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的童年时代:腊玛古猿
科学家们认为,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然而,究竟哪种古猿进化成人类的祖先?人最早从猿的系统中分化出来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这些一直是千古难解的谜。
云南省禄丰县城以北9公里的庙山坡,因附近烧石灰,故称石灰坝。庙山坡煤窑很小,却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1975年5月,当地挖煤的群众发现了一些动物牙齿化石,随后县文化馆派人前往现场调查,从中找到了一枚古猿牙齿化石。这一发现立刻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头骨化石是研究古人类的最重要的依据。古脊椎动物学家和古人类学家们盼望着完整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出土。
此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省博物馆都多次派人去发掘,发现了许多古猿牙齿和比较完整的古猿颚骨化石。1980年4月9日,在禄丰石灰坝村边褐煤层中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这是世界上所发现的(距今大约1300万年到700万年)各类古猿的第一个头骨化石。禄丰又一次震惊了世界!国内外的古脊椎动物学家和古人类学家们纷至沓来。禄丰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的发现,被科学家们誉为堪与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相媲美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科学家们认为,大约7000万年前,禄丰从恐龙世界进入了新生哺乳类动物王国。到了大约1000万年前,古猿又逐渐兴盛了起来。800万年前的禄丰石灰坝山势平缓,气候温暖,河湖密布,植物茂盛。体态轻盈的长臂猿、猕猴在树上欢跳。树下栖居着粗壮的“西瓦古猿”。它们很可能是现代猩猩的祖先。个子不高的腊玛古猿也栖息在树下,有时也爬到树上,因为能避免很多食肉类野兽的攻击。从复原的雕塑看,腊玛古猿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它们比较灵巧,智力比其他动物略高一筹,很可能已经学会了用树棍和石头与食肉类的野兽搏斗。搏斗往往是残酷的,但胜利总是多于失败,不然,古猿就不会繁衍、发展、进化和壮大。
禄丰腊玛古猿在形态上和印度腊玛古猿相似,因此定名为腊玛古猿。但禄丰腊玛古猿在形态上比同属其他种类更接近早期的人类,因此,很可能是人类的直系祖先,是从猿到人的一个过渡类型,是“正在形成中的人”。云南在1956年发现过大约生活在1400万年前的开远腊玛古猿,1965年又发现了生活在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在距元谋仅百余公里的禄丰发现的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正好填补了这中间的空白。这证明了禄丰古猿是人类进化中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环节,是人类的童年时代!
2.“北京猿人”化石下落何方
1929年12月2日,一个考古学上的新发现震动了全世界:由时年25岁的我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主持的发掘工作,在北京郊区周口店发掘出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随后还发现了“北京人”制作的石器、骨器和用火的遗迹。
中国人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的消息,就像一声春雷,使那些被传统偏见束缚得紧紧的学者们不得不承认:在人类历史的黎明时代,从体质形态、文化性质和社会组织等方面来看,的确有过“直立人”阶段,他既是“南猿”的后代,又是包括现代人在内的“智人”的祖先,是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今天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人们却见不到这个头盖骨,台湾的“历史博物馆”也只有一具由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赠送的复制品,那么真正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到哪里去了呢?
