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功父母的7堂课
2985800000003

第3章 学习如何做个卓越的父母(2)

家庭教育说到底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正如美国儿童问题专家、教育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所说:“爱,是一个孩子向前的全部力量,教育的秘诀就是爱,教育的捷径就是爱之路。很多家长老师对调皮捣蛋的孩子进行教育后看到没有任何效果,就认为这些孩子无药可救了,于是家长老师也就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结果只能使孩子流浪在犯罪的边缘。”

家庭中的爱包含下面三层含义:

⑴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善于爱孩子,教育的真谛是爱,爱的真谛就是给孩子以精神上的温暖、关怀、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爱孩子,就需要父母倾注全部的爱去浇灌孩子幼小的心灵,给孩子以无微不至的细心呵护。

不论孩子的行为是否令你满意,无论孩子考试成绩好坏,都不会影响父母对他的爱。要让孩子相信,父母爱自己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自己是父母的孩子,这种来自父母的爱完全无私的,无条件的,无代价的。这样,孩子会珍视父母的爱,同时他会强烈感觉到自己被父母爱着,因而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别人爱的。他清楚地知道,即使自己遭受失败,仍然能收获父母的关爱而不是白眼,他会感到自己有一个大后方,这样就会大大增加孩子向人生挑战的勇气。

父母要善于对孩子表示爱意,因为孩子需要知道他们被爱。对孩子说“我爱你”很管用,经常的拥抱、亲吻、温柔拍打也能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爱。有些父母需要学习如何表示对孩子的爱意。一位妈妈表示她很爱她2岁的女儿,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爱意。在咨询了教育专家后,这位妈妈决定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她比以前更常抱女儿,给女儿讲故事,或和女儿一起玩游戏。她发现,每天有无数次机会可以表达爱意,而女儿从没拒绝过。几个星期后,她发现女儿和自己的关系亲近了很多,而女儿也变得更乖巧了。

⑵爱是一种民主的有原则的爱。

一些父母在有意无意之间误解了爱,甚至错用了爱。例如,有一些父母把严是爱理解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独断权威,他们采取高压政策,全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结果造成家庭气氛压抑,孩子自由思维受到压制,养成唯唯诺诺的性格。父母的这种做法不是爱,只会导致孩子的厌倦和腻烦,甚至激烈的反抗和抵触。

也有些父母对孩子只是爱而不教,缺乏要求,缺少理智,过分宠爱。这些父母疼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孩子要买东西就赶忙给他钱。父母的这种做法也不是爱,只能是满足他一时的物质享受而已!

真正的爱应该是给予孩子关怀和帮助,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及时引导,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这些不是金钱所能替代得了的!正如威廉·哥德法勃所说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

爱孩子,就要以尊重孩子为中心。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是粗暴地要求孩子无条件接受,而是在考虑到孩子意愿的基础上,用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心悦诚服地认同。

父母要试着将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进行沟通和对话,尊重孩子的决定和做法。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才会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优良的品质。也只有这样爱孩子,才更能体现出爱孩子的艺术。

⑶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爱。

在生活中,如果父母没有得到来自孩子的爱,而仅仅给予孩子大量的爱,那么这种爱是单一的。爱也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会爱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坚强和善良,但是孩子并非天生就懂得如何去爱,这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和示范。

在生活中,父母应该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这种示范作用会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让孩子懂得如何关爱他人。如果孩子表现出对他人的友善和体谅,或为他人做好事时,父母要及时予以赞扬和鼓励。

当孩子提出让父母分享属于他的东西,或者要送给父母东西时,这便是他创造爱的举动,父母不要拒绝,而要欣然接受孩子的好意,并对此表示欣赏。有些父母会拒绝孩子的这些爱的举动,这不利于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孩子便会认为父母真的不需要,以后也就不会再有分享的想法了。

父母也可以积极地要求孩子的帮助(如让孩子帮忙分担家务),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爱心。当孩子提供帮助后,父母要感谢孩子所付出的努力,这可以让孩子相信自己是有力量的,并为此不断努力。

点石成金: 单身父母如何爱孩子

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较,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加需要得到别人的关爱,需要被别人接受,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更是如此。以下是专家提供的观点,单身父母在培养孩子时应牢记在心:

⑴做好时间计划:每天预先计划,给自己单独留出一定时间,还要留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不要把自己搞得每天都筋疲力尽。

