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一生的哈佛财商课
2985000000021

第21章 人脉决定财脉,你的人脉价值百万(1)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Milgram)提出了六度人脉理论,即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五层以内的熟人链和其他任何人联系起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扩大你的人脉圈,成功人士更是不断地寻找机会扩充自己的人脉资源。扩充人脉,就是扩展财路。他们的朋友圈子不仅有可能培养了助其日后成功的贵人,也有效地给自己创造了保护层。多个朋友多条路,想要成功,先要学会交朋友,给自己创造人脉圈。

人脉决定钱脉——聚财先聚人

哈佛大学为了解人际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就所扮演的角色,曾经针对贝尔实验室顶尖研究员做调查。他们发现,被大家认同的杰出人才,专业能力往往不是重点,关键在于顶尖人才会采用不同的人际策略。这些人会多花时间,与那些在关键时刻可能有帮助的人培养良好的关系,便以在面临问题或危机时能够得到援助。

哈佛学者分析,当一位表现平平的职员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会努力去请教专家,之后却往往因苦候没有回音,而白白浪费时间。顶尖人才则很少碰到这种事情,这是因为他们在平时就已经建立起了丰富的资源网,一旦有事请教立刻便能得到答案。

人脉资源网深具弹性,每一次的沟通都为这个复杂的资源网多织一条线,渐渐地形成牢不可破的网络。依赖这种网络,很多哈佛的精英获得了成功。

人脉竞争力,即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人脉网络上的优势,是一个人重要的资本。人脉竞争力强的人,他拥有的人脉资源相较别人更广更深。在平时,这个人脉资源可以让他比别人快速地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转换成工作升迁的机会,或者财富;而在危急或关键时刻,也往往可以转危为安、救人急难。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杜瑞对这句话深以为然。如今,杜瑞的生意已经做到了国外,资产有上亿元。谈到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杜瑞总是说:“我能有今天,靠的都是朋友的帮助。”的确,是人脉造就了他这个亿万富翁。

杜瑞非常善于积累人脉。为了认识更多的朋友,他随身都带着自己的名片。他说:“哪天要是出去没有带名片,我会浑身不自在,就像自己出去没有带钱一样。”

杜瑞刚参加工作时,在一家珠宝公司做业务员,跟主管负责在深圳筹建业务。工作期间,他认识了很多当地的朋友,这些朋友从事各行各业,既有房地产企业的大老板,也有证券公司的职员。在这些朋友的介绍下,他加入了当地的一些商会。利用这个平台,他认识了更多在深圳工作的成功人士。

后来,杜瑞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投资房地产。由于当时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已经开始火热起来,有时候即使排队都买不到房子。在朋友的帮助下,杜瑞通过一些关系,很容易买到房子,而且还是打折的。几年后,在朋友的建议下,杜瑞又陆续把手上房产变现,收益颇丰。

据杜瑞自己说,他目前的朋友有上千个。他说,自己的事业得到朋友的帮助,才会这么顺利。“包括开公司,介绍推荐客户和业务等,各种朋友都会照顾我,有什么生意会马上想到我。”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你有足够的人脉资源,在成功的道路上就会如虎添翼,马到成功。

没有人可以永远一帆风顺,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永远高枕无忧。即使我们现在春风得意,事业蒸蒸日上,但有一天也可能面临一些失败与危机。当你跌倒了,有朋友可以拉你一把吗?你身边的人是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还是冷漠地袖手旁观呢?

一个人要想聚财,就要先聚人;有了人气,才会有财气。正是由于他们主动结交别人,主动与别人沟通,才使得自己的人脉关系不断拓展。具有广泛人脉关系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反过来又会有更多的人乐于跟他们结交,成为新的集合体,人脉资源网就更广阔了。成功与人脉就是这样一个相互促进的共生体。成功者总是注意人脉、创造人脉,绝不会将这些资源闲置在旁白白浪费掉,他们更懂得在什么时候用什么人脉,在什么时机求助于人脉。比尔·盖茨就是成功的人脉经营大师。

创业之初,比尔·盖茨懂得利用自己身边人的人脉资源。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会董事,所以比尔20岁时签到了第一份合约,调到了IBM这条大鱼。

在企业发展阶段,比尔·盖茨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人脉资源。保罗·艾伦和史蒂芬不仅为微软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也贡献了他们的人脉资源。

