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谋通鉴(历代经典文丛)
2996400000045

第45章 强占先机致胜(4)

触类旁通,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另一个定论也产生了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物体从高处落下来时,它的速度是由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落下来的速度越快。伽利略想,我刚刚做的钟摆实验,摆不正是从高处往下掉吗?只不过绳子拉住了没落到地上罢了。可是实验证明,不管重量大小,只要摆长相同,落下的时间都是一样多的。

他要进一步做实验,他从窗口、树梢往下扔自由落体,用沙漏测时间,距离相同,时间相同。他认为还应该从更高的地方作实验。想起了比萨的斜塔。于是,他请学生帮忙,再次进行实验,结果重物和轻物,同时落地。几天以后,他在大学里张贴通知,请人们到比萨斜塔观看他的实验表演。他成功了,但没有一个人敢出面支持它。

在做这些实验之前,有一个推理坚定了伽利略的信心。这就是归缪法。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从相同高度自由落下的两个物体,重的先落地。那么,我把这一重一轻两个物体连在一起,就变成了更重的物体,应该比重物落得更快才对。同样,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结论,由于轻物落得慢,又用绳子连着重物,一定拖累了重物,应该使重物落得慢。这两个结论都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同一个原理推出的,却是相反的结论。因为那个原理靠不住。伽利略用实验纠正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看一幅画,顺藤摸瓜,发现了汞湖

一天,俄国地质学家瓦尔霍夫在画家丘罗夫家里看到一幅画。画上,圆锥形的峰,临湖笔立,山顶白色,山脚与湖面闪着蓝光,湖面上有薄薄的雾气。山石远眺,显红色。

“这幅画是真实景色吗?”瓦尔霍夫问。

“这是卡顿山脉附近的实地写生。传说这地方是魔鬼区,无人敢去。我好奇去了一趟,还没去到湖边就恶心,流口水。湖边寸草不生,更无鸟虫。我胸闷头晕,几乎窒息,想到难得来一回,草草画完这幅画,回家后病了四年。”

地质学家听了他的描述,盯着这画想了很久,他猜想,这一定是个汞湖,红色的山石是硫化汞矿,高热下分解出单质汞流而成湖,湖面上的雾是汞的蒸汽,不然为什么使人恶心,窒息?

他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便带上助手和防毒面具,亲自到这个危险地带考察。果然,和他猜想的一样,汞湖的秘密就此揭开。人类得到一巨大的汞资源。顺藤摸瓜发明味精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池田菊苗,迷恋实验室很晚才回家。他的夫人为他端来晚饭,然后又是一碗汤。他吃饱了饭,端起汤一喝:“好鲜呀!真的好鲜好鲜!”池田菊苗赞不绝口,问他夫人:“你是用什么做的这汤?”“海带丝和黄瓜片!”池田菊苗钻进厨房把剩下的海带一包,急匆匆地又去了实验室。

半年后,1908年,池田菊苗从海带中提取出谷氨酸钠,但他们不知道可以做“味精”。

池田菊苗发现,味精稀释3000倍仍然保持鲜味。尽管当时100公斤海带只能提取2克味精,他还是同人合伙开设了味精工厂,产品远销亚洲各国。池田的合伙人铃木于1930年,试验成功用小麦、脱脂大豆,采取盐酸水解方法制造味精,成本大大降低。糖精的发明:香酥鸡怎么变甜了?

1879年,俄国化学家法利德别尔格,在美国从事研究。他过生日那天,高朋满座,但他正在实验室得意,竟忘记了回家!当他拿起铅笔写下实验结果时,发现已经是晚8点了。他赶紧洗手回家。客人们都等着他。一位朋友问他:你最近在研究什么香料?他说了一个化学名称,客人听不清楚。于是他又拿起从实验室带回来的铅笔,在报纸的一角写上:“芳香族磺酸化合物。”

开饭了,客人们吃得津津有味。刚才问话的朋友临走时感谢女主人:“好甜的香酥鸡呀!”女主人说:“我没有加过糖。其他客人吃香酥鸡都是咸的,为什么唯独这一位吃是甜的呢?

