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2979200000005

第5章 春秋战国齐桓公称霸(2)

于是,勾践派大臣文种带着厚礼向吴王求和。文种来到吴营,跪在夫差面前,行礼道:“亡国之臣勾践,派我来向您请求,他愿做您的奴仆,他的妻子愿做您的女奴,为大王日夜服务,希望您允许越国成为您的臣属。”夫差听了这番甜言蜜语,高兴极了,就打算同意越王的请求。吴国大将伍子胥不同意,对夫差说:“寇不可养,敌不可纵。是老天把越国赐给了吴国,千万不能允许他们求和。”

文种回去,把求和不成的情形告诉了勾践。勾践准备杀了妻子儿女,与吴军决一死战。文种劝阻道:“吴国的大臣伯嚭贪财好色,不如送些美女、财宝,让他帮忙促成此事。”

伯嚭受了贿,就带了文种去见夫差。文种又向夫差恳求了一遍,伯嚭也在旁边帮腔。伯嚭兑:“我看,勾践这次是有诚意的。如果允许他做吴国的臣子,名义上是大王赦免了他的罪,实际上却已经得到了越国,这样做对吴国最为有利。”夫差认为伯嚭说得有理,就不顾伍子胥的反对,同意了越国的求和要求。

吴王夫差撤兵后,勾践命文种留在国内,主持国事,自己带着夫人和一批随从入吴侍奉夫差。勾践夫妇俩住在阖闾墓旁一座小屋内,专管养马。他俩穿着破烂衣服,蓬头垢面,干着又脏又累的活。有时候,夫差驾车出游,勾践则拿着马鞭,在车前步行赶马。吴国人看到了,都用手指指点点,说:“这个人就是越王。”勾践听了,只是低头行走,脸上未露出一丝怨恨之色。三年后,夫差觉得勾践是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了国。

勾践回到越国,立志报仇雪耻。他以柴草为床,还让人在面前挂个苦胆,每天吃饭前,总要舔一下,扪心自问:“勾践,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

勾践以“卧薪尝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失败的耻辱,坚定了复国报仇的信念。为使越国早日复兴,他亲自纺织、种地。对于穷困的人家,国家给予救济;有人家死了人,他就派人去吊唁;有贤能的人前来投奔,他就热情接待。短短几年内,越国人口增加了,生产发展了,逐渐兴旺起来。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军北上去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勾践听说吴王北上,国内空虚,便发兵数万,征讨吴国。结果大败吴军,杀了吴国太子。此后,勾践连年攻吴,公元前473年,终于灭亡了吴国。

此后,越国声势大振,终于成为了春秋史上最后一个称霸的诸侯国。

时空隧道

(1)“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你能将它完整地讲出来吗?

(2)你认为勾践能够复兴越国的主要厚因是什么?

商鞅变法

战国初期,秦国还比较落后,中原各诸侯国将秦视作蛮地,很少与它往来,还不时派兵掠夺它的土地。公元前361年,秦国新君孝公即位。他决心发愤图强,网罗人才。于是,他颁布了一道求贤令:“不管是秦国人还是外来的宾客,谁能出奇策使秦国富强,我就封他高官,赏给他土地。”此令一出,吸引了诸国不少有才华的人,并由此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商鞅变法。

商鞅本来是卫国人,出身于贵族之家,曾经在魏国当过几年小官。他听说秦国的新君在招贤纳才,就动身前往秦国。

商鞅来到秦国,得到了秦孝公的召见。商鞅向孝公讲了一番治国的道理。孝公被商鞅说动,决定在全国实行变法。但变法却触动了一些达官贵人的利益,许多大臣都表示反对。

为了排除变法的阻力,孝公让商鞅与大臣们展开一场辩论。商鞅在会上舌战群臣,这更坚定了孝公变法的决心。不久,孝公拜商鞅为左庶长,让他负责变法。商鞅把变法方案制定出来后,却不急着执行,他要先取信于民,于是,他想了一计。

这一天,商鞅派人把一根约三丈长的木杆立在城南门口,并让人守候着。老百姓觉得奇怪,都围过来观看。这时,商鞅来了,他当众宣布:“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就赏给十金。”围观的人纷纷议论,这根木杆虽说不轻,但扛到北门并不难,怎么给这么多赏金呢?众人都没有动手。商鞅又发话道:“怎么没人扛?是赏金少了?我宣布,谁把木杆扛北门,赏五十金。”众人听了,直吐舌头。有个大汉心动了,他挤出人群,将木杆往肩头一放,步履轻快地往北¨走去。

