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害怕大爷换人,急忙说:“不不,我的眼睛不舒服,揉的。”
老大爷应了一声,趴在台上,搓了几下,他便回头对我说:“小伙子,你轻点,我一个老头子受不了重。”
我像抓到了一根救命草,巴不得省点力。我放轻了手,可他还不满足,一个劲地让我再轻些,最后轻到像抹香皂一样,他才说正好。此刻,我晕得几乎站不稳,但我还是坚持着,不断鼓励自己要把这几块钱挣到手。老人付钱后我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到更衣间换了衣服回家。
刚离开澡堂,突然想起搓澡工具没拿出来,便硬撑着回澡堂去取。更衣室里人很多,刚才搓澡的胖大爷正好从泡澡间里走出来,没有看见我。一个小伙子迎上去说:“师傅,你今天怎么搓两遍啊?”
“嗨,刚才那小伙子八成是得病了,脸色不对。最近他天天都在搓澡,看上去还是个学生,也抢不到多的活儿,挣不了几个钱。他搓两下我就感觉他不行了,特意让他轻点,让他把钱挣到手就得啦。他走了,我就又叫了一个人再搓一遍。”老大爷笑着说。
“那你还不如直接给他三块钱算了!”小伙子说。
“你懂得啥,打发要饭的吗?”老人教训着小伙子,“你得给人个自尊,给人个台阶下啊!”
虽然我发着高烧,但老人和小伙子的对话我听得一清二楚。我擦去了感动的泪水,悄悄地离开了澡堂。
这是一份充满尊重的爱,让人懂得帮人首先要尊重人而不是可怜人。
一个面包的承诺
英国的一名矿工在井下挖煤时,一镐刨在哑炮上。哑炮响了,矿工当场被炸死。因为矿工是临时工,所以矿上只发放了一小笔抚恤金给死者的家人。
矿工的妻子在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后,又面临着来自生活上的压力,由于她无一技之长,只好收拾行装准备回到贫瘠的家乡。这时,矿工的队长找到了她,告诉她说矿工们都不爱吃煤矿餐厅做的早饭,建议她在矿区开个面包店,卖些面包和牛奶,一定可以维持生计的。
矿工的妻子想了想,便答应了。于是,她找人帮忙,租赁了一个店面,稍加装修,面包店就开张了。开张第一天的清晨,一下就来了9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买面包的人越来越多,但却从未少过9个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时间一长,许多矿工的妻子都发现自己丈夫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早晨下井之前必须吃一个面包。妻子们百思不得其解。
直至有一天,矿工的队长在一次事故中被炸成重伤。弥留之际,他对妻子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买一个面包。这是我们队9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妻子和孩子怎么生活?咱们得帮帮她。”
从此以后,每天的早晨,在众多买面包的人中,又多了一位女人的身影。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时光变换之间唯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9个人。
时光飞逝,当年矿工的儿子已长大成人,而他饱经苦难的母亲两鬓花白,却依然用真诚的微笑面对着每一个前来买面包的人。那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善良。更重要的是,前来光临面包店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从未少过9个人。穿透十几年岁月沧桑,依然闪亮的是9颗金灿灿的爱心。
爱心无价,但是人都有尊严,很多需要帮助的人的自尊心更强。所以,献爱心,首先要保护别人的尊严,营造他们自立自强的品格,不要把爱当作一种施舍。
年轻士兵的宽容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可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
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年轻士兵的性命算是保住了。
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恕了他。”
即使一个非常宽容的人,也往往很难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才能赢得一个充满温馨的世界。释迦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发自内心的关爱
在初冬的傍晚,有一辆客车正驶出市区赶往另一座小城。车出市区没多久就有一对母女上了车,母亲很柔弱,弱不禁风的样子;小女孩五六岁的样子,让母亲牵着手。她们在车厢扫视了一下,注意到有座位,于是就坐在了靠近车尾的座位上。
车行驶了不久,车厢里就有了动静,原来是母女俩晕车。售票员忙喊着:“快,快,塑料袋!”她敏捷地从司机身边扯出几个塑料袋,跌跌撞撞地“跑”到车尾,把塑料袋塞给了母女俩。很快,车厢里便飘散着食物酸腐的味道——母女俩晕车,并开始吐了。
这是一辆全封闭的客车,没有窗户可开。售票员嘴里嘟囔着,“咣当”一声,就把车后部的天窗推开了,霎时间一股凉气就冲了进来。果然,没多久,车尾的几个乘客便挤到了前边。后边只剩下一个学生模样的男孩和他的母亲,以及在清新空气吹拂下明显好受一点的母女俩。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男孩的妈妈好像也感觉到冷了,她问儿子:“你冷吗?”
儿子摇摇头说:“不冷。”
“真的不冷吗?”
“真的不冷。”
车继续前行。车窗外,暮色四起,远处的村庄、人影已经变得影影绰绰,看不清楚。车内,除了风的呼啸声,变得很静。
这时候,又听到男孩的妈妈问:“儿子,你冷吗?要不,妈妈给你把天窗关上?”
“妈妈,我不冷,这样才凉快呢。”男孩说完之后,顺便把妈妈加在他身上的单衣扔在了一边。
到达小城的时候,已经华灯初上。大家开始收拾行李准备下车,就在这时候,男孩一把扯起刚才扔在一边的单衣,裹在了身上。
下车后,男孩的妈妈唠叨了起来:“你不是说你不冷吗?我说关上窗户,你说不用,看冻成这样。”她一边说,一边埋下头,给儿子紧紧地系好衣扣。男孩则规规矩矩地站在母亲面前,任由她含着无限疼爱地埋怨着。
最后,男孩低声对他的母亲说:“妈妈,我是想,后边的那个妹妹,还有那个阿姨,她们晕车,肯定比我受点儿冷更难受,所以,我冷,但我不想喊出来……”
我们或许很容易被这个世界的冷漠所淹没,但就在我们快被淹没的一刹那,一个孩子却让我们无地自容了。发自内心的关爱,就是有这样的力量。
特殊的门票
一座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人们都很兴奋,争先恐后去购票观看表演。一个孩子听说后,也跑回家,央求父亲带他去看,其他的7个孩子也跑过来,一齐围在父亲的身边哀告请求。父亲耐不住软磨硬泡,终于答应了。
这是一个俭朴的家庭,一家人都很勤劳,却没什么钱,但父亲想:“一张门票能贵到哪里呢!”于是,父亲带着8个穿着干净衣裳的孩子出门了。孩子们手牵着手站在父亲的身后规则地排着队,等候买票。他们不停地谈论着将要上演的节目,好像他们就要骑上大象在舞台上表演似的。
终于轮到他们了,售票员问:“先生,您要几张票?”
父亲神气地回答:“请给我8张小孩的,1张大人的。”
售票员说:“给您票,请收好。一共是20英镑。”
父亲的心颤了一下,转过头把脸垂了下来,咬了咬嘴唇,又问:“对不起,您刚才说的是多少钱?”
售票员又报了一次价。父亲眼里透着痛楚的目光。他实在不忍心告诉他身旁兴致勃勃的孩子们:我们的钱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