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经(历代经典文丛)
2988700000045

第45章 老狐狸经之说话之道(5)

在人际交往时,如果双方想法一致,或者对对方的观点持赞同的态度,那么说话应该直截了当一些;但是如果你并不赞成对方的意见,或者你想对对方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当你想批评或责备对方时,你还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或者直接指责对方的过失,那么势必会造成对方的反感和不满。这时候说话打点折扣,就显得很有必要了,绕个圈子反而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说话打点折扣,就是说话要顾及到对方的情绪和面子,适可而止,不必把话讲透,讲得过满,而是先取得双方思想上的共识和情感的共鸣,减轻对方的压力,然后再委婉、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把选择答案的主动权交给对方,让对方自己作出他认为正确的选择。

说话打点折扣,不是不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而是出于对他人的尊重,以宽容、理解之心来对待他人;不是说话不得要领,模棱两可,而是适度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对方能够欣然接受。说话打点折扣,不是随声附和博得别人的好感,也不是犹豫不决让别人摸不着头脑,而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更适当地表达意见。不论任何人,在进行交流特别是在责备别人时,要为对方保留颜面,适度地说话,这样才能让对方产生共鸣,激发对方奋发向前。

说话打折是为自己留有余地

有一个年轻人,对发明家爱迪生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我一定要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能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问他:“那么你打算用什么东西来盛放这种溶液呢?”

有些人说话喜欢开口“当然”,闭口“绝对”,或者来一句“坦率地说”等等,可能他们认为这样说话能表示自己说的是心里话,能显示自己的诚意和信心,让别人放心。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俗话说“满口饭好吃,满口话难说”。世上并无绝对的事,说话也不可以绝对化。说话打点折扣,不是逃避责任,也不是显示软弱,而是为自己留有余地,是使自己更好地面对现实,避免陷入困境。因此有时说话选择一些限制性的词语,听起来好像不够直爽,但表达的意思反而会更准确、更全面。即使是表达同一个的意思,经过修饰后也会有程度的差别,如“一切”和“大多数”、“当然”和“可能”,说出来分寸感就不一样,别人也会觉得你的话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就会乐意听取你的意见。

说话打点折扣,需要一定的步骤和技巧:

1.显示自己的诚意

显示诚意,是要表示出对对方的理解,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如“我明白你的感受”“我知道这件事非常重要”“我理解你的处境”;这样能让对方感受你的善意,建立双方沟通的前提。像诚诚在回答老总的质问时,完全可以先表达对老总意见的赞同:“你的话说到了问题的要害,这正是我们要加以改进的地方”。然后再考虑如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转换一下语气和句式

我们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很多形式,一般情况下,采用征询意见的语气比直接陈述的语气来得委婉,如“我可不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采用否定的语气比肯定的语气来得顺耳,一个人文章写得不怎么样,可以说“还不错”,而不必说“很好”。像诚诚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就可以说:“我们也正在考虑如何提高销售额,能不能这样说,先保证现有客户的服务,然后根据公司的要求,确定我们的市场定位,扩大市场份额,老总你看行不行?”同样对公司提出要求,用提问的形式或征询意见的语气就能让对方静下心来听取你的想法。

3.进行适度的提醒

在批评别人或要求别人要如何做事时,应该针对具体的事情进行适度地提醒,不可以漫无边际,泛泛而谈,也不要把话说得过分直接、严肃。俗话说“响鼓不用重敲”,话说得过于直白不见得就起作用,有时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在小题大做,或觉得你不讲情面。而采用如“你看呢”“你想想问题真的是这样吗”“是不是应该这么做”这样的提示,让对方自己认识问题,想到解决的办法,岂不更好?

