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母爱:催人泪下的115个篇章
2997500000028

第28章

天下母亲

◆文/辛立华

这篇作品紧扣住“天下母亲”的题旨,在有限的篇幅里详略有致地成功塑造了两位母亲的形象。

那几天是我有生以来最疲惫的日子。

为了给母亲治病,那几天我顶着近四十度的高温开着出租车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母亲需要做的手术很大,医院张口就要十万元的押金。十万,对于我这个刚刚靠借钱买车的下岗人员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但我下了决心,把自己卖了,也要给母亲治病。再次登亲朋好友的门,总算凑了九万块。医院开恩,收了九万块后让母亲住了进去。医院说我母亲得在医院观察三周,趁这段时间让我再想办法弄那一万块钱。于是我又搜肠刮肚地找能借出钱的亲戚、熟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借到八千块钱,还差两千块。怎么办?我把牙一咬,玩命拉活儿。一天一百块,三周也就拉出来了。

都说福不双降,祸不单行。这话偏偏就应在我身上了。那天午后一点多钟,刚刚又拉了一趟活儿的我正喜滋滋地抄近道赶着回家吃饭,不知是我脑子走私了还是该着我倒霉,迷迷瞪瞪的就把车开上了人行道。当我猛地发现车前正走着一位老太太时,我才意识到自己要闯祸了。不好,脚便条件反射地狠狠压在了刹车上。“吱”了一声,“呼”的一响,车停了,老太太也倒在了地上。我清楚地看见,老太太在倒地前的一瞬间,回过头来狠狠地看了我一眼。

当我跳下车抱起老太太时,老太太已昏迷了过去。喊了几声不见老太太有反应,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完了,我妈的手术还没动呢,我倒先把别的老太太给撞了。老太太真要是被我撞死了,我妈得陪着一块儿去。怎么办?我发现此时四周一个人影儿也没有,一个想法便闪在我脑海中。跑。对,来个人不知鬼不觉。脑子这么想,可迈不开腿,一个声音也在耳边响:你还算人吗?眼前要是你的母亲你也这样么?天下的母亲都是我们的母亲啊……我不由得打了几个冷战,汗更多了,容不得再想什么,我立即将老太太抱上了车向附近医院开了去。

在医生的抢救下,老太太很快苏醒了过来。还算走运,老太太只是折断了一条腿,别的地方什么事也没有。老太太望着我,一直是满脸的微笑但却一言不发。可我却感到这笑中藏着什么。

一个大汉走了进来。大汉看了我两眼后走近老太太,说:“妈,您还记得撞您那人什么模样吗?你仔细想想,一会儿警察来了您就跟他们说,那几个警察都是我的朋友。”

听大汉说完这话,我的心猛地一阵跳,便觉得还是自己先说出真相为好,要是让老太太指出是我撞的,警察饶不了我不说,大汉也得把我揍扁了。于是我赶紧对大汉说:“大哥,我……”

老太太急忙拦住了我的话,指着我对她儿子说:“对,就是这位司机救的我。不然,我的命早交代了。”

我正怀疑是不是我的耳朵出了毛病时,那大汉一把就握住了我的手,感动了半天才说:“兄弟,我、我什么也不说了。你的救母之恩,我一定会报的。”

“我,哎,你听我说,我……”我的话没说完,又被大汉给拦了回去,说:“什么也别说了。兄弟,把你的姓名和地址写给我,过后我一定登门重谢。”大汉说着开始在包里找笔,这时我脑海里又闪出了一个念头,还留什么姓名地址啊,老太太既然没记住我,溜吧。一会警察来了,想溜都溜不成了。想到这儿我边往外走边对大汉说:“好好照顾大妈,我走了。”说完我逃也似的冲出了医院。

在回家的路上,开始我还觉得这事儿挺走运,老太太不但没认出是我撞的,还把我当成了救命恩人。可到了晚上,心里就踏实不下来了,就想起了母亲常对我说的话:什么时候都要心里干净。心里有鬼的人,迟早会出事的。对呀,母亲说得对呀。于是我下了决心,第二天一定要到医院向老太太的儿子说清楚。

第二天,我拿了一堆补品和五千块钱,早早就来到了医院。可巧,就老太太一人在。老太太见是我,挺生气地说:“你怎么又来了?”

“大妈,您、您知道我是谁吗?”我说。

老太太说:“知道。孩子,大妈不糊涂,眼睛也好使。看得出,你的心不坏。”

“那、那您为什么不说出真相呢?”我不解地问。

“孩子,你能及时把我送到医院,就足以证明你是个好孩子,我就知足了。我哪能因为你的一次失误,而误了你的前程呢。说不定,好多要紧的事正等着你去做呢。天下做父母的,都是这个样子……”

我的泪水早已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忘情地叫了一声“妈”,便把头扎在了老太太的怀中,失声痛哭起来。

母子浪

◆文/[俄]布洛宁译/许金

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母亲的毅然决然选择死亡,是一种多么博大又多么庄严、多么神圣的爱的表达方式啊!

