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南阳太守与陈恢接触并不很多,并没有发现陈恢有多大本领,陈恢见了他也惟惟诺诺,此时此刻,他不得不看重陈恢,也许他能给他一条生路。
陈恢也神气起来,大胆进言:
“沛公宽厚待人,有容人之量,依我之见,太守不如投奔沛公,既可免死,也可保全禄位,何乐而不为?”
陈恢的“保全禄位”一词最具诱惑力。
“你说的有道理,你愿到沛公大营与沛公商议吗?”南阳太守一改往日骄横的神态,几乎用乞求的口吻对陈恢说。
“大人有难,小的怎敢不帮。”
当下,陈恢出城与刘邦相见。
陈恢见到刘邦开门见山:
“仆闻楚王有约,先入关中者为王,今沛公要取宛城,理所当然,然而宛城连着几十个县城,吏民甚众,自知投降必死,逼得他们不得不凭城固守,沛公虽有精兵猛将,未必能一口气都能攻下,且多伤士卒;若舍宛不攻,冒然西进,宛城必发兵追出,沛公前有秦兵,后有宛卒,腹背受故,这样,胜负难卜,沛公如何进得了关中呢?依敝人的看法,最好招降郡守,给他封爵,仍用他守宛城,沛公可带宛城士卒继续西进。郡守都降了,其他城池必效仿,沛公西行路上所遇各城,必然会开门迎接沛公,这样,沛公可长驱直入,毫无阻碍了。”
刘邦连连称好,对陈恢说:
“我从不拒绝受降,如果南阳郡守出降,我自然给他封爵,烦君向郡守通报一声。”
陈恢急速返城,通报郡守。
南阳郡守亲自打开城门,引导刘邦入城。
刘邦封南阳郡守为殷侯,陈恢为千户,命他们两人留守宛城。刘邦带着原有人马,再加上宛城兵卒向关中进发。
果然,沿途城邑,见刘邦军队到了,纷纷归降。
刘邦对降将一般按功封赏,让他们各得其所。
刘邦大大加快了进军速度,并且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起来。
刘邦经丹水,出胡阳,下析郦,直抵武关。
武关系秦朝重关,只因刘邦进兵太快,守将来不及征调兵力,只有老弱残兵数千人,守将如带兵迎敌,不值刘邦一扫。
三十六计走为上,守将不顾兵卒,自己溜之大吉。
这样,好端端的一座关城,白白送给了刘邦。
过了武关,就进一步临近咸阳。此时咸阳城里讹言四起,人心慌慌。
就在刘邦与项羽分兵攻打秦兵的时候,秦二世与赵高已把堂堂秦朝搞得七零八落,乌烟瘴气。秦朝垮台已成定局。秦朝垮台首先败在内部。当然,这也帮了刘邦等反秦力量的大忙。
秦二世胡亥是昏庸无道的天子,赵高是阴险残忍的奸臣,这种奇妙的组合,断送了秦朝的数百年基业。
昏君任用奸臣才更助昏庸,奸臣因为昏君才有存在的市场。
赵高由于二世的宠信,几乎控制了整个朝廷。
政局动荡,民声鼎沸,民变纷起。
赵高自知罪责难逃,他深怕别人利用二世皇帝除掉他。赵高滥杀无辜,树敌过多,想搞掉赵高的人确实不在少数,只是赵高地位太重,别人没有机会罢了。
奸诈的赵高决定先下手为强。
为了控制朝政,赵高先利用淫乐这一软刀子将二世皇帝封在深宫。
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善玩权术的赵高并不发愁,赵高的腹中几乎都是歪招邪技。
一天赵高走进皇宫,面见二世。
别人见二世是难上加难,赵高见二世就像父亲看儿子那样方便。
赵高对二世说:
“陛下贵为天子,皇帝可知天子称贵的原因吗?”
二世闻言,茫然不解,便转问赵高原因为何?
赵高侃侃而谈:
“天子所以称贵,无非是高拱九重,只可叫臣下闻听声音,不可让臣下见到面孔。”
“始皇帝天天与大臣见面,群臣不是十分敬畏吗?”二世越听越糊涂,便问赵高。
赵高应答道:
“从前先帝在位日久,臣下无不敬畏,所以,即使天天见到臣下,臣下也不敢胡作非为,不敢在皇帝面前胡乱说话。陛下就不同了,今陛下继位才两年,正值年少,怎能经常与群臣议事呢?倘若言语有误,处置失宜,就会使臣下轻看,这样,有损陛下的神圣与威严。”
“那该如何是好?”二世忙问。
赵高仍不慌不忙,丝丝入扣:
“臣认为天子称朕,朕字意义,解作朕兆,朕兆便是有声无形,使人可望而不可近,臣愿陛下从今日始,不必再出视朝,可以深居宫禁。有事,小臣报入,陛下从容裁决。大臣们见陛下处事有方,自不敢妄生议论,陛下才不愧圣主了。”
赵高的荒唐逻辑似哄小孩一般,但还是骗得了二世皇帝的认同。
二世听完赵高的话,十分高兴,他早就不想临朝处事了,还是在宫里过安逸生活好。二世皇帝早把天下大事抛在脑后。
从此,二世闭门不出,每日与宦官宫女寻欢作乐,所有的天下奏章均委托赵高处理。
秦朝天下几乎可以改为赵氏天下了,赵高完全控制了二世,把持了朝政。
赵高控制了二世以后,又把目标对准李斯,一心要把李斯置之死地。因为此时能与赵高抗衡的只是李斯,李斯是开国元勋,地位太高。
又一个阴谋在赵高的心中酝酿。
一天赵高带着奸笑走访李斯,拿出一副忧国忧民的神态对李斯说:
“关东群盗如毛,而主上沉于淫乐,征调役夫,大修阿房宫,并采办狗马等无用之物。”
赵高见李斯皱眉长叹,唏嘘不已。接着说:
“我只是一个劳于宫中的苦役,人微言轻,而您是丞相,你怎能坐视不言呢?难道您就容忍国家乱下去吗?”赵高说完,佯作焦急状。
李斯说:
“不是我不愿进谏,实因主上深居宫中,已多日不出视朝,我无法面奏主上啊!”