4.适当的停顿和暗示

有时候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领导固执己见时,劝告恋人对自己用心一点时,再怎么说话总是不那么适当,这时候就应该在话语的中间作适当的停顿,保持一段时间的沉默,如“我想……”“是吗……”“是这样啊……”让对方感到你在为难,又是真心为对方着想。也可以运用适当的暗示,巧妙地表示自己的意思,如在对恋人表达自己希望对方能多关心一点时,可以暗示对方,自己需要关心,如“最近比较烦恼,一个人觉得不能应付”,“某某人从朋友那里得到意外的惊喜”等,既顾及对方的情面,又不伤害自己的自尊,结局也就会两全其美了。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潜台词原是戏剧电影术语,指角色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由台词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虽然没有说出来,但它的意思是十分明白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完全可以理解。在舌战中,就可以把一些伤人的又不便直说的话用潜台词表达出来。实际上只说半截话,另外半截——言外之意,让对方听了,又心领神会,从而达到讽喻劝谏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潜台词由明项和潜项组成。明项是说话人明白说出的那部分;潜项是说话人没有说出的那部分,潜伏在明项背后,乃说话人的言外之意,不尽之言。明项和潜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之间有一种联系,听者可以从这种联系中知道潜台词的全部意思。

巧用潜台词的方法很多

1.潜结论

利用事实和结论的必然联系,以事实为明项,以结论为潜项构成潜台词。只要把事实讲清楚,结论也就不言而喻了。例如:一家长批评孩子学习进步不大。孩子回答:“期中考试我总分是全班第30名,期末考试总分是班里第10名。”孩子的回答,否认了进步不大这一事实,潜结论一一学习进步大。由于明项的暗示,潜项结论不言而喻。

2.潜局部

利用整体和局部的内在联系,以事物的整体为明项,以事物的局部为潜项构成潜台词。

3.潜喻体

即利用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的内在联系,以本体为明项,以喻体为潜项的潜台词。只要把本体明白说出,喻体也就清清楚楚了。

1949年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分别接见南京国民政府参加谈判的代表,4月中旬,刘斐先生受到接见。当谈到个人爱好时,刘就乘机试探毛泽东。他问:“您会打麻将吗?”毛泽东说:“晓得些,晓得些。”

“你爱要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毛泽东听了,立即明白了对方的用意,笑着说:“平和,平和,只要和了就行。”

刘斐先生借打麻将试探毛泽东“打平和还是打‘清一色’”,言外之意是要和平还是要战争。毛泽东听懂了他的弦外之音,立即回答:“平和,平和,只要和了就行。”毛主席巧用潜台词表达了我党和谈的诚意。

4.潜下句

即利用成语、歇后语、格言或者诗句上下句的关系,以上句为明项,以下句为潜项构成潜台词,只要说出上句,下句的意思自然明了。某生因期末考试比较理想,喜形于色,结果连假期作业都没有认真完成,班主任老师找他谈话,说:“谦虚使人进步啊!”该生马上领会:“老师,您是否认为我骄傲了?”看来,他只听了老师的上半句话,就明白老师的意思了。

巧用潜台词的方法很多,因为构成潜台词的方式很多,只要巧用明项和潜项的关系,就能借弦外之意来讽喻劝谏。

巧用潜台词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因人而异,潜台词是弦外之意,言外之意,没有一点理解能力是听不懂的,如果潜台词过于生疏难懂,这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其次要注意明项和潜项的内在联系,应用潜台词时,一定要使明项和潜项之间的关系明了,使人一听到明项就知道潜项所指。

另外,要注意彼此熟悉的潜台词,而且光一方熟悉是不行的。刘斐向毛泽东试探,先问毛泽东是否会打麻将,然后再巧用潜台词,如果不懂麻将,也就失去了潜台词的意义。

学会说圆场话

在社交活动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如交际双方彼此之间缺乏沟通,话不投机造成误解,以及意外情况的发生,往往会导致尴尬或不快场面的出现,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人站出来打打圆场,说几句化解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引起一方或双方的难堪,干扰交际的正常进行,甚至会伤害彼此的友情,从而造成人际交往的遗憾和中断。