月挂柳梢头,雄鸡破晓时,萨哈森林小桥流水处的一户人家喜气洋洋,儿子哼着小曲吧嗒吧嗒地拉风箱,母亲淌着大汗滋啦滋啦地烙糖饼。这可不是个寻常的日子,娘儿俩要过鞑靼海峡去哈巴罗夫斯克,去采购儿子结婚用的钻戒、礼服和伏特加。一位寡妇,含辛茹苦二十八年,把儿子培养成铁塔似的一条大汉、响当当的越洋跨海的巨轮上的大副。如今,儿子要娶媳妇,这喜事儿可不能有半点马虎。不是图怎样的豪华光鲜,但真品实料却是要认真对待的,要是喜宴上摆上假酒,落下坏名声不说,弄得不好,要出人命的。因此,娘儿俩宁可舍近求远去哈巴罗夫斯克的“诚信”店,花钱花气力花时间买放心买信誉,值!何况,他们还要给鲍勃送去最可口的糖饼。

母亲挎着提包在前,儿子背着行囊在后,他们说说笑笑过板桥走小道坐马车乘汽车,终于登上了明克号海轮。

尊明克号为轮,实在是大大抬举了它。它充其量也就是一条大型的木船而已。好在鞑靼海峡不宽,使它能够多次化险为夷死里逃生,也算是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人间奇迹。儿子看了看明克号斑斑驳驳七歪八斜的外表,不禁摇了摇头,看来他的立即停止明克号航行的建议再一次被束之高阁。

三声低沉嘶哑的汽笛宣告明克号起航了。显然,它是油有余而力不足,船头左摇右晃地犁开了大海的胸膛,一条海豚一闪身超过了它。海豚在船的正前方高高地跃起、落下,又高高地跃起。

母子俩一眼认出:这条海豚就是他们八年前在海滩上救助的鲍勃。它来赴朋友的例行约会。母亲和儿子不约而同地发出呼叫,母亲敏捷地拿出糖饼,儿子一个又一个地向鲍勃抛去。鲍勃像杂技团里的最熟练的演员似的,一次次高高跃起,准确无误地把糖饼纳入口中,引来满船乘客的高声喝彩。

招呼打了,糖饼吃了,鲍勃该离开了。可是,今天它一反常态,老在船头游来荡去,有时还横着,像要阻止明克号的航行。

母亲和儿子异口同声发出嘟叭嘟叭的命令,要它离去。然而,鲍勃对救命恩人的指令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儿子气不打一处来,他操起一根长竹竿,高高举起,狠狠地向鲍勃打去。

鲍勃迎着竹竿跃起。突然,竹竿像被无形的手托住似的,轻飘飘地滑过鲍勃的左腮,引起满船乘客的哄堂大笑。

船自有它非走不可的航程,鲍勃的阻挡无济于事,它万般无奈又不肯善罢甘休,它在船尾的白色泡沫中沉沉浮浮紧紧相随。

鞑靼海峡的天气像变色龙——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日丽风和、海平如镜,只是近一小时的时间,狂风从天而降,它怒吼着掀起层层巨浪,汹涌澎湃排山倒海。

明克号晃动着、颠簸着。

儿子和母亲紧紧地抱在一起。

一阵狂风,一排巨浪,一声巨响,明克号粉身碎骨化为万千碎片,沉的沉、浮的浮。

母亲和儿子掉进了海里。

儿子是游泳的行家里手,是铁人三项赛的冠军。凭他的本领,即使风再大浪再高,横渡鞑靼海峡也不在话下。对于这个,当儿子的心里清楚,当母亲的更是心知肚明。此时此刻此地此境,关键的关键,是要母子双双保平安。

儿子左手抱着母亲,右手一阵猛划,双腿用力一蹬,一个鲤鱼打挺浮出水面。他喷了一口气,甩了一下头,睁开眼睛,只见鲍勃近在咫尺,它嘴里叼着一块木板,用力一送,不偏不倚撞人怀中。

现在,母亲抱着木板的右端,儿子推着木板的左端,时而冲上浪尖时而坠入波谷。

儿子要辨别方向、判明水流,好以最少的气力求得最远的游程。

母亲是属于每临大事有静气的人。现在,她完全清楚:母子双双逃生,必定双双死亡!儿子一个逃生,必定成功!想到这里,她趁儿子转过脸的当儿毅然决然地松开木板,任自己沉向海底。她恨自己沉得太慢。她想:自己沉得越快越深离儿子越远越好,自己离死亡近一步,儿子的安全就增一分。

儿子一回头,不见了母亲。真正的知母莫若子,他最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面对母亲的良苦用心,他心里暗暗叫苦:妈妈,您怎么可以这样做?他丢开木板,一个猛子扎下去。

乌云蔽日,风急浪高,母亲在往下沉,她心想:娘去也,儿平安!

儿子在往下潜,他心想:找不到妈妈决不上海岸!