法利德别尔格检查这位客人的餐具,用舌头舔了一下,又把装过香酥鸡的盘子四周舔了一圈。他突有发现,眉头一皱,想了想,又舔了一下自己的右手,发现盘具上有甜味,盘子对着那位客人的边缘有甜味,自己的右手有甜味。他想到自己刚才在实验室,出来洗了手的,左手没有甜味。这是怎么回事?他想呀想呀!对,毛病一定出在铅笔上。这铅笔可是没有洗过,我拿铅笔写字,又拿这手去端香酥鸡上桌,那位朋友夹香酥鸡时碰到了盘子边缘,沾上了我手上的甜味。

对了!这甜味一定是从实验室通过铅笔带出来的。于是他赶紧跑回实验室,用心研究,发现这甜味是他做实验时生成的,这是从煤焦油中提取的,因为它比糖甜500倍,所以他把它取名为糖精。他又继续实验,确证糖精无特别毒害,同时也发现,糖精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对人体没有营养价值。现在可有大用途了。因为糖尿病人越来越多,不能吃糖,却又习惯有甜味。现在的木糖醇,可能就是糖精做成的。

1879年,他获得美国颁准的专利,1888年他迁居德国,建立了第一个糖精厂,开始了糖精商品生产。推而广之

由顺手牵羊引伸出来,无非是发现机会和趋势,抓住这机会,利用这趋势,于是便有了顺风吹火、顺水推舟、顺风转舵、顺风张帆、顺水人情、顺理成章、顺时达变、顺藤摸瓜等诸多演绎出来的智慧和计谋。先礼后兵

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文公重耳在未当国君而在外流浪逃亡时,曾经得到楚王的救助。楚王问重耳,今后如何报答。重耳说,如果晋楚交战,晋军一定先“退避三舍”,以作报答。古时以30里为一舍,退避三舍就是后退90里。后来重耳当了晋国国君。有一次楚国带领盟军攻打中原的宋国,晋文公为了称霸中原,当上盟主,便要发兵去救宋国,以便取得中原各诸侯国的保护人的地位。晋军与楚军相遇后,晋文公令军队统帅先轸,退避三舍,以示履行以前的诺言,这样就避免了晋文公忘恩负义的恶名,在舆论与心理上都得了主动,赢得了诸侯的同情。先礼而后战,士兵也觉得理直气壮,士气大增。其实,后撤90里正好退到城濮,这个地方的地形对晋军作战是很有利的。晋军与楚军在城濮交战,晋军大胜。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城濮之战,是先礼后兵的典型战例。赵匡胤对李煜

五代十国时期之末,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得北方政权,做了皇帝。他精明治军治国,已有力量消灭南方的后唐,统一中国。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罕见的文学天才,赵匡胤对李煜决定采取先礼后兵的战略,他一次又一次地派使者到李煜那里,向李煜陈述形势,统一中国的必然趋势,表达对李煜的才华的肯定和优待他的诚意,劝李煜献出国土,不动刀兵。赵匡胤在京城为李煜专门准备了一大套豪华住宅,准备在和平统一中国后,让李煜居住,并准备给李煜封王。但是李煜本人不善政治和军事,优柔寡断。每次赵匡胤来使,他都想同意。但又有臣下说祖宗社稷不能拱手送人,应该强兵拒敌。然而又没有一个将领能领兵。

就在这样的犹豫不决中,赵匡胤耐心地等待了李煜10多年,直到把中国的其他地方完全统一之后,最后才不得已派兵攻打江南。然而在出兵的同时,赵匡胤还派出一位大臣去通知李煜,晓明大局,告诉他现在献国为时未晚。李煜仍然犹豫不决。于是宋兵打进南唐,攻入南唐都城。此时,赵匡胤仍派将军前往南唐王府保护李煜,让其尽带宫中钱财珠宝,移居宋都。

这个先礼后兵的故事,在中国宣传得很少。只有研究五代十国史的专家熟悉。可以说,赵匡胤对李煜的先礼后兵。是前无古人的,拟当传为美谈。周恩来礼披于外而力蕴于中

1963年4月24日,周恩来在与埃及部长执行委员会主席阿里·萨布里的谈话中讲到中国人办外事的一些原则,鲜明地体现了周恩来“礼披于外而力蕴于中”的外交风格,体现了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中国人所特有的礼让精神。这些思想主要可归纳为四点:

(一)“要等待,不要将己见强加于人。当双方争执不下时,强加于人反而容易坏事,最好的办法是等待对方自己觉悟。”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周恩来历来强调“革命不是从外输入”的理论,指出,中国革命不从外输入的,中国也不对外输出革命,各国的革命只有在各国人民自己认为需要时才能发生,革命的胜利只能依靠各国革命者自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别人是无法代替的。

