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关系学(历代经典文丛)
2992800000027

第27章 人际关系在商业上的应用(5)

20世纪70年代以前,香港电影界由邵逸夫的邵氏公司一统天下,无人能撼动其霸主地位。从70年代初开始,邹文怀的嘉禾公司异军突起,与邵氏一争天下。

邹文怀的成功之处在于善于发现人才,而正是一位传奇人物的加盟,挽救了嘉禾,成为邹文怀事业的贵人。这个贵人不是别人,他就是武术明星李小龙。

邹文怀原籍广东省潮州市,毕业于上海著名的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新闻系,曾做过上海一家英文报纸的记者。1949年他来香港,继续做英文报纸记者,当时月薪为60港元。一年半后他转到“美国之音”驻港机构工作,享受香港记者同行最优厚的待遇,这样他一呆就是7年。

由于邹文怀精通英语、吴语、粤语,又擅长宣传策划,后来被邵逸夫挖去负责宣传工作。

1970年4月邹文怀带着他的几个亲信离开邵氏,自立门户创办嘉禾影业公司。原先有一批导演和演员,准备在嘉禾筹备停当后加盟,邵逸夫闻之立即给他们加薪,结果真正肯效力嘉禾的只有三四个导演和演员。

由于势单力薄,创业之初嘉禾备受歧视,当初答应投资的台湾富商也临阵退却。邹文怀大旗已经扯起来了,现在处在骑虎难下的地步。影业圈的人认为,邹文怀无财力,又要面对邵氏的封杀,嘉禾肯定成不了气候。

邵氏方面放出风来:谁为嘉禾拍片,再红邵氏都不会用他(她)。香港的演职员,谁敢得罪邵氏?谁不为自己的饭碗和前途而考虑呢?邹文怀处在逆境中,对跟他过来的三四个导演和演员十分感激,没有他们那他就成了光杆司令,根本开展不了拍片工作。

邵氏的封杀,更加激起了邹文怀的斗志,他立誓要杀出一条路来给“老东家”看看!因为没资金,他就率先在香港影业引进制片人制度。制片人制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核心是谁投资谁受益。既可独资,也可合资。这一制度的引进,缓解了经费紧张的矛盾。

邵氏公司明星如云,而当时嘉禾只有一个男明星,这就是与邵氏反目的武打演员王羽。按嘉禾当时的财力,只能拍一些小成本影片。因缺乏大制作,这些影片大都业绩平平。直到李小龙大贵人的加盟,才真正使嘉禾摆脱困境,从此走向辉煌。

李小龙是广东顺德人,从小生长在香港,是个少年武术迷。18岁那年他赴美留学,先后在西雅图和洛杉矶开武馆。他的武艺高强,在西方掀起了中国功夫热。李小龙还喜欢拍电影,渴望做好莱坞动作明星。但他怀才不遇,只在影视中做过第二主角和一些跑龙套的角色。

通过朋友牵线,邵氏公司与李小龙都有合作意向。双方在一起谈条件,李小龙开出每部片酬1万美元的价格。当时邵氏公司的一些大明星,每部片酬也只有五六千元(约折合1000美元),邵氏认为李小龙漫天要价,他只肯出2500美元。邵氏吩咐手下人,叫李小龙自己先来,一切再作安排。言下之意,来不来由你!此举激怒了李小龙,他宣布不与邵氏合作。

邹文怀慧眼识珠,立即指示在美国的女干将刘亮华前往游说李小龙。嘉禾开出7500美元的片酬,虽低于李的1万美元,但大大高于邵氏。尽管这个片酬不及好莱坞配角的片酬,但李小龙从中看出了邹文怀的诚意。为了“报复”邵氏,李小龙答应了邹文怀。

1971年夏,嘉禾与四维公司合作,由李小龙主演的《唐山大兄》在泰国:开机拍片的双方投入了40万港元,若不成功,嘉禾与四维都只有关门倒闭一条路。李小龙脾气不太好,拍片时老与导演发生分歧,邹文怀一直当“和事佬”。

同年10月,《唐山大兄》在港首演,没想到竟一炮打响!当时一部影片首映一轮的票房收入达到100万港元,就算非常成功的卖座影片,可《唐山大兄》在香港首轮连映三个星期,创下350万港元的全港影院票房最高纪录!李小龙凭此影片,一夜成为大明星。

李小龙主演的第二部功夫片《精武门》,创下400万港元的本地首轮票房纪录。为了笼络这匹“野马”,邹文怀让他自编自导自演第三部影片《猛龙过江》,结果该片创下450万港元的票房纪录。这三部功夫片还发行到东南亚、中国台湾、日本等地,为嘉禾带来巨大的声誉和收益。