⑵言谈中不要否定异性:单身母亲对男人持什么样的态度,将严重影响你的儿子会成为什么样的男人,你的女儿将来怎样看待男人。对于单身父亲来说,对女人持什么样的态度也会对孩子有同样的影响。要想让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长大后不存在交往障碍,单身父母就不要有否定异性的言论。

⑶调整自己的心态:有很多事情,父母是很难控制的,这时最好的做法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容忍,而不是千方百计去改变。你可以对自己能控制的事物施加影响,而对于那些无法控制的事物,你可以对自己说:“我不喜欢,但却无法控制,我可以忍受。”

4. 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孩子

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要认可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感到安全和温暖,让他们感觉到父母是爱他们的。也就是说,父母要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孩子。

可惜的是,很多父母在接纳自己的孩子时是有条件的。例如,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或者有优异的表现得到老师或他人赞许时,父母就会非常地高兴,用各种溢美之辞来夸奖孩子,也会用物质的奖励来表达对孩子的喜爱;但是当孩子不小心犯了错误,学习成绩赶不上,尤其是干了让父母觉得很丢面子的坏事时,有些父母的情绪容易变得愤怒,毫不留情地批评甚至是挖苦讽刺孩子,还会采取种种措施来制裁、排斥孩子。对于自己的这些反常行为,父母们往往会以爱的名义来进行开脱。

在孩子表现欠佳时,父母表现出来的这种否定和不接纳,会让孩子感受不到被爱,会感到不安全、被排斥。一个孩子,如果长期处在不被父母接纳的环境中,他是多么地悲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如孔子那样的圣人也有可能犯错误,为什么会对我们的孩子如此苛刻呢?想想看,父母也常有犯错的时候,那为什么就不能接纳孩子的犯错误的行为呢?何况,犯错误遇挫折实际上还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假如父母是为孩子好,真正爱孩子,就会把孩子每一次犯错误看成是他的成长机会,并且帮助孩子成长。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父母处理得当,孩子就会在一次次失败和错误中茁壮成长。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我真的是没有办法了,他经常辍学,和不良少年一起玩,而且还打架,我已经给儿子转了四所学校,但他总是逃学,还将我的电话列入黑名单。这个孩子我是不想管了,就当没有生养过!”父母如果抱有这种心态,常常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难以磨灭的伤害,也给自己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有对双胞胎兄弟,老大长得又黑又丑,而且愚钝、倔强,而老二则长得英俊很多,聪明伶俐。两人在一个学校读书,老大的功课一直学不好,老二则经常参加各种竞赛,得了很多奖状。时间长了,母亲认为老大长得难看,读书成绩又差,心里不免产生了厌烦的感觉,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唠叨起来:“真不知我前世造了什么孽,竟然生出这样一个又蠢又丑的笨蛋来!”这些话听久听多了,老大也认为自己是父母的累赘,对自己前途完全失去了信心,竟然在一个深夜吃了大量安眠药自杀了。孩子死后,母亲十分伤心,但这时的后悔来得太晚了!

孩子经常会犯一些错误,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身为父母,无论孩子犯多大的错误,即使孩子做出让父母感到大逆不道的事情,父母也要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孩子,而不要从心里放弃孩子。

有一个上初一的女孩本来学习优秀,但迷上了上网。妈妈为了找回女儿,整天不停地奔波。但女儿不想见妈妈,总是躲着妈妈。妈妈费了很多心思才把她找回来,但女儿总是想方设法地逃走。有一天深夜,妈妈骑着自行车找女儿,差点与一辆汽车相撞。为了找女儿,她连性命都顾不上了。

妈妈想:我把女儿带到世界上,就要对她负责。无论怎么困难,我都要撑着,撑一天是一天,绝不放弃。

为了找回女儿,妈妈刻苦地学习电脑,还通过女儿的网友上网。女儿为了逃避,看到妈妈上线就立刻隐身。妈妈一边流着眼泪,一边给女儿留言:宝贝你在哪里?妈妈一夜没睡了。

就这样,妈妈每天都给女儿留言。当女儿在网络上面看到妈妈的留言时,简直要惊呆了:天啊,什么时候妈妈竟然学会了打这么多字。

终于有一天夜里,女儿回来了。她走到楼下时,发现全楼里只有自己家的灯亮着。女儿想起妈妈说过:“家里的灯一直会为你亮着,家里的门也一直会为你开着。”终于,女儿理解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她回到了妈妈的身边。在一次全市中学生朗诵比赛中,女儿获得了第一名。后来,女儿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复旦大学。