(二)“绝不开第一枪。人家可以先对我不好,我们决不先对人家不好。”早在1952年4月,周恩来就已明确指出:我们总是采取后发制人的方法,你来一手,我也来一手。不怕它先动手,实际上它一先动手就马上陷于被动。

(三)“中国有句古话,‘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对我不好,欺侮我,逼得我不得不有所准备,要进行回击,否则就可能会把我们看成为懦弱可欺。”周恩来正是根据这种精神,迫使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退避三舍’,这就是说,你来,我先退,给你警告。再来,再退,再给警告,但事不过三。退,为的是给对方以考虑的时间。这时候,将发生两种可能:一种是有远见的人会考虑,这不是软弱可欺,应该慎重;另一种有人可能视我可欺,逼我到墙角,我只好还击。”例如抗美援朝。周恩来在1950年10月24日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十八次常务委员会上分析了在朝鲜战争问题上的“退避三舍”,最后“只好还击”。他说:“一个月前,就是说美军在仁川登陆以前,我们曾考虑过,美帝打到三八线后是否会停止,而后转为外交的谈判。在敌人占领汉城以后,尼赫鲁曾经对我们说,三外长会议已经说过,不过三八线,如果要过三八线也要提到联合国来决定。但我们得到的情报是,他们要稳住中国,过三八线,过了以后,再搞中国。我们看穿了骗局,所以在9月30日声明:对美帝侵略朝鲜我们不能置之不理。10月1、2日的消息是美军已过三八线,南朝鲜军队在三八线以北深入很远。我们曾找印度驻华大使指出,以上情况与尼赫鲁所说不同,我们对朝鲜问题不能不管。不久,通过尼赫鲁向我们表示,过了三八线到距鸭绿东40英里时即可停止。当时敌人已进到平壤。目前,敌人又由平壤北进。这显然是对我们第二次欺骗。如此下去,我们如坐视不救,敌人必然继续前进,咄咄逼人,直到鸭绿江边,然后再做第二步文章。”“所以我们要理、要管。”联合国制裁伊拉克

1990年伊拉克武装吞并主权国科威科之后,联合国也是采用了先礼后兵的战略。首先,联合国作出若干决议,敦促伊拉克军队自动撤出科威特。同时,美国国务卿贝克和欧洲、非洲各国元首和外交家,与中东各国元首,进行频繁的外交活动,争取不用武力让伊拉克自动撤军。在一切先礼之计用尽而伊拉克仍不撤军的情况下,联合国作出用武力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的决定。同时,给伊拉克一个自动撤军的最后期限:1991年1月15日。这仍然是先礼后兵的战略。伊拉克到1月15日之前,仍不自动撤军,这样,在全世界的舆论面前,伊拉克便变得彻底孤立。这时,联合国派多国部队兴正义之师,为维护每个国家的主权而维持世界和平秩序,多国部队便完全达到了得道多助的胜战形势。一场大战,在短短几十天的工夫内,大获全胜,不但把伊拉克军队赶出了科威特,而且伊拉克不得不接受战争赔款。重庆谈判

毛泽东胆略超人,毅然赴重庆谈判。谈判进行了43天,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议纪要》(即双十协定)。此后不久,蒋介石便撕毁协议,向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这次毛泽东赴重庆进行的谈判,击破了蒋介石企图强加给共产党不要和平的罪名。这在共产党方面来说,便是一个将计就计的先礼后兵。在蒋介石撕毁协议,发动内战之后,舆论对共产党有利。于是,共产党在经过一段防御之后,转入进攻国民党,从而解放全中国,这也是共产党先礼后兵之计的胜利。后发制人

兵书上都讲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这是常见的情形下的妙计。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势下,后发制人则是更主动更有利的。

《苟子·议兵》中,临武君说:“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后发,在于赢得战争正义之名,赢得舆论,赢得同情,赢得得道多助。郑庄公讨伐其弟共叔段的故事,讲述在前“欲取先予”一计中,同时,也是先礼后兵,后发制人之计。因为要等共叔段篡国和阴谋暴露于天下,郑庄公讨伐共叔段才得人心,才不会被说成郑庄公六亲不认,兄弟自相残杀。

后发,还在于让敌方暴露弱点。如《水浒》记述,在柴进家,洪教头与林冲比武,洪教头把花棒抡得呼呼直响,连叫几声:来!来!来!林冲先退一步,以守为攻,很快看出了洪教头的破绽,把他打翻在地。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讲了后发制人的许多古代战例:“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曹袁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官渡之战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黔驴技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