正当邵氏老板“大跌眼镜”时,嘉禾与李小龙和美国华纳兄弟公司联合拍摄李小龙主演的又一力作《龙争虎斗》,该片仅在美国一地的票房收入就高达300万美元之巨,而全部投资才花了80万美元。

嘉禾靠李小龙这个牌子,不断推出卖座影片,收益猛增,直撼老牌邵氏公司。

靠李小龙度过了危机后,邹文怀的嘉禾不断发展,逐渐取得了与邵氏平分秋色的地位。1993年嘉禾推出《忍龟者》续集,创下7亿港元的收入。从此,嘉禾逐渐取代了邵氏公司的地位,成为业界执牛耳的企业。

邵氏公司因为没有顾及李小龙的恃才傲物的举动而弃之不用,使他的对手嘉禾捡了个大便宜,从而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下风,只能是叫苦不迭,又徒叹奈何了。

给有个性的下属以施展才华的机会,下属便有可能还你一个惊喜,邹文怀对李小龙的发掘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义气和用人艺术并用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但英雄却不能凭一己之力打天下,他必须有得力的下属辅佐方有所成,因此笼络下属,利用下属的才华便是每个成大事者必备的手段。

如果说上司是下属最直接的贵人的话,倒不如说下属是上司最根本的贵人,没有下属的合作,光杆司令是不可能有大的作为的,因而重视下属的作用,便成了有所作为之人的共同特点,军阀混战时的东北王张作霖,便是懂得依靠义气和用人艺术笼络人心的人物。

张作霖在1917年进驻奉天以前,谈不上用人之道,统治土匪出身的狐朋狗友,靠的是所谓“江湖”义气。众人与他臭味相投,患难相交,又都是“绿林兄弟”,其中较有名的有张景惠、汤玉麟、张作相等。这些人出生入死,为张作霖卖命,立下汗马功劳。

进入奉天后,张作霖大肆网罗人才,他深知以前的帮兄帮弟,打家劫舍、冲锋陷阵没说的,但匪性难改,办大事不行。于是,张作霖极力寻求文武人才。其后有一批曾受过洋学堂军事教育的文武人才投到他的门下,如袁金铠、王树翰、王永江、刘尚清等,这些人为张作霖出谋划策,起到了智囊团的作用。杨宇霆、姜登达、韩春麟、常荫槐等受到洋学堂军事训练的人后来成为张作霖手下的得力武将。

原来为张出生入死的哥儿们对张作霖任用的新人颇不服气。一次,王永江逮捕了一名无赖军人宋某,为此,汤玉麟纠集了一伙人找到张作霖。汤玉麟说:“天下是军人用枪杆子换来的,王永江凭什么功劳高高在上,来管军人。”张作霖大怒,骂道:“枪杆子能打天下,不会治天下,你们懂得什么?给王永江牵马扶镫都不配。”

张作霖统治众人的手段主要靠江湖“义气”,使部下服服帖帖,甘愿为他卖命,成为他坚实而牢靠的靠山。由于他善于笼络人心,使他在土匪中有极高的威望,使他成为这帮人当然的领袖。

在笼络下属的本事上,蒋介石比张作霖做得更绝。他有一个小本子,里面记载着许多人的字号、籍贯、亲缘及一般人不大注意的细节,凡是少将以上的长官他都要请到家里吃饭,四菜一汤,简朴之极,作陪的往往只有蒋经国,采用这种不请别的陪客的家宴方式显得更加亲热。

蒋介石请部属吃饭后,总要合一张影。他与孙中山有一张合影,孙中山先生坐着,他站在孙先生背后,他与部属合影也摆这个模式。他常对众人说:“叫我校长吧!你们都是我的学生。”如果不是黄埔学生,他也很慷慨:“哦,予以七期登记吧!”这样就提高了部属的身价。

蒋介石给部属写信,除了一律称兄道弟外,还用字号,以示亲上加亲,他很懂得人情世故。

蒋介石不仅熟记部属的名号、生辰、籍贯,而且连其父母的生日也记得很准,往往在他提起某将父母的生日时,使该将受宠若惊,十分激动。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雷万霆调任他职时,蒋介石召见了他,蒋介石说:“令堂大人比我小两岁,快过甲子华诞了吧?”雷万霆一听,眼泪都快出来了,颤抖着说:“总统日理万机,还记着家母生日!”

蒋介石说:“你放心去吧!到时我会去看望她老人家,为她老人家添福增寿。”

雷万霆自然死心塌地就成了蒋的“依靠”。

蒋介石的得力干将杜聿明在徐州为蒋介石打仗卖命时,蒋介石从小本子上查到了杜母的生日,他立即命令刘峙在徐州举行仪式,同时又令蒋经国亲赴上海,送去了10万金圆券的寿礼,并且在上海举行隆重的仪式。这个消息传到徐州,杜聿明十分吃惊,因为陈诚因病去台湾疗养,蒋介石才批5万!