只要能接受到正确的教育,每一个人都能成才。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并不是无可救药。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名叫互乡的地方,这里的人与人不善,很难与人沟通。有一天,互乡的一个儿童来求见孔子,孔子接受了。门人对此很不解,孔子解释说:

“只要人愿意进步,我们就应该接受他,不管其曾经有过怎样的表现,现在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以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就不应该放弃他。”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向来桀骜不驯,后来被孔子的学识折服,成为孔子的弟子。冉雍也是孔子的学生,他的父亲身份卑贱而且有恶行,但冉雍很有德行,孔子也收他为弟子。孔子认为,愿意进步的人,不会被神明放弃,也没有人可以剥夺他受教育的机会。

有时候,孩子出生后,存在一些天生的生理缺陷或智力上的欠缺,很多父母在痛心之余,也常会心生绝望,萌生了放弃之意,对孩子从此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

父母放弃有缺陷的孩子,就象是医生放弃对病人的治疗一样,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要知道,孩子的胚胎是由两亿个进入子宫的精子中那个跑得最快、体力最好的一个精子和卵子发育而成的,也就是说你的孩子是经过亿里挑一而诞生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一定有生存能力,有其独特之处。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丧失信心,当父母把这种信心传递给孩子时,孩子就会有动力。

有一个美国黑人女孩,由于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她很渴望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欢快地跳跃奔跑,但自己连正常的走路都做不到,因此非常悲观和忧郁,甚至排斥所有人的靠近。对于未来,女孩也丧失了信心,她认定自己这辈子在接受老天爷的惩罚,没有出头之日了。

幸运的是,她的父亲没有放弃,父亲坚持带孩子一起做运动,努力恢复健康。但是,收效甚微。后来有一天,父亲开导她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那些缺陷比较大的人,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

孩子很受鼓舞,从此把身体上的缺陷看作是上帝的特别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

从那之后,她每天坚持做各种运动。她忍受了巨大的痛苦,经历了很大的磨难,但她都咬牙坚持着。有一点进步了,她又以更大的受苦姿态,来求更大进步。甚至在父母不在时,她自己扔开支架,试着走路。经历了这种牵扯到筋骨的蜕变的痛苦,但她坚持着,她相信自己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行走,奔跑。她的理想是:“我要行走,我要奔跑……”

到11岁时,她终于扔掉支架,可以像一个健康孩子那样的走路了。这时,她又开始锻炼打篮球和参加田径运动,因为她要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

1960年,她参加了在罗马举行的奥运会,在女子100米跑决赛中,她以11秒18的成绩获得冠军。当她站在领奖台上时,掌声雷动,全场的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欢呼着她的名字:威尔玛·鲁道夫。

威尔玛·鲁道夫,这个曾经的小儿麻痹症患者,成为了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个黑人奥运女子百米冠军。

世上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被接纳的孩子。无论是有先天缺陷的孩子,还是淘气调皮不爱学习的孩子,他们心理都比较脆弱,因此父母对他们更应该耐心和细心,使他们时时感到鼓励和帮助,在生活和学习上克服那些缺陷带来的不利,战胜和超越自我。同时,作为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奋斗的勇气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还应该更加细心和热情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发挥其长处。

总之,不管孩子是什么样的,只要父母无条件地接纳,永不放弃,坚持下去,相信孩子就一定有发挥他生命潜质的机会,总有一天会用良好的结果来回报父母的。

点石成金: 中小学生最喜欢父母的十种做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甘肃和河南6个省(市)进行了一项“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状与期望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满父母说话不算数。

中小学生最喜欢父母的10种做法是:

⑴信任我(63.5%);

⑵说话算数(49.2%);

⑶让我平等参与家庭生活(31.7%);

⑷与我一起讨论人生大事(23.3%);

⑸表扬我(22.7%);

⑹给我辅导功课(16.7%);

⑺对我管得比较松(16.1%);

⑻与我一起锻炼(15.0%);

⑼和我出去游玩(14.9%);

⑽与我一起玩(11.4%)。

中小学生最不满意父母的12种行为是:

⑴说话不算数(43.6%);

⑵对我管得太多(32.6%);

⑶他们不和睦(22.7%);

⑷限制我交朋友(21.0%);

⑸不与我交流(20.5%);

⑹拿我出气(17.6%);

⑺不平等地对待我(15.7%);

⑻自己看电视却不让我看(14.8%);

⑼在家玩牌打麻将(13.6%);

⑽总是训斥我(13.4%);

⑾逼我读书(13.0%);

⑿不关心我在学校的表现(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