赵高微微一笑,说:
“这不难办,待我探得主上何时有闲,即报给您,您到时尽可进谏了。”
李斯点头答应。
其实,李斯中计了。
过了两天,赵高果然派了一名宦官通知心急如焚的李斯进见二世。
李斯忙穿朝服,匆匆赶至宫门外,求见二世。
此时二世正在美女的陪伴下饮酒,正在兴头上,当然不肯见李斯,并心生不悦,有何要事,败我酒兴。二世不奈烦地说了句:
“快叫他回去,明天再说。”
李斯第二天依命前往,哪知二世早把前言抛于脑后。二世对侍从说:
“他昨天不是来了吗?今天怎么又来了,实不知趣,传旨让他回去。”
李斯两次碰壁以后,再也不敢面见二世了。
这时赵高又派人来打气,说是主上此刻无事,正好进谏,机会难得。
李斯又信以为真,再次求见二世。结果与前两次一样:吃了闭门羹。
李斯自跑了三次倒惹恼了二世皇帝。
赵高见时机成熟,乘机进谗言:
“皇帝诏书,李斯是参与者,李斯认为助二世有功,希望列土封王,但久不得志,与带兵的长子李由准备谋反。现在李斯三番五次求见皇上,定有歹意,陛下不可不防。”
二世听后,感到毕竟是推测,难置可否。赵高继续添油加醋:
“楚盗陈胜等是阳城人,李丞相是上蔡人,阳城与上蔡是邻县,所以李由迟迟未出兵镇压陈胜,让陈胜横行三川。这可是真凭实据啊,请求陛下尽快定夺,拘捕李丞相,以绝后患。”
二世尽管深以为然,但毕竟案情重大,不好草率从事,便派人前往三川调查李由是否有反举。
二世不可能想到,在他定下由谁去调查李由的那天晚上,赵高就用重金收买了使臣,目的很明确:编造罪名,诬陷李斯父子。
时间一久,李斯已知中计,知道赵高有意加害于他,他也决定先下手,但他采用一个比赵高的计谋笨得多的办法:上书二世,弹劾赵高。
赵高是二世最信得过的宠臣,弹劾不可能起作用。也许李斯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别的办法。
李斯知道仅靠他一人的弹劾,很难使二世相信,他又联合了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联名上书。
二世见奏章上弹劾赵高,很不以为然,对左右说:
“对赵高我十分了解,此人清廉强干,上适朕意,下知人情,朕不任用赵高,那任用谁呢?这只不过是丞相心虚,想诬陷赵高罢了。”
内宫里服侍二世的人都是赵高的心腹,他们连声附和二世:
“那是,那是,李斯居心不良,陷害好人。”
当二世看到奏章里有要他停修阿房宫、减少四方徭役的内容时,勃然大怒:
“朕贵为天子,理应极尽享受。先皇大筑宫室,是为了尊体统,显示煌煌功业,畏服天下。今朕继位二年,丞相等不能尽诛群盗,反欲罢去先帝之举,这是一不能报先帝,二不能为朕尽忠,这样的大臣有何用?”
赵高在旁连忙凑趣:
“请陛下将李斯等三人罢去官职,下狱论罪。”
二世正在火头上,当即应允。
李斯、冯去疾、冯劫三人被逮下狱。不久冯去疾、冯劫不辱气节,自杀而之。唯李斯贪恋生命,对二世尚怀有一线希望,尽管受到酷刑,仍硬撑着,希望有朝一日二世能回心转意,饶他一命。
李斯曾忍痛上书二世皇帝,自叙前功,乞二世念过去功劳从轻发落。李斯托狱吏转出。此事,赵高知道了,便传来狱吏,对狱吏说:
“囚犯怎能上书?莫非你受了李斯的贿赂?”