在一次老同学的聚会中,由于分别多年,大家见面都分外亲热,聊得十分高兴。这时,一位男士对一位女生信口开河地说道:“你当初可是主动追求我的,现在还想我吗?”按理说,在老友重逢的气氛中,这些话虽然有些不妥,但也无伤大雅。但这位女士由于某种原因心情不好,竟然脸色一变,气呼呼地说:“你神经病!谁会追求你这种心理龌龊的人。”她的声音很大,在场的人惊讶地看着她,都觉得很尴尬,那位男士尤其觉得难堪,场面一下子冷了下来。这时,一位女士站了起来,笑着说:“我们小妹的脾气还没变啊,她喜欢谁,就说谁是神经病,说得越厉害越让人受不了,就表明她越是喜欢。小妹我说得对吧?”一番话,让大家都想起了大学时的美好生活,想起了大学里的种种往事,不由得七嘴八舌,互相开起玩笑来,一场风波也就平息了。

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到,在交际中遇到尴尬的场面时,做到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双方的心理,然后运用说话技巧,借助恰到好处的话语及时出面打圆场,化解尴尬,维护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宝贵,也确实是十分必要和值得重视的。要想成功地打圆场,可以针对实际情况,灵活对待,或用幽默的话语转移话题,制造轻松气氛;或指出各方观点的合理性,强调尴尬事件有其合理性;也可以故意歪曲对方话里的意思,而作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释;还可以肯定双方看法的合理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转移话题,制造轻松气氛

在交际场合中,如果某个较为严肃、敏感的问题弄得交谈双方都很对立,很情绪化而造成尴尬,甚至阻碍交谈正常顺利进行时,我们可以暂时让它回避一下,通过转移话题,用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来活跃气氛,转移双方的注意力,或者通过幽默的话语将严肃的话题淡化,使原来僵持的场面重新活跃起来,从而缓和尴尬的局面。如朋友之间为了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僵持不下时,可以适时地说一句“要把这个问题争明白,比国家足球队赢球还难”;或者说一个笑话,转移一下话题,让双方的情绪平缓下来,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双方的尴尬消逝殆尽,使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有时候当人们因固执己见而争执不休时,造成僵持局面难以缓和的原因往往已不是双方的看法本身,而是彼此的争胜情绪和较劲心理在作怪。实际上,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本身常常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常数,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角度的转移,不同乃至对立的看法可能都是合理和正确的,因此,我们在打圆场时要抓住这一点,帮助争论双方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争执点,灵活地分析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彼此看法的相对性和包容性,这样原来看起来二者必居其一的僵化问题可以得到变通和妥协,从而让双方停止无谓的争论。

找个借口,给对方台阶下

有些人之所以在交际活动中陷入窘境,常常是因为他们在特定的场合做出了不合时宜或不合情理的言行举止,而旁人又往往不便直接指出这种举动的不合情理,于是就进一步造成整个局面的尴尬和难堪。在这种情形下,最行之有效的打圆场方法,莫过于换一个角度或找一个借口,以合情合理的解释来证明对方有悖常理的举动在此情此景中是正当的、无可厚非的和合理的,这样一来,对方的尴尬解除了,正常的人际交往也能得以继续下去了。

有一次,著名演员新凤霞和丈夫举办敬老晚宴,请了文艺界许多著名的前辈。时年90多岁的著名画家齐白石在看护的陪同下也前来参加。老人坐下后,就拉着新凤霞的手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看护带着责备的口气对白石老人说:“你总盯着别人看什么呀?”白石老人不高兴了,说:“我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能看她?她生得好看。”说完,老人家气得脸都红了,弄得大家都很尴尬。这时新凤霞笑着对白石老人说:“您看吧,我是演员,不怕人看。”在场的人都笑了,场面气氛也缓和下来了。在这里,新凤霞恰当地运用了打圆场的技巧,强调事件发生的合理性,以“自己是演员”为理由,证明白石老人看自己是正当而合理的,这样就顺利地摆脱困境,也给对方找到了行为的理由,交往活动也就能正常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