大汉把木杆扛至北门放下,商鞅立即赏给他五十金。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秦国。大家都知道,商鞅是个言出必信的人。商鞅这才请求孝公颁发新法。

公元前356年,秦国公布了新法。可是,新法推行后遇到了不少麻烦。商鞅坚持按新法办事,在渭水边处死了数百个破坏新法的人,还把一些旧贵族流放到边远地区。正在这时候,太子也犯了法。考虑到太子是王位继承人,不便用刑,商鞅就以背后唆使的罪名,处罚了太子的两位老师:一个被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这一来,贵族大臣都震动了,没有人敢再公开反对新法。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变法。经过两次变法,秦国很快富强起来。前方的将士英勇杀敌,屡次打败邻国,不仅夺回了过去被占领的大片土地,还使秦国拥有了黄河、崤山一带的险阻,中原诸侯开始对这个新兴的强国心存畏惧,另眼看待。

几年之后,秦孝公去世了,他的儿子惠文王即位。惠文王当太子时受到过商鞅的处罚,怀恨在心。他的两位老师认为机会来了,就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正中下怀,他逮捕了商鞅,并处以车裂的酷刑。就这样,商鞅为变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时空隧道

(1)商鞅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是为了什么?

(2)商鞅前后两次变法,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废井田,开阡陌”。你知道什么是“井田制”吗?商鞅为什么要废除“井田制”呢?

纵横家张仪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力大增。从秦孝公起,秦不断出兵侵扰魏国和韩国,占有了黄河、函谷等天险。面对强秦的威胁,齐、楚、韩、燕、魏、赵六国开始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史称“合纵”。与“合纵”相对的是“连横”的主张,即秦国为瓦解六国联盟、拉拢六国中的一两个国家,对付其他国家。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一些游说之士,为自己的私利,奔走于各国之间,他们或主张“合纵”,或主张“连横”,鼓唇摇舌,各展其能。这些以“三寸舌为王者师”的说客,史称“纵横家”。而张仪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张仪是魏国人,年轻时跟随鬼谷子学习谋略,学成后投奔到楚国相国门下。后来张仪到了秦国,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用他那一套“连横亲秦”的策略游说秦惠王。秦惠王听了正中下怀,就拜他为相国。

过了几年,秦惠王准备攻打齐国,可是,齐国和楚国已结成联盟。秦惠王为此忧心忡忡。张仪主动清缨出使楚国,拆散齐楚联盟。

张仪来到楚国,楚怀王接见了他,问道:“先生这次来,有什么指教呢?”张仪道:“我这次是奉秦王之命,来与楚国交好的。”楚怀王听了很高兴,说:“和秦结盟,是楚国多年的愿望。”张仪道:“秦与楚结盟有一个条件,即楚国必须与齐国断绝盟约,不相往来。如果大王真的那样做,我们秦国愿意把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土地馈赠给楚国,跟你们永远结为兄弟友邦。这样一来,你们可以得到土地,还可以削弱齐国力量,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楚怀王听了,动了心,就答应了这件事。

张仪回国后,假装途中坠车受伤,三个月不上朝。楚使见不到张仪,就上书给秦惠王,把张仪答应给楚六百里地的事说了。秦惠王答复道:“张仪说的事,我会照办。但听说楚国和齐国还没有彻底断绝来往,还是等张仪伤好后再说馈赠土地一事吧!”

楚使通报楚怀王后,楚怀王以为秦国怀疑楚国与齐国断交不坚决,就派人到齐国斥骂齐王。齐王大怒,立刻派使者去秦国,与秦国结盟。

这时,张仪才出来上朝。他见到楚使,故意说:“怎么,你还没有拿到土地回国?我这里有秦王赏赐给我的六里土地,愿意献给楚王。”楚使大吃一惊:“我奉楚王的使命,是来接受商、於六百里土地,不是六里啊!”张仪若无其事地说:“楚王听错了,我们秦国的土地是将士们拼死争夺来的,怎么会把六百里地白白送人呢?”

楚使回国禀报后,楚怀王气急败坏,发兵10万攻打秦国。秦国早有准备,它联合齐国共同作战,一下子消灭了8万楚军,还夺取了楚国汉中郡(今陕西东南,湖北西北)600里地。楚怀王不甘心,又派更多的军队攻打秦国,再次遭到失败,最后只好割地求和。

楚国损兵失地,自此一蹶不振。

时空隧道

(1)张仪是怎样用“连横”的主张破坏了齐楚的“合纵”的?

(2)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张仪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