一句话说得狱吏魂飞魄散。自此,谁也不敢为李斯捎带书信了。
按秦律,重犯须有御史最后验证,方可最后定罪。赵高为了不让李斯在御史面前翻供,命人假扮御史等一行人提审李斯。
李斯见御史前来,知道这是最后机会。于是,乘机喊冤。哪知,李斯每翻一次供,假御史命人重打李斯一次,反复再三,李斯再也不敢翻供了。
待二世派真御史复审时,李斯已心灰意冷,抱着宁死不受活罪的念头,对赵高的诬陷之词一一供认,然后按指画押,供认不讳。
二世看了御史的复审章感叹不已:
“多亏了赵高,不然,非毁在李斯手中不可。”
此时,去三川调查李斯长子李由的使者已回咸阳。尽管李由已为秦朝战死疆场,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拿了赵高钱财的使者,按赵高的旨意,以天衣无缝的所谓证据给李由捏造了谋反罪名。二世震怒,下了一道十分残酷的诏令:李斯处五刑,并诛杀三族。
行刑之日,李斯与李氏三族被押赴刑场,李斯看到次子,呜咽道:
“我还想与你一起,带着大黄狗到上蔡县城东门,去捕猎野兔,这种日子再也不会有了。”
说完大哭不已,其下属无一不哭。想当初,李斯一家,除长子李由为三川守令外,男子皆娶秦公主,女子皆嫁秦公子,显贵无比。福乃祸之所伏。行刑之时,李斯肯定会想起如何不保晚节,贪恋禄位,李赵合谋,篡改诏书,计杀扶苏,拥立胡亥的那一幕,恐怕会追悔莫及。
赵高杀了李斯,便取而代之,做了中丞相。
赵高除掉李斯后,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大将章邯,因为章邯具有调动一切兵马的军权。章邯战功显赫,兵权在握,显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与赵高抗衡。
本来章邯是力保秦朝的,保秦朝就等于保了赵高。赵高也深知这一点,但是赵高疑心太重,他为了解除潜在的危险,竟拿秦朝长久命运为儿戏,一心除章邯。
当时章邯有重任在身,正与项羽奋力拼杀,赵高无法迅速灭掉章邯,只能慢慢来。
章邯与项羽长期作战,人困马乏,粮草不济,经常向朝廷求援。
赵高接到如此急奏,从不上报二世,私自扣下,章邯日陷败境。
赵高寻机向二世进谗言,说关东抗秦力量多为乌合之众,极易荡平,可章邯拥兵自重,图谋不轨。
章邯战不过项羽,连吃败仗。此时,章邯隐约感到赵高决不会饶过他,紧跟秦朝的结局是必死无疑。赵高的作法终于促成了章邯降楚之举。
赵高用自己的阴谋诡计为秦朝挖掘了一个坟墓,当然,他也会掉到自己挖的坟墓中,这只是时间问题。
在秦朝彻底完蛋以前,赵高为了延缓自己的死亡时间,便更加疯狂,使用更加阴险的招数来保护自己。
4
在刘邦攻破武关的时候,赵高的权势达到了顶峰,已经到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地步。
人到了权势的顶峰,常常忘乎所以,赵高更是如此。
一个再次强化自己力量的阴谋又在赵高脑海中产生了。赵高深恐大臣反对他有二心,赵高要借机检测,威慑一下。于是,就有了“指鹿为马”的典故。
一天,赵高告诉二世,他有一匹马要献给二世。二世听后很高兴,对赵高说:
“丞相献马,定是好马,你将马牵来。
赵高将一只鹿牵入宫中。
二世一看,乐了:
“丞相错了,你怎么将鹿误认为马呢?”
赵高十分肯定地说:
“这分明是马,不是鹿,”然后问众臣,“你们说是鹿是马?”
左右侍臣面面相觑,不知赵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谁也不敢表态。
“你们说是鹿是马?”二世又问众侍臣。
这时,几个傻乎乎的侍臣,壮着胆子说了真话:
“那确实是头鹿。”说完他们偷偷看着赵高的反应。
不料,赵高忿然作色,调头径去。
几天后,赵高把说鹿的几位不识时务的侍臣,诱出宫禁,随便给他们安上一个罪名,全部斩杀。
从此,宫内的近侍,宫外的大臣更加畏惧赵高,谁也不敢有违赵高,惟恐自丧性命。
赵高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势,招数甚多,等到刘邦进了武关,秦朝危在旦夕,秦朝需要赵高出点真招的时候,赵高却没招了。
赵高此时只能耍无赖了,诈称有病,托故不上朝。
这下二世慌神了。平日里,二世只管淫乐,天下军国大事全是赵高一手决断,赵高多日不上朝,二世如失左右手,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两人长期狼狈为奸,现在狈失去了狼的帮助,狈当然惊惶不安。
日间心乱,夜间当然多梦,朦胧中,二世见一只白虎,奔到驾前,吓得二世狂叫一声,顿时醒悟,才知是一个恶梦。
翌日起床后,二世越想越不对劲,便召太卜入宫占梦兆。
太卜胡言乱语道:泾水为崇,二世只有御驾泾水亲祭水神,方可消灾。
二世深信不疑,真到泾水岸旁的望寿宫,斋戒三天,然后亲祭。
此时,二世心里稍稍踏实一点。可这虚无缥缈的安慰无法解决现实的难题:刘邦带领的楚军已进武关。
二世马上派人找赵高,叫他从速调兵,堵住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