周口店发现的一批人类化石,开始一直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B楼解剖室的保险箱内,由著名的瑞典人类学家魏敦瑞加以研究。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前不久,日美关系相当紧张,美国驻华大使馆劝告美国侨民离华。协和医院也同样缺乏安全感。魏敦瑞为了取得美国国籍,以便到纽约美国自然博物馆继续他的研究工作,也决定去美国。当时,为了这批标本的安全,他希望把主权属于中国的人类化石也运去美国保存。但由于种种原因,化石没有启运。
大约在珍珠港事件前3个星期的一天,协和医院总务长博文突然通知将化石秘密装箱,北京猿人的5个头盖骨,以及骨头碎片15块,下颚骨14块,锁骨、腕骨、大腿骨、上臂骨147块,全部用擦显微镜镜头的细棉纸包好,裹上药棉,再包上粉连纸,外面捆上细纱布、棉花,装入两只大木箱,运到美国大使馆,准备随美国海军陆战队运到美国。12月5日早晨,“北京人”贴着“高级机密”的标签,搭乘美国海军专用火车,在几名士兵的“护送”下运出北京,准备到秦皇岛转乘“哈立逊总统号”邮船运往美国。然而两天以后,当军用火车尚未到达秦皇岛时,日军偷袭了珍珠港,日美两国成为正式交战国。在华日军很快截获并抢夺了美国的这到军用火车。从此以后,这批极其珍贵的化石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那么,“北京人”化石究竟是怎么失踪的?有一种说法是日本人把所有从火车上卸下来的箱子装上驳船,准备装到一艘开往天津的货船上去。不幸,驳船翻掉了,“北京人”化石随之沉到海底。另一种说法认为,劫持火车的日本人不懂得这些化石的价值,或许把它们当破烂扔掉,或许把它们当作“龙骨”卖给中国商人,而果真如此,则它们早就被研成粉末当作药品了。还有一种说法,邮船被日军俘虏,化石被日军截留,后来几经易手,终于下落不明,它很可能秘藏在日本民间。
中国人类学家周国兴根据多年的调查,发现了一条新的线索,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一个卫兵守卫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总部和美国使馆相连通的便门口,他看到了两个人抬了一箱东西,埋在大使馆后院内。周国兴推测,这一箱东西很可能是北京猿人的化石。周国兴已找到这个地方,但上面已经盖有房屋,无法挖掘。如果果真如周国兴所说,那么失踪了多年的北京猿人化石总有一天会重新出现在世界上。
3.不可思议的半坡人智慧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遗址总面积约有10万多平方米,这是一个原始氏族公社时期的村落。考古学者对遗址先后进行了5次发掘,发掘清理出的各种遗迹和遗物大大超出人们的预计。其中比较完整的房屋遗迹就有40多处,窖穴100多个,各种墓葬200多座,烧制陶器的窖址6座,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近万件。
距今6000多年以前,半坡人生活在西安东郊的浐河岸边,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用着石头制作的生产工具和泥土烧制的陶器,在女性首领的率领下,过着宁静而神秘的生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半坡人不断积累经验,许多发明创造都显示出农业文明的曙光。在半坡遗址的一个窖穴中,出土了数斗粮食腐朽后的谷皮;在发掘出的一个小陶罐中,发现了半坡人当年选种的粟种;另外还发现一些已经炭化了的蔬菜种子,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蔬菜种子。
由于农业的出现,人们开始过着比较长期的定居生活。这样,家畜饲养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半坡氏族公社时期饲养的家畜有猪和狗两种,其中以猪为主。
半坡人的另一大食物来源是渔猎。半坡人对弓箭的运用已经相当熟悉,在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式样各异的箭头,这些箭头制作精细,大部分使用兽骨磨制而成。半坡人还用钓和叉的方法捕鱼,在半坡遗址发掘出的骨制鱼钩和鱼叉都非常精致。
在不断的创造中,半坡人形成了数与形的概念。在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尖底瓶”,造型奇特,当它被放到水里后,由于水的浮力和瓶子的重心作用,瓶子会自动向水面倾倒,水注满后,瓶身又自动竖起。这是半坡人最常用的一种盛水的容器,尽管当时他们并不知道“重心原理”之说,但半坡人已经发现尖底瓶具有自动汲水的功能,并巧妙加以利用。
在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纹饰中,还出现了直线、折线、长方形、三角形等图案,这说明半坡人“形”的概念已经形成。自从半坡人开始了定居生活以后,用于居住的房子便不断发生着变化,早期半地穴式的家,逐渐移到了地面,低矮的房屋也慢慢高大起来。由于半坡人对形状已有了一些认识,所以,他们的家也被建成了圆形或方形。半坡晚期的第24号房址,长4米,宽3米,有分布均匀的12个柱洞,构成一个标准的长方形。在各类几何图形中,矩形的使用需要掌握直线、直角、平行线等概念,而半坡人在6000年前就能准确运用了。
圆形是原始人运用最多的一种形状,同样多的材料制成的器物中,圆形器物的容积最大,而且,自然界中圆形的东西比较多,便于模仿,也比较好制作,因此,半坡人制作的陶器中,大多数都是圆形的。在发现的大量的文物里,像盆、钵、碗这些器物,都做得非常规范。更令人惊叹的是,许多陶器边沿上均匀分布的纹饰,正好将圆等分。半坡人借助什么工具等分圆周的,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
原始社会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起点,也是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半坡人富于智慧的创造发明,显示出远古祖先在文明初创时期思维跳跃的轨迹,它犹如人类智慧天空中闪烁的繁星,照亮并缩短了人类从蛮荒奔向文明的路程。
4.三星堆的七大“千古之谜”
四川省广汉市西约8公里处的南兴镇,有一座名为“三星堆”的村庄。这里南、北两面流淌着两条河流,南面为马牧河,北面为鸭子河。在马牧河南岸原有三座黄土堆,像三颗星星一样,“三星堆”由此得名。然而,“三星堆”是什么时候有的?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就连当地也没有人知道。人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千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浑然不知脚下埋藏着巨大的秘密。