比尔·盖茨自己也这样说:“在我的事业中,我不得不说我最重要的经营决策是挑选人才,拥有一个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个为你分担忧愁的人。”外界的关系和能力,对于比尔·盖茨的成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功人士就是这样主动拓展自己的人脉,不断维护自己的资源,并懂得在恰当的时候起用,为自己助一臂之力。人脉广,则机会多。只要用心经营你的人脉,必将受益无穷。

人脉越广,财路越多

某钢材公司销售部门经理小李,听说一公司要进一批钢材,正在联系货主。小李马上和该公司联系,但是他发现已有数家钢材公司和这家公司联系,竞争十分激烈。通过调查该公司人员材料,小李发现该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竟是自己高中时的同学张岩。虽然小李与张岩已经十多年没见面了,但是小李还是决定约见一下。

周六晚上,小李、张岩两人在一家酒楼相聚。见面后,自然是感慨万千,问问各自近况,接着小李就谈起了高中时的往事:

“张岩,不知你还记不记得,高中一年级时我们的那次春游。那时真是天真烂漫,记得爬山时的情景吗?咱班的王艳艳怎么也爬不动了,让你拉她一把,你脸红得不得了,还不好意思拉人家!”

张岩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我那时哪有那么大的胆子,不比你,用一条橡皮‘蛇’吓得女生们都不敢往前走了,还是我揭穿了你的诡计,把你的‘蛇’扔到了山下,你还吵着让我赔来着!”说着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两个人又谈起了高中时的许多往事,越谈越来劲,越谈越动情,这时两人都落泪了。

时间已经不早了,两个人又聊到了当前的工作,小李顺势说:“我们公司最近有一批好钢材,质优价廉,听说你们公司正需要,怎么样,咱兄弟也合作一回吧?”

张岩正沉浸在高中的记忆之中,一听老同学有所求,自己公司又需要,二话没说,当即说:“这不是太容易了嘛!回去我就跟采购经理说,凭我和他的关系,保证没问题。”果然,几天后,在张岩的帮助下,小李顺利地签订了购销合同。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如果你有足够的人脉资源,那么你就可以把一个人的问题变成别人的问题,求助于朋友,帮你渡过难关。搭建丰富有效的人脉资源网是实现成功的不二法门,是一笔看不见的无形资产!

正如故事中的小李,他利用和张岩的这层同学关系,先勾起对方的回忆,再引入正题,提出合作之事,对方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双方既增进了友谊,又做成了生意,可谓一举两得。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Milgram)提出了六度人脉理论,即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五层以内的熟人链和其他任何人联系起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扩大你的人脉圈,成功人士更是不断地寻找机会扩充自己的人脉资源。扩充人脉,就是扩展财路。他们的朋友圈子不仅有可能培养了助其日后成功的贵人,也有效地给自己创造了保护层。多个朋友多条路,想要成功,先要学会交朋友,给自己创造人脉圈。

证券投资界的杨耀宇,在退出职场时,担任了五家电子公司的董事职务。为什么他能够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迅速成长为打工皇帝?“有时候,一通电话抵得上10份研究报告,”杨耀宇说,“我的人脉网络遍及各个领域,成千上万条。”无论是科技、证券还是金融业,人脉竞争力都是一个日渐重要的课题。

在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这句话并不是说专业知识不重要,而是强调,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场券。

人脉与机遇呈正比,丰富的人脉才能为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遇。不要哀叹自己没有丰富的人脉关系,致使自己一直默默无闻、怀才不遇,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其实生活当中你所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成为你事业发展的肋推器。如果你能够在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人脉圈、朋友圈,多结交一些人,那么这些人就有可能助你在事业发展上取得成功。

大树底下好乘凉——学会借势

一个小女孩在她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她的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塑料铲子。

当小女孩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的时候,她在沙箱的中间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阻挡了她的“工程”建设。于是,小女孩开始挖掘石头周围的沙子,企图把石头从沙子中弄出去。尽管石头并不算大,可是对于小女孩来说已经让她很为难了。小女孩手脚并用,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把大石头挪到了沙箱的边缘。不过,她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力气把大石头搬出沙箱。