蒋介石如此厚待杜聿明,无非是视其为战争取胜的依靠,让杜为他拼命死战而已。

蒋介石对部属很能区别对待,爱官的给官,爱钱的给钱,爱地盘的给地盘。像陈布雷这样不爱官、不爱钱的旧知识分子,他又区别对待,在陈布雷50岁生日时,为陈书写“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八个大字,并附书:“战时无以祝寿,特书联语以赠,略表爱慕之意也。”

蒋介石这一招起到很好的效果。“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八字出自诸葛孔明的名言,陈布雷接到蒋介石亲书的这八个字,感慨万千。他常说:“蒋先生给我这八个字,使我特别感奋!淡泊为立身之本,宁静为处世之要,淡泊则与世无争,宁静则坚忍不拔,和我平日自勉正直平凡相表里。能守正,则不致为环境所左右,他物所引诱,自然宁静;甘平凡,则透彻了解本身之能力志趣以谋对国家社会作适当的贡献。”

平平淡淡的八个字,使陈布雷认为蒋介石对他“知其最深”。

陈布雷兢兢业业为蒋效力,在蒋家王朝日落西山时,陈布雷以自杀表示了他对蒋的忠诚。

即使在遗书中陈布雷还说:“布雷追随二十年,受知深切,任何痛苦均应承担,以期无负教诲。……我心纯洁质直,除忠于我公之外,毫无其他私心。”

蒋介石十分重视网罗社会名流,他赞成刘备三顾茅庐得孔明。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的亲信黄郛向蒋推荐了杨永泰,黄对蒋介石说:“海内有奇才杨畅卿先生,胸罗经纶,足以佐治,凡吾所能者,畅卿无不能;畅卿所能者,有时我还不及,国家大计,望公商之。”

蒋介石立即约见杨永泰,二人纵谈国内外形势,分析统一的谋略,杨洋洋万言,深得蒋的赞许;蒋则以为遇到了天下奇才,心中暗喜。

蒋请杨作为自己的智囊,杨再三推辞,蒋效法刘玄德三顾茅庐,才请出杨永泰。

杨永泰出任蒋幕僚长,蒋以宾师之礼待之,事无巨细,都与杨相商,言听计从,二人常常彻夜长谈,如晋桓公遇管仲一样,如鱼得水。杨永泰得蒋知遇,十分感激,死心塌地为蒋出谋划策。

杨永泰的大红大紫,引起陈立夫的强烈不满,陈立夫的“中统”勾结“军统”将杨枪杀于武汉。

杨永泰临死之时,左右问其遗嘱,杨永泰说:“吾早知必有今日,身已许国,为国而死,去复何恨?所可惜者,有志未遂。国祸方长耳。”

就这样,蒋介石笼络了众多的下属作为他的依靠,也成为他发家的重要原因。

激励下属是企业成功的法宝

企业无论大小,管理者都必须依靠下属来共创江山,如何让下属甘心为企业服务,如何让下属成为企业的贵人是每个管理者必须考虑的,其中激励下属是企业成功的一大法宝。

著名企业家、管理大师艾柯卡曾经说过:“一个经理人能够有效地激励他人,便是很大的成绩,要使一个单位有活力有生气,激励就是一切。你也许可以干两个人的活,可你成为不了两个人,你必须全力以赴,去激励另一个人,也让他激励手下的人。”

艾柯卡的这段话的确道出了管理工作的本质所在。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的,你一个人可以取得一些局部的小的胜利,但你要取得最后的全局的胜利,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单枪匹马所能完成的。所以,你懂得怎样用有效的态度和悦人心意的手法去激励别人,这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下面这些方法能够使你达到激励别人的目的:

充分肯定下属的出色工作。如果你的下属们完成的工作质量非常出色,而身为管理者的你却从来不去注意,他们很快就会觉得实在没有必要如此地卖力工作,毕竟这项工作完成得一般还是出色与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十分密切,于是,下属们的工作质量就会慢慢地下降。更重要的是,你的下属们会认为是你将他们的工作成果全部据为己有,你成了一个“摘桃子”者。这时,你的下属心里会想,你始终不提我们工作出色,还怎么可能会向上司反映我们的成绩呢?

总之,如果你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就有必要也有义务让你的下属们知道你是一名有劳必酬的管理者。这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方法。

让下属承担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表现自我、超越自我,都希望在原来的基础上取得新的成就,更上一层楼。那么,你的下属也一样。对于你的下属来说,从你那里接受挑战性的工作可以使他们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正是接受挑战性工作本身的这种紧迫感和责任感而不是工作本身,使得你的下属今后得以成功。工作中的挑战性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激发一个人的工作热情,激励你的下属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勤奋努力,从而对自己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一点无论是对你的新下属,还是新来员工,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