儿子第三次扎了下去,他睁大眼睛四处搜寻。终于,他看见鲍勃拱着妈妈向自己靠拢再靠拢。

儿子和母亲浮出海面的时候,他们碰上了千载难逢的母子浪。

原来,不同的风向、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海流所形成的波浪千差万别:有并肩而行的兄弟浪,有若即若离的情人浪,有相背而去的仇人浪。母子浪,又称活命浪,小浪在前,大浪在后,大浪拥小浪,后浪推前浪,滚滚向前直抵彼岸。即使是投海自尽者,要是碰上母子浪,也是要死无门,母子浪会一次又一次把他送上岸的。

此刻,儿子扶着母亲坐在鲍勃的背上,鲍勃顺风顺水,乘着母子浪直抵安全的彼岸。

母爱的棉衣

◆文/陈国锋

对照母亲对桠子的爱,桠子的“哭得惊天动地”显得迟了,太迟了。

桠子三岁上他爹就死了,桠子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娘就拉扯着他和他姐姐一起过日子。

一开始桠子和姐姐都小,娘一个人种着全家的八亩地,每年娘都腾出一亩来种棉花,无论日子过得多窄多穷,收了棉花,娘总要给他们姐弟俩每人做一身厚实暖和的新棉衣。八亩地像一座山,把娘的身子累瘦了,也累老了。娘的头发花白的时候,桠子和他姐姐也都长大了。姐姐出嫁了,嫁给了一个老实的后生。桠子从小学上到初中,再由初中上到高中,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桠子不愿意种地,就到城里去打工。八亩地还是由娘种,娘一天一天地老了,她越来越种不动了。

村子里一个孤身老人韩老六就开始帮助桠子娘种地,一开始桠子娘不肯,后来就渐渐不再拦着了。韩老六帮助桠子娘种地的第三个年头,桠子娘有一天和桠子商量,她想找一个老伴儿过剩下的日子。桠子当时就发火了,他早就知道了娘和韩老六的事儿,他觉得娘嫁给韩老六是抽他的脸面。桠子那时候正在处对象,对象是城里的一个姑娘。

桠子娘铁了心要跟韩老六过日子,桠子结婚两年头上,桠子娘就搬到了韩老六家。于是桠子就骑上摩托驮了娇妻,一起去韩老六家,一个头磕到地上,就和娘断了关系。桠子走出韩老六家的时候,桠子娘扶着门框,眼泪湿了脚下一片地。

桠子回到家里,把姐姐和姐夫叫到家里,对他们说:“谁再和娘走动,我就和他断。”桠子说到做到,不久就不和姐姐姐夫走动了。

桠子在城里妻子的帮衬下,开了一个羽绒服专卖店,不久就发了,日子过得很滋润。

滋润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十年就过去了。这一天,姐姐来店铺里找他,对他说:“娘死了,给你个信儿,你爱去不去。”桠子铁了心肠不去,他觉得他娘给他脸上抹了黑。桠子磕头时就和娘说了:活着不养,死了不葬。桠子一点儿也不想他娘,他觉得去不去都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他就坚持着没有去。娘的丧事刚刚过去了一个星期,桠子已经逐渐在自己的脑海里把娘淡忘了。

这天上午,邮递员给桠子送来了一个很大的包袱。包袱不是很重,一层层打开,里面是十件棉衣。棉衣叠得非常整齐,随便打开一件,崭新的棉衣都厚厚的,试着穿穿,棉衣暖暧的。

棉衣的下面有一张字条,一看笔迹,桠子知道是自己的姐姐写的。字条上说:这是妈妈一针一线做的棉衣,每一针里,都缝着妈妈的一滴眼泪。这是妈妈死前反复嘱咐我一定要给你的。

桠子看完信忽然就哭了,哭得惊天动地,一边哭着,一边用力抽自己的嘴巴。

跪拜藏羚羊

◆文/马国福

这只母羚羊所付出的那种“爱的牺牲”,足以催生全世界的人的那种“爱的觉醒”。

在我的故乡青海高原的牧区流传着一个藏羚羊的故事。

有个盗猎分子在山上发现了一群藏羚羊,就在他开枪准备射击时,羊群发现了险情,很快向远处逃散。猎人举枪追击,体格健壮的藏羚羊跑在前面,把小一点的藏羚羊扔在了后面。追到一个峡谷时,其余的藏羚羊都纷纷纵身跳了过去,只丢下一对母子。盗猎者很快追上了落在后面的母子俩。藏羚羊的弹跳能力很强,速度快的时候能跳数丈远。还没有完全长大的小藏羚羊跳不了那么远。很显然,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它要不就是跌人深谷摔个粉身碎骨,要不就是落人盗猎者手中,而母藏羚羊足以跳过峡谷逃生。

盗猎者紧随其后追击,快追到峡谷尽头时,母子俩同时起跳,但是弹跳的那一瞬间母亲放慢了速度,几乎只用了和小藏羚羊相当的力量。母亲在半空中先于小藏羚羊下降,小藏羚羊稳稳地踩在母亲的背上,以此作为支点第二次起跳,顺利地逃到对面的峡谷,而它的母亲却无力第二次起跳,落入深谷摔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