但是,小女孩下决心要把大石头搬出去,于是她用手推,用肩拱,左摇右晃,一次一次地努力。可是,每当刚刚有一点儿进展时,大石头就又滚回原处。最后一次努力时,大石头滚回来砸伤了小女孩的手指头。

女孩忍不住,大哭起来。其实,这件事的整个过程小女孩的妈妈透过窗户看得一清二楚。就在小女孩哭泣时,妈妈忽然出现在她的面前,温和地对她说:“丫丫,你为什么不用尽你的全部力量呢?”小女孩十分委屈地说:“我已经用尽我的全部力量了。”“不对,丫丫。”妈妈亲切地说,“你没有,你并没有请求我的帮助啊。”说完,妈妈弯下腰,抱起那块石头,把它搬出了沙箱。

一个人的本事再大,力量也是有限的。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还必须获得大家的支持和帮助。“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的俗语,就形象地指出了只有依靠人脉,才能办成大事的道理。

与这个俗语意思相关的格言并不少,比如“众人拾柴火焰高”、“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等等,话语虽然浅显,道理却很深刻。如果像武大郎开店——高的一个都不要,或者像梁山泊的白衣秀才王伦那样嫉贤妒能,生怕有本事的人夺自己的位子,最后只能成为孤家寡人,难成大事。

红顶商人胡雪岩曾说过,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是有限的。就算有三头六臂,又办得了多少事?要成大事,全靠和衷共济。说起来我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朋友。如果你有丰富的人脉资源而不知道加以利用,本身就是一种损失。

理查德·西尔斯原本是一个代客运送货物的小商人。后来他开起一家杂货店来,专做邮购业务,即顾客通过邮件订货,他通过邮寄的方式发货。由于资本太少,只能提供有限的几种商品,他做了5年,生意仍无起色,每年只能做三四万美元的业务。他想,必须与人合作,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把生意做大。

非常凑巧的是,当他萌发出合作的念头后,过不久就遇到了一个理想的合伙人。那是在一个月色皎洁的晚上,西尔斯到郊外散步,突然远处传来了马蹄声。不一会儿,一个骑马赶夜路的人来到西尔斯跟前,向他问路。此人名叫罗拜克,想到圣·保罗去买东西,不料途中迷了路,此时已人困马乏。

西尔斯把罗拜克请到他的小店中住宿。当晚,两人谈得非常投机,于是决定合伙做生意,并成立一家以他们两人的名字命名的公司,即西尔斯·罗拜克公司。西尔斯有5年经验,罗拜克实力雄厚。两人联手,可谓相得益彰。合作第一年,公司的营业额达到40万美元,比西尔斯单干时增长了10倍。

西尔斯和罗拜克都不懂经营管理,做点小生意还能支撑,生意大了就招架不住,两人都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他们决定寻找一个总经理,代替他们进行管理。

于是,他们就开始费尽心思搜寻人才,终于找到了一个合格的总经理人选。这个人名叫陆华德,在经营管理方面很有一套。他们把公司大权全部授予陆华德,自己则退居幕后。

陆华德果然不负重托,接受任命后就兢兢业业地为公司效劳。他发现,做邮购业务与传统生意不同,一旦顾客对购买的商品不满意,调换很困难。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很多顾客就会放弃邮购这种方式,公司的发展将受到很大阻碍。为此,陆华德严把进货质量关,绝不让劣质品混进公司的仓库,以保证卖给顾客的每一件商品都“货真价实”。

那些厂商联合起来,拒绝向西尔斯·罗拜克公司供货,因为他们认为陆华德对质量的要求过于苛刻。

这是一件决定公司前途的大事,陆华德拿不定主意,赶紧去找两位老板商量。西尔斯从内心深处赞赏陆华德的做法,给他打气说:“你这些日子太辛苦了,如果能少卖几样东西,不是可以轻松一下吗?”

陆华德受到鼓舞,更加坚定了严把质量关的决心。那些厂商见抵制无效,担心生意被别的供货商抢走,最终不得不接受陆华德的质量标准。

陆华德刻意追求质量的经营策略,使西尔斯·罗拜克公司因此声誉日隆,10年之中,它的营业额增长了600多倍,高达数亿美元。

与故事中的西尔斯一样,有许多商人具备发现“浅水龙”或者将来可能发迹的人的眼光,于是在这些人身上进行投资,为自己的将来谋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