为人死了,还会有知觉吗?”
太后说:“不会!”
藏孙又说:“像太后这样圣明之人,能明白人死了不会有知觉,又何必把自己所爱的人和无知觉的死人同葬呢?如果死人还会有知觉的话,那先王在地下早就生气很久了。太后纠正错误尚来不及,又何来功夫去私爱魏子?”
太后说:“先生言之有理!”于是取消了要魏克夫殉葬的命令。
死里逃生,魏克夫带着感激的心态极力说服秦国与齐国结盟。
藏孙完成使命回到齐国,宣王很高兴,对群臣说:“秦国是大国,能与其结盟,这对于稳定齐国的江山社稷甚有作用。藏大夫不辱使命,劳苦功高,寡人将要重赏他。”
宣王刚说完,上卿孟孙就即刻启奏:“大王,藏大夫不但不能得到奖赏,而且还应受到处罚。”
宣王惊问:“为何?”
孟孙说:“藏大夫从秦国回来,车中载着两名秦国美姬。大夫身为使者,私藏他国美姬,令齐国背上淫奢的恶名。故应受罚。”
宣王又问藏孙:“可有此事?”
藏孙无言以对。那日,藏孙向魏克夫辞别时,对方感激他的救命之恩,故特挑选两名美姬赠他为妾。藏孙初时不受,但见过面后觉得两美姬风情万种,娇媚诱人,遂藏于车上,悄悄带回府中。原以为此事在悄悄中进行,没想到却被孟孙发觉,并当着群臣的面说了出来,一时之间藏孙不觉气怒交集,非常尴尬。
宣王说:“既如此,将功抵过,寡人不再赏赐藏大夫了。”
藏孙回到府中,忍痛割爱,令门客季仲阳将两名美姬送回秦国。看着两名风情万种的美姬登上马车,藏孙忍不住心头的怒火,恶骂道:“孟孙,你为何总跟我作对?”
孟孙和藏孙同朝为官近十载,两人不和由来已久。初次入朝时,藏孙见到孟孙总笑脸相迎,但孟孙却紧绷着一张脸,令人望而生畏。藏孙想改变两人的关系,一次,藏孙上朝时取了一支千年人参递与孟孙说:“友人从远方来送了两支,取一支给上卿。”
孟孙不接,却道:“你无故送礼于我,却是为何?今日在朝上受你礼物,既是你私我,也是损我人品!”言毕,并将此事奏与宣王,群臣莫不取笑藏孙。藏孙与孟孙此后水火不相容。每每上朝,为政事私事在廷上,互相上本参奏,常常针锋相对。
孟孙成为藏孙另一种形式上的敌人。他担心对方在大王面前弹劾他,故处处小心提防。藏孙处理完朝政后喜欢到歌坊中和一些青楼女人斯混。每每放浪形骸之时,总是觉得墙中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联想到孟孙在宣王面前的奏本,顿时吓得冷汗直冒,兴味索然。最终忍痛割爱,不敢染指歌坊半步。
藏孙喜欢收藏古玩。一天夜里,一位富商登门求见,送上一块巨型玉翡翠,其色如玛瑙,在灯下却晶莹透亮,当为稀世珍宝。富商说,他儿子犯了命案,请大夫为他在大王面前说几句开脱罪责的话。此事对藏孙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但他担心孟孙知道内幕后的参本,故不得不将爱不释手的玉翡翠交由商人带回。
藏孙在府中感慨不已的时候,季仲阳驾车带着两名美姬走出城关,并没有赶去秦国。天黑时分,他将两名美姬安顿在一间客店里又潜回了城里。季仲阳原为韩国的刺客,在韩国犯下命案后逃到齐国,投奔许多公卿门下,但没人愿意留他。藏孙见他武艺超群,于是收留了他,并按上宾的规格给他客房、马车、侍妾。季仲阳对藏孙十分感激,声称:愿为大夫肝胆涂地。
季仲阳获悉孟孙处处与藏孙作对的事后,气得七窍生烟。一直在等待报效主人机会的季仲阳这一次决定将孟孙除掉。
天完全黑了,季仲阳越过孟府的后院,潜至孟孙的书房,只见孟孙在灯下看书,读的是孔子的《论语》。季仲阳从窗口跳入,一剑刺进孟孙的心口,鲜血涌出将《论语》染红一片。孟孙没有哼一声,即时毙命。
听闻季仲阳把孟孙杀了,藏孙却放声大哭。
季仲阳愕然说:“主人,把您的心腹之患除掉,您为何却闷闷不乐?”
藏孙对季仲阳说:“孟孙无错,你怎能诛之?孟孙虽然与我关系很差,处处与我作对,但我已把他视为一种药啊。你喜欢我,处处迎合我,我却把你当作一种病,再好的病也比不上再差的药呀,如今病在药失,我的日子也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