1986年,对“三星堆”大规模的发掘工作正式开始。考古队划定了若干区域,出土了大量铜器、陶器和玉器,但这些发现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惊喜。然而随着发掘的深入,一座宝库终于被打开。原来这里是一个长4.6米、宽3.5米、深1.64米的大坑,里面埋藏着400多件珍贵文物。更令人吃惊的则是那些与真人头部一样大的青铜头像,还有黄金面罩。这些发现在中国考古史上是空前的。可是,人们的惊讶尚未过去,不到一个月,在距1号坑不到30米的地方,砖厂工人在取土时又发现了一座大坑。此坑长5.3米,宽2.8米,深约1.55米。这次的发现更为惊人,有一座2.62米高的青铜人像,高达数米的青铜树,一大堆黄金面罩,另外还有巨大的青铜面具、青铜头像、青铜鸟、青铜蛇、玉器等。而这次出土的青铜人像和青铜树,是我国考古史上所没有的。
这些发现不仅震惊了中国考古界,也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轰动。惊叹与赞誉纷至沓来,甚至有报刊称三星堆的发现“比兵马俑更加非同凡响”。然而,惊叹之余,疑惑也随之而来。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许多重大学术问题,至今仍是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虽然专家学者对其中“七大千古之谜”争论不休,但终因无确凿证据而成为悬案。
第一谜,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目前有其来源与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有关、与川东鄂西史前文化有关、与山东龙山文化有关等不同看法,即人们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彼此融合的产物,是多种文化交互影响的结果。但究竟来自何方还不确知。
第二谜,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目前有氐羌说、濮人说、巴人说、东夷说、越人说等不同看法。多数学者认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与三星堆关系密切,其主体居民可能是来自川西北及岷江上游的氐羌系。
第三谜,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三星堆古蜀国是一个附属于中原王朝的部落军事联盟,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已建立起统一王朝的早期国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神灵崇拜?或是兼而有之?
第四谜,三星堆青铜器群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是蜀地独自产生发展起来的,还是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或西亚、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
第五谜,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
第六谜,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坑,属何年代及什么性质?年代争论有商代说、商末周初说、西周说、春秋战国说等,性质有祭祀坑、墓葬陪葬坑、器物坑等不同看法。
第七谜,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谜“巴蜀图语”。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号是文字?是族徽?是图画?还是某种宗教符号?可以说,如果解开“巴蜀图语”之谜,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
看来,三星堆文明的横空出世,既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古惊喜,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未解之谜。要想破解这些谜团,还需要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5.36000枚秦简隐藏了秦王朝多少秘密
2000多年前,当古罗马日益强盛、独霸西方的时候,一个空前强大的秦王朝帝国在东方诞生了。然而,秦王朝短短的15年,就像湘西大山里的云雾一样,让后人无法完全看清楚。但是,在湘西里耶镇的一口古井里发掘出来的36000多枚竹木简,却使湮没已久的秦王朝历史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复活了。
从出土的36000多枚秦简的文字上来看,当时的里耶被称为迁陵。2000多年以前,楚国和后来的秦王朝,都曾在这里设立过县衙。战国末年,秦国数十万大军越过秦岭,来到四川长江边上,就是现在的涪陵,由涪陵入巫江口,溯巫江而上,翻过里耶西北的八面山,来到迁陵,也就是现在的里耶镇城下。古迁陵县城,是当年楚国的西大门,可称战略要冲。强悍的秦军攻破楚军的防线,就可以顺酉水而下,进入沅水,直接逼近楚国的腹地。八面山上的崎岖山路,曾经是秦军攻入楚国的栈道,当数十万秦军铁骑立马山顶的时候,迁陵古城已尽收眼底。然而如今生活在里耶镇的人们,已经无法想象祖先们的生活,这里的纯朴、安逸、平和,也丝毫显示不出2200年以前这儿曾经是金戈铁马的秦楚大战场。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翻过了历史长卷的一页又一页。
空前强大的秦帝国诞生后,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上采取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措施。在文化上,开始了一场“焚书坑儒”运动。大批文化古籍在无情的烈火中化为灰烬,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灭绝性的大浩劫从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