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母爱:催人泪下的115个篇章
2997500000032

第32章

聂桂兰反而轻松地笑了:“死亡很多时候就是这么猝不及防,三年前,当我丈夫离开我时,我才感知到这一点。人总是要死的,想开了就不怕,我只是没料到死亡会来得这么早。我还有很多事没有做。我还没有攒够给儿子上大学的钱,还没有看着儿子拿到录取通知,我一直盼望着能够亲自送儿子走进大学,我想像着,当他走进校门时,我就站在不远处静静地望着他。甚至,我还想过看着儿子结婚,想着我的小孙子在我怀里笑嘻嘻地踢蹬……我有那么多梦想没有实现啊。但是医生告诉我,我最多还有三个月的生命。三个月,九十天,老天给我的日子只有这么多。我必须抓住每一天,我不能倒下,我得为儿子去和时间赛跑!你明白吗?”

我使劲儿点头:“告诉我我能为你做什么?”

“替我保守秘密。好吗?”她盯着我几近恳求地说,“在这座城市,我找不到可以托付的人。我没有告诉其他人,当然我也没有什么亲属。最近我的病情越来越恶化,我担心等不到三个月。我希望不管哪一天,在我离开以后,你再将这件事情告诉我的儿子。不是要他缅怀什么,只是要他知道,生活不只是他眼中的这番样子,要他懂得珍惜生命和所拥有的一切。”

说完,聂桂兰取出一个大纸袋子郑重地放到我手里:“我走以后,把这个交给我儿子,告诉他,这是妈妈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牵挂。”

三个月后聂桂兰去世了。我在一座简陋的四合院里看到了聂桂兰的儿子,一个文气英俊的男孩。我很想对他说些什么,最后我什么也没说。

漫长的暑假很快过去了。在一个晴朗的中午,我的电话响起来。

“是哪位?”我问。

“阿姨,是我。”男孩子的声音欢跃得像小溪流:“阿姨,我考上大学了!”

也是“星巴克”。也是风景独好的临窗的位置。只是对面变成聂桂兰的儿子。

伴随着香浓的咖啡,故事很快就说完了,男孩在我陈述的过程中一直沉默。我把那包东西转交给他,他毫不介意当着我的面打开来。包里面是一件刚刚织完的毛衣和一封信。我只看到信末一段话:儿子,你肠胃不好,记住少吃辣椒;注意身体,晚上别熬夜;想吃什么自己买别合不得,零钱放在大衣柜第三个抽屉报纸底下,冬天到了别忘记添棉衣,买外套记住是XXL码,告诉你姑姑织毛裤要买二斤线,你的腰围是一百八十六针……九月的第一个清晨。我站在北大门口目送一个男孩步入校园。我静静地看着,看着那个年轻的渐行渐远的背影,忽然想到了聂桂兰。

我决定以后经常来这门口前站上一会儿,不为别的,只为一个母亲慈悲的心。

母亲的红灯笼

◆文/蔡武

母亲火热的心,既为自己赢得了众多的红灯笼,也为孩子们的明天赢得了众多的红灯笼。

母亲在湘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教书,整个学校就只有我母亲一个老师和一间土石房子。学生倒有三十多个,高的高,矮的矮,小的七八岁,大的十三四岁,一到六年级的都有。母亲的工作很忙,一到六年级的课都要备。山里学生住得分散,路又远,中午孩子们都在学校里搭餐,母亲忙着搞完三十多个孩子的饭菜,下午还要接着上课。山里的天黑得早,特别是冬天。孩子们路远,山路又崎岖,母亲便每天都提着一盏自己做的红灯笼将全班的三十多名学生送回家。等到天黑透了,母亲才提着红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红灯笼是母亲自己动手做的,将红绸布裹在一圈竹筷上,中间用铁丝弯成一个夹,用来夹住小半截松脂。我每天就是这样望着母亲行色匆匆地提着红灯笼领着孩子们上路,又倚门望着母亲提着红灯笼疲惫地回家。而母亲每天要干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将第二天要用的半截松脂放在红灯笼里。

母亲的红灯笼渐渐地成了母亲的化身。站在门口接孩子的家长一看见红灯笼就知道自己的孩子回家了;赶路的乡亲们一见红灯笼就知道是娃们放学了,忙给让着道,并朝着红灯笼大声喊道:“老师辛苦哇!”母亲就是提着这样的红灯笼照着孩子们走山路,也是提着这样的红灯笼照亮了孩子们的心。

一天夜很深了,我还望不见母亲的红灯笼,心里不禁发起毛来。就在这时听见人声鼎沸,一大群人举着火把正朝我家奔来。到了近前,我才看清是村民们用睡椅抬着母亲,而母亲此时已是昏迷不醒了。村民们将母亲安置在床上后,又叫四个小伙子抬着睡椅火速抬来了大队的医生。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母亲提着红灯笼往回走时,松脂被一阵大风吹灭了,母亲眼前一黑,就摔倒在路边的深沟里,幸亏路过的村民发现,叫来大伙,才将母亲救起。

母亲服过药后第二天晚上便要挣扎下床。母亲从床上坐起来,突然她大声高喊:“娃,你快来看!”我顺着母亲的手指方向朝窗外看去,我看见了我一生中最壮观的场面:上百只红灯笼排成了一条长龙,这条长龙静静地走着,我听到了越来越近的脚步声,这条长龙到我家门口停住了脚步。母亲便去开了门,只见村支书手里提着一只最大的红灯笼,他走上前紧紧拉住母亲的手说:“老师,我们村里每户都给您赶制了一只红灯笼。我们都用那山里最好的材料做的,保管再大的风也吹不熄它了。”

母亲流着泪和乡亲们握手。母亲说不出话,因为她早已泣不成声了。红灯笼就这样摆了我家一院子,那眩目跳跃的火焰至今仍在我心里跳动。在我的记忆里我再也没看过这样火红的灯笼了。

忧心仲仲

◆文/莫小米

但愿二三十年后,原来“幸福的女孩儿”不会变成“比心忡忡的母亲”。

杭州到北京的火车上,面对面坐着的,恰好是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将近半百的年纪,又都是女人,那话就滔滔不绝了。

去哪?

出差。你呢?

看女儿。

女儿在北京?

是啊,刚刚毕业。清华大学。

好啊。

好什么,让人担心死了。一个女孩子,离家那么远,孤苦伶仃,出点事怎么办?谁照顾她?

还没男朋友么?

男朋友倒是有了。可这就更有得担心了。两人住一起呢还是不住一起?各顾各住,两个摊子,花费更大。北京的房价,你知道有多贵。

其实住一起也无妨的,相互有个照应,也不孤单。

还用说吗,是住在一起啦,我是怕女孩子会吃亏的。万一闯个祸,需要人流啦什么的,身体可伤了。听没听说有的女孩儿人流好多次,都不能生育了。

你女儿不至于那么愚蠢,如今中学生都懂得避孕了。哎,没出过事儿吧?

出了事就来不及了。再说,这么远,真出了事她会对我说吗?仗着年纪轻不当回事,做下病可怎么办?就这么个女儿。况且女孩儿经不起折腾,容易老,要是同居几年被男朋友抛弃,让她怎么活?

男孩子见过没?人怎么样?

是同学哎,看着倒不错,蛮能干的,也很懂道理。对我女儿好得不得了,什么事都为她考虑得很周全。她需要什么,他二话不说就去买了来。我对女儿说,尽量不要让人家花钱。万一今后你不喜欢人家了,人家投入那么多,金钱啊,感情啊,怎么受得了?爱得越深恨得越切,男孩子发起毒来,什么事情都做得出的。打起架来,吃亏的总是女孩子。你没见报上登的,研究生杀女朋友的事都有,他们也是情投意合过的嘛。想想好怕哦。

扯那么远干吗,现在他们俩很好吧。

现在好有什么用?人是会变的,感情也是会变的呀。以后的事谁都不能担保……我是躺在卧铺上听到这段絮絮叨叨的对话的,简单说就听出两点意思:

一、女儿清华大学毕业了,有个很爱她的男朋友——一个幸福的女孩儿。

二、一个忧心忡忡的母亲。

我和妈妈的故事

◆文/沙文婷

过去的日子,过去了;未来的日子,妈妈,让我们一起笑吧。

妈妈,这是很久以来就想写下的。今天写下来,要写给众人看,让他们羡慕我们百转千回的爱吧。

那么,就让我说一说我和妈妈的故事。

我的妈妈高挑美丽,优雅端庄,有时活泼爱笑,有时多愁善感,可我总是在说到她的时候,心里有份淡淡的难过,因为我总是觉得她并不喜欢我。

记得最清楚的,是我在初中的时候,那是叛逆躁动的时期,常常和妈妈有摩擦,冷战是家常便饭了。常常是我嫌早晨的饭做得不合胃口,一摔门,扔下一句。我不吃了“就气冲冲上学去了,她因此要受爸爸轻轻的责备;或者是她让我干什么事情,无非下楼去买袋盐,买把葱之类的,而我沉醉在书中,半天没有动静,这简直让妈妈大动肝火,她觉得她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或者有时她流露出的一个小小的不满、带点轻视的眼神,让自尊心强的我忍受不了,就拉下脸来和她对抗。反正是年少无知懵懂时所做的一切事,我别扭,孤傲,并且沉默,她也经常忍受不了我的个性,一有机会,就会抨击我这些不好的性格和做事方式。在我们吵得最凶的那段时间,她总会狠狠地说我“摆臭小姐架子”、“没有礼貌、傲慢”,妈妈的声音不高,可是很长,会从她干活的地方,比如厨房,一直传到我的卧室,关上门也能听得见,那声音不疾不徐,又长又稳,还会说:“我们供你读书,你读的书都白费了!以后还是别去念书了,念个啥!”吵起来了,她会把多年的旧账一起都翻出来,一并于吵架的这次,数落我的不是。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她说我“高分低能”,天哪,我心想,哪有妈妈这样骂孩子的啊!估计她不是我亲生的妈吧。吵架吵多了,渐渐就生出对于亲生妈妈的渴望来。多数时候,她骂我的时候,我都会安静地忍耐着,听她说话,把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不愉快都回想一遍;然后,大概一个小时后,声音慢慢就弱下去了,我可以比较放心地走出卧室,在她面前走路了。在妈妈数落我的时候,我不太敢和她对视,觉得那是可怕的。犹如风暴来临时,人们总是让自己呆在家里和安全的地方一样,妈妈的风暴结束,我才会走出卧室,有一点点勇气望望她。

有一次,不知为了什么我们又不合拍了,她竟然一怒之下把我赶出了家门!13岁的我眼泪汪汪地在楼道站了半天,最终克服了自尊心去敲门,可是一直没有开,那一刻,让我感觉到被抛弃的滋味,酸楚可怜,于是我就逃掉了,什么都没有带,脚上还穿着家常的便鞋就跑去坐公交车投奔姥姥家,身上没有一分钱,连车票都没有钱买,幸亏那个司机叔叔是我认识的,我对他点了点头,算作打招呼了,然后上车迅速藏身到车厢中一个座位上,感觉屈辱、心寒,甚至漂泊的感觉已经涌上了心头。年少的一次负气地离家出走,就这样留在了我的心里,至今历历在目,我想到老也不会忘怀。那次姥姥和姥爷看到我很惊讶,听我说明了原委之后,便把我送上了返回的公交车,给了车费,说我不该跑这里来,太不懂事了,妈妈肯定会担心的,打发我赶快回家,还告诫我以后不要这样子对妈妈。我看着窗外晚风中掠过的树影、行人,鸣着笛的汽车,那些色彩,在记忆中朦胧着,仿佛是一抹暗蓝的色泽。我在车上轻轻地啜泣起来,为着自己的那一份倔强,为着那一份对妈妈的怀恨和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感情也越发地复杂起来,我疼惜她,爱她,有时也记恨她,烦她。看到妈妈每天辛苦地收拾家务、准备饭菜、操劳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她忙碌的身影总让我感到难过和焦虑,又有时因为她的理性、坚强、敏感、骄傲而觉得不好亲近,让我觉得没有享受到被妈妈宠爱的甜美。初中很要好的朋友在放学途中告诉我她管她妈妈叫“老猫”,她妈妈管她叫“小猫”,晚上睡觉前她妈妈都会给她读名著段落,我听了,一路默默的,心里羡慕着她的幸福甜美,羡慕她可以和妈妈这么亲近,羡慕得要死,甚至有些嫉妒。那时候的我觉得,我的妈妈永远不会让我起个绰号的,她也并不需要安慰,她因为骄傲,会把一切都埋在心里面,给自己套上一层锁;她因为坚强,会经常面带笑容来对付她所承受的一切,而让我摸不清她的方向;她因为敏感,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怕自己的心受到伤害,殊不知,我的心也和她的是一样的。

上高中时,我几乎每和妈妈吵一次架,就会疑惑一次:她到底是不是我的亲生妈妈呢?多方验证,先是血型,妈妈AB型,爸爸O型,利用生物课上学来的知识,推算出我和姐姐只能是A型或者B型,这点没有任何疑问,因为我是A型血,姐姐是B型血,恰恰对应;再是长相,看看镜中的自己,两道黑黑的眉毛像爸爸,眼睛像爸爸也像妈妈,肤色随爸爸,嘴巴像妈妈,甚至那种一闪而过的神经质的瞪眼也像极了妈妈!真的,她那么敏感的人呢,连有时候看人也是敏感细微和谨慎的,我遗传了她的这点秉性。什么都没有错,心里就更困惑了,晚上睡觉,躺在床上睡不着,翻来覆去的,问姐姐,哎,阿姐,你说阿妈是不是很讨厌我呢,我到底是不是她亲生的啊?姐就把脑袋一偏,嗔怪说你别瞎想了,怎么可能呢,真是!我于是就默默地,假装睡